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路VS.印刷:報紙的網路版走紅,卻激起更多疑問

《華盛頓郵報》網站(washingtonpost.com)編輯部跟其他報紙編輯部沒什麼大區別,但有一點卻極為不同,受近期行業不景氣的影響,當全國報紙編輯部紛紛裁員時,《華盛頓郵報》網站的員工卻有增無減,濟濟一堂。傳媒行業中,活躍的網路媒體和萎縮的報紙產業間的分化在不斷加劇,但隸屬於華盛頓郵報公司的washingtonpost.com卻是個成功的傳奇。


在這對“連體”組合裏,一方欣欣向榮,另一方卻日漸衰退,但二者還要互相依靠,共生共存。儘管分析家們一直在研究這種“連體”組合現象,但在很多關鍵問題上,至今仍未達成一致意見。例如:網路媒體收入能否取代紙媒收益?無限擴大的新聞版面是否會讓讀者淹沒在內容之中?如果受眾來自全國,網站是否能繼續主導當地市場?


華盛頓郵報公司的董事長兼CEO唐納德·格雷厄姆(Donald Graham)承認自己也沒什麼把握。在200612月瑞銀華寶(UBS Warburg)召開的媒體業會議上,他對華爾街分析師說道,“我不知道20年後報紙行業會變成什麼樣子。”


格雷厄姆在會議中以及公司年終報告提到的所有“損失”幾乎都與印刷版《華盛頓郵報》有關。去年,《華盛頓郵報》失去了3%的讀者,廣告收益減少了4%,招聘類分類廣告收入減少了14%。到了第四季度,這兩類廣告的收入銳減了近兩倍,並將遭受更多的損失。“我所知道的報紙在2006年都經歷了災年。”格雷厄姆說。(所幸對於華盛頓郵報公司來說,在投資教育及有線電視方面的多種經營彌補了出版業務上的損失。)


格雷厄姆還宣佈了來自華盛頓郵報公司下屬的新聞互動部(WPNI)的好消息。據他的講話和公司年終報告顯示,該分部的收益增長了28%,線上訪問人數上漲了11%。目前,washingtonpost.comWPNI分部最大的業務板塊,其他業務還包括新聞週刊網站(Newsweek.com),《石板書》(Slate)和《經濟旅遊線上》(Budget Travel Online)等。


反客為主


如果網路業務保持這種飛速發展的態勢,線上媒體業務就像washingtonpost.com那樣,最終是否能夠支撐報紙產業發展呢?


華盛頓佩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下屬的傑出新聞研究專案(Project for Excellence in Journalism)本月發佈了“2007媒體狀況”(State of the Media)報告,報告分析表明,紙媒要依靠網媒支撐尚需時日。事實顯示,大多數線上媒體業務帶來的收益只占紙媒業務收入的一小部分,因此該報告稱,“看來網媒業務要想帶來報業總收入一半的收益,傳媒業還得再等個十來年。”


沃頓行銷學教授彼得·費德(Peter Fader)的專長是通過分析行為資料預測顧客的選擇意向,他表示,“紙版印刷轉向數位化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且有利有弊。”因為紙媒業務仍是市場主體,許多公司並不急於把資源轉移到網上。


現在,位於弗吉尼亞州阿靈頓的washingtonpost.com已經開始反客為主,保持積極的發展態勢。據2006年的年度股東報告顯示,目前該網站帶來的廣告收入占公司全部廣告收入的14.5%。儘管這個數位幾乎是國家網路平均收益水準的兩倍,格雷厄姆對於未來發展卻仍持謹慎態度。他在媒體業會議的發言中談到,“如果公司的股東想知道510年後我們報紙和網站的收入分別如何,我無法做出回答。”


印刷版《華盛頓郵報》仍是新聞報導的主陣地。它的總部位於華盛頓,共有625位元記者、編輯和攝影師,相比之下,其網站只有85名工作人員。


人們提到,washingtonpost.com不僅僅是報紙的改版,它也在原創報導和多媒體傳播方面獲得了許多獎勵。去年,washingtonpost.com的攝像記者獲得了兩項“艾美獎”。該網站還作為最佳綜合大型新聞網站而贏得兩項全國大獎,並在“2007媒體狀況”報告列出的一些新聞網站評比中獲得了幾項最高分。


本想到washingtonpost.com上掃一眼的人最終可能會在上面連泡幾個小時。訪問者能讀到報紙刊載的所有文章,當然了,這只不過是個開始。讀者們還能跟記者線上聊天,觀看獲獎紀錄片,或是通過慢速攝影欣賞櫻花盛開的全過程。想知道耶穌到底是不是上帝之子嗎?去看看“On Faith”吧,這是個有名的大眾博客,上面有不少專家高手探討神學問題。外交迷們同樣可以去“PostGlobal”進行交流,而一心想休閒的人會迷上八卦論壇“On Being”,那裏有很多陌生人在熱烈談論各種話題,例如他們為什麼討厭擁擠的電梯。


“免費就足夠好了”


儘管除了報紙上的內容,washingtonpost.com還能提供其他更多資訊,但其與印刷版報紙最大的不同卻在於,網站上所有的內容都是免費的。


《華盛頓郵報》的新聞互動部的CEO兼發行人卡洛琳·莉特(Caroline Little)認為,自從華盛頓郵報公司1993年創建WPNI部門以來,免費就是個重要的戰略決策。她說道,“我們一直採用免費的模式,這使我們能夠沒有阻礙地吸引人們訪問網站。”


旨在鼓勵創新的“未來報紙”項目(Newspaper Next)屬於弗吉尼亞州雷斯頓的美國新聞學會(American Press Institute),該專案總經理斯蒂芬·格雷表示,《華盛頓郵報》網站的選擇是正確的。雖然目前《華爾街日報》網站的所有內容都要收費,而查看《紐約時報》網站的資料庫、專欄文章及其他一些內容也要付費,但格雷認為,“如果有可以替代的免費資源,那麼付費模式就不起作用了。你提供的資訊是獨家所有嗎?許多地方報紙都自信他們做到了這點。但不管在地方上還是全國範圍內,《華盛頓郵報》都有不少競爭者,因此它很難保證資訊獨有。對於很多用戶來說,免費就好。”


但可能會有一些人表示反對,他們認為新聞機構免費發送資訊對他們自身的業務是一種損害。費德談到,“各項研究表明,價格問題並不像人們以為的那樣重要。人們是因為網站的品質、內容、便捷、服務才去訪問的,這些因素最重要。”所有內容都免費“對於《華盛頓郵報》來說是錯誤的作法,同時也是整個媒體行業的失誤。”


費德極力主張新聞網站應逐漸引入訂閱模式,就像體育新聞網站ESPN.com最近做的那樣。“你得想些不明顯又不費事的辦法來提高長期收益。”費德指著電視說。電視上的地方台節目是免費的,但有線或衛星電視服務卻要交錢,這就是新聞網站日後發展的榜樣。


然而其他觀察家卻認為讀者收入沒有廣告收入重要。“傳統上,大部分報紙在發行和廣告收入方面相互平衡。”重點研究媒體經濟的沃頓商業與公共政策教授喬·沃德佛格(Joel Waldfogel)說。新聞網路化“更多地只是提供了一個好機會,並沒有明確顯示廣告商願意為線上用戶們付出多少。”“2007媒體狀況”報告引用了一個德國銀行分析師的評論,表示對於一份報紙來說,網路版讀者的價值只占印刷版讀者的10%15%,因為網路廣告更廉價。沃德佛格表示,“最佳模式還沒有出現。”


<SPAN lang=ZH-TW style="FONT-SIZE: 10pt; FONT-FAMI

如何引用沃顿知识在线文章

Close


用于个人/用於個人:

请使用以下引文

MLA

"網路VS.印刷:報紙的網路版走紅,卻激起更多疑問." China Knowledge@Wharton. The Wharton School,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24 四月, 2007]. Web. [05 May, 2024] <http://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zh-hant/article/1198/>

APA

網路VS.印刷:報紙的網路版走紅,卻激起更多疑問. China Knowledge@Wharton (2007, 四月 24). Retrieved from http://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zh-hant/article/1198/

Chicago

"網路VS.印刷:報紙的網路版走紅,卻激起更多疑問" China Knowledge@Wharton, [四月 24, 2007].
Accessed [May 05, 2024]. [http://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zh-hant/article/1198/]


教育/商业用途 教育:

如果您需要重复利用我们的文章、播客或是视频,请填写内容授权申请表.

 

Join The Discussion

No Comments So F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