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債務問題日漸增長:結構性改革重要性凸顯

六月份,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遭遇了一次流動性短缺的危機。此次流動性短缺是數年來最嚴重的一次,重新引發了國際市場對中國經濟穩定性的擔憂。但據分析人士表示,中國政府重啟了清除國內影子銀行業的行動,此次危機只是這一旨在降低經濟杠杆行為的反映而已。 

許多季節性的因素,包括季末對現金需求的激增、企業遞延納稅以及外匯交易量的下降等,都是造成六月中旬信用短缺突如其來的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還在於中央銀行:對於央行來說,影子銀行業中的債務水準已經激增到了一個危險的水準。在六月份的前十天裡,中國各家銀行的放貸數額猛地增加了將近一萬億元。“在央行(中國人民銀行)看來,前十天的放貸數額有些過火了。而這顯然不是央行所喜聞樂見的,”駐香港的蘇格蘭皇家銀行中國經濟學家高路易(Louis Kuijs)表示道。 

為了遏制這一趨勢,央行決定不向銀行同業市場投放現金,這就推動了貸款利率的大幅走高。銀行同業拆借利率自6月13號開始飆升,備受關注的七天回購利率則從6月19日的8.22%猛增到20日的12.6%。而本年度前五個月的七天回購利率平均水準也只有3.3%而已。穆迪駐香港高級分析師胡斌(Hu Bin)表示,“銀行金融杠杆增長的太快,當前的主要任務就是要降低潛在的系統性風險。” 

高路易表示,事情之所以發展到如此地步,很大程度上要歸咎於銀行與其監管者之間的溝通不暢。“當前經濟形勢低迷、經濟刺激計畫的呼聲很高,因此銀行認為央行並不會介意它們在借貸方面表現地積極一些,但它們沒有看清楚央行的真正立場。各家銀行都以為央行會替它們解圍,但是它們都錯了。” 

就某種程度上來說,正是央行推動了這次橫掃世界市場的恐慌的升級:因為央行並沒有解釋清楚它的真正意圖是什麼。投資者因而誤認為此次信貸短缺會引發金融危機。中國2012年度的總債務為國內生產總值的210%,較四年前的125%增加了85個百分點。一些經濟學家認為當前中國杠杆成型、樓價飆升和經濟放緩的情況與幾年前的美國、韓國、日本乃至歐盟在金融危機前的情況非常相似。他們指出,中國的債務總額正在快速增長;對於地方政府以及包括房地產和煉鋼業在內的產能過剩的企業來說,這種情況就尤為明顯。但也有經濟學家指出,本次信貸緊縮是政府深思熟慮的結果、是消除杠杆影響的第一步,其本身並不是一次危機,也不是一次激進的改革。 

事件背後

胡斌表示,此次事件的核心問題在於影子銀行業。影子銀行與傳統的銀行系統相平行卻又獨立於這個系統之外。據穆迪的說法,這類貸款包括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委託貸款,理財產品,非正式的貸款以及信託貸款。穆迪估計,六月份中國影子銀行產品總值達到了29萬億元人民幣,這相當於貸款總額的43%,等同於2012年國內生產總值的55%。但是,正如沃頓商學院金融學教授弗蘭克林•艾倫(Franklin Allen)所言,由於影子銀行的借款和財富管理產品並不出現在銀行資產負債表中,所以沒有人知道風險的真正規模有多大。“沒有什麼資料能讓我們瞭解這些市場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他補充道。 

早在2013年初,中國央行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CBRC)注意到杠杆率在影子銀行以及銀行業內拆借市場的推動下大幅上升之後,就開始收緊了對影子銀行的監管。“這正是央行所憂慮的,”胡斌說道。國內信貸,也就是中國國內所稱的“社會融資”,包括了銀行貸款,信託貸款,公司債券,政府債券,影子銀行及其他的融資手段。據央行的報告,這一數字從2011年的12.829萬億增長到了2012年的15.761萬億。基於央行的政策,駐香港的瑞銀亞洲證券的汪濤(Wang Tao)預計,2013下半年中國的信貸增長量將會放緩。 

6月25日,央行發表了一份聲明用以澄清其政策意圖,並表示在必要的時候央行會採取措施確保銀行間的流動性。一天后,中國國務院發佈的一份聲明中表示了確保市場穩定的重要性。就7月1日的數字來看,七天回購利率從6月28日的6.16%下降到了5.43%。分析師預測7月份的七天回購利率大約會維持在5%到6%之間。 

高度一致

高路易表示,中國往往依賴於央行採取行動來貫徹高層領導的決策,這一次也不例外。他指出,中國人民銀行的路線和政府的整體政策有著“高度一致”。“如果你關注一下國務院的說法,或是留心像李克強總理這樣的高層的發言,你會發現當前的情況是:‘我們注意到經濟增長乏力,但是我們不會因此而過度憂慮。我們也注意到勞動力市場的表現良好,我們現在的重點是實施改革,而不是尋求刺激經濟。’這也正是央行所持有的態度。”高路易說道。 

駐香港的法國興業銀行(Societe Generale)跨資產研究部(Cross Asset Research)的中國經濟學家姚偉(Wei Yao)表示,儘管願意承受解決金融領域過度債務問題所帶來的痛苦,以及認識到放緩解決問題的節奏無疑會阻礙經濟的發展,中國領導人還是對“休克療法”敬而遠之並傾向於逐步解決問題。“信貸緊縮預示著會有進一步的經濟改革。相比於一年之內就引發危機,中國領導人更傾向于將這一過程放到五年的時間中去,從而一步一步地解決問題,”她表示。在很多情況下,融資的去向多是無法得到巨大收益的專案或是資產。“中央政府意識到了這樣下去是沒有出路的,我們必須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必須處理系統中無盈利效能資產的問題,”姚偉說道。 

對此,瑞銀證券的汪濤表示,六月下旬的溫和措施並不能表明中國的宏觀經濟政策和貨幣政策發生了變化。“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我們估計信貸的增速會進一步放緩,經濟體中的融資成本則會上升。隨著影子銀行行為的減少,相對依賴於影子銀行借貸的地方融資平臺將會受到較大影響。這就會導致經濟增速的放緩,並提高銀行業中不良貸款的比例。”她在有關此次流動性緊縮的報告中如是寫道。 

儘管有一些未經證實的擠兌或是違約行為的傳言,目前為止還沒有報導證實有銀行因此次信貸緊縮而倒閉。倫敦經濟諮詢公司資本經濟(Capital Economics)的中國經濟專家王勤偉(音譯,Wang Qinwei)表示,中國此次採取行動的目的在於避免潛在重大危機的出現。“這種水準的債務並不是個大問題,但是連續幾年的債務增長就是一個大問題了。”他說道。對金融領域的放鬆監管使得公司除了銀行外還有很多諸如影子銀行的融資管道。對房地產業、地方政府投資和產能過剩企業的借貸激增會引發危機,這是必須要關注的問題。“今年,政府已經採取措施監管影子銀行並也開始考慮控制地方政府的負債問題。政府部門正在努力避免危機的發生。”王說道。 

尚未嚴重失衡

與此同時,當局正在試圖瞭解當前的債務問題究竟到了什麼程度。中國國家審計署在六月份的一個聲明表示,相比2010年,2012年36個地方政府以及相關融資平臺的直接債務和擔保債務上升了13%,也就是4400億元人民幣。“政府已經意識到了信貸增長中的風險所在,並已經開始著手避免進一步危機的出現,”資本經濟的王勤偉表示。但穆迪在6月13號的一份報告中顯得並不樂觀,它認為這份聲明“涵蓋面比國家審計署2011年的報告要小得多。”報告認為,資料取樣的地方政府負債水準以及報告的範圍都難以代表整個中國的水準。“地方政府的負債最終會落到中央政府的身上,而這份報告的範圍的局限性使得潛在負擔的規模顯得非常不明朗。” 

瑞銀集團的汪濤估計,到1012年底地方政府的債務大約要超過16.5萬億元,這占到了國民生產總值的32%。“我們發現問題越來越集中在地方政府的債務問題上,因為中央政府正在採取措施限制地方政府的金融借貸手段,”穆迪的胡斌表示。這裡就存在這麼一個政策困境:為了遏制房地產投機以及保護耕地而做出的限制土地開發的政策,無疑會限制地方政府的收入來源。“真正的問題在於地方政府沒有良好的收入來源,”艾倫表示。“他們要麼需要徵稅,要麼就需要中央政府給予補貼。這本質上是個政府的問題。” 

高路易表示,儘管中國的金融風險已經有所上升,但有幾個因素能夠確保不會有那種壓倒性的危機來了。舉例來說,儘管中國的建築業和房地產業是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但中國房地產業的融資量占金融領域的比重尚未達到美國或是日本在房地產泡沫破碎前的水準。“如果你觀察實體經濟的話,美國,韓國,泰國和西班牙的問題在於房地產佔據了經濟的主要部分:就國內生產總值而言,建築業和房地產業在這幾個國家中所占的比重失衡已經超出了合理範圍。”高路易說道。 

儘管中國嚴重依賴政府支出和國家投資來推動增長,但它的經濟仍處在一個較為均衡的狀態。“中國的房地產和建築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正在增加,但其比例相對適中且增幅也比較合理,”高路易表示。“許多其它產業也在發展。中國的發展模式並沒有一邊倒。” 

其它的一些宏觀經濟指標也對中國比較有利。中國的貿易順差和高儲蓄率給了中國很大的底氣。“如果研究1997年的韓國的話,你會發現它已經處在經常帳戶赤字的狀態,而經濟增長依賴的主要是海外投資。西班牙和其它一些國家也是這樣,但中國並非如此。中國仍然處在經常帳戶盈餘的狀態,”高路易表示。 

中國的銀行也比上世紀八十年代房地產泡沫破滅時的日本銀行,以及上世紀九十年代亞洲金融危機時的韓國銀行有著更大的緩衝空間。對於韓國、日本以及其他國家而言,貸存比率已經高達100%以上,這就使得許多銀行不得不依賴於銀行同業拆借市場。中國的銀行同業拆借市場是很重要,但是央行要求每個銀行都要將儲蓄金的19.5%作為銀行儲備金,這就使得貸存比例維持在70%的水準上。“中國的銀行業有一個簡單的資金模式,那就是存款總比借貸的數額大。這就使得銀行在面對金融動盪時不會那麼脆弱。”高路易說道。 

儘管出現了一些地方銀行違約的情況,但中國強勁的儲蓄狀況確保了其金融體系抗擊外部衝擊的能力。這也就是為什麼中國幾大銀行的不良貸款金額超過貸款總額的30%也沒有引發金融危機的原因。瑞銀集團的汪濤在她的報告中指出,除去高儲蓄率和幾乎是封閉的基本帳戶外,還有一點就在於大多數債券和不良貸款中很大一部分為政府所持有。政府很有可能會借由國有大型銀行出面來為任何一個可能倒閉的銀行做擔保。“我的個人看法是,這些危機都沒有上升成為系統性的問題,”高路易說道。“我認為中國的金融業還是沒那麼容易就陷入危機。”

但就長期而言,姚偉表示,中國當前的金融改革成功與否還是要取決於其他結構性經濟改革的結果,例如降低大量行業中國有企業的主導地位等。她表示,“就目前來說,我們還沒有看到很多這樣的動作。但我認為今年會有更多的改革措施出臺。”

如何引用沃顿知识在线文章

Close


用于个人/用於個人:

请使用以下引文

MLA

"中國債務問題日漸增長:結構性改革重要性凸顯." China Knowledge@Wharton. The Wharton School,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17 七月, 2013]. Web. [08 May, 2024] <http://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zh-hant/article/3540/>

APA

中國債務問題日漸增長:結構性改革重要性凸顯. China Knowledge@Wharton (2013, 七月 17). Retrieved from http://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zh-hant/article/3540/

Chicago

"中國債務問題日漸增長:結構性改革重要性凸顯" China Knowledge@Wharton, [七月 17, 2013].
Accessed [May 08, 2024]. [http://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zh-hant/article/3540/]


教育/商业用途 教育:

如果您需要重复利用我们的文章、播客或是视频,请填写内容授权申请表.

 

Join The Discussion

No Comments So F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