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誰會愛上假新聞?

最新研究顯示,線上閱讀假新聞的人並不是註定會掉進某個單一意識形態的回音室。沃頓商學院的肯·穆恩(Ken Moon)和森蒂爾·維拉哈萬(Senthil Veeraraghavan)的最新研究為社交媒體平臺推薦了一種數據驅動的解決方案來處理假新聞的影響力。

令人驚訝的是,研究發現,經常流覽由社交媒體演算法提供的虛假新聞的讀者更有可能通過尋找主流來源來實現自己閱讀新聞來源的多樣化。這些多才多藝的新聞癮君子占線上讀者的97%以上,而只有2.8%的人才專門消費線上假新聞。

維拉哈萬教授說:“我們發現人們對這些網路回聲室的擔憂實際上非常膚淺。互聯網正在創造一個回聲室的想法並不符合現實情況。”

維拉哈萬是這篇論文《假新聞會產生共鳴室嗎?》(Does Fake News Create Echo Chambers?)的合著者。其他合作者包括他的沃頓同事穆恩教授和紐約上海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 Shanghai)運營管理學助理教授張季丁(Jiding Zhang,音譯),後者從沃頓商學院獲得博士學位。

該研究調查了2017年近31000戶家庭的流覽活動,提供了與關於回聲室的流行觀點相反的實證證據。雖然回音室肯定是黑暗和危險的地方,但它們並不是那種吞噬一切的黑洞。並不是每個讀過關於奧巴馬出生論或新冠疫苗陰謀論文章的人都會被黑洞吞噬。研究發現,接觸過假新聞的家庭對主流新聞的接觸程度增加了9.1%。

穆恩說:“我們對這個研究結果很驚訝,儘管我們非常清楚會有很多未知領域需要探索。一件事是我們希望瞭解有多少假新聞。我們如何知道什麼是假,什麼不是假,誰在製作假新聞以及為什麼?從商業角度來看,假新聞的經濟結構很重要。”

“互聯網正在創造一個回音室的論調並不符合真實情況。”——維拉哈萬

假新聞消費者的畫像

研究者發現,大多數假新聞都是由相對較少的網站造成的,因此,他們不是根據內容對個別文章進行真假評級,而是按來源分析數據。該研究中被認定為虛假資訊提供者的新聞來源,包括《佔領民主黨》和《聯邦黨》報紙,約有1/1000的文章經過事實核查後確定為虛假。相比之下,主流網站,包括《紐約時報》和彭博社,每10萬篇文章中只有3篇發佈了錯誤資訊。

數據顯示,流覽主流新聞的家庭與10%被認定為假新聞“狂熱讀者”的家庭之間的人口統計學特徵差異不大,這意味著他們在流覽假新聞源的同時仍在閱讀主流新聞。研究顯示,熱衷於假新聞的讀者特徵往往是年齡稍大,家庭規模較小,生孩子的可能性較小。“與一些流行的觀點相反,這些讀者既不貧窮,教育程度也不低。事實上,他們的平均教育水準略高。”

穆恩和維拉哈萬說,這些人口統計學上的相似性表明了之前我們對閱讀假新聞的人進行刻板畫像的危險性。實際上,沒有單一的輪廓。每個人都至少是可疑資訊或錯誤資訊的臨時讀者。

穆恩說:“數據中發現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是,那些閱讀假新聞最多的人,通常也傾向於總體上閱讀更多的新聞量。這些熱愛新聞的消費者尋找所有的資訊,因此他們同時也消費了大量的假新聞。但如果你在尋找只閱讀假新聞的人,實際上很難找到。”

“人是複雜的,”維拉哈萬補充道。“以前我們關於假新聞讀者是誰的假設並不完全合情合理。這個研究試圖解決的一個問題是:這些消費者是誰?”

阻止假新聞傳播有用嗎?

研究者就Facebook等平臺如何能更好地緩和虛假新聞內容帶來的影響提出了具體建議:與其制定旨在保護所有用戶不受虛假新聞影響的一攬子政策,不如針對極少數最容易陷入回聲室的讀者。

這項建議來自他們在2017年8月之後發現的數據模式,當時Facebook開始標記可疑內容,以阻止用戶分享。反復分享虛假資訊的網頁也被禁止在平臺上做廣告,這大大激勵了他們阻止虛假新聞的病毒傳播。

“如果你在尋找只看假新聞的人,實際上很難找到。”—肯·穆恩

研究者分析了政策實施前後Facebook和非Facebook用戶的家庭新聞消費情況。在該政策出臺之前,所有用戶流覽真實和虛假線上新聞的速度大致相同。政策實施後,Facebook用戶消費的假新聞更少,這是政策的意圖,但與平臺外用戶相比,他們消費的主流新聞也顯著減少。

不如鎖定最脆弱用戶?

論文指出,一攬子政策對社交媒體公司來說既昂貴又低效,而且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後果:扼殺了對合法新聞的閱讀熱情。相反,Facebook和其他平臺應該利用其龐大的消費者數據,通過“基於傷害的干預”(harm-based interventions)鎖定最脆弱的用戶,以阻止這些用戶訪問虛假新聞來源。

穆恩和維拉哈萬承認,這項建議可能無法解決與假新聞相關的所有問題,但公司和決策者在應對這一問題的複雜努力中應該考慮這一建議。

穆恩說道:“這項建議附帶有一個警告,即我們應該謹慎實施。總是有一個關於什麼是道德的問題。我們真的應該審查某一特定群體的內容嗎?但如果你明白問題歸根結底是少數人的脆弱性,那麼有什麼保障措施呢?建議用一種提供更多資訊的方式,來打造一個合乎道德或令人愉悅的解決方案,並為弱勢群體評估其有效性。”

維拉哈萬指出,假新聞永遠無法根除;它從講故事的開始就存在了。從古代到現在的黃色小報,從人們在雜貨店的八卦到互聯網上的深度造假,歷史上到處都是例子。他認為,我們的目標是想辦法降低它的影響力和危險性。

他指出,“假新聞總是會出現,你不可能消除它或讓人們對它不感興趣。因此我們必須瞭解它是如何被消費的,而不是認為閱讀假新聞的人一定有問題。”

如何引用沃顿知识在线文章

Close


用于个人/用於個人:

请使用以下引文

MLA

"到底是誰會愛上假新聞?." China Knowledge@Wharton. The Wharton School,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11 八月, 2022]. Web. [28 March, 2024] <http://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zh-hant/article/10901/>

APA

到底是誰會愛上假新聞?. China Knowledge@Wharton (2022, 八月 11). Retrieved from http://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zh-hant/article/10901/

Chicago

"到底是誰會愛上假新聞?" China Knowledge@Wharton, [八月 11, 2022].
Accessed [March 28, 2024]. [http://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zh-hant/article/10901/]


教育/商业用途 教育:

如果您需要重复利用我们的文章、播客或是视频,请填写内容授权申请表.

 

Join The Discussion

No Comments So F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