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L董事长希夫•纳达尔:“转型近在眼前,正在向我们招手”

    希夫·纳达尔(Shiv Nadar)是HCL技术公司(HCL Technologies)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该公司是他于19768月参与创立的印度计算机有限公司(Hindustan Computers Limited)的子公司。HCL 信息系统(HCL Infosystems)也是其下属子公司。大多数印度的IT公司都在软件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战绩,但是HCL却是硬件领域的先锋人物(虽然它同时也是印度第五大软件制造商)。在纳达尔看来,只有三家70年代的计算机公司现在依然活跃在舞台上,它们分别是IBM、苹果电脑和HCL。他说:“苹果电脑和HCL在同一个季度卖出了它们的第一台电脑。”HCL上个月刚刚庆祝了自己30周年的生日。30年来,HCL“一直是印度头号计算机公司,”纳达尔说。现在HCL年收入为350亿美元,拥有36000多名员工。最近沃顿商学院迈科技术创新中心(Wharton’s Mack Center for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的高级学者拉维·阿隆(Ravi Aron)对纳达尔进行了采访。在采访的上半部分,纳达尔探讨了HCL从起源到未来挑战等许多问题。

阿隆:HCL的历史相当有趣。1976年前,您为德里布料厂(Delhi Cloth Mills)工作。是什么原因让您决定离开纺织业,创立一家个人电脑公司呢?而且当时印度的商业环境对企业和企业家都持敌视态度。您是怎样完成这次飞跃的呢?


纳达尔:我和我的同事当时都是德里布料厂计算部门的工程师。这些电子计算器使用的是数字集成电路,后来他们又开始使用芯片。高级的芯片就被用于可以编程的计算器,也就是个人电脑的先驱。世界上很多公司当时都想要生产个人电脑,HCL就是其中之一。我们中有一部分公司发现制造个人电脑很灵活。但是生产前,我们必须创建一套软件系统把计算机各个部件联系起来,让它能够工作。


我们当时见到了印度政府的电子委员会的成员,他们对从高级管理人才和工程师中培养企业家很感兴趣。他们请我们写一份报告,说我们可以制造八位机,我们也确实做到了。我们说我们保证可以做到这一点。年轻人的充沛精力和年龄都是我们的优势。


我们在19768月正式创立了HCL。当时最大的挑战就是得到政府的许可,让我们生产计算机。我们不太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就得到许可,所以就找了其他人,比如一个州的政府,因为它们得到了许可,所以我们就能一起出资成立一个企业。就这样,我们就被准许生产计算机了。有趣的是,我们最困难的挑战并不是设计或制造计算机,而是得到政府的生产许可。


阿隆:HCL就在1976年诞生了。它起源于计算机。你那个时候还没有微软的DOS系统因为当时根本就没有微软DOS


纳达尔:微软当时还只是比尔·盖茨的一个想法而已。


阿隆:你当初创建公司的时候,有没有想过HCL会变成印度主要的个人电脑生产商,并且参与了各项高科技的研发和生产?你当时有没有想到会发生这些事情?还是你当时的想法和现在完全不一样,然后在发展的过程中才逐步发现了各种方向?


纳达尔:当时根本没想到会这样,想法和现在完全不同。


阿隆:能告诉我们你当时是怎么想的吗?


纳达尔:当时,印度每个计算机公司都把重点放在收入上。由于所有的公司都需要牌照(以及收入限制),所以公司任何业务带来的收入都不会超过一定的数量。因此,如果你想提高公司收入,你就必须进入不同的行业。要成为一家年收入10亿卢比(2200万美元)的公司,只是一个梦想而已。我们最后花了13年的时间,才在计算机领域实现了这个梦想。当时是1989年。然后我们又花了十年时间实现了年收入100亿卢比(2.2亿美元)。现在我们一年收入为1500亿卢比(35亿美元)。其中大部分增长都是在过去四五年中取得的。


阿隆:显然,你们的成长是爆炸性的。现在我们回头看看1976年,当时IBM还在印度。乔治·费南德斯George Fernandes,当时的印度工业部长)在1977年把IBM赶出了印度。


纳达尔:IBM不是被赶出来的。事情的真相并不是这样。


阿隆: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  


纳达尔:印度政府当时颁布了一个法令,要求所有在印度生产的产品,源代码必须留在印度。另外一个要求就是外国公司必须稀释它们的股权。股权稀释对他们的影响其实并不大,因为他们只是必须要同意稀释,而不是真的稀释。不过源代码的要求对他们有很大的影响。这就是IBM决定离开印度的主要原因。可口可乐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撤出了印度。


沃顿知识在线:IBM的退出对HCL有什么影响?你们有没有去争取他们留下来的市场?


纳达尔:我们不必争取任何人留下的东西。但是,在我看来,如果当时IBM能够留下来,我们会发展得更快。你看,IBM其实是为印度开发了计算机市场。现在这个任务落到了我们身上,而那个时候我们实在太年轻了。IBM知道如何开发一个计算机市场。他们开发了市场,我们就能得到其中的一部分市场份额。他们离开后,我们必须自己开发市场。那个时候没人觉得计算机是必需品,它只是能带来便捷的一个工具而已。


阿隆:当时融资有多困难呢?当时印度还没有风险投资。你当时的资金来源是什么呢?


纳达尔:我们的资金就是我们的积蓄。我们创建HCL的钱来自销售计算器的收入。我们还建立了一家市场营销公司来销售计算器,再把得到的钱用于HCL。当时一共筹到了200万卢比(18万美元)。其中四分之一来自U.P.政府,剩下的全靠我们自己。那个时候我才真正认识到什么是现金流,什么是利润,收入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几个创始人拿出16000美元创建了第一个公司,用这个公司来赚现金流。


阿隆:所以你还把家里的牧场拿出来做赌注?


纳达尔:什么家庭牧场?我有七八年没有下地干活了,已经是一个市场营销经理了。


阿隆:1976年,找到能理解你想法的聪明的年轻人有多困难呢?当时大多数人肯定只想进政府部门工作。


纳达尔:我们自己也很年轻。我当时31岁,已经是年纪最大的了。人们来面试的时候,我们告诉他们的第一件事就是:“你应该了解你要加入的这家公司的规模。”我们当时开出的工资是2000卢比(180美元),比当时花旗银行的薪水还要高。不然,你怎么能找到人在一个只有一间卧室,一张桌子和一个椅子的地方工作?我自己连桌子都没有。但是高薪意味着每次我们招人,公司的管理费用就要增加5%。我们从加尔各答的印度管理学院招收了五名学生。我们想对他们进行充分了解,尽可能准确地了解他们,因为对我们来说,这意味着5%的管理开支。


沃顿知识在线:你希望他们能给公司带来什么呢?你又是怎么跟他们说的呢?


纳达尔:企业家精神。我们说如果你做的对,你就能成为一名企业家。他们中间有没有人成为企业家呢?没有。但是我们当时非常雄心勃勃。


阿隆:你能比较一下当时和现在HCL去学校招聘的区别吗?


纳达尔:我们现在不必从学校里寻找企业家精神。但是我们希望能够从那些毕业于商学院或工程学校,加入到我们HCL的人中间发现这种精神。


阿隆:HCL在上个世纪80年代在做什么?


纳达尔:80年代真是棒极了。那个时候是我们创意的顶峰时期。当时,没有人再担心我们会不会存活下去,之前所有人、包括我们自己也在问这个问题。利润和规模同时增长。HCL也有了信用,这是我们要打破的最大的障碍。人们知道我们只要答应生产计算机并且运货上门,我们就会做到。当时公司虽然都是年轻人,但是我们言而有信。我们还开发了第一个关系数据库系统,名叫Genesis,比甲骨文的数据库都要早。


阿隆:这个数据库是不是用IBMDB-2CICS编的?


纳达尔:不是。我们当时完全自力更生,从无到有。


阿隆: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背后有什么原因吗?


纳达尔:我们当时写了一个客户端产品。但是由于这个在印度太超前了,所以失败了。我们觉得当时的数据库太陈腐,无法满足客户端架构的需求。我们需要一个关系数据库,而层式数据库做不到我们的要求。所以我们就自己编写了第一个关系数据库。


阿隆:企业主要用关系数据库来处理大批数据、同步控制、版本控制等。但是在80年代早期,印度公司还没有电脑化。工会也因为技术会取代人工而反对计算机化。在决定开发关系数据库之前,你有没有预见到印度公司一定会找到新的方法来处理大批数据呢?


纳达尔:我们当时就是这样设想的。我们推出第一个电子微处理器系统并且用它制造了一台计算机后,我们就是这样想的。请注意,当时企业只要一台个人电脑就可以了。你知道,在西方国家,个人电脑从来不会和点阵打印机一起作为一套打印工具来用。点阵打印机并不是一个合适的打印设备,而软盘也不是理想的储存设备。它不符合任何经过测试的商业环境的条件。但是在当时它已经足够了,而且能够用在企业里。通过这一成功的尝试,我们打算也在客户服务器产品和关系数据库里使用这种方法。我们说,这是一个新技术

如何引用沃顿知识在线文章

Close


用于个人/用於個人:

请使用以下引文

MLA

"HCL董事长希夫•纳达尔:“转型近在眼前,正在向我们招手”." China Knowledge@Wharton. The Wharton School,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26 九月, 2006]. Web. [07 May, 2024] <https://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article/963/>

APA

HCL董事长希夫•纳达尔:“转型近在眼前,正在向我们招手”. China Knowledge@Wharton (2006, 九月 26). Retrieved from https://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article/963/

Chicago

"HCL董事长希夫•纳达尔:“转型近在眼前,正在向我们招手”" China Knowledge@Wharton, [九月 26, 2006].
Accessed [May 07, 2024]. [https://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article/963/]


教育/商业用途 教育:

如果您需要重复利用我们的文章、播客或是视频,请填写内容授权申请表.

 

Join The Discussion

No Comments So F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