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上海發展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壯志不言愁?

上海在表現其希望成為頂尖國際金融中心的雄心時毫不含蓄。5月,上海市政府為“外灘金融牛”雕塑揭幕,把這一宏圖壯志更是昭然於天下。上海的這尊雕塑不只是與華爾街金融街的公牛雕塑遙相呼應,兩件作品均出自義大利裔美籍藝術家阿圖羅·迪·莫迪卡(Arturo Di Modica)的手筆,更是直接體現了上海挑戰紐約和倫敦兩大金融霸主地位的決心。上海黃浦區區長周偉在揭幕儀式前的媒體發佈會上表示,跟紐約華爾街的雕塑相比,“外灘金融牛”看上去“更年輕、更有活力”,“它象徵著上海的經濟活力。”


 


2009年,中國國務院正式批准將上海建設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宏偉計畫,以有效地指導全國部委和監管機構推進改革進程。然而,儘管中國的經濟發展必須由最高機構予以表態,但要讓上海發展成為真正的國際金融中心,仍有許多問題要應對。國內金融基礎設施仍不完善,而相關法規—特別是與外匯可兌換性和外資擁有權有關的法規—的變革緩慢可能會成為上海實現其鴻圖大略的障礙。


 


成就顯著


 


這並不表示上海未曾取得顯著進展。過去十年來,三大在岸交易品種—股票、固定收益證券和商品期貨的巨幅增長,使上海成為無與倫比的增長型市場。據國際證券交易所聯會統計,截止2009年底,上海證交所按總成交金額和市值計,在世界上分別排名第三位(5.1萬億美元)和第六位(2.7萬億美元)。


 


固定收益市場的增長也是相當可觀的。據亞洲開發銀行債券資訊資料庫的資料,截止20103月份,中國的人民幣債券市場規模達2.65萬億美元(其中政府債券市場為2.16萬億美元,其餘為企業債券市場),約占全球債券市場的3%左右。雖然該比例仍遠低於美元債券所占的40%,或日元債券所占的15.7%,但與1996年的620億美元的人民幣債券市場相比已是巨幅增長,當年的這一數字僅占全球市場的0.2%


 


商品交易方面也呈現驚人的增長。根據期貨產業協會的統計,2009年,中國期貨市場(包括上海、大連和鄭州)的成交額超過100萬億元(按合約換手計),位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美國。在全球商品交易所中,上海商品交易所的成交量排名第10位,大連和鄭州商品交易所分別排名第11和第12位。而在10年前的2000年,上海商品交易的成交量為僅為410萬元,位列全球總成交量的第29位。


 


分析師和觀察家們幾乎一致認為,在中國經濟持續增長以及國務院批准上海開發規劃的大背景下,上海的這一強勁發展勢頭必將持續。“那種認為十年後中國經濟將與現在大不相同的預測毫不令人驚訝。到那時,中國經濟將在全球發揮更為巨大的作用”,諮詢公司博斯公司(Booz & Company)位於上海的大中華區運營部董事總經理柯安德(Andrew Cainey)說道,“這一宏觀趨勢將極大地有利於上海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努力。”


 


關於開放性的問題


 


儘管上海作為中國的在岸資本市場突飛猛進,但是她能否國際化?“上海能否成為真正的國際金融中心?”高盛公司在最新發佈的研究報告《2020年的上海:亞洲的金融中心》中指出,儘管上海的重要性將日益增強,但它更有可能“成為大型的國內市場而非更為廣闊的區域市場。”


 


但是上海的管理者的雄心可遠不止於此。上海並不想成為東京或首爾,這兩個城市在各自國家中都是令人矚目和充滿活力的城市。上海的藍圖是要成為全球經濟的中心,不論是資本市場,還是商業貿易。


 


    要讓這一雄心得以實現,上海需要中央政府完成兩件事情:人民幣的完全可自由兌換以及放鬆貨幣進出國境的管制。上海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辦公室主任方星海博士在最近的一次電視採訪中指出,“貨幣國際化必須擁有一個強有力的在岸金融中心的支持。人民幣國際化之後,外國人就將持有人民幣資產,但是這些資產該如何產生?將由在岸金融中心產生。因此首先,上海的金融市場要開放,讓資產能夠‘走出去’,也能夠回來投資。另外,生產這種資產的能力要能大大擴展。”


 


雖然還未提供明確的時間表,但中國政府已經設定了穩步發展其貨幣完全可兌換性的目標。619日,中國人民銀行宣佈將進一步改革人民幣匯率制度並提高匯率的靈活性,這被視作是一項積極的舉措。儘管政府在20057月制定了一籃子貨幣匯率制度,並允許人民幣升值。但一些經濟學家評論人民幣仍被人為低估了40%左右。


 


目前,中國已批准有限的外國投資者通過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計畫(QDII)進入當地市場,以及通過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計畫(QFII)讓資金流出到境外。此外,中國政府還表示將推進國際板計畫,即外國公司實體在上海上市,出售其股票和債券的計畫。


 


“現在,我們正在等待國際板的開板,這將是上海成為國際金融中心過程中的里程碑,”里昂證券(CLSA)駐上海的A股研究主管曼諾普·桑吉亞布特(Manop Sangiambut)說道,“我們不知道這個計畫什麼時候實現。政府表示到2010年底,應該會有一些行動。”他預測,會有許多中國的紅籌股公司(中國內地在香港上市的公司,如中國移動)將有興趣回歸A股市場。可口可樂和滙豐銀行也有可能加入。


 


與過去不同,決策層現在正在逐步推進國際板的計畫。他們對國內證券交易所的信心不斷增強。他們將會鼓勵於上世紀90年代末在香港上市的紅籌股公司在國內A股上市。然而,仍然有很多工作要做。高盛報告直言不諱地指出,中國的金融市場“相對不成熟……上海在與全球和區域性標準相比時,仍有一系列重要的差距。”


 


CLSA的桑吉亞布特補充道,上海缺乏或未充分開發那些在其他金融市場中常見的產品。例如融資融券,只在今年初開始在有限的範圍內實行。另外,除了在交易額和交易量方面的發展之外, 上海市場的深度也是有限的,和其他區域性金融市場相比,外國投資的程度和流通股的比例方面都是最小的。


 


“中國不需要新增加一個板塊,但是他們也許需要對現有板塊進行重組,包括滬深兩市的B[只對外國投資者開放],”桑吉亞布特認為,“下一步應當更多地對市場進行深化——在股東改革方面,並允許更多的投資機構介入——而不是擴大市場,增加諸如中小企業板(SME)或創業板市場(GEM)。”


 


深化市場的關鍵,他補充說,將是對外國投資的開放性以及貨幣的自由兌換。“A股市場和中國整個的貨幣市場息息相關,除非你有一個開放的貨幣體制,否則你就不可能擁有一個真正開放的資本市場。而前者在可預見的未來內不會實現。”


 


這一關鍵性問題何時能得到解決還是個未知數。“關於人民幣的國際地位,問題在於中國政府是否真地想讓人民幣成為一個真正的國際貨幣,我認為答案是否定的,”總部設在倫敦的玫瑰石顧問公司(Rosetta Stone Advisors)董事謝國忠(Andy Xie)在6月底舉辦的上海陸家嘴金融論壇上說道。


 


摸著石頭過河


 


與亞洲其他兩個金融中心—香港和新加坡—相比,上海還面臨著監管體制靈活性方面的挑戰。雖然在市場規模方面,上海遠居其上。據國際證券交易所聯會統計,上海證券市場2009年的平均日交易量為210億美元,香港為60億美元,新加坡為9.7億美元,但是後兩者被認為擁有一個反應迅速的、監管透明的和投資者友好的投資環境。


 


香港和新加坡市場的監管機構都集中於一個或兩個特定機構,而中國大陸的監管結構似乎往往在鼓勵惰性。例如,債券發行,同時受中國人民銀行(PBoC</SP

如何引用沃顿知识在线文章

Close


用于个人/用於個人:

请使用以下引文

MLA

"把上海發展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壯志不言愁?." China Knowledge@Wharton. The Wharton School,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07 七月, 2010]. Web. [04 May, 2024] <https://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zh-hant/article/2474/>

APA

把上海發展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壯志不言愁?. China Knowledge@Wharton (2010, 七月 07). Retrieved from https://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zh-hant/article/2474/

Chicago

"把上海發展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壯志不言愁?" China Knowledge@Wharton, [七月 07, 2010].
Accessed [May 04, 2024]. [https://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zh-hant/article/2474/]


教育/商业用途 教育:

如果您需要重复利用我们的文章、播客或是视频,请填写内容授权申请表.

 

Join The Discussion

No Comments So F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