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的研發計畫:大幕拉開,好戲上演……



         摩托羅拉在印度的兩個研發機構針對新興市場開發了一款不到
40美元的手機。微軟一月份啟動了它在印度的第三個國際研究中心。英代爾在印度有800個工程師從事通訊和半導體產品的軟硬體設計。其他兩家駐印度的美國公司正通過在印度矽谷班加羅爾(Bangalore)這些地區進行外包或建立自己的機構來設計從自動元件到消費電子的所有產品。


所有這些努力標誌著印度作為先進研發中心的旅程剛剛開始。如果印度的研發唱的是三出戲,那麼產品的高端開發將是第一出戲。基礎研究,即支援其他實驗室軟體設計和開發,則可能是第二出戲,專家如是說。印度前私有化部長阿倫·紹裏耶(Arun Shourie)五月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行的印度理工學院(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IIT)校友會上說,“有超過150個國際大公司正在印度搞研發。”隨著越來越多的美國和歐洲公司把研發部門遷移至印度,很有希望看到的第三出戲將是一場壓軸戲,它有可能將印度變成研究開發的動力機。


“所有著名制藥公司都已在印度建立了研究部門,”沃頓商學院管理學教授哈伯·辛格說(Harbir Singh)。“這些公司已經認識到印度不只是你們臨床試驗的地方,你們還可以做基礎研究。印度的研發不只是低端工作。”辛格教授認為全球研發轉向印度的這個趨勢仍處在初期階段,將來還會發展。“印度公司開始認識到它們必須創新,”辛格說。“印度公司的資本支出低於美國同行支出水平,但這也使得他們在選擇項目時更加挑剔。”


而且,專家說印度的許多研發項目是與那些美國矽谷和其他地方的創新小專案相配套開發的。波士頓諮詢集團總裁阿瑞丹姆·巴哈塔查傑(Arindam Bhattacharya)認為,印度研發中心著重“能力”塑造、二維和三維模型建造、對現有產品的電腦輔助起草以及附加功能軟體等等問題。


根據印度資訊技術服務貿易協會,即印度軟體服務公司協會(NASSCOM)統計,截至今年331日,印度的產品開發和研發服務帶來的收入從一年前的23億美元上升到30億美元。(儘管表面上30億這個數字非常驚人,但它比英代爾一年花在研發上的費用少18億。)


 


研發專案轉向印度的過程還處於早期階段,專家預測重頭戲還在後頭。結果是:下一次技術創新浪潮可能出現在印度、中國或俄羅斯,而不再是美國矽谷。斯坦福大學國際研究學院資深研究員拉夫克·多薩尼(Rafiq Dossani)說,研發只是跟隨資訊技術轉向印度的這個趨勢。“你可以預見美國資訊技術的巨頭們落戶印度”,多薩尼(Dossani)說,“埃森哲(Accenture)和IBM這些大諮詢公司似乎是一個接一個地建立起來。


機會還是威脅?


美國的跨國企業將資訊技術和研發專案轉向印度給其帶來一些問題。在一些行業資深分析家如巴哈塔查亞Bhattacharya)看來,在新興市場開發產品有重要意義。為什麼?對於全世界的公司,未來市場良機很有可能在中國和印度,兩個國家都有與美國不同的消費市場。通過雇傭當地的工程師和研究員,這些公司能夠研製出更適應那些新興市場的產品。“某些事情是不可避免的,” 巴哈塔查亞說。“經濟增長將來自新興市場,在貧困國家,產品、價格和價值與美國不同。佛吉尼亞的設計師對新興市場的瞭解是有限的。但印度的設計師能做出與市場所需相同的設計選擇,因為他本身有這個背景。”未來的景象是產品可以在世界每個地方生產出來並在全球範圍內銷售。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哈斯商學院的研究員阿少克·碟爾·巴翰(Ashok Deo Bardhan)說:“不同國家的文化以不同的視角看待創新。”


理論上,那些全球範圍內誕生的市場會成為美國公司贏得利潤和銷售額的燃料供應地。位於美國加州聖何塞的凱登斯設計公司(Cadence Design Systems)是一家為半導體設計製作所需軟體和硬體的公司,在印度、中國和俄羅斯建立研發試驗基地主要是為了接近客戶,因為晶片製造商在這些國家有生產基地。通過將研發部門建立在晶片製造商加工廠附近,凱登斯能為其提供更好的支援。“我們在跟隨我們的客戶,” 凱登斯駐印度公司副總裁兼總經理亞斯溫德·阿胡亞(Jaswinder Ahuja)說。“如果我們在當地,那麼與他們合作會更容易。”


阿胡亞又說,17年來凱登斯在印度建立的部門很大程度上是仿效其美國同行,造成重複開發問題。對於其他公司,將研發部門移至印度這樣的國家能夠降低成本,並使產品更快問市。在印度、美國、俄羅斯和新加坡這些不同國家的時差間穿行,這個知名的設計公司能開發出新的產品,供應給美國的律師、風險資本家、會計師和金融市場,以此創造經濟價值。


但是,將研發部門移至印度、中國這樣的新興市場也可能帶來副作用。批評人士認為,這種遷移可能影響美國高收入工作。羅徹思特理工學院(Rochester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教授、同時又是《美國外包業務(Outsourcing America)》一書的作者讓·希拉(Ron Hira)說,一個重大的風險是美國可能失去它的創新能力。“這是美國決策者和倡導海外遷移的人所忽略的地方,”他說,“住在環城公路裏的許多人會說‘我們會創新地解決這個問題。’他們沒有意識到我們通常的創新政策機制,比如增加研發資金和給大學發放補貼,比過去存在更多地域上的漏洞。”


但此時,在印度建立許多研發部門並沒有被看作是迫在眉睫的威脅。阿胡亞指出,海外研發工作也發生或起源於美國。凱登斯在印度的機構有450名研發人員,大約相當於美國公司員工的三分之一。它在俄羅斯和中國後來也建立研發中心,分別有110名和70名研究人員。底線是:評估研發機構走向全球化的影響為時尚早。“是一種威脅嗎?” 巴翰問。“它可能既是威脅、又是機會,兩者都有一點。”


巴翰不認為所有研發部門會突然撤離美國,移至低成本國家。根據經濟學家資訊部發佈的白皮書內容,畢竟美國仍然是新研發投資的第二大熱土,僅次於中國,印度處於第三位。然而,如果下一個十年中研發未能產生重大技術進步——儘管這不太可能出現——那麼各公司會將研發視為不能在附加銷售、新產品和許多專利方面帶來盈利的巨大投資。這種情形會導致更多研發機構轉向低成本地區,目的只是為節省成本。“如果研發部門沒有效率,它將被視為一個成本中心,被逐步遷移至低成本地區。” 巴翰說。


靜悄悄的變化


對在印度建立了多少研發專案,美國的各個公司都閉口不談。例如,被專家評為印度研發道路上領跑者的通用電氣(GE)也拒絕發表評論,儘管媒體報導通用電氣在班加羅爾的機構從事納米技術到光子學的一系列專案研究。通用電氣首席執行官傑弗·伊梅爾特(Jeff Immelt)在2002年訪問印度時說,通用在印度有18,000個員工,包括1,000多名科學家。“我們在這兒製造最尖端的醫療產品,”當時報紙引述了伊梅爾特的話。


然而,這些長駐印度的公司並沒有覺得透露它們在印度以及世界其他地方研發人員的情況有什麼不妥。這些公司給出了一些數字,因為它們在印度運作多年,印度有吸引它們的人才庫像工程師、設計師和科學家。


以英代爾為例,2005年它在全球的研發開支達48億美元。截至20041231<SPAN lang=ZH-TW style="FONT-SIZE: 10pt; COLOR: b

如何引用沃顿知识在线文章

Close


用于个人/用於個人:

请使用以下引文

MLA

"印度的研發計畫:大幕拉開,好戲上演……." China Knowledge@Wharton. The Wharton School,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20 九月, 2005]. Web. [19 May, 2024] <http://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zh-hant/article/462/>

APA

印度的研發計畫:大幕拉開,好戲上演……. China Knowledge@Wharton (2005, 九月 20). Retrieved from http://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zh-hant/article/462/

Chicago

"印度的研發計畫:大幕拉開,好戲上演……" China Knowledge@Wharton, [九月 20, 2005].
Accessed [May 19, 2024]. [http://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zh-hant/article/462/]


教育/商业用途 教育:

如果您需要重复利用我们的文章、播客或是视频,请填写内容授权申请表.

 

Join The Discussion

No Comments So F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