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出上海陰影:為什麼香港正在成為中國新的金融服務中心

這是一個有著七百萬人口的城市,美麗的港口環繞著摩天大樓,充滿著資本主義的氣息。但是就在數年前,有關香港經濟的壞消息仍然源源不斷。比如,19956月號的《財富》(Fortune)雜誌曾經發表過一篇名為《香港之死》(The Death of Hong Kong) 的文章。


文中根據各種各樣的理由揣測,當英國租界到期,香港於19976月重新回歸中國大陸之後,它的亞洲金融中心地位將會逐漸消退。依照柴契爾夫人政府與中國政府簽署的協議,北京承諾:除外交和國防外,中央政府將給香港人民真正的自治權。這個政策會一直延續到2047年——至少50年不變。觀察家們對這個不干涉的承諾表示懷疑,他們擔心香港會成為“北京的殖民地……《財富》雜誌上這樣寫道。


同時,北京將重心轉向中國內地的門戶——上海。據沃頓商學院的行銷學教授張忠John Zhang)介紹,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上海一直是中國地位卓著的金融和商業中心,這個城市也希望重新恢復這樣的地位。“中國一直希望將上海建設成為亞洲的金融中心,”他說道。


的確,關於香港之死的報導太言過其實了。最近,在《時代》週刊的亞洲版以及其他報刊所提出的經濟復蘇的概念中,香港正作為中西之間的金融仲介機構的角色而崛起。以香港為媒介,國外投資者設法將數百億美元的資金投資到中國大陸。同時,上海這顆一度蓬勃發展的璀璨明星也正在失去往日的光茫。到底發生了什麼呢?據沃頓的教授及其他專家講,在香港努力使自己定位成中國的法律及金融服務中心的時候,上海的發展步伐,由於腐敗問題以及國有金融服務機構比重過大等原因而受到阻擋。


受寵的孩子


當中國進入20世紀90年代,上海還沒有大範圍接觸資本主義以及政治自由的現代理念,因此,它比香港更願意接受國家領導以及經濟增長政策。上海在當時開始建設了一系列包括與香港口岸可一爭高低的上海港在內的龐大市政建設工程。世界各國人士聚集在這個中國大陸最西化的城市裏,與此同時,國外資本大量湧入製造業、房地產業以及科技中心。正如美國一家主要的新聞週刊所述:“上海是個受寵的孩子……香港則生活在陰影裏。”


“(上海)是中國資金彙集的地方,” 沃頓商學院管理學教授馬歇爾·W·邁爾Marshall W. Meyer這樣說道。“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有一種預測說,上海將會吸收香港的證券交易……上海可以象新加坡一樣,被允許發展其獨立的經濟。同時,上海享受著優惠的稅收政策,上海日益繁榮起來。”


作為回應,香港官員也努力通過強調香港的法律規則及其源於英國的司法體系、反腐措施以及類似美國的證券法等來鞏固其城市地位。律政司司長黃仁龍(Wong Lan Lung)等官員遊說說要使香港成為中國大陸以及其自身解決商業糾紛之處,這樣的努力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為了取悅北京,香港全力以赴來影響共產黨領導人,以使其要求不被忽視。同時,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香港嘗試著將其與中國大陸融為一體。舉個例子,香港官員說,他們每年允許上萬名中國大陸孕婦到香港最好的醫院生產。中國大陸的銀行已經到香港開展業務,同時,港幣及人民幣在香港的商業行為中均被接受。同時,中國已經準備在香港舉辦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馬術項目。


由香港商界人士、銀行家、資產管理人、房地產大亨以及當地政府領導組織籌建的諸如香港繁榮基金會(Better Hong Kong Foundation)和展望2047基金會(Vision 2047 Foundation)等私營機構,其目的是宣傳香港,消除其在西方造成的消極印象。


“人們擔心香港將會被邊緣化。我可以保證,香港不會被邊緣化,”展望2047基金會的成員兼諮詢公司戰略通路(Strategic Access)總裁的杜大偉(David Dodwell)如是說,他也是《香港優勢》(The Hong Kong Advantage) 一書的合著者。展望2047的另一名成員史蒂芬·布朗(Stephen Brown)在一個接見外國記者的早餐會上補充道,“上海這顆明星不再象數年前那樣光彩奪目了。”


確實,本應直接流向中國的數十億美元的國外投資現在正通過香港湧入大陸,部分原因是2003年香港與中國大陸簽署的自由貿易協議——《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即CEPA。在香港,人們普遍講英語,因此對於西方企業而言,在香港做生意比在中國大陸更方便。另外,中國企業的高管們正計畫進入充滿活力的香港國際資本市場,而不是更弱一些上海資本市場。


舉個例子:在10月中旬,中國最大的銀行——中國工商銀行,通過在香港和上海兩地公開募股,全球最大的首次公開發行中融資190億美元。其中在香港融資139億美元,上海為51億美元。其他在香港交易所掛牌上市的中國大陸的大銀行有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它們是在香港交易所掛牌上市的被稱作“紅籌”的眾多中國大陸企業的一員,都遵守國際公認的法規。


通向世界的視窗


是什麼引起了財富的轉移呢?專家們認為,是上海沒有為大時代的來臨做好準備。上海的金融服務企業通常都是國有性質,並且證券經紀業還不成熟。上海的券商在經歷了高額回報之後大多破產了。那些投入巨額資金的投資者對不完善的會計準則以及中國市場監管並不滿意。同時,中國的法律也制約了向高管及董事授予股票期權的動議。這在一定程度上鼓勵了中國大陸企業通過在香港註冊的控股公司在香港發行股票。


“大多數上市公司是國有企業。如果你是一家在上海上市的國有企業,你不能給你的高管或董事股票期權,”邁爾教授說。“上海的股票市場一度每況愈下……似乎中國已經將資本市場外包了香港。”他指出,2006年上半年,在由中國企業支撐的香港證券交易所籌集的資金數量遠遠超過紐約所籌集的資金數量。


上海還面臨著其他問題。9月,前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由於對上海市社會保障基金管理不善,被中共中央免去了職務。相關人員也都受到了調查。這是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所採取的明智的政治措施:“不論是誰,也不論他的職位多高,只要是違反了黨紀和國家法律,都將會受到嚴肅的調查以及嚴厲的處罰,”官方媒體新華社引用了中共中央委員會的講話。


這次腐敗案調查“已經顯示,上海將不會再擁有它曾有的優惠政策,”邁爾指出,並補充說,北京方面將要阻止地方上腐敗成風這一現象,並已經提議在全國範圍內調動地方官員,以阻止他們建立自己的政治派系。


然而,張忠教授認為,上海仍然在中國的經濟發展中佔有重要地位。跨國公司已經在上海投資了數十億資金建造工廠和科研中心。有些投資是出口外向型的,也有些側重於為中國市場開發本地產品。但是,在過去的10年中,北京也已經認識到,“香港是中國對外的一個視窗……保持香港的繁榮而不是抑制其發展會有很多好處。”香港彙聚著一大批優秀的律師、(註冊)會計師、商人、(證券)分析師以及經濟學者,而這些,上海不可能輕易複製,他補充道。


香港投資推廣署署長盧維斯(Mike Rowse)難以掩飾他對香港的經濟反彈的樂觀信心。“我們發現了一個新機會,”他說,去年,外國直接投資的359億美元流入香港,這使其成為世界上最大的FDI接受地區。香港並不知道這些資金的具體流向,但是可以確信,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會通過香港的企業最終流入中國大陸。根據政府<SPAN lang=ZH-TW style="FONT-SIZE: 10pt; FONT-FAMILY: PMingLiU; mso-bidi-font-family: Arial; mso-fareast-language: ZH-TW

如何引用沃顿知识在线文章

Close


用于个人/用於個人:

请使用以下引文

MLA

"走出上海陰影:為什麼香港正在成為中國新的金融服務中心." China Knowledge@Wharton. The Wharton School,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05 十二月, 2006]. Web. [29 April, 2024] <https://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zh-hant/article/1048/>

APA

走出上海陰影:為什麼香港正在成為中國新的金融服務中心. China Knowledge@Wharton (2006, 十二月 05). Retrieved from https://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zh-hant/article/1048/

Chicago

"走出上海陰影:為什麼香港正在成為中國新的金融服務中心" China Knowledge@Wharton, [十二月 05, 2006].
Accessed [April 29, 2024]. [https://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zh-hant/article/1048/]


教育/商业用途 教育:

如果您需要重复利用我们的文章、播客或是视频,请填写内容授权申请表.

 

Join The Discussion

No Comments So F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