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備災工作不到位的錯誤“心智模式”

2012年的夏天和秋天,颶風以撒(Isaac)和桑迪(Sandy)分別在美國的南海岸和東海岸肆虐。當時,沃頓商學院市場行銷學教授羅伯特·邁耶(Robert Meyer)和他的研究團隊通過電話對風暴中心的人們進行了調查,瞭解他們心目中最大的威脅是什麼,以及他們做了哪些準備來加以應對。

邁耶同時也是沃頓商學院風險管理與決策流程中心(Wharton Risk Management and Decision Processes Center)的聯席主任。除了這些研究之外,他和同事們還進行了其他的研究。在這些研究中,他們發現多數人並未充分認識到自然災害和其他災害可能帶來的威脅,而且這種糟糕的“心智模式”會導致準備不足。邁耶在多篇論文中對這些研究發現進行了介紹,其中包括由邁耶、佛羅里達州立大學(Florida State University)的傑伊·貝克(Jay Baker)、邁阿密大學(University of Miami)的肯尼斯·布羅德(Kenneth Broad)和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的本·奧萊蕪(Ben Orlove)共同撰寫的論文《颶風風險認知的變化:2012年亞特蘭大颶風季節的實例》(The Dynamics of Hurricane Risk Perception: Real Time Evidence from the 2012 Atlantic Hurricane Season),該論文將發表在《美國氣象協會公告》(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Association)上。此外還有由邁耶、布羅德、奧萊蕪和哥倫比亞大學的納達·彼得羅維奇(Nada Petrovic)聯合撰寫的論文《利用動態模擬來瞭解颶風風險應對:Stormview試驗室的發現》(Dynamic Simulation as an Approach to Understanding Hurricane Risk Response: Insights from the Stormview Lab),該論文將發表在《風險分析》(Risk Analysis)雜誌上。除此之外,邁耶在自己的論文《為什麼不能從災難中汲取教訓》(Why We Fail to Learn from Disasters)中也介紹了這些研究發現,這篇論文將被收錄在《非理性的經濟學家:在危險環境下克服非理性的決策》(The Irrational Economist: Overcoming Irrational Decisions in a Dangerous World)一書中。

在接受沃頓知識線上採訪時,邁耶介紹了這些研究發現,並且針對政府和公民個人如何改變對此類危險的認識和反應提出了部分建議。他同時也指出了風險管理領域的下一項巨大挑戰,即氣候變化。

以下為經過整理的訪談內容摘錄。

影響備災的三種偏見:

我的大部分工作和沃頓商學院風險管理與決策流程中心的大部分工作都涉及到人們在為危險做準備時的決策方法——不管這種危險是地震還是颶風,或者例如可能的恐怖襲擊或其他危險。我過去的大部分工作重點放在查找原因上,希望分析人們在進行這些準備工作時為什麼常常會犯錯。

通常當我們遭遇災難時,人們在事後會說:“如果我們開始做了這個”或者是“都已經發出警報說會有洪水,人們為什麼還將自己的車子停在洪水區?”基本上來說,經過多年的研究,通過綜合現場調查和試驗室的工作,我們發現人們主要是存在三種偏見。簡單來說,一種就是人們傾向于對未來或未來的後果認識和考慮不足。第二種就是人們會太快忘記過去,或者是太慢記得過去所發生的那些糟糕的事情。第三種則是在出現猶豫的時候,人們通常會採納他人的建議,而這些人同他們一樣,會傾向於犯上述類型的錯誤。

糟糕的心智模式的產生原因和後果:

我們非常希望研究為什麼人們會犯這些錯誤。他們為什麼會對未來考慮不足?為什麼會那麼快地忘記過去?為什麼他們在猶豫不決時會去找其他人幫忙?我們的主要發現就是,針對大量危險來說,人們對於事情的發展趨勢的心智模式通常相當糟糕。

例如如果會有颶風,為此你要考慮要如何來進行準備,要準備多少包電池,或者甚至是否需要轉移。為了進行決策,你必須思考整個事情會如何發展。例如水會漲到多高,大風刮起時風力會有多強,我的房子會受到什麼影響。此後人們就會在腦子裡面模擬整件事情的發展過程,然後根據類比的情況來決定要進行哪些合理的準備,例如估計可能會斷電多少天,並做好相應的準備。

人們通常會存在非常糟糕的心智模式,所以他們在這個決策過程中表現也非常糟糕。他們心裡所設想的情況通常與實際情況存在天壤之別。此前颶風桑迪行進到美國東海岸時,我們曾針對遭遇颶風的人們進行過調查。調查發現,人們基本上都會低估一些事情,其中一項就是風暴過後的影響力會持續多久的時間。

在針對這些事件的新聞報導中,你會聽到說:“颶風正在到來的路上,颶風今天晚上將登陸”,人們從這些話語中理解(和認為)他們只要擔心如何度過這個晚上。他們腦海中的圖像就是自己坐在家中,四周狂風大作,屋頂被掀翻等等。在颶風桑迪到來時,對多數人而言,情況完全不是這樣。真實的情況是可能會斷電近2周的時間,對那些生活在內陸的人尤為如此。而且在這具體的案例中,人們都準備好了怎麼度過那一個晚上——他們有充足的啤酒,有大量的比薩,還有足夠多的零食,可以讓他們安然等待風暴過去,但他們並沒有為此後的兩周做好準備。

在暴風雨到來之前,我們曾問過人們:“你們計畫在轉移時要去哪裡嗎?”我們發現,住在近海岸地區的人中——這些人正好在桑迪颶風行進的路線上——只有23%的制訂了計畫,知道如果不得不轉移時要怎麼辦。

洪水和暴風的危險對比

例如在針對颶風桑迪所進行的大量工作中,我們得出一個結論,從中可以充分看出人們的心智模式有多麼地糟糕。海岸沿線的居民們完全低估了他們必須擔心的颶風的影響。

他們本應該擔心的是洪水,或者說是水災,而並非暴風所帶來的破壞。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在颶風中,奪人性命的是洪水,而並非大風。洪水更加糟糕。但當我們與那些距離水邊僅僅只有半個街區的居民進行交談,問他們“你們最擔心的是什麼”時,他們的回答是:“大風,我擔心大風”。而事實上,他們必須擔心的是水災。而且事實上,紐約州因為颶風桑迪而喪生的人多數是因為被洪水淹死,而且有大約25萬輛汽車被洪水沖走。這些都是能夠加以避免的損失,人們僅僅只要往內陸搬一點點,也僅僅只要將他們的車挪到地勢更高的地方。

但如果你認為自己應該擔心的是大風,那麼恰當的準備工作就是待在原地。有諺語說在颶風中要做的準備就是應該逃離水,然後避開風。也就是在暴風雨期間應該找個地方避難。所以人們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是準確的——如果你認為大風是自己必須擔心的危險的話,你就不該離開。你應該留在家中,不要去其他任何地方,然後要將汽車停好。但人們真正面對的是洪水或者是水災,而他們的這種備災方法完全錯誤。他們應該是離開,而不是留在原地。

如何幫助人們更好地應對風險

基本問題就是你如何讓人們擁有更好的心智模式,或者是讓人們能夠在腦中更好地類比將發生的情況,從而能夠根據即將發生的情況作出相應的準備工作。現在,真正的問題是人們不能獲得非常具體的資訊,瞭解他們的房子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

當颶風到來時,人們一般會坐下來觀看電視——即使那些常常長時間泡在網上,而且從推特網和臉譜網上來獲取大部分資訊的人也會如此。他們會觀看氣象頻道(Weather Channel),會看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而他們所瞭解到的暴風雨期間的情況僅僅只是泛泛之談。如果你住在新澤西海岸旁,這點尤甚。你所看到的播音員是坐在紐約市的中心公園,或者是紐約市的炮臺廣場——所以你不會真正清楚瞭解到自己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

有一項挑戰就是——我知道美國國家颶風中心(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正在試圖解決這個問題——找到方法,同特定地點的人們進行溝通,讓他們瞭解即將真正經歷什麼樣的情況。另一項挑戰同樣非常難以克服,也就是如何讓人們懂得大水可能帶來的威脅。我們發現人們一般不會購買洪水險——即使那些住在洪水區的人都不會購買該保險。美國聯邦緊急事務管理署(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FEMA)要想說服人們購買洪水險的話會存在相當大的難度,因為人們很難去想像洪水的發生。如果你在某地生活了很長的時間,而且從來沒有看到過發洪水,那麼要讓你想像自己的房子某天可能會被水淹,這點相當相當困難。

通常情況下,當我們說起颶風時,自然而言想到的是一場風暴,而且事實上,美國國家颶風中心是根據風暴種類來對其嚴重程度進行等級劃分,而風暴的種類是與風速相關的。所以當人們想到颶風時,自然會認為颶風就意味著刮大風,而且他們並不會去想到大水可能帶來的影響。一項真正的挑戰就在於要如何讓人們瞭解到這些,以及要如何來努力糾正這個錯誤?例如,許多預報會這樣說:“在風暴來臨時,會出現10英尺高(約合3.05米)的風暴潮。”但這時你要問的是——有多少人知道他們的房子比海平面高出多少嗎?沒有人知道。人們非常難以將這種天氣預報和他們個人將受到的影響聯繫起來。要做的工作之一……就是在預報時不再強調大風所造成的損失,減少人們的緊張程度,而且要更加重點去介紹洪水將給個人所帶來的損害。

當人們不確信在某種情況下要怎麼做時,當他們不知道要採取什麼行動時,通常會陷入心理學家所說的“默認偏見”,即如果你不知道要做什麼,那麼就做最簡單的事情,或者是過去習慣的事情。放到備災的環境下來說的話,默認偏見就是什麼都不做。也就是待在家中,而不是外出購買額外的物資或類似的東西。

通常人們會擔心,如果他們加以了防範但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那會怎麼樣呢?人們想的是,如果權威部門通知我應該給房子備好充足的水時,我應該購買至少5箱水,讓我可以堅持兩周的時間。“那麼我將斷水多長的時間?他們告訴我是兩周,但也可能是兩天,而我記得上次風暴來臨時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一段時間之後,還沒有做好決定,這時人們就會什麼都不做。所以另一種可能就是,想想有什麼方法可以讓做好準備或進行防範成為默認的行動,而不是一種需要努力才會採取的行為。

例如我在風險中心的一位同事正在宣導,要確保人們續保洪水險的方法之一就是當有人在容易遭遇洪水的區域購買房子時,抵押貸款的條件之一就是先進行保險。這樣每年你會自然而然地必須續保,你不用刻意地就此進行決策。我還有一個想法,就是自動購買颶風保護裝備,將其作為每年物業稅的一部分。在容易遭遇颶風的區域,社區會到家中給你送上一個保護工具,然後如果你不想要,他們會將你的錢退給你。因此你必須有意識地去思考——默認的想法不是是否要採取行動,而是是否不要採取行動。我認為人們在這種情況下會更加傾向于選擇安全。

為什麼我們的心智模式在颶風期間並沒有完全讓我們失望:

我們在研究中發現了導致人們在為颶風做準備時會犯錯的許多偏見。儘管我們的多數工作重點放在颶風備災上,但這些偏見在其他許多情況下也存在。

例如,以防恐為例。人們會想到2001年9月11日那天的恐怖襲擊——在一段著名的圖像中,穆罕默德·阿塔(Mohamed Atta)走過機場安檢,你看到櫃檯有一名地勤人員讓該人通過了安檢。從中可以看出在為出現頻率相當低的事件做準備時會出現的一個問題。這些事件雖然出現頻率相當低,但如果真的發生,會帶來讓人難以置信的惡劣後果。多數時間,我們強調的是什麼都不做。當我們花大量的時間來努力避免某件事情的發生時,我們遇到這種災難的可能性就會相當低。例如,就機場安檢人員來說,他們看到恐怖分子的頻率有多大?幾乎是永遠不會有。

我們從實驗和錯誤中學習;當你稍許努力地去更加辛勤的工作,更加辛勤的思考,為風暴的出現進行更多的準備和保護,或者是更加警惕可能的恐怖襲擊,那麼多數時候,這些付出並不會得到回報。多數時間裡,這些努力會顯得毫無價值。例如,也只是因為如此,人們會取消他們的洪水險。多數時候裡,當購買洪水險時,他們要為此付出一大筆錢,但並沒有碰到洪水。次年,他們又要出一大筆錢,可是再次沒有遇到洪水。突然,他們就會想:“我也許可以用這筆錢去買一台好電視機……我這是將錢浪費在洪水險上。”在新奧爾良市所遭遇的所有洪水中,媒體對颶風卡特裡娜(Katrina)的報導相當栩栩如生。在颶風卡特裡娜之後,全美範圍內購買洪水險的人數有大幅的增長。有趣的是,在颶風卡特裡娜過後一年後,這些人中許多人突然取消了洪水險,因為他們看不到洪水險帶來的好處。正是這類事情在各地都有發生。

另一種偏見就是人們會出現心理學家所說的“樂觀偏見”。樂觀偏見是指你會認識到某個方面存在部分危險,而且這種危險發生的幾率比較高,但你會傾向於認為當危害發生時,真正受到傷害的會是別人,而不是你自己。我想,每當家中有十來歲青少年開始駕車時,每位元家長都會嚴厲警告孩子們:“不要邊發短信邊開車。”但你也是知道的,年輕人會這樣做——他們知道這樣的危險是什麼,但本能告訴他們:“是的,這種情況會發生,但不會發生在我身上。我會相當小心,出事的是其他人。”然後突然你自己就遭遇了車禍——但願不會導致悲慘的後果。

我們在各種各樣的領域可以看到鮮活的例子,其中包括恐怖襲擊、山火、地震、颶風、和其他種種災難。研究也讓我更加懂得人們會如何從這些事情的後果中汲取教訓。他們不是從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中來加以學習,他們是從在其他地方所看到的這些事情的圖像中來進行學習。例如,當颶風來臨,或者在我擔心會出現地震時,我從未在自己家中看到過地震,但我看到過有關智利地震的新聞鏡頭,我看到過中國地震的許多鏡頭,而且我認為那裡是出現地震的地方。因此我會擔心地震,但我認為那不會發生在我自己的家中,而是會出現在三藩市灣地區,出現在智利,出現在日本或中國。

開展街區預報的可能性

同表面看起來相比,我認為我們距離街區預報實際上並不那麼遠。當然,現在,我們有高清衛星高程資料,也有應急規劃人員所知曉的每個街區的資訊——例如,如果海潮會達到一定的高度,他們知道具體到每棟房子會出現什麼樣的影響;他們的確有這些資訊。

我們擁有大量此類資訊。但問題在於你如何讓個人知曉這些資訊,從而他們可以瞭解到自己是否會有所影響。我認為如果使用應用和智慧手機技術,這點就不難實現。面對“費城西部的所有人員應該如此如此”之類比較泛的資訊,人們通常不會有什麼反應,因為人們心想“這個費城西部的人不是指我,是指其他住在費城西部的人,他們的家將會面臨危險。”但在另一個方面,如果我收到的資訊是說:“羅伯特·邁耶,現通知你,你位於某某地址的住宅將會遇到某某情況”,那麼我會充分理解這條資訊,我知道這不是一條普通的資訊,是在直接和我對話。

實例和類比的重要性

要想找到合適的方法,推動資訊溝通,並且研究人們如何備災,真正的挑戰在於並沒有太多的機會在現實世界中進行研究。幸運的是,我們並沒有陷入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NOAA)那樣的情況。他們即將進行一場對照試驗,“我們先只提醒部分人(即將發生災難),不要提醒其他人,然後對比一下看看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我們顯然不能這樣做。

我所參與的研究小組正在開發現實程度很高的模擬。在模擬中,人們置身於虛擬的客廳裡,並且有機會打開電視,查看網路,或者是離開房子與鄰居交談。其目的是在類比的環境下,例如他們可以體驗一段時間後即將出現虛擬的颶風,他們要時刻留意觀看新聞速遞。所有這些新聞速遞都是假設的情況。這種模擬的好處在於我們可以將它作為一種自然實驗室,來測試在這種模擬環境下,如果我們給予不同類型的訊息,人們的決策會如何進行變化。或者說當電視裡的播音員語調有所變化時,人們的反應會是怎麼樣?又或者如果同人們就颶風情況進行交談的人是專家或是新手時,那麼又會發生什麼情況?

我們無法實地進行此類對照試驗。在模擬方面,一種自然的保留意見就是,坐在電腦試驗室對假設的颶風威脅進行反應,這同真正經歷颶風或地震是有所區別的。但我們奇怪地發現,人們在這兩種環境下的行為方式驚人的類似——如果這些模擬設計的現實感夠強,所有人表現出的天性與現實生活中發生這些情況時一樣。

例如,在模擬時,當人們置身於這個虛擬的客廳裡,我們擔心人們所做的事情會與平時的情況不同,因為他們知道這是模擬。但我們發現,在這些颶風類比中,人們一般都會打開電視。那正是他們在現實生活中會做的事情……當我們將模擬中媒體的利用情況與我們在颶風研究中所觀察到的現實中的利用情況進行對比,兩者之間存在驚人的類似。我們看到中間存在許多同樣的偏見。所以事實上,我們相當樂觀地認為可以在實驗室中啟動對溝通途徑的試驗,這也意味著我們最終可以將這些試驗再帶到現實世界中去。你此前提到一個例子,問我們是否可以在災難的影響上提高對個人的針對性——我們在模擬中可以做的一點就是模擬的參與者可以看到一張桌子,上面放著一台手機,我們可以操控在該手機上所顯示的訊息類型。

接下來的工作:

我們最近非常感興趣的一件事情就是面對環境變化要如何進行應對。這點對於許多人來說是一個熱點問題——不僅僅是那些備災方面的人員,對商業人士而言也是如此。例如科學家們並不確認環境變化會如何影響到颶風的影響力、乾旱和龍捲風的發生頻率,以及其他方面。但我認為人們整體上感覺未來的情況會與現在不同。而且要緩解環境變化的影響,很大程度上個人和社區必須在保護方面進行大量長期的投資。

例如在颶風桑迪之後,紐約市認為:“我們要如何保護自己,避免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的問題是要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這不僅僅是多放置一些沙包,而是要在基礎設施上進行數十億美元的大型投資,而社區並不願意做這些事情。遺憾的是,針對此類事情,當政府看著自己在某年的預算,會說:“我們想要做這方面的工作,我們希望自己安全無恙,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今年真的沒有這方面的資金。我們將推遲到明年再來做。”然後明年複明年,明年何其多,此後突然又爆發了另一場颶風桑迪,然後又出現了另一場洪災。

在研究中,我們感興趣的一點是社區會如何適應環境變化——尤其是海平面的上升。你可以通過何種訊息和何種工作來讓人們看到現在的投資在相當長時間之後所能帶來效益——事實上,你可能此生永遠無法看到這項投資的收益。讓人們採取行動,對颶風此類直接威脅進行準備,其難度相當大,但正如你所想像到的,要讓人們看到針對海平面上升和全球變暖等採取的保護措施所帶來的收益,那更是難上加難。

如何引用沃顿知识在线文章

Close


用于个人/用於個人:

请使用以下引文

MLA

"導致備災工作不到位的錯誤“心智模式”." China Knowledge@Wharton. The Wharton School,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23 七月, 2014]. Web. [19 May, 2024] <https://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zh-hant/article/7630/>

APA

導致備災工作不到位的錯誤“心智模式”. China Knowledge@Wharton (2014, 七月 23). Retrieved from https://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zh-hant/article/7630/

Chicago

"導致備災工作不到位的錯誤“心智模式”" China Knowledge@Wharton, [七月 23, 2014].
Accessed [May 19, 2024]. [https://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zh-hant/article/7630/]


教育/商业用途 教育:

如果您需要重复利用我们的文章、播客或是视频,请填写内容授权申请表.

 

Join The Discussion

No Comments So F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