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希望,貪婪與恐懼——金融危機背後的心理問題

為解釋造成當前經濟衰退局面的原因,金融界使用了一系列的專業辭彙,包括信用違約互換(credit default swaps按市值計價(mark-to-market)和次貸證券化(securitized subprime mortgages)等。而另一方面,心理學家則採用一套不同的術語來說明危機根源:希望、貪婪與恐懼。


心理學的語言表明了在諸如房價下跌及其他單調的經濟資料背後,存在著那些心理不斷變化的業主、銀行家、企業家和不知情的投資者群體,也就是說,資料的背後是人。人們往往並不會根據各種精細的經濟模式而行事,他們會做出非理性、有違自身最大利益、不根據資料而是根據感情判斷為基礎的行為。


我們有各種資料表、財務報表、財務模型和規章制度。賓大安納堡傳播學院(Annenberg School for Communications)教授卡洛琳馬文(Carolyn Marvin)說到。另一方面,我們擁有感覺emotion)。


可以說,情感因素不僅幫助美國步入了如今的經濟危機境地,還可能會使其深陷於此無法脫身。在近期由賓夕法尼亞大學精神病學系和費城精神分析中心聯合舉辦的名為信心危機——經濟衰退與恐懼經濟Crisis of Confidence: The Recession and the Economy of Fear)的會議上,一個跨學科研究小組對當今經濟形勢背後的心理因素進行了探討。


是否能夠系統地思考我們有關經濟的感覺?研究小組主持人馬文提出疑問。信心本身就具有兩面性,一方面體現了樂觀情緒,另一方面則易產生錯覺。而經濟術語是否也帶有心理學色彩?當局都盡力避免使用衰退depression)一詞。馬文指出,該詞語不僅描述了一種市場狀況,同時也代表著一種臨床心理現象(壓抑)。


研究小組一致認為危機背後都有心理因素在起作用,而不同危機背後的心理因素也不同。房產泡沫背後是狂熱和過分樂觀的心態;缺乏自製力的消費者會深陷債務;很多自以為進行安全投資的美國人現在卻要面臨可怕的未知前途,他們感到震驚和深受欺騙。


狂熱的一種表現


沃頓金融學教授理查赫林(Richard Herring)認為,與歷史上數次危機相同,此次經濟衰退也是源於泡沫膨脹。當人們完全是為了能夠以更高價格賣出而買進時,就會產生泡沫經濟。而各種經濟泡沫通常是狂熱的表現。


赫林指出房地產泡沫並非新鮮事物。他出示了一份圖表,顯示了位於阿姆斯特丹市中心的紳士運河(Herengracht)地區400年來的房價情況。在這幾個世紀中,實際房價平均年增長率僅為0.2%但期間房價曾上漲100%,而後又下跌了50%,波動極大。


房地產市場要過很長一段時期才會經歷一次興衰起伏,平均週期為20年。因此當房價上漲時,鮮少有人會記起房價下跌時的景況。這正是當前全球危機所面臨的狀況,因為房價在19752006年間持續增長,而後卻開始下滑。赫林認為,房地產市場的特性使得它特別易於出現暴漲和暴跌現象。因為該市場沒有價格資訊交換中心,交易成本較高,次數也不頻繁,而短期內的房地產供應量也相對固定。由於一個週期長達幾十年,因此很難說價格在長期內應該是多少。我們確實不知道房價到底會怎樣,所以總是難以分清是出現了泡沫,還是經濟基本面在轉好。


房地產市場的繁榮與崩潰幾乎都與銀行系統相關聯,赫林補充道。經濟出現利好時會促使房地產價格上漲,然後銀行會放貸支援房市增長,因為人們現在可以提供抵押擔保。對價格上漲所報以的樂觀情緒掀起了狂潮,而隨著越來越多的新生投資者湧入市場,房價和投資熱情也在不斷增長。當你被捲入到這種上升曲線中,通常你會沉迷其中並且走的很遠。你也許會問,面臨這種局面時監管者都到哪里去了,但他們通常會支持這種發展。他們確實喜歡房產抵押貸款,因為這些都是有形資產。


在展示一張近期泰國房市泡沫破裂後遺留的一幢蓋到一半的摩天大樓幻燈片時,赫林風趣地稱之為錯置具體感的謬誤(the fallacy of misplaced concreteness)。這混凝土建築確實是放錯了地方。整個過程中感情因素再一次產生了重要影響。人們患的是災難短視症disaster myopia,指傾向於低估風險),或者是由於無法想像經濟衰退的發生,又或者是由於他們認為危機爆發的可能性很小而無須擔心。


房價直線上漲


我想我們都同意過分樂觀也許就是使我們陷入窘境的重要因素。研究小組成員之一,沃頓商業與公共政策教授傑瑞米托巴科曼(Jeremy Tobacman)說到。房地產價格充分體現了人們過分樂觀的心態。


托巴科曼談到了凱斯席勒(Case and Shiller2003年對波士頓、密爾沃基、洛杉磯和三藩市四大市場進行的一項業主看法調查。在這四大市場中,80%以上的受調查購房者都認為未來幾年內房價會上漲。當購房者被問到隨後幾個月內預期房價的增長率時,平均而言從波士頓的7.2%到洛杉磯的10.5%不等。


<SPAN lang=ZH-TW style="FO

如何引用沃顿知识在线文章

Close


用于个人/用於個人:

请使用以下引文

MLA

"希望,貪婪與恐懼——金融危機背後的心理問題." China Knowledge@Wharton. The Wharton School,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29 四月, 2009]. Web. [30 April, 2024] <http://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zh-hant/article/2024/>

APA

希望,貪婪與恐懼——金融危機背後的心理問題. China Knowledge@Wharton (2009, 四月 29). Retrieved from http://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zh-hant/article/2024/

Chicago

"希望,貪婪與恐懼——金融危機背後的心理問題" China Knowledge@Wharton, [四月 29, 2009].
Accessed [April 30, 2024]. [http://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zh-hant/article/2024/]


教育/商业用途 教育:

如果您需要重复利用我们的文章、播客或是视频,请填写内容授权申请表.

 

Join The Discussion

No Comments So F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