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社交媒體用於個人信用評分的新穎途徑

目前,很多雇主在關注潛在雇員的社交媒體帳戶,以瞭解他們可能聘用的那類人。他們並不是這麼做的唯一群體——借貸公司同樣也在這麼做。最新研究表明,你發佈的某些不同尋常的東西,以及你聯繫的人,可能會影響到你的信用評分。

題為《用社交網路資料進行信用評分》(Credit Scoring with Social Network Data)的論文,由賓夕法尼亞大學經濟學博士生魏延豪(音譯)、沃頓商學院行銷學教授克裡斯多夫·凡·登·布林特(Christophe Van den Bulte)、皮納·伊爾迪裡姆(Pinar Yildirim)和波士頓大學(Boston University)教授克裡桑多斯·德拉羅卡斯(Chrysanthos Dellarocas)共同完成。最近,伊爾迪裡姆在沃頓商業廣播播出的沃頓知識線上訪談節目中談到了他們的研究成果,你可在SiriusXM Channel 111收聽本期節目。

以下即為本次訪談經過編輯的文字版。

關於出借人在發展中國家面對的挑戰:

對借貸公司而言,在將貸款發放之前,他們想弄清幾個問題。他們想知道你認為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想確證你的確是個“好人”(good person)。我這裡所說的“好人”,(是指)值得信任的人,可以把錢借給他的人,而且是會還錢的人。

這是個很有挑戰性的工作。在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做到這一點可能要容易些。人們有多種途徑獲取有關你的資料。(出借人)可以找到你,與你面對面交流,也可以找到你身邊的人瞭解你。事實上,在這些國家,已經有了完成這個工作的模式化途徑,比如,查看你的信用歷史,信用歷史收集了你在一定時期內的財務資料。另外,他們還可以查閱你的信用評分,之後對你做出判斷。

但在這個世界的其他地區——比如發展中國家,借貸公司與人交流則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在我看來,(社交媒體)已經成了是否給要某個人發放一筆貸款的替代方法,理由有四個。

不妨看看印度、墨西哥、菲律賓和哥倫比亞的情況。我們可以看到,它們是採用這類信用評分實踐最頻繁的國家。這些國家適合採用這類方法的理由在於,首先,人們缺乏獲取資金的途徑,但已經有數量眾多的人進入了中產階級。他們出身於數十年來一直務農的家庭。而現在,這些家庭的年輕人中第一次有了大學畢業生,這些年輕人希望得到貸款,可他們要想獲得貸款,就必須逾越銀行系統的諸多障礙……

在這些國家,大部分人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同時也是這些國家偏遠地區的人都要面臨的問題,是他們缺少(獲得)金融服務的資源。他們沒處去找銀行的分支機搆,所以也就無法獲得貸款。最近的銀行分支機搆離他們可能都有3小時車程。如果想一想獲得貸款的所有可能性,或者說,想一想交通條件的缺乏情況,那就意味著如果想獲得哪怕最小的一筆貸款,你也必須在往返路途上花上一天的時間。所以,那些地方確實缺乏獲得金融服務的實體條件,這是我們通常都不會想到的。在沃頓的校園裡,幾乎在每個角落都有一個銀行的分支機搆,可在世界上的其他地方,這就成了一個很大、很大的問題。

第三,當然,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如果你要申請信用貸款,就都要面臨很多的官僚主義程式和大量的案頭工作。我曾和從事這種業務的很多公司交流過。一家從事這類工作的機構的技術總監列舉了這樣的例證:如果你生活在亞洲的某個國家,現在需要一筆貸款,如果你是個“好人”——也就是說,如果你的收入不錯,你有一份很好的工作——在這種條件下去申請一筆貸款,他們會提出一些毫不相干的、幾乎無法接受的標準,比如,你應該在某家公司工作滿一年。在很多發展中國家,換工作是非常常見的事情,如果人們擅長自己所做的工作,尤其是身處科技領域,他們往往每半年就會換一次工作,他們總是為自己尋求下一個最好的機會。

不需要看別的地方,只要看看人們在申請信用卡時因為不合格而被拒的情況即可。除了其他條件以外,他們還有這種荒謬的規定,比如:我要給你的雇主打電話(核實),而且我給你雇主只會打一次電話。如果你的雇主恰好在那個時間沒在辦公桌前,你就會再一次被拒。

第四個障礙是,即便我可以給貸款申請人打電話,我也沒有獲取他的資料的現成途徑。很多國家都沒有信用記錄,沒有任何金融支付的歷史資訊。某個人可能是第一次申請一筆貸款,所以,我和這個人並沒有既往關係。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就必須尋找能獲取某人品行資料的其他途徑了。

對很多國家發生的互聯網革命我們已經討論過很多了,比如,我們討論過在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互聯網是怎麼改變(商務活動的)。但有很多國家並沒有發生過互聯網革命。在很多發展中國家,偏遠的地區從來都沒有架設過電話線,人們同樣也無法接入互聯網。事實上,你看看目前的數字就會發現,全球只有26%的人可聯通寬頻互聯網,這個比例確實相當低。

我們來看一下另一個可選資源——手機。手機在發達國家(的普及率)實際上已經超過了100%,人均擁有的手機數量超過了一個。而在發展中國家,這一比例也超過了90%。所以,人們的手機普及率要高得多。他們也可以用手機接入社交媒體等系統。舉例來說,在泰國和泰國周邊的某些國家,不一定擁有互聯網套餐,你也可以付一點費用用手機登錄Facebook。那是一種只能運行Facebook應用的互聯網套餐,這是Facebook和某些社交媒體公司投資的項目。

關於社交媒體在借貸行業的應用不斷增長:

在這種環境中,你可以獲得有關某人手機使用情況非常詳盡的資料。因為你瞭解了手機的使用情況,你也就能獲得他們使用社交網路的資訊了。其次,因為他們都用Facebook、Twitter和其他社交網路,所以,你也可以從這些資源獲取有關他們的資訊。

對一家聰明的公司來說,這種環境為他們提供了獲取他人個性資訊的另一條途徑。這也是那些打破金融服務覆蓋系統的公司發現的途徑,他們可以通過這條途徑獲取你的社交網路資料,而這些資料則能為判斷你是什麼樣的人提供一些佐證——首先,你是個真實的人。第二,如果你是個“好人”,你一定與身邊的人保持良好的關係,你一定有一定數量的朋友,你擁有這個帳戶一定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比起查看你的財務資料來,通過借助社交媒體,(這些公司)收集到的有關你的資訊要多得多。因此,它們轉向這個方向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我們知道,這種實踐正在很多國家展開。Lenddo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這家公司在墨西哥、菲律賓和哥倫比亞等國與出借人合作開展業務,它在用戶許可的前提下收集並提供他們的資訊。公司從社交媒體收集資訊後會對資料進行處理,通過資料處理來判斷你是否是個好人,你是否是個真人,你是否擁有獲得一筆貸款的資格,需要再次說明的是,我這裡所說的“好人”,是指有資格接受信用貸款的人。Lenddo將這些資訊提供給出借人,出借人會最後確定你是否有資格獲得一筆貸款。

關於為什麼說這是一種復古而不是個新潮流:

雖然聽起來是新事物,可這種實踐可以追溯到數十年之前,事實上,我認為,甚至可以追溯到一個世紀或者更久遠的年代。以前,當你需要一筆貸款的時候,(銀行)會考察你認識什麼人。他們試圖通過與你認識的人進行交流來確定你是否有獲得貸款的資格。有這樣一個故事,以前,有個人向一個知名銀行家申請一筆貸款,那位銀行家說:“可是,我不能給你貸款,你只需和我一起去公司停車場,別人就能向我證明這一點。”

道理是一樣的。你認識誰很重要,你的社交網路也很重要。這些公司信賴的觀念——你交往的人,你的社交網路裡的人,在品性和行為上與你非常相似——是一種非常強大、非常有效的觀念,可供他們有效利用。他們只需觀察一下你身邊的人的行為,就能(精准地)猜測到你的行為方式可能是什麼樣的。

關於這種方法在美國的應用情況:

很顯然,為什麼我們在美國看不到這種實踐的理由在於,(可供取用的)有關人們的資料非常多。但是,我們依然可以通過查看他或她的社交網路來改善信用評分的準確性。我們之所以看不到這種方法的應用,無疑是因為監管問題。在美國,任何財務資料,甚至任何與財務資料相關的資訊,都會受到嚴格的保護。我們有關於歧視的法規。一家很聰明的從事這種業務的公司,可能並不想在美國開展業務,其原因是,如果我查看了你的社交網路,如果我根據你的社交網路情況拒絕給你發放一筆貸款,那麼,我可能最終會攤上一場歧視官司。

舉例來說,如果我的朋友們是同性戀者,就可能成為拒絕為我發放貸款的一個理由。讓人們在某個社交網路上聚集到一起的很多特點,都可能成為歧視訴訟的緣由。我認為,大部分在這種環境中運營的公司都擔心出現這種情況,即便他們在信用評分系統中並沒有採用任何這類東西,他們也會覺得這會讓他們面臨嚴格監管的風險,或者會在美國攤上某些官司……

關於研究方法的確立:

我們對這項實踐的研究,始於最初聽到的某些公司的消息,這些公司為了批准你的貸款申請,要求你提供自己的Twitter或Facebook帳戶密碼。當然,這是非常不同尋常的要求,也是完全不合傳統的業務。隨後,我們開始更多地瞭解了這項實踐在美國和世界其他地方的情況。我們(當時想):“我們可以研究這個系統嗎?首先,我們可以研究一下,使用社交網路資料是否能更精確地評估某個人的信用可靠性呢?其次,一旦(貸款公司)採用社交網路資料,一旦人們意識到(貸款公司)在使用這類資料,他們會在這個系統中博弈嗎?在某種情況下,是不是從中得到的是更不精准的資訊呢?

我們並沒有把資訊分成A、B、C和D等類別,我們關注的是採集到的一般資訊,我們想知道的是,你的資訊和我的資訊之間是否有某種程度的相似性。比如說,我們都在同一個社交網路,這就說明我們的品性一定有某種程度的相似性,你我之間可能有(非常重要的)相似性,也可能在無關痛癢的方面有相似性。但是,我們兩人之間一定存在某些我們都喜歡的東西,這種共同喜歡的東西就是我們相似性的基礎,也一定存在著我們喜歡一起做的事情。當我們想瞭解某個人時,如果我們可以採集到這個人的社交網路好友的額外資訊,那麼,我們就能更好地確證我們對這個人的判斷,就能對他更好地驗證檢查……

關於人們是否會在這個系統中博弈的問題:

你會因此而在這個系統中博弈嗎?我們檢視了這種可能性。我們發現,是的,的確有人(會在這個系統中賭輸贏),如果他們意識到兩人都是在財務上負責的人,那麼,他們就會在社交媒體上向貸款公司表明兩人都是“優質客戶”(good types),這樣可以表明他們有資格獲得貸款。我們發現,人們有丟下其他好友的動機,至少會讓自己的資訊、自己與(某些)好友之間的聯繫不那麼容易看到……

隨著時間的延續,他們這種做法會在社交網路上形成某種形式的“分裂”。“優質客戶”,也就是在財務上更有責任感的人,會遠離“劣質客戶”(bad types)。“優質客戶”會與更多(在財務上負責的人)聯繫。“劣質客戶”也一樣。他們會與數量較少的“劣質客戶”聯繫。隨著時間的推移,市場便會出現“細分”或者“分裂”。信用良好的人更多的會與其他信用良好的人聯繫,同時,信用不那麼好的人同樣也會與其他信用較差的人聯繫。這種“細分”或“分裂”的結果是,(把社交媒體當作確定人們信用可靠性工具的)公司會面臨兩個挑戰:首先,他們現在要從一個數量較小的群體中獲取資訊了,因為每個人都想在自己的社交網路中擺脫“劣質客戶”。所以,最終獲得的有關每個人的資料也較少……

但公司面臨的第二個效應實際上卻是一種正面效應。如果他們可以獲得資訊,如果他們查閱你的資訊時瞭解到你試圖用這個系統博弈,或者每個人都想用這個系統博弈,而你是個“優質客戶”,那麼,你周邊的人也很可能是優質客戶。當我看到你周邊的是一群優質客戶時,我對你就會更有信心,更相信你是個(在財務上負責的人)。因此,這種方式會提高判斷的精度。如果有足夠多的人試圖在這個系統中博弈,那麼,他們就能帶來積極變化……與根據某個人的歷史資料進行判斷相比,人們的社交網路及其社交網路的整體環境能提供更精確的資訊。

關於這項實踐會傳播得多麼廣泛的問題:

毫無疑問,這樣的業務在美國以外的世界正在不斷發展。我認為,它也有在美國增長的潛能。不過只有當監管機構確信,這是減少風險的一條有效途徑時,這項實踐才會在美國得到發展,而風險是客觀存在的。沒人想讓無力償付貸款的人獲得一筆貸款,因為這些貸款是壞賬,這會導致金融環境的風險,會導致我們一直面對的各種危機。我們必須主動出擊,我們必須說明,我們想讓個人得到更好的評估,我們需要比現在的模式更好的模式。或許,我們應該放鬆這類監管措施,或者制訂某些免責條款,找到一些個人的社交媒體資料——尤其是當他或她想分享這些資料時——可以被用於評估他們是否具有獲得貸款資格的例證。

關於讓消費者認同的問題:

我一直在想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有些人想與他人分享自己的資訊呢?因為在美國的某些地方,在世界很多其他地方也一樣,(展示資料)最終可能證明你是個信用良好的人。你是個能償還貸款的人,可你沒有把這個資訊傳遞給銀行系統的良好途徑,就像我在前面列舉的例子那樣。即便我是個好員工,即便我受過良好的教育,可我依然要面對官僚程式和金融系統,要面對那些老規矩,它們就是不適應全新的環境,它們還是會拒絕我的信貸請求,這樣,你就關閉了讓我走向更好生活的大門。你讓我無法獲得抵押貸款,無法獲得汽車貸款或者用於繼續教育的貸款。很多道門將這些人關在了外面……

關於這一實踐如何促進經濟增長的問題:

我們經常聽政治家、企業高管和金融界人士說,我們必須給中產階級自主權,我們一定要讓人們擺脫貧困,要給他們創造更好生活的機會。可如果人們沒有任何改善自己生活的手段,我們怎麼才能達致這些目標呢?比如說,他們要創業,可拿不到向自己農場投資的貸款,或者無法獲得教育貸款。這正是我們喜歡這一實踐的原因所在,它給人們過上更好的生活創造了機會。

關於重要的啟示:

在這一行業運營的公司強調的一點是,你在現實生活中從沒見過的人,你可能在生活中永遠也不會遇到的人——因為他們是你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現在會影響到你的信用評分。我們討論的是個高度聯通的世界,一個連通性(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高的世界。所以,這就意味著在你的社交網路中你從未見過的人會影響到你的信用評分。除此之外,(這些公司)可以關注一切。一旦你讓他們進入了你的社交網路,他們就可以瞭解任何資訊以及你做的每件事情。他們會研究你有多少朋友以及你與他們的聯繫頻度如何等細節。他們不是坐下來閱讀你發佈的資訊,而是採用某種文本處理方式。我瞭解到的是,有些公司會關注你使用“不良詞彙”(faulty words)的情況,使用某些表明(你生活環境)的詞彙的情況。

一個有趣的例子是,有一家從事這類業務的公司的一位高管說,他們會研究詞彙的使用情況與你的還款能力之間的相關性。使用“請”這個詞的人似乎是不會償付貸款的人。所以,即便是這種往往意想不到的詞彙,與(人們的信用)也有某些相關性。原因或許與人們每天進行的溝通有關。人們的生活方式當然會影響到他們使用的語言,會影響到他們提出某些要求時選擇使用的語彙。進而,他們使用的詞彙就會與他們償付貸款的可能性相關了。

另外,這些公司還會讓你寫一個短文或者一段文字解釋你申請這筆貸款的原因。你在書寫時會很注意內容,但他們要看的並不一定是你的解釋,而是看你犯了多少語法錯誤。這些東西同樣能證明你的細心程度如何,或許也能說明你對細節的關注程度如何,當然,也能反映出你的受教育水準。

如何引用沃顿知识在线文章

Close


用于个人/用於個人:

请使用以下引文

MLA

"將社交媒體用於個人信用評分的新穎途徑." China Knowledge@Wharton. The Wharton School,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19 十一月, 2014]. Web. [26 April, 2024] <http://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zh-hant/article/7942/>

APA

將社交媒體用於個人信用評分的新穎途徑. China Knowledge@Wharton (2014, 十一月 19). Retrieved from http://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zh-hant/article/7942/

Chicago

"將社交媒體用於個人信用評分的新穎途徑" China Knowledge@Wharton, [十一月 19, 2014].
Accessed [April 26, 2024]. [http://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zh-hant/article/7942/]


教育/商业用途 教育:

如果您需要重复利用我们的文章、播客或是视频,请填写内容授权申请表.

 

Join The Discussion

No Comments So F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