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誰的公司?”—股東vs.利益相關者爭論的新視角

        公司的存在單純是為了股東的利益嗎?有沒有其他同樣重要的利益相關者,比如員工、顧客和供應商呢?這可能是就公司治理問題所一直爭論的核心。

     沃頓商學院經濟學教授佛蘭克林·艾倫,法蘭克福大學經濟學研究中心的愛琳娜·卡勒迪(Elena Carletti)以及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羅伯特·馬奎斯(Robert Marquez)做了一項題為利益相關者資本主義,公司治理與公司價值Stakeholder Capitalism,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Firm Value的最新研究。但是並沒有給出這一問題的明確答案。不過在展現以利益相關者為導向的幾大益處之時,也證明了這個問題的答案並不像來自美國、英國和其他僅以股東為導向的國家中學者和商人們所想的那樣已有了定論。

     研究運用了一個數學模型來探究以利益相關者為導向的公司所具有的優勢和劣勢,從而得出了幾個結論。首先,以利益相關者為導向的公司產值較低,價格較高,公司價值比以股東為導向的公司高。第二,公司可能會自願選擇以利益相關者為導向,因為根據此項研究,這樣做能增加它的價值。

     第三,研究人員發現,偏好從利益相關者為導向的公司購買物品與服務的顧客能夠促使社會上的此類公司數量增加。最後,研究表明,隨著全球化腳步的加快,當利益相關者為導向的外國公司而非股東為導向的外國公司進入那些國內市場時,國內公司(兩類都包括)能夠賺取更大利益。

     儘管研究發現了許多利益相關者為導向公司的優勢,但也發現了一個負面影響:利益相關者為導向的公司要價較高,這可能會損害到消費者的利益。較高的價格促使這些公司去實行這一不僅使股東受益的治理結構,但往往成本較高。

     研究出爐的時候,一些處於利益相關者為導向商業氣候的國家,比如德國和法國,感受到了復興死氣沉沉的經濟狀態的壓力(直到最近),於是它們採用了一些接近于股東為導向的政策。德國總理安吉拉·默克爾(Angela Merkel)以及法國總統尼古拉·薩科齊(Nicolas Sarkozy)在當選的時候都承諾,至少在這點上會有某些變化。

     我們對於研究的結果有些吃驚。艾倫說。人們傾向于根據員工和所有者的關係來看待治理的問題,但其實問題遠不止於此。人們通常認為,如果一家公司的利潤前所未有的高,而且狀況普遍良好,其員工的狀況卻不知何故會比較糟。但事實並非如此。當一家公司以利益相關者為導向時,公司和員工的狀況往往能同步改善。但是消費者的狀況卻會變糟,所以並不是各方都能獲益。

     艾倫還有另一個驚人的發現:一些公司可能會選擇以利益相關者為導向,因為這能增加其價值,使股東受益

     這一研究激起了關於與公司利益相關者相比,公司治理及公司職責的進一步討論。在美國經濟和其他盎格魯·撒克遜經濟體制下,法律清楚地表明,股東是公司的所有者,經理人則負有信託責任來為股東的利益服務。多數關於治理的學術文獻都是從這一角度出發的,而且這也的確是此類國家商業與投資的主導方向。

     但在許多社會裏,股東價值的最大化遠非出現在公認的公司模式下。在他們的研究中,艾倫和其論文合著者討論了其他一些國家,在那裏與公司政策有聯繫的不單是股東,還有其他各方

員工參與決策

     舉例說來,德國的法律體系明確了公司的責任並不僅僅在於追求股東利益。在德國的共同決策體系下,大公司的員工和股東在公司的監事會上佔有同樣多的席位。在決策的過程中,雙方的利益都必須考慮在內。在丹麥,在超過35名員工的公司裏,員工具有三分之一的公司監事會成員的選擇權,至少要由他們選出2名成員。在瑞典,超過25名員工的公司必須選出2名勞工代表參加監事會。這些代表其他員工加入監事會的成員具有其他監事會成員所有的權利和義務。

     在法國情況略有不同。超過50人的法國公司在監事會有員工代表,但是他們不具有投票權。更常見的共同決策體系則存在於過去為公有制,現已被私有化的法國公司。公司可自願引進此類體系。在芬蘭,公司也可以自願吸納員工代表加入監事會。在整個歐盟,另外一種員工參與決策的形式是工作理事會,這個組織有權就工廠倒閉、工人下崗等問題發表意見。擁有至少1000名員工且有150多名員工分別在至少2個歐盟國家裏工作的公司必須配備歐洲工作理事會”。

     日本公司的情況也和美國、英國的情況不同。日本的管理人員對於股東不負有信託責任,但是他們可能會對重大失職負有責任。在日本,公司往往都追求廣泛的利益相關者的利益。

     確實,對幾個國家的經理人所做的調查顯示了就公司屬於誰這個問題分歧能有多大。在日本,<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0pt;

如何引用沃顿知识在线文章

Close


用于个人/用於個人:

请使用以下引文

MLA

"“這是誰的公司?”—股東vs.利益相關者爭論的新視角." China Knowledge@Wharton. The Wharton School,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07 十一月, 2007]. Web. [26 April, 2024] <http://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zh-hant/article/1452/>

APA

“這是誰的公司?”—股東vs.利益相關者爭論的新視角. China Knowledge@Wharton (2007, 十一月 07). Retrieved from http://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zh-hant/article/1452/

Chicago

"“這是誰的公司?”—股東vs.利益相關者爭論的新視角" China Knowledge@Wharton, [十一月 07, 2007].
Accessed [April 26, 2024]. [http://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zh-hant/article/1452/]


教育/商业用途 教育:

如果您需要重复利用我们的文章、播客或是视频,请填写内容授权申请表.

 

Join The Discussion

No Comments So F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