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新闻、仇恨言论、社交媒体滥用:该如何化解?

11月底,谷歌、脸书(Facebook)和推特(Twitter)宣布,将通过各自的方式打击虚假新闻、仇恨言论和社交媒体滥用行为。在美国总统选举结束之后,各方都在反思此类内容如何影响了选举结果。专家认为,各家公司的行动原本可以更早,而很多困扰已久的问题也不会就此解决。

谷歌表示,将阻拦含有虚假新闻的网页出现在谷歌AdSense广告平台,进而阻止此类网站获得广告收益提成。Facebook透露,包含非法、误导或欺骗性内容的广告都不得出现在app应用或网站上,其中也包括“虚假”新闻,也就是故意存在事实性错误的新闻。Twitter则在一则声明中表示,对于发布违规内容的账号将予以屏蔽。此前,Twitter已采取措施帮助用户“屏蔽”此类内容及报告违规行为。Twitter的行动主要基于目前有关仇恨言论等违规行为的政策

马里兰大学社会情报实验室主任、信息研究学教授、《社交媒体调查:通过实践的方法》(Social Media Investigation: A Hands-on Approach)一书的作者戈尔贝克(Jennifer Golbeck)认为,斩断资金链是阻止此类行为的明智之举。上述公司采取的新措施“真正斩断了那些网站的主要收入来源。而这正是催生那些网站的首要原因。”她指出,很多发布虚假新闻的个人或组织其实并不在美国,包括近期大选中出现的假新闻。他们并不在乎虚假内容背后的意识形态。“他们只关心赚钱,因此想方设法骗点击赚钱。”

社交媒体公司的举措是有法律依据的(《通信规范法》第230条 ,section 230 of the Communications Decency Act )。其中允许公司“在一定程度上依法维护自有平台上存在的内容,前提是不能越权行使编辑职能。”美国东北大学法律学教授、斯坦福法学院互联网与社会问题中心学者麦特维辛(Andrea Matwyshyn)这样说道。“他们需要严格遵守法律划定的线,从各自企业视角出发创造适合的环境,但同时不能逾越《通信规范法》第230条给他们划定的法律保护缓冲区。”

日前在接受“沃顿知识在线”(Knowledge@Wharton) Wharton Business Radio on SiriusXM channel 111访问时,戈尔贝克和麦特维辛从广泛的角度探讨了打击虚假新闻和仇恨言论的问题。

Facebook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此前曾否认因为Twitter的疏漏而导致虚假新闻在网络蔓延的指控。这一回他没有再次回避这个问题。他在11月18日发布一条推文介绍说,他和公司计划多管齐下,阻止在Twitter上分享虚假新闻。即便如此,他仍有所保留:“我们并不是要自己扮演真理的仲裁者。我们依靠的是社会和值得信赖的第三方。”

他们的行动会有多深入?

一个重要的问题在于,Facebook等主流社交媒体发挥着营造信息环境的功能,那么他们就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沃顿商学院法律研究与商业道德教授凯文·韦巴赫(Kevin Werbach)说道:“他们并不想把自己定位为媒体公司,但实际上他们恰恰发挥着传统媒体公司的作用,影响着公众意见。影响力是伴随着相应的责任的。”

政府是否应该强势介入社交网络,建立更加有力的防线?监管和法律固然有益,但挑战在于法律的执行。沃顿商学院市场营销学教授乔纳·贝格尔(Jonah Berger) 说:“一个人眼中的色情作品或许在另一个人眼中就是艺术品。”他说:“比如宗教信仰,一个人心中的真理可能是另一个人心中的谬论。如此一来事情就变得难办了。”

沃顿商学院市场营销学教授皮纳尔·伊尔迪里姆(PinarYildirim)认为,社交媒体网络其实没有太多办法阻止虚假新闻的流传。她说:“严肃报纸作为信息的守门者,通常在事实核对方面做得更好一些,然后才允许新闻发表和传播。”“鉴于目前信息传播的门槛大大降低,Twitter、Facebook等平台就很难过滤信息,因为信息累积的量实在太大了。”再说,他们也不想因为屏蔽用户发表的内容而得罪用户,她又补充道。 

商业利益的诱惑

让用户决定自己想看什么、想屏蔽什么,从商业考量上来说也很明智。“2016年的总统选举两极分化严重。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出来,赋予用户更大的权力,让他们决定自己想要接收怎样的信息,会鼓励他们继续使用这个平台。”伊尔迪里姆说道:“如果没有这些工具,用户很可能会取消关注,或者减少参与平台话题的次数,以避免被骚扰或者看见令人不快的内容。”

Twitter的行动不仅是为了保护用户,也是为了维护自身品牌形象。此前,Twitter遭受了来自各方的批评,指责其纵容仇恨言论和无端发表极端言论的行为。戈尔贝克指出,Twitter上周暂时关闭了部分“白人至上主义”组织和新纳粹团体成员的账号。

麦特维辛对于上述举措并没有那么乐观。她指出,Twitter的用户协议中对参与的定义进行了界定,当前包括禁止在Twitter平台上发表仇恨言论。“但是他们所采取的措施只不过是最普通最常见的格式条款而已。”

更重要的一点在于,Twitter目前仍在寻求买家,因此他们的业务前景必须更值得期待。戈尔贝克指出,Twitter已经意识到,这个平台变成了“在很多意义上的污秽之地,很多匿名账户会发表糟糕的内容,导致Twitter有时令大量用户感到不安。”

“这不仅是为了挽回公司形象,事实上这种情况已经影响到了Twitter的经营以及对其业务含金量的考量。因此,现在是时候以强硬的姿态采取措施了。” 戈尔贝克说道。过去数月以来,包括谷歌、迪士尼在内的很多潜在买家都表示曾考虑收购Twitter。但是其中一部分显然因为Twitter平台纵容仇恨言论和滥用信息的行为而推迟了收购行动。

除了在近期推出打击网络暴力的举措,Twitter还在尝试另一种途径。麦特维辛介绍说就是“将发言者的身份作为其信用评级的指标”。通过这种方式,平台不会过滤观点,但会对发言者的信用进行评级。她表示,Twitter可以通过与其他平台的联动来实现这个想法。

戈尔贝克认为,麦特维辛所说的那种信用也可以反映在谷歌的搜索结果中。她说:“谷歌一直以来的操作方式是,每当有人点击你的主页,就相当于给你投出了一张信任票。”她还说,在当前的环境下这种算法不再能反映真实情况了。 

为何不早点出手?

社交媒体公司是否在打击虚假新闻方面耽搁太久?韦巴赫指出,Facebook等基于广告的网站“采用的商业模式主要是奖励活跃度,而非内容品质或准确度”。那样的话,打击虚假新闻或侮辱性言论和网站的利益之间就可能产生冲突。“Facebook和谷歌等到选举结束,等到那些虚假新闻网站带来的广告收益瓜分完毕后才采取行动,简直可恶。”

其他专家则表示,对于这些公司应该抱有“疑罪从无”的态度。“我觉得Twitter的主导地位意味着它需要站在言论保护的立场上。即便有些言论令人不快甚至是有问题的。他们的存在一直以来都是为了鼓励自由交换内容。”麦特维辛说:“(近期举措)说明公司的思考角度发生了变化,需要维持不受约束的信息交流和创造更值得尊敬的平台环境之间的平衡。”

“作为外人,指责他们早该采取措施当然很容易。”贝格尔说:“我个人也希望他们早点这样做,特别是针对仇恨言论和虚假新闻。”但是他补充说,因为社交媒体网络一直希望支持自由言论,因此很难把握尺度。“你怎么知道哪些就是仇恨言论或者虚假新闻?”他问道。“一旦你开始限制某些内容,就会陷入‘滑坡谬误’,给自己惹上官司。”

打击网络滥用行为的长期性

“这是搜索引擎面对的长期战争,”戈尔贝克说:“他们找到办法对优质内容进行评级,确定哪些人喜欢发表不好的内容……为这个系统制定游戏规则。谷歌当前的任务就是找到在搜索结果中排位靠前的虚假新闻,然后把它们排到后面。”

伊尔迪里姆则表明了另外一种担忧。她说,她很担心“这些新工具对个体用户的线上分化会有怎样的影响”,以及因此促成了“回音壁效应”的出现。

例如,持极端右翼思想的人可能会屏蔽来自民主党支持者的内容,同时大量接触具有偏见的观点。伊尔迪里姆说:“此人会不断收到关于奥巴马医改如何不好、税率如何高、制造业工作应该回到美国等诸如此类的内容。”她解释说:“此人会一直相信,每个人都和他想的一样,他也不太可能去质疑一些错误的观点。”

伊尔迪里姆说,其实媒体公司此前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来过滤冒犯性内容,早于此次巨大争议爆发之前。然而那些措施并不足够。她解释说,媒体公司通常是借助初始算法来搜索并自动删除某些评论,进而再由工作人员手动检查,力求言论温和。 

虚假新闻的传播范围

虚假新闻可能造成的破坏确实是巨大的。《纽约时报》日前的一篇报道详细描述了一则假新闻,称很多抗议者被装上大巴,送往特朗普在德克萨斯州奥斯丁的见面会。奥斯丁当地一家市场营销公司的联合创始人Eric Tucker在Twitter上发消息说,很多抗议者都是收了钱之后乘大巴车专门到特朗普的见面会现场参加示威。他并没有对自己所发布的内容进行求证,而他的这条消息在Twitter上被转发了至少16,000次,在Facebook上超过了350,000次。《纽约时报》写道:“(这条消息)引发了全国范围内关于阴谋论的讨论。特朗普先生甚至也利用这条传闻自我推广。”

“没人再做实事求证这事儿了。我是说,特朗普就这样当上了总统。”保罗·霍纳(Paul Horner)说道。他在接受《华盛顿邮报》的采访时宣称自己应该对很多虚假消息负责。“我认为特朗普能坐在白宫里都要感谢我。”

虚假新闻背后的操纵者或许还会控制使用者的浏览器及移动设备,使之陷入僵尸网络的控制或者满足其他一些恶意目的。麦特维辛警告说:“这场战役的目的之一是保护用户免遭无法看见的安全威胁,而不仅仅是内容上的问题。”她回忆了最近一个案例。黑客通过控制网络摄像头等物联网家用设备接入僵尸网站,导致Twitter等常用网站至少一天无法访问。 

任重而道远

打击虚假新闻和其它形式的社交媒体平台滥用,将是一个复杂多面的过程。韦巴赫补充说,目前尚没有绝对有效的办法。他说:“进一步的工作很可能需要结合人工监管和算法筛选,过滤掉谬误和滥用,同时还需要赋予用户更大的权力。”

正因为如此,作为联邦贸易委员会高级政策顾问的麦特维辛认为现在还不是深究内容过滤这个问题的时候。首先,私营企业必须有所转变;然后才是政府进一步介入,阻止网络安全威胁。她指出:“目前政府如有过于激进的反应,还是不成熟的。”

在任何情况下,社交媒体网络都不可能对虚假新闻坐视不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果Facebook不能意识到虚假新闻的破坏后果,无论是用户还是监管者都不会放过他们。”韦巴赫警告说。“这些公司之所以没有因为用户上传的虚假和恶意内容背上官司,是由于国会在1996年试图通过一项条款,禁止不适当的内容出现在网上,以保护‘见义勇为的’公司,以及鼓励在线平台的发展。”

一旦社交网络平台试图封堵糟粕内容和虚假新闻,他们就会“遭到来自保守主义者的猛烈抨击”,韦巴赫这样预测到。实际上,他指出一些独立评估发现,虚假新闻在支持特朗普的阵营中更为普遍,也更具影响力。“我希望社交媒体平台有勇气坚持立场。”他说:“他们需要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抱以开放的姿态,同时也要根据结果投入相应的技术。”

如何引用沃顿知识在线文章

Close


用于个人/用於個人:

请使用以下引文

MLA

"假新闻、仇恨言论、社交媒体滥用:该如何化解?." China Knowledge@Wharton. The Wharton School,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15 十二月, 2016]. Web. [19 April, 2024] <http://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article/9003/>

APA

假新闻、仇恨言论、社交媒体滥用:该如何化解?. China Knowledge@Wharton (2016, 十二月 15). Retrieved from http://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article/9003/

Chicago

"假新闻、仇恨言论、社交媒体滥用:该如何化解?" China Knowledge@Wharton, [十二月 15, 2016].
Accessed [April 19, 2024]. [http://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article/9003/]


教育/商业用途 教育:

如果您需要重复利用我们的文章、播客或是视频,请填写内容授权申请表.

 

Join The Discussion

No Comments So F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