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访谈:从钢铁到材料、从制造到服务、从中国到全球

总部位于上海的中国国有企业宝钢集团有限公司(Baosteel)是中国最大的钢铁公司。2012年钢产量4383万吨,销售收入2882亿元,利润总额104.2亿元。而同时,宝钢用中国钢铁行业5%左右的产能,创造了占全行业两成以上的利润。不过,与其同行一样,宝钢在近几年也同样承受着原材料成本高企以及下游需求增速放缓带来的双重压力。 

业界普遍认为,如今的中国钢铁行业已经进入了寒冬,国内钢铁企业或在微利经营中谋出路,或在盈亏边缘求生存。但宝钢集团的董事长徐乐江却认为行业最惨烈的时候仍没有到来。中国钢铁业化解产能过剩,绝不是简单的熬过一个寒冬,而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 

面对中国钢铁行业面临的微利经营,宝钢等国内钢铁企业的出路何在?中国钢铁业又该如何化解产能过剩,更好地进行兼并重组?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在接受沃顿知识在线访谈时,畅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应对挑战的方法之一是升级为服务型制造业,在从研发到物流支持等各方面,和客户需求进行深度整合。 

沃顿知识在线: 您如何评价目前钢铁业所面临的状况和未来的走势?

徐乐江: 行业的冬天还没到,现在还处在深秋。今年1-3月,国内的粗钢产量达到19175万吨,创下了季度历史新高,同比增长9.1%,远高于去年同期2.5%和去年全年3.1的增长率。

但大中型钢企的利润却在逐月下降,根据中钢协的统计数据,1月利润为13.38亿元、2月9.98亿元、3月2.67亿元,四月份1.53亿元,预计5月份的经营状况预计比4月份还要差,而六月份则不如5月份。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企业退出市场,当然前提是政府能够下定决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钢铁行业经过近10年的高速发展,供求关系发生了逆转,已经跨过了从“供不应求”到“供大于求”的拐点。一方面产能过剩还在加剧,一方面需求增速明显放缓,中国钢铁行业的规模扩张已近尾声。微利经营,是钢铁产业升级过程中必然和必须承受的。

沃顿知识在线: 在如此形势之下,中国钢铁行业的出路何在? 

徐乐江: 目前的中国钢铁行业已经走到了一个发展的十字路口,如果不及时转变发展方式,那么钢铁行业的这种“隐痛”,很有可能成为导致下游产业甚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这是钢铁业的“不能承受之重”。 

以创新为驱动的转型发展,是国内钢铁行业唯一的突围之路。钢铁企业必须主动改变原有的单纯依靠要素投入追求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转向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唯有技术创新和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型,才是中国钢铁业发展摆脱资源和环境束缚的新支点。 

所谓服务型制造,内涵是向价值链“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现在大多数钢铁企业做的还主要是微笑曲线最底部分的产品生产,关注点还集中在产量能耗成本指标,却忽略客户的培育,因为以前产品并不愁卖,而微笑曲线两端的“咨询服务、市场研究、研发设计,以及整体解决方案、供应链管理、集成服务、物流和个性化定制等,都是值得探索的增值空间。(编者注:微笑曲线(Smiling Curve)是台湾宏碁集团创办人施振荣先生在1992年提出的知名理论。)

沃顿知识在线: 对宝钢自身来说,在上述形势下面临哪些挑战,并做了哪些具体的转型工作? 

徐乐江: 举个例子,宝钢是中国第一个研制生产高钢级管线钢的钢铁企业,本世纪初期管线钢曾是宝钢盈利能力较强的钢铁品种,但随着国内其他钢铁企业纷纷具备生产能力,加上海外工程配套能力的缺失,在同质化竞争下,管线钢已经跌出宝钢盈利能力较强的产品行列。 

我们跟国外生产同类产品的先进企业比较,发现差距主要在服务型制造方面,比如为客户进行个性化定制等,所以即使拥有高端精品,也要在服务型制造上进行转型,产品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钢铁业走到今天,要像汽车的4S店一样接近客户服务客户,甚至通过参与客户的产品设计研发,并负责后期的加工配送。 

目前,宝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向服务型制造转型的基础,比如先期介入汽车、家电生产厂家,成立联合实验室,以提供更好的产品,并且在全国建成了50家配送服务体系,希望在2018年达到国内60家,海外10家的规模。 

面对行业日益激烈的同质化竞争,宝钢将通过为用户提供专家式的深入服务(serivice)和一体化的全面解决方案(solution),在服务上创造新的差异化优势。 

此外,最近宝钢还与宝山区政府合资成立了一家钢材电子交易中心,不仅销售宝钢自己的产品,也作为第三方平台向其他钢企、经销商和下游用户开放。 

早在2000年,宝钢旗下的“东方钢铁”就已经在做自己公司的钢材的网上交易,积累了一些电子商务服务经验,公司目前还获得了一张第三方支付牌照(东方付通),因此希望在服务钢铁下游的贸易方面进一步拓展,希望为大家创造新时代便捷诚信的交易环节和网络,同时延伸仓储、物流、结算支付等业务。 

成立钢材电子交易中心后,未来平台还可以探索交易之外的盈利模式,比如交易后的结算,宝钢可以结合旗下的华宝信托对富余资金进行管理,再比如交易后的仓储配送和信息咨询等都是可以探索的新的增长点。 

沃顿知识在线: 现在有机构估计,如果中国宏观经济增速平稳着陆,钢铁业过剩的年产能将达到2亿至3亿吨,而国家为治理钢铁过剩已经历了几轮淘汰落后,但成效不明显,有些地区甚至出现越减越多的现象,您认为如何更好的化解中国钢铁业的产能过剩问题? 

徐乐江: 我认为,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今后对钢铁业治理过剩产能一定是好抓手。过去钢铁业供不应求,生产时造成的污染没有及时去治理,在环境保护方面执行的不是很到位,但一些钢厂已经在这一方面做出行动,比如北京奥运会的召开,首钢搬迁了,上海世博会召开,我们旗下的浦钢搬迁了,现在,我们又在主动调减位于上海市区的部分钢铁产能,并酝酿相关搬迁计划,这也是宝钢二次创业的重要内容之一。

去年7月,上海市政府与宝钢集团就推进宝钢上海宝山地区钢铁产业结构调整签署协议,协议中明确,在2012-2017年实施上海宝山地区的钢铁产业结构预计调整任务完成后,上海地区将总量减少铁产能约580万吨、钢产能约660万吨,而在本轮宝钢的调整计划中,主要是对上海宝山吴淞工业区的企业以及罗泾生产基地进行调整。 

罗泾区域的钢铁设施搬迁后,新的业务模式也正在策划和形成之中,未来在此地规划的新的开发,可能会延伸钢铁产业链,也可能会做IDC(数据中心,通信,云计算等),也可能尝试新材料或者新能源。 

通过上海减量调整,不仅要实现宝钢“两角一边”的战略布局,而且在上海地区要通过延伸产业链,提高高端产品的比重和制造能力,打造世界领先的碳钢扁平材精品基地。同时建设在上海的研发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发展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产业以及金融服务、信息服务、技术服务等服务产业。 

沃顿知识在线: 能否具体介绍一下“两角一边”的战略布局,听说宝钢还在广东湛江规划建设千万吨级的精品钢铁基地项目,在钢铁业整体面临产能过剩的状况下,宝钢是如何考虑的,并如何保证未来湛江项目建成后具备充分的竞争力? 

徐乐江: 所谓“两角一边”,是指宝钢本部地处长三角,另外在湛江建设千万吨级精品钢铁基地;而“一边”则是西北边,通过重组新疆八一钢铁,在资源聚集区打造钢铁基地。 

去年5月底,宝钢湛江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的批准,之后,公司一直在对湛江钢铁项目的具体方案进行再论证,对具体的产品结构进行调整优化。 

根据此前国家发改委的批复,湛江项目建设规模为年产钢1000万吨,项目主要定位于满足该地区碳钢板材类高端产品市场需求,主要品种有热轧薄板、热轧高强度板、普冷板、热镀锌、热镀铝锌,并面向汽车、家电、机械、建筑、造船、集装箱、铁道、石化等行业。 

如今,产品结构的优化方案已经确定。调整后的方案将会把宝钢在上海罗泾地区的一条4.2M宽厚板生产线迁至湛江,目前,湛江项目的主体工程已经于5月全面开工。 

我们的目标是把湛江项目建设成世界最高效率的碳钢板材工厂,湛江项目预计2015年投产,制造大批量少品种的产品,主要供应成熟的华南市场,而上海本部则会侧重一些高难度产品,满足高端客户需要,如电工钢、镀锡板和高等级汽车、家电用钢,从而实现资源和市场的合理布局和调配。 

沃顿知识在线: 除了湛江项目,宝钢未来的投资将聚焦哪些领域,认为哪些领域会是新的经济增长点?

徐乐江: 除了湛江项目,公司未来在钢铁主业上的投资将主要立足调整区域结构和产品结构,不会太关注产量规模的增加,但会加大对高端产品的研发投入力度。 

目前,宝钢正在推进“从钢铁到材料、从制造到服务、从中国到全球”的企业转型升级战略。

宝钢要做的不是产业转移,而是正在实施从制造向服务领域的不断扩展和延伸。宝钢的产业包括钢铁主业和多元产业,钢铁本身有服务增值的业务,多元产业里面也有制造和服务性的业务,每个产业里都有制造部分、服务部分。 

而从“钢铁到材料”也是宝钢明确的三大转型方向之一。根据宝钢未来五年的规划,在新材料方面主要会加快钢铁新型材料的研发和制造,用更高性能的钢铁产品替代现有产品,如研发镀铝硅、锌铝镁等产品,同时加快研发并生产新型非钢材料,如汽车用非钢材料等,以满足用户的需求。目前,公司已经有专门的团队并配置了一定的资源探索在新材料、新技术领域的投资。 

我们认为,由纯钢铁制造向制造与服务并重的商业模式转型是未来钢铁企业的必然选择。而从“中国到全球”不仅仅是经营区域的拓展,更是经营视野的开阔。 

此外,针对越来越高的资源和环境要求,宝钢还提出并实施了“环境经营”战略,即创新经营模式,把环境保护融入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使环境保护和企业发展融为一体,走高碳企业的低碳发展之路。要打造研发、采购、制造、销售绿色价值链,在全行业中率先向低碳发展模式转型,通过环境经营,培育公司新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成为绿色产业的驱动者。 

总之,对宝钢等钢铁企业来说,在国内市场,机会主要来自低碳经济带来的市场空间,为此,宝钢开始拓展环境经营,培育公司新的差异化竞争优势;而在国际市场,机会不仅来自在产品出口以及资源能源领域的投资,研发领域也要超前展望,先走一步,这样才能在竞争行业里面站到制高点。 

沃顿知识在线: 提到“从中国到全球”和国际市场的机会,对于国际化这块,宝钢做了哪些准备,并希望如何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与合作?

徐乐江: 宝钢新一轮的发展战略,是在钢铁用资源、燃料领域,我们还要布局,不过已经不是简单谈一个合资矿的形式,我们走向国际化和我们十年前在资源的布局上已经不一样了。

钢铁企业国际化的形态可以分为三种。一是初级的产品形态,出口产品,买备品备件维持生产。中级形态是跨国投资布局生产加工基地,市场和资本国际化,比如我们购买澳洲一家资源公司阿奎拉的股权并共同开发铁矿资源,还包括出去办钢厂。最高级的,则是研发。

比如宝钢就与澳大利亚的四所大学共同成立了宝钢-澳大利亚联合研发中心,不仅研究钢材,还包括新能源、新材料和节能环保,这是一个新的探索。我也到欧洲的瑞典,包括芬兰,与欧洲有优势的研发体系接触。研发领域要超前瞻望,先走一步,这样才能在竞争行业里面站到制高点。

另外,我讲的国际化不单是钢铁业走出去,也包括海外的资本进来。到目前为止,外资尚未大规模进入中国钢铁行业,我个人认为随着转型发展的深入,限制海外资本进来的政策会慢慢淡化。中国的钢铁企业、中国的资本会出去投资办钢铁生产基地。国外的资本、国外的钢铁业到中国参与中国钢铁业的产业重组、结构调整,这个一定会到来的。

沃顿知识在线: 宝钢在兼并重组钢铁企业方面有哪些经验和选择标准?

徐乐江: 在并购重组方面,宝钢主动地、有选择地参与。这种主动选择体现在对潜在对象的筛选上、对国内和国外优先级的选择上,我们要看是否符合我们的产业布局战略,比如两角一边(长三角、珠三角、西北边),区域领导者,适度国际化、是否提高我们的市场份额、是否产生协同效应、是否有利于技术进步、是否增强我们的产业影响力。

比如公司先后并购了八一钢铁,兼并重组广东地区的钢铁企业,并对宁波钢铁进行了股权收购,此外还并购了福建德盛不锈钢,从而初步完成了在国内的战略布局。

如何引用沃顿知识在线文章

Close


用于个人/用於個人:

请使用以下引文

MLA

"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访谈:从钢铁到材料、从制造到服务、从中国到全球." China Knowledge@Wharton. The Wharton School,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03 七月, 2013]. Web. [18 May, 2024] <http://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article/3523/>

APA

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访谈:从钢铁到材料、从制造到服务、从中国到全球. China Knowledge@Wharton (2013, 七月 03). Retrieved from http://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article/3523/

Chicago

"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访谈:从钢铁到材料、从制造到服务、从中国到全球" China Knowledge@Wharton, [七月 03, 2013].
Accessed [May 18, 2024]. [http://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article/3523/]


教育/商业用途 教育:

如果您需要重复利用我们的文章、播客或是视频,请填写内容授权申请表.

 

Join The Discussion

No Comments So F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