,

石油流向東方:審視沙烏地阿拉伯和中國之間的石油貿易關係

設在巴黎的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簡稱IEA)認為,轉捩點是2009年。那一年,中國比世界上任何國家消耗的能源都更多,甚至也超過了美國,國際能源署的一位專家據此宣稱:“這是能源史一個新時代的開端。”

對沙烏地阿拉伯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儲備國和石油出口國來說,這個新時代的到來的確太快了。在過去10年左右的時間裡,這個王國和中國結成了緊密的貿易關係,成了中國重要的石油來源地。2009年,沙特向中國的石油出口達到了每天100萬桶(bpd),占其石油出口總量的20%,比前一年幾乎翻了一番;與此形成對照的是,2009年,美國從沙特進口石油的數量在過去20年中首次低於每天100萬桶。

英國埃克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Exeter)中東問題研究專家提姆•尼布洛克(Tim Niblock)教授認為,中國-沙特石油貿易的發展,是這兩個國家“相互依存關係的反應,自2000年以來,這種關係的發展相當穩健。”中國需要沙烏地阿拉伯這個穩定、可靠的石油生產國。”今天,中國的這一需求更加迫切了,中東地區突然爆發的混亂,推高了石油價格,3月初,布倫特(Brent)原油的價格飆升到了每桶116美元,這個王國許諾,要增加產量以填補本地區其他石油生產國減產造成的供應差額,從而平復市場。與此同時,面對發達國家市場的消費者需求不振甚至需求減少的現狀,沙特也需要應對中國對石油增長迅速的需求。今年年初,儘管中國政府將下一個五年計劃國內生產總值平均增長率的官方目標調低到了7%-7.5%的水準,不過,這個國家對石油的渴望似乎並沒有減退。

可這些關係得到鞏固了嗎?席捲中東地區和北非地區的動亂的爆發,將整個地區推向了變化的邊緣,而這些變化則會影響到石油的地緣政治。“政治情勢與幾個月前已經完全不同了,而且這種不同的情勢會延續很長時間。”尼布洛克談到。“這是一個重要的轉捩點,外交政策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影響。但是,從目前來看,人們還很難瞭解外交政策會受到什麼樣的影響,因為我們只是處於一個過程的開始階段。”同樣尚不明朗的是,中國-沙特的石油關係自此將走向何方。

不斷增長的利益關係

儘管兩個國家早在1990年就建立了外交關係,不過,直到2006年,也就是沙烏地阿拉伯國王阿卜杜拉(King Abdullah)前一年從其同父異母兄弟那裡繼承王位後,將中國作為他首次國事訪問第一站的時候,兩個國家的雙邊關係才開始密切起來。這次訪問的成果就是:“中國-沙特的關係得到了全方位的擴展。”設在利雅德的賈瓦投資公司(Jadwa Investments)研究部門負責人保羅•甘布林(Paul Gamble)談到。他引述的2009年的資料顯示,中國的產品占沙特王國進口總量11.3%的份額,其中包括紡織品和重型機械,2004年中國占沙特王國進口總量的份額則為6.6%。在此期間,沙烏地阿拉伯在中國進口總量中的份額則從4.8%提高到了11.2%,其中主要為石油。2010年,雙邊貿易額達到了創紀錄的430億美元,年度增長率為33%,正在迅速接近兩國雙邊貿易到2015年達到600億美元的目標。

中國政府的資料顯示,在石油貿易方面,2010年的前10個月,沙烏地阿拉伯向中國輸出了3,670萬公噸的原油,占中國外國採購總量的19%。中國第二大石油進口國安哥拉和伊朗分別向中國出口了3,370萬公噸和1,720萬公噸。

然而,兩國之間不只有貿易。“人們還應該考慮到中國在沙烏地阿拉伯承接的大筆合同。” 尼布洛克談到。這些合同包括中國公司在沙特政府3,850億美元基礎設施投資中分得的一部分,比如,高速公路和鐵路的建設等,這些項目均為沙特政府2009年公佈的五年計劃內容。

反過來,沙特的公司也在中國投資,雖然規模還很有限。全球最大的石油公司沙特阿美石油公司(Saudi Aramco)在中國擁有兩個煉油廠,其中一個在山東省的青島,該廠為沙特全資所有,另一個在福建省,與由中國的石油巨頭中國石化和美國埃克森美孚公司(ExxonMobil)聯合組建的合資公司運營。除此之外,在華北的天津,沙特和中國的兩大巨頭——沙烏地阿拉伯基礎工業公司(Sabic)和中國石化——還組建了一家石油加工合資企業,該廠去年投入運營,設計能力為年產320萬噸乙烯衍生產品。這樣的合作還會更多。在天津的合資企業發佈第一季度經營成果期間,沙烏地阿拉伯基礎工業公司總裁穆罕默德•阿爾-馬迪(Mohammed al-Mady)談到,低價勞動力和低廉的材料成本是其公司在中國進一步擴大投資的重要理由。

厚厚的支票簿

為了確保自然資源的供給,在世界其他地區,中國也部署了較為明確的戰略,其戰略核心就是“打開支票簿”,以及將對內投資和貿易結合起來。舉例來說,中國為巴西的國家石油公司巴西石油公司(Petrobrás)提供了100億美元的貸款,以確保該公司為自己提供石油供應。與此同時,中國的石油巨頭中國石化以71億美元購買了巴西另一個大型石油公司雷普索爾巴西公司(Repsol Brazil)40%的股權。截止到去年8月,中國已經成了巴西最大的外國投資者,其觸角伸向了從鐵礦石到礦物加工,從電信到電網的各個領域。

同時,中國也並不懼怕在高風險國家開發利用資源。伊拉克就是一個例證。除了不穩定的政治局勢之外,伊拉克也擁有巨大的石油儲量和未開發的油田。2009年,為了開發遭到戰爭破壞的伊拉克魯邁拉(Rumaila)油田,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CNPC)和英國石油公司(BP)與伊拉克國家石油行銷公司(State Oil Marketing Company)簽訂了一個為期20年的服務合同。今年早些時候,中國的媒體報導稱,目前,位元列世界第二的魯邁拉油田的石油日產量為103萬桶,而且產量還在不斷上升。“這個合同的規模和執行過程也是史無前例的。” 倫敦的經濟學人資訊部中東地區研究部門的負責人大衛•巴特談到。“就信心日益增長的中國石油公司與一家‘老派’的西方大型企業之間的工作關係來說,這個合同提供了一個有趣的範例。

另外,中國也寄望于石油儲量豐富的俄羅斯。“中國的石油生產幾乎已達極限,所以,它需要俄羅斯的石油。”香港麥格理集團(Macquarie)的能源分析師拉班•於(Laban Yu)9月對彭博社(Bloomberg)談到。“事實上,中國對石油的需求是不言而喻的,而俄羅斯既近又方便。作為為中國提供石油協議的一部分,俄羅斯希望持有中國企業的股份。”其中就包括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與俄羅斯國有企業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正在討論的在天津投資50億美元建設的煉油廠。為了增加從俄羅斯的石油輸入,連接兩個國家的第一條輸油管線於今年早些時候開工建設,該項工程的資金來自中國為俄羅斯提供的250億美元貸款。

不但中國“厚厚的支票簿”使其成了一個極富吸引力的商業夥伴,而且中國奉行的不干預自己投資的那些國家政治事務的政策,也為受到其他政府冷落的國家打開了大門。對某些石油生產國來說,與被視為干涉他人內政的美國外交政策比較起來,這種“不可知論”(agnosticism)政策可能是個頗受歡迎的砝碼,不過,這種政策也招致了來自其他交易夥伴越來越多的批評。石油和天然氣儲量位居全球第二的伊朗就是個例證。雖然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美國和歐盟針對伊朗頗受爭議的核計畫對其進行過幾輪武器禁運和財政制裁,但中國依然在與伊朗進行石油貿易。

經濟學家、China Insider網的編輯貝哲民(Ben Simpfendorfer)認為,即便是避開政治問題而建立起來的密切夥伴關係,也無法保證中國獲得石油供應。“中國公司獲得石油供應最穩妥的方式,可能就是以最高的價格購買石油了。” 貝哲民在2009年出版的一部名為《新絲路:崛起的阿拉伯世界背向西方並重新發現中國》(The New Silk Road: How a Rising Arab World Is Turning Away from the West and Rediscovering China)的書中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探討。他在書中談到了中國資產龐大的國有石油公司在全球範圍內以高於市場價格的價格進口石油的例子。

進一步深鑽

但是,中東和南美洲很不同。面對現金充盈的沙烏地阿拉伯,中國則需要一種完全不同的戰略。“就基礎設施和運營效率而言,沙烏地阿拉伯的能源行業的成熟度位居全球最發達之列,所以,這個國家並沒有迫切吸引外國投資以擴展其生產和出口石油能力的需要。”沙特-美國關係服務網(Saudi-U.S. Relations Service)上的一篇評論寫道。但是,隨著西方國家對石油消費的減少,沙烏地阿拉伯希望找到的是對石油擁有穩定和長期需求的新源泉。

“目前,中國在沙烏地阿拉伯能源領域的投資規模還非常有限,這主要是因為該領域上游的機會較少,此外,沙烏地阿拉伯在傳統上也更願意或已經與提供先進技術的西方企業建立了密切關係。”倫敦的經濟學人資訊部(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簡稱EIU)中東地區研究部門的負責人大衛•巴特(David Butter)談到。“但現實是,中國和沙特的公司正在逐步建立夥伴關係和合資企業。”

這些夥伴關係和合資企業標誌著這個王國石油政策的一個重要調整。“毫無疑問,沙烏地阿拉伯與其他國家的經濟關係正在改變。”尼布洛克談到。“沙特的大部分石油在流向東方而不是西方。這個國家與東方國家的關係正在變得更加重要,將來尤為如此。不只是中國,日本和韓國也會從沙特進口更多的石油。”隨著沙特流向東方的石油比流向西方的更多,石油地緣政治出現了一個複雜的新層面,這個層面涉及到沙烏地阿拉伯最密切的盟友——美國。

為使其能源資源多元化,美國一直在減少從沙烏地阿拉伯的石油進口,目前,沙特是美國的第四大石油供應國,位列加拿大、墨西哥和委內瑞拉之後。但是,沙烏地阿拉伯和美國的緊密聯繫超越了石油的範疇。其中就包括本地區的連鎖防務和安全戰略問題。美國國務院去年秋季也證實,準備向沙特銷售高達600億美元的先進軍用飛機,這是美國歷史上最大的海外軍售交易。“中國和沙烏地阿拉伯都不想將兩國的關係政治化,因為它們都有充分的理由。”尼布洛克談到。“沙烏地阿拉伯的理由在於,在戰略上,自己要依靠美國的武器和其他重要手段,當我與中國的官員交流時,他們表示,對沙特與美國的這種關係感到擔心——他們知道,海灣地區對美國來說非常重要,他們並不想削弱這一重要關係。”

但是,有些觀察家並不認為這種緊張關係會進一步加劇。在2008年一個題為《至關重要的三角關係:中國、美國與中東》(The Vital Triangle: China,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Middle East)的報告中,設在華盛頓特區的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簡稱CSIS)指出,長期以來,美國一直在為將石油運出中東地區“至關重要”的航線提供安全防務,而中國在這些航線上加強軍力會引起人們的擔心。“分析人士對中國在巴基斯坦的瓜達爾(Gwadar)建設深水港的目的感到奇怪,這預示著中國的軍事存在遠遠超越了太平洋的範圍。瓜達爾離伊朗邊境只有45英里,離霍爾木茲海峽250英里,這個港口離本地區最重要的航道很近。”這篇報告指出。然而,該報告的作者也坦承,“即使樂觀地估計,中國也需要半個世紀的時間才會擁有管理和控制上海和霍爾木茲海峽之間7,000英里航線的能力。此外,中國目前對‘搭上’美國擁有前述石油供應航線控制權這一‘便車’表示滿意。”

去年9月,在中國-阿拉伯貿易論壇舉辦前不久進行的一個廣播訪談中,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的主任楊光談到,他沒有看到地緣政治重建平衡的跡象,儘管對沙烏地阿拉伯及其中東地區的鄰國而言,中國正在變得越來越重要。“但是如果你看看與阿拉伯國家發生的貿易和在這些國家投資的比例,你就會發現,中國依然只占很少、很少的份額。而美國和歐洲國家則在其中佔有最大的份額。”楊光表示。

如何引用沃顿知识在线文章

Close


用于个人/用於個人:

请使用以下引文

MLA

"石油流向東方:審視沙烏地阿拉伯和中國之間的石油貿易關係." China Knowledge@Wharton. The Wharton School,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16 三月, 2011]. Web. [26 April, 2024] <http://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zh-hant/article/2704/>

APA

石油流向東方:審視沙烏地阿拉伯和中國之間的石油貿易關係. China Knowledge@Wharton (2011, 三月 16). Retrieved from http://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zh-hant/article/2704/

Chicago

"石油流向東方:審視沙烏地阿拉伯和中國之間的石油貿易關係" China Knowledge@Wharton, [三月 16, 2011].
Accessed [April 26, 2024]. [http://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zh-hant/article/2704/]


教育/商业用途 教育:

如果您需要重复利用我们的文章、播客或是视频,请填写内容授权申请表.

 

Join The Discussion

No Comments So F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