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明電影”:看好萊塢創新與現實之間的角力

湯瑪斯·愛迪生實驗室發明的技術催生出電影,但他對於電影的潛力顯然還有盲點。這個“門洛帕奇的鬼才”(Wizard of Menlo Park)相信,電影應當是每個人通過早期的活動電影放映機單個欣賞,而不是投射到大螢幕上讓許多觀眾聚在一起看。有人懷疑愛迪生有這種想法是因為,他希望通過生產和銷售電影放映機來賺錢。斯科特·科爾斯納(Scott Krisner)在《發明電影》(Inventing the Movies)中引用了愛迪生的話如下:


 


我們生產這種活動電影放映機,銷售情況非常火爆,利潤也很高……假如我們推出大螢幕放映的機器,全美國大概只需十台,就可以讓所有人都看上電影,然後就沒有人再光顧我們的活動電影放映機了。我們還是不要屠殺這只會下金蛋的鵝。


 


持有這種觀點的並不只愛迪生一人。雖然很多公司都在爭先恐後地奪取競爭優勢,努力尋找創新方法來利用技術,但正如斯科特·科爾斯納(Scott Kirsner)在《發明電影》(Inventing the Movies)一書中所描述的,這一個多世紀以來電影行業卻一直在規避創新和技術進步。這本書的副標題是“看好萊塢創新與現實之間的角力”,(Hollywood’s Epic Battle Between Innovation and the Status Quo),它從湯瑪斯·愛迪生(Thomas Edison)談到斯蒂夫·約伯斯(Steve Jobs),以案例的形式闡釋了在電影行業引入技術變革面臨的困難,因為這個行業一直在小心翼翼地捍衛自己牢不可破的業務模式。


 


科爾斯納經常在CinemaTech上開設的博客、好萊塢老產業刊物《綜藝》(Variety)等地方提及技術對電影行業的影響。他撰寫《發明電影》這本書,主要就是因收到導演喬治·盧卡斯(George Lucas)的邀請,前去參加一個為期一天的閒談而激發的。


 


四月下月一個陽光燦爛的週六,我驅車來到盧卡斯占地4700英畝的農莊,我不知道除了我其他客人還有誰,但有人告訴人兩年前盧卡斯組織的第一次聚會中,史蒂文·斯皮爾伯格(Steven Spielberg)、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弗蘭斯西·福特·科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都是他的座上賓。我感到緊張不安,我對要求的衣著禮儀也一無所知(可能是“個性十足的休閒服”?)。


 


在這次會議上,作為“終極創新者”的盧卡斯聚集了許多志同道合之士,探索拍攝電影的創新方法:


 


與會嘉賓包括領先電腦動畫製作公司皮克斯(Pixar)的兩位創始人埃德·凱特莫爾(Ed Catmull)和約翰·拉塞特(John Lasseter);《回到未來》(The Back to the Future)三部曲的導演羅伯特·澤米吉斯(Robert Zemeckis),他還因拍攝《阿甘正傳》(Forrest Gump)獲得奧斯卡獎;來自德克薩斯的獨立導演、攝像師、作曲家兼剪輯的羅伯特·羅德里格斯(Robert Rodriguez),他曾在《罪惡之城》(Sin City)和《墨西哥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Mexico)中完全拋棄傳統攝像機而採用數碼相機拍攝;還有票房之王《泰坦尼克號》(Titanic)的導演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


 


科爾斯納回憶說,盧卡斯在會上講述了“創新者在引入新創意時所面臨的挫折。他們不會受到熱烈歡迎,相反他們得到的只有敵視或冷遇。有時候現狀會戰勝創意,或者說至少推遲了創意的引入。”科爾斯納在好萊塢的經歷也回應了盧卡斯的觀點,即在創造、發行和放映電影的各個技術創新階段都會遭遇挫折。


 


《發明電影》並沒有指導大家“如何做”(或者“如何不做”),它沒有針對如何去除電影創新遭遇的阻力提出具體建議,電影創新受阻是電影行業中常見的現象。但過去對於電影技術進步的看法具有教育意義,任何對電影歷史感興趣,或者想知道害怕固有模式遭到破壞的想法是如何阻礙技術革新的人都可以從中獲得啟發。


 


創新派之于保守派


科爾斯納根據對待技術革新的態度把人分為三類:


1.視新技術為機遇的創新派,


2.視變革為威脅的保守派,以及


3.“等到看事情如何發展的”騎牆派。


 


書中斷定大多數的技術進步都包含著創新派與保守派之間的鬥爭,創新派希望進步,保守派則希望維持現狀。雖然這個鬥爭歷程貫穿著整個電影的發展史,但閱讀科爾斯納的編年史可以更加詳細地瞭解歷史。雖然科爾斯納指出阻擋每個變革的力量是難以抗拒的,但我們還是可以找到新發明順利被好萊塢製片人接受的例子,譬如斯坦尼康(Steadicam)攝影機穩定器。進步的真正敵人或許不是懼怕技術進步本身,而是害怕新技術會削弱成功的商業模式。大家考慮得更多的是利潤,而不是電影拍攝和分銷中利用的某個特定技術。


 


雖然電影業中這種技術進步與現有業務模式之間的衝突數不勝數,但正如科爾斯納所言,這種衝突並不是電影行業特有的現象。“好萊塢或許比其他行業,譬如保險業,要稍微多些吸引力,但它仍是研究任何大型成功行業應對新創意之道的絕佳案例。”


 


事實上,其他阻礙技術創新的行業還有很多,譬如攝影膠片製造商拒不承認數碼攝影技術的影響,唱片業反對音樂數碼發行方式等。但電影業具有特殊的啟示意義。電影的製作與發行過程中貫穿著無數的技術。但經濟利益卻使這個行業特別不願嘗試新創意。考慮到每部大片上映帶來的收入,天平正在朝維持現狀的一端傾斜。科爾斯納的書中貫穿著對新技術可能會破壞原有計劃的擔憂。科爾斯納的書跨越了從19世紀末電影誕生到目前的整個歷程。


 


保護會下金蛋的鵝


 


許多電影公司老闆都在竭力保護“這只會下金蛋的鵝”,但湯瑪斯·愛迪生是他們中的第一人。


 


華納兄弟哈裏(Harry)在默片的全盛時期曾經說過,“誰稀罕聽演員在說什麼?”但收音機的崛起催生出有聲電影,因為音頻技術提高了複製聲音的能力。而且收音機還讓千家萬戶可以直接免費收聽娛樂節目!電影行業必須奮起直追才能與之抗衡。


 


同樣的,好萊塢雖然早在上世紀<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0pt; FONT-F

如何引用沃顿知识在线文章

Close


用于个人/用於個人:

请使用以下引文

MLA

"“發明電影”:看好萊塢創新與現實之間的角力." China Knowledge@Wharton. The Wharton School,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10 九月, 2008]. Web. [06 May, 2024] <http://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zh-hant/article/1780/>

APA

“發明電影”:看好萊塢創新與現實之間的角力. China Knowledge@Wharton (2008, 九月 10). Retrieved from http://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zh-hant/article/1780/

Chicago

"“發明電影”:看好萊塢創新與現實之間的角力" China Knowledge@Wharton, [九月 10, 2008].
Accessed [May 06, 2024]. [http://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zh-hant/article/1780/]


教育/商业用途 教育:

如果您需要重复利用我们的文章、播客或是视频,请填写内容授权申请表.

 

Join The Discussion

No Comments So F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