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貝佐斯(Jeff Bezos)把亞馬遜(Amazon)從自家車庫裏一家雜亂無章的初創公司發展到一家擁有150多萬員工的跨國大企業,這一神奇的增長過程使其成為教科書式的案例,說明了企業的規模擴大意味著什麼。
“亞馬遜知道現在真的是時候了,”他在SiriusXM《沃頓每日經濟評論》的節目中表示:“如果經濟很好,失業率很低,而如果你沒有雇傭足夠的人手,你可能會失去這個機會。”
艾倫在沃頓高管教育課程“擴大業務以實現盈利增長”中以亞馬遜為案例,他研究了企業從中小規模過渡到大型企業所需的戰略、行銷、財務和領導力。憑藉數十年來淨銷售收入的同比增長,亞馬遜似乎很容易實現規模擴張。但他表示,更深入的研究表明,對於任何公司而言,這一過程非常複雜。
亞馬遜的成功使擴大規模看起來很容易,但艾倫解釋了企業調整時間、領導力和戰略以實現規模增長實際上是多麼複雜。
判斷經濟信號
成功取決於知道如何解讀細節:企業必須準確預測宏觀經濟的變化,以及消費者行為的變化,然後進行相應的投資。艾倫表示,新冠疫情為企業的艱難提供了很好的例子。一些公司能夠適應這一前所未有的大環境變化,而另一些公司則舉步維艱。還有一些人過度投資於一個被證明是暫時的改變。他提到了金融科技初創公司Stripe,該公司去年11月解雇了14%的員工,原因是在疫情推動的電子商務激增期間過度雇傭員工。
艾倫說:“每當你看到經濟信號時,你都必須問問自己,這是一個新的現實嗎?是好是壞?這是否意味著我們必須雇傭更多員工,或者意味著我們需要放慢招聘速度,甚至裁員?這些都是人員和基礎設施規模的問題,對任何公司來說,這一問題都持續存在。”
“每當你看到經濟信號時,你都必須問問自己,這是一個新的現實嗎?是好是壞?”—蓋德•艾倫
規模增長,效率降低
一切都是有代價的,擴大規模也不例外。艾倫指出,亞馬遜令人印象深刻的規模增長也伴隨著效率加劇降低,該公司正在努力解決這一問題。
最初,該零售商在供應鏈方面高度集中。但為了提供當天和次日送達,它進行了分散化配置,需要大幅增加工人數量和倉庫數量。
艾倫說:“現在美國有90個大都市(地區),你可以在那裏下單,11分鐘內就可以發貨了。其中一部分是自動化進行,但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由人力驅動的。”
他指出,效率的一個關鍵指標是公司在運輸上的支出,而亞馬遜的運輸費用一直在上升。“他們的需求增加了,規模增加了,但效率降低了。”
這位教授指出,亞馬遜現任CEO傑西(Andrew Jassy)面臨的一大挑戰是公司“極其低效”的挑選和包裝過程。“這是由人完成的,但如果由機器人完成,情況會更糟。即使是亞馬遜最成功的機器人Sparrow,也只能處理65%的亞馬遜SKU。”
未來會有變化
對於亞馬遜和其他想要擴大規模的公司來說,技術將是他們成功的重要部分。如果機器人仍然很昂貴,並且無法無縫融合到流程中,那麼公司只能雇傭更多的人來做這項工作。但隨著生成式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的進步,艾倫預計在未來的某個時候會看到某種變化。
總的來說,零售公司知道假期是成敗攸關的時刻,因此擴大招募臨時工的規模勢在必行。消費者在爭相購買新年禮物的過程中,對於在哪一家零售商購物毫無忠誠度。他們會很快轉到另一家有庫存或能更快發貨的零售商。
艾倫說:“這些公司知道,在假期期間,沒有機會犯太多錯誤。”
Join The Discussion
No Comments So F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