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研究外包:IT、电信和生物科技领域渐成热点

 

早在十几年前,跨国公司就在考虑将印度发展为研发中心的可能性。在80年代末及90年代早期,一些跨国公司就在印度建立了研发实验室,但这些早期的实验室主要从事所谓的“内包”业务——即为跨国公司在当地的生产运作服务。


 


跨国公司早期在印度建立研发中心的动力来自产品本地化的需求。很多跨国公司都在印度设立了工厂,一方面是因为印度的经济政策要求他们在当地生产,另一方面也因为印度消费市场巨大,足以支撑本地生产。如此一来,设立本地研发实验室,令产品符合本地需求就成为逻辑上的必然一步。一些公司,如联合利华的子公司印度利华公司(Hindustan Lever)就建立了研究室来迎合本地需要。90年代早期,不少跨国公司开始在印度设立工厂,生产投入国际市场的产品,这种趋势在近五年来更见明显。


 


下一个逻辑思考就是:既然“内包”可行,难道“外包”就不能吗?原则上,研究外包与其他业务流程外包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康斯公司(Frost and Sullivan)关于印度研发能力的研究报告指出,委托研究的形式有很多种,包括联合研究、合作研究和完全外包。联合研究是指两个或更多的研究实体一起工作;合作研究是指代表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共研究;完全外包则指一个研究实体代表另一实体承担研究任务。


 


在“一般事务处理”外包模式成功发展的鼓励下,印度的企业开始着眼寻求研究外包的机遇。一些技术公司已经发展了大规模的委托研究业务;在工程,医药和生物技术领域,都有迹象表明外包模式正在涌现。尽管目前市场整体规模还比较小,但有迹象预示,外包业务在未来有激增趋势。


 


印度的优势


 


为什么要将研发业务外包给印度的企业?更重要的是,为什么要将研发业务外包?研发曾经被视为十分神圣的业务,任何公司都不肯将自己的研发业务与其他公司分享,而现在的情况不同了。


 


《公开的创新:创造科技并从科技中获利的新规则》(<>)一书的作者亨利·切斯博格(Henry Chesbrough)指出,越来越多企业反思他们创新和推广产品的方式。他拿思科(Cisco)和朗讯( Lucent)作了个对比。思科常常从外界寻求创新思维,而朗讯却倾向于遵循过时的、依赖内部资源的、自下而上的研究宗旨。但资源较少的思科总能在创新中紧跟竞争者的步伐,甚至超过对手。切斯博格在书中写到:从这些例子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教训——闭关自守的创新方式已经不合时宜了。


 


研发项目的另一大消费者——生命科学行业,也开始采用外包了。一份瑞银华宝(UBS Warburg)的报告指出,2001年美国医药工业投资在研发上的费用是300亿美金,其中大约20%25%用于外包业务。美国和欧洲的大药厂在研发上的支出几乎已经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他们面临着削减开支的巨大压力。据塔夫特药物发展研究中心(The Tufts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Drug Development)估计,在2003年把一种新药推广到市场的费用大概是8.97亿美元。目前,缩减此项费用的呼声已经越来越高。


 


英国经济学人资讯中心(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EIU))在20049月作出一份的全球调查表明,企业正在全球范围内重新分配其产品创新机构。70%的被访企业在海外聘用研发人才,52%的被访企业称他们会把增加海外研发费用放在首位。至于理想的海外研发地,39%的被访企业选择中国,美国29%的得票率排在第二位,印度以28%紧跟其后。而在未来,印度很可能会成为全球研发费用吸纳中心,EIU更将其称为研发“热点”。


 


尽管在印度的很多研发项目还停留在“内包”阶段,另一些投资已转向委托研究了。在印度,业务流程外包已发展得很兴旺了,这将有利于研究流程外包的推广。


 


为什么印度能够紧跟中国和美国之后成为理想研发中心呢?首先,EIU是这样定义研发热点的:企业能够直接利用现成的科技人才网络;这个网络与高校研究设备联系紧密;提供支持革新并易于将其商业化的环境。印度具备了上述的大部分条件。


 


英国经济学人资讯中心的一份文件写到,“印度在90年代成为软件中心。印度是一个广泛使用英语的亚洲大国,拥有价钱适中的劳动力,学校也提供西方教育,这些优势使它迅速跃居为研发中心。”印度的一大吸引力是它的成本优势——拥有大量廉价又能说一口好英语的劳动力,从劳动力中可能节约的成本十分可观。 在西方医药界,高成本研发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所以很多企业声称,印度能为他们带来可观的成本利益。


 


印度一家领先药剂厂Nicholas Piramal的主管斯瓦迪·毕鲁姆博士(Dr Swati Piramal)说:“把研究外包到印度可节省30%-50%的成本。”而印度最大的药厂Ranbaxy的发言人对此更加乐观:“在印度,创新的费用只需要欧洲的1/5甚至1/7。”


 


同时,印度的人力资源也很充足,而且精英不在少数。当地的教育机构相当完善,如印度理工学院(the Indian Institutes of Technology)、印度科技学院(the Indian Institutes of Science)和一些地区工程学院。此外,还有一个庞大的政府资助的研究实验室网络。瑞莱恩斯生命科学(Reliance Life Sciences)的高级执行副主席萨巴玛尼姆(KV Subramaniam 说:“印度拥有得天独厚的研发能力。而且有很多在外国工作的印度科学家也愿意回国牵头研究工作。”


 


崭露头角的热点


 


巴拉·马尼安(Bala Manian)是一名顾问,他相信印度在包括生物技术和医药在内的生命科学上掌握了可观的技术,并拥有大量人才。而在工程、电信相关领域如超大规模集成芯片(VLSI)及嵌套工艺上,印度也有发展的潜力。


 


在技术领域——信息技术和电信行业,外包研发的效果最好。印度的顶尖技术企业——塔塔咨询服务公司(Tata Consultancy Services)、 威普罗(Wipro)、信息系统公司(Infosys)、 HCL Technologies,和一些崭露头角的企业如Ittiam SystemsSasken,都正在大力发展委托研发业务。威普罗是印度第二大信息技术公司,其年营业额超过2亿7000万美元,号称世界上最大的真正的第三方研发服务供应商。在一份公司文件中,威普罗称自己与世界电信设备10强中的9强及一些世界技术产品巨头都有合作。


 


另外,半导体设计和芯片设计也是跨国公司在印度早有涉足的领域。时至今日,研发外包在这些领域仍有发展潜力。据印度超大规模集成芯片协会(VLSI Society of India)的秘书拉维·库马尔(C. P. Ravi Kumar)介绍,印度有70100家超大规模集成芯片生产企业和5000多名提供半导体设计服务的工程师。很多全球性半导体企业,包括德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s, 国民半导体公司(National Semiconductors)、英特尔公司(Intel)、 模拟器件公司(Analog Devices)、 意法半导体集团(ST Microelectronics)、益华公司( Cadence)、新思科技(Synopsys)和摩托罗拉(Motorola)都在印度建立了研究中心。它们当中的一些公司甚至在上世纪90年代早期就在印度建立了研究中心。


 


印度的信息技术企业如威普罗和塔塔咨询服务公司拥有大量从事超大规模集成芯片设计及嵌套工艺方面的工程师。应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是世界最大的全球性半导体生产商和服务供应商。为了满足全球客户需求,应用材料公司雇用了近13000名员工。有趣的是,应用材料公司不在班加罗尔,甚至不在印度生产。


 


超大规模集成芯片只包括芯片设计,嵌套技术的业务范围与其相比起来就更为广阔:包括芯片设计、软件、信号处理及操作系统。Ittiam Systems成立于2001年,致力于数字信号处理产品的生产和研究,他们的所有产品都可以单独现货供应。Ittiam Systems的研究焦点是有线、无线语音和图象系统。Ittiam Systems的客户包括索尼公司(Sony)、菲利浦( Phillips)、诺基亚(Nokia, 德州仪器、英特尔、 Silicon Labs和意法半导体集团。Sasken是一家嵌入式电信软件开发公司,它帮助电信价值链条上的企业加速其产品开发周期,其客户包括全球500强中的北电集团(Nortel)、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等。


 


最近,印度企业把研发的重点放在了医药领域,很多企业将自身营业额的8%或更大分额投资于研发项目。不少医药公司正在积极地从国际医药公司那里争取委托研究和生产的合同。一些印度公司已经在医药化学、委托合成和临床研究等业务上找到了商机。尽管目前印度的医药领域外包研发业务要比科技领域的外包业务少,但医药领域外包肯定有很大发展空间。


 


南新公司(Ranbaxy)是印度最大的制药公司,它正在开展两个合作研究项目:其一是与来自瑞士日内瓦的疟疾药品事业会(Medicines for Malaria Venture)合作研究一种抗疟疾分子Rbx 11160;另一项与葛兰素史克医药公司合作的开发项目也在顺利进展当中。另外一家制药公司尼古拉斯·皮拉马尔公司(Nicholas Piramal)也建立了临床研究分部,承接委托合成业务。其中包括利用最少的数量进行化合物优化工作。其他一些大公司如Zydus Cadilla和雷迪实验室(Dr Reddy’s)也已经承接了委托研究和生产业务或有这方面的意向。


 


对一些中等规模的制药公司来说,委托研究和生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业务领域。举例来说,沙森化学药品公司(Shasun Chemicals and Drugs)是一家拥有8000万资产的制药公司,它自称为“整合研究和生产方案提供商”。戴维斯有限公司(Divi’s Laboratories)也是一家差不多规模的制药公司,同样因为承接委托研究和委托合成业务而与一些具有创新精神的跨国公司进行合作。


 


上述这些制药公司除了承接委托研究和委托合成业务,还会提供销售方案,也可以生产散装药。除了这些制药公司以外,在制药业里还有一些专门的委托研究机构(CROs) ,比如在1997<SPAN style="FONT-SIZE: 10pt; FONT-FAMILY

如何引用沃顿知识在线文章

Close


用于个人/用於個人:

请使用以下引文

MLA

"跨国公司研究外包:IT、电信和生物科技领域渐成热点." China Knowledge@Wharton. The Wharton School,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20 九月, 2005]. Web. [03 May, 2024] <http://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article/467/>

APA

跨国公司研究外包:IT、电信和生物科技领域渐成热点. China Knowledge@Wharton (2005, 九月 20). Retrieved from http://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article/467/

Chicago

"跨国公司研究外包:IT、电信和生物科技领域渐成热点" China Knowledge@Wharton, [九月 20, 2005].
Accessed [May 03, 2024]. [http://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article/467/]


教育/商业用途 教育:

如果您需要重复利用我们的文章、播客或是视频,请填写内容授权申请表.

 

Join The Discussion

No Comments So F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