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生活地更快樂?哪些國家是最幸福國度? 

在《國家地理雜誌》工作15年之久的記者丹·比特納(Dan Buettner)最擅長挖掘這個世界上非比尋常的人。不僅如此,他還經常借助逆向工程技術探尋是什麼原因讓這些人如此與眾不同。他的工作使他有機會窺探幸福的奧秘。而科學家衡量幸福與否的尺規,就是對生活的滿意程度。比特納在他的新書《幸福藍區: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教會我們的道理》(The Blue Zones of Happiness: Lessons From the World’s Happiest People)中,為讀者繪製了一份讓生活更為充實、更少壓力、更加順遂的藍圖。近期,他接受了沃頓知識線上的專訪,與聽眾分享他的看法。以下是本次對話的主要內容。 

幸福在於爭取,而非上天賜予

比特納說,幸福有一個“奇特的起源”(queer genesis)。幸福不會自己生成和演變,從國家而言,最佳起點應該是從宏觀層面入手。各國需要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確保經濟穩定、保障健全。

“通常需要開明的領袖和一兩代人的努力,關注點不能僅僅放在發展經濟上。”他說。“經濟發展對較貧窮的國家來說是很重要。但對富國而言,在幸福這個問題上經濟並不是最重要的。國家政策要以上升螺旋的方式推動福利的發展,確保兒童接受足夠的教育,能夠閱讀,同時還要重視女性、特別是母親的教育。孩子較少、受教育程度較高、身體更加健康的女性通常將會成長為更有效率,更加優秀的父母,也能做出更加明智的選擇。這樣一來,他們的下一代就會更加出色。”

國家還要大力投資公共醫療,重點預防慢性病愈演愈烈,變成“六位數事件”。比特納說:“健康與幸福密切掛鉤。”

他指出:公平與信任(equality and trust),特別是在涉及到政府機構的問題上,也是幸福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部分。

“我想說的重點就是,說到幸福,其實你只需要營造一定的氛圍,就更有可能獲得幸福。”他說。工作場所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無論你對自己的崗位和薪水是否滿意,找一個談得來的工作夥伴,對其他人主動示好,讓每次談話都有價值等等,都是提高工作滿意度的辦法。 

與快樂的人為伴,清理你的朋友圈

社交圈是決定你能否感到幸福的關鍵。大量研究強調,孤立和孤獨感往往伴隨各種危險,包括壓抑、健康狀況差,甚至想自殺。比特納說:毫無疑問,朋友很重要。但明智地選擇朋友更重要。

他說:“很多人一輩子最好的朋友不超過5個,可能是我們的童年夥伴、大學同學,或者某天曾一同工作過的人。”

比特納建議,對朋友圈要保持“冷靜審視”的姿態。或許是時候把一些充滿負能量的朋友拋開了。

“我並不是說要你拋棄老友。但我必須告訴你,孤獨是會傳染的,不快樂是會傳染的,不利於健康的行為也是會傳染的。所以說,為了獲得幸福,你最好清理一下朋友圈,積極結實那些快樂的人。不只是他們自己是快樂的,他們還要能夠真正關心你。”

你每結識一個新的充滿快樂的朋友,你自己獲得幸福的幾率就會增加15%。

“與其去上一些自助課程,不如走出去,想一想有哪些你認識的人,積極與他們結交。”比特納說:“這是你能做到的。”

為什麼哥斯大黎加、丹麥和新加坡人是幸福的

比特納在研究中發現,有3個地方的人似乎是地球上最為幸福的,分別是哥斯大黎加的卡塔戈省、丹麥以及新加坡。

哥斯大黎加的氣候全年溫暖如春,蔥翠的中部山谷地區擁有全球最好的咖啡種植園。那裡沒有軍隊,每個人每年可以享受專業護士提供的免費體檢。該國也是拉丁美洲國民識字率最高的國家。

“在這裡,宗教、家庭、社會關係是人民價值觀的核心,大家關心的不是爭第一,也不是經濟安全或者社會地位。”比特納說:“他們的城市規劃讓每個人都可以輕鬆地呼朋喚友,相聚一整天。他們會步行到集市,和別人交談。”哥斯大黎加國民的生活滿意度非常高。比特納說:“如果你的生活中只顧完成各種目標,每週工作50個小時,無法真正享受旅行,那你真應該去瞭解哥斯大黎加人是怎麼生活的。”

而丹麥,總是在各種全球國家幸福排行榜上名列前茅。實際上,該國的政府網站上會把幸福寫在顯眼的地方。丹麥人享受免費醫療、免費上大學、10個月的帶薪產假,以及有保障的退休生活。這些慷慨的社會福利項目讓國民有機會沉浸下來,想清楚自己的生活目標。

“抱負和地位在那裡並不重要,人們為了熱愛而從事一份工作。”比特納說:“他們會整日琢磨奇妙的傢俱、搞設計、研究建築。他們不必為了繳納醫療保險而工作。他們絕大多數時間都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新加坡的生活要有序得多,但同樣令人滿足。比特納說,在那裡,通往成功的路一目了然,最終的生活就是經濟有保障、自豪感強烈、家庭關係緊密。

“如果想要獲得幸福,那麼就像我說的,需要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感到幸福,每天保持積極向好的情緒,目的明確。”比特納說:“新加坡的經驗告訴我們,是的,有一種幸福就是:如果你很有錢、而且你感到幸福,那你就真的幸福。”

果斷打包 說走就走

如果你生活在一個令你感到不幸福的地方,那就走。

“我覺得幸福最依賴的、對幸福影響最為久遠的一個因素,就是地理因素了。”比特納說:“當然,有吃有住,能看病,能接受教育,這些的確很重要。但這些只是最基本的。你想要充滿意義的工作;你想要和對的人結婚;你想要自己的感受得到回應。但是在幸福的配方中,最重要的變數,也是最影響生活滿意度的變數,就是你住在哪裡。如果你住在一個令你感到不幸福的地方,最明智的做法就是搬到一個更幸福的地方。”

美國人口普查局的資訊顯示,美國人一生平均會搬9.8次家。如果這還不足以促使你搬家,來瞭解一下經濟學家約翰·赫利維爾關於加拿大移民福利的研究。在搬到新家一年後,他跟蹤的移民都表示自己的幸福程度有所提升。

“加拿大是一個非常快樂的地方,在世界幸福排行榜上位列前七位。”比特納說:“赫利維爾發現僅僅過了一年,這些人並沒有改變……宗教信仰、教育程度、性取向……他們所做的就只是搬了家。”

 讓美國人重新快樂起來

比特納建立了一個“藍區專案”(Blue Zones Project),200多名項目工作人員在全美23個城市努力著,力爭把當地變成令人們生活更加幸福的地方。這個專案深入地方,解決各種與生活品質息息相關的問題,同城市管理者共同擬定政策,把社區建設得更加美好。

他說:“在一些地方,比如加州的聖路易斯-奧比斯波、科羅拉多州的博爾德、俄勒岡州的波特蘭,這些地區在某一節點,開明的管理者會拋棄純粹看發展的思路,將經濟投入轉向內部,建設活力四射的街鎮。他們做的事情包括取消所有看板。其實你想一想就不難發現,除了廣告商沒人喜歡看板。我們不需要別人推銷根本不需要的產品,吃那些其實並不怎麼好的食物。”

令人感到幸福的地方,總與健康的食物、步行可到的街區規劃以及肥胖率更低有高度關聯。

“我們拿著這些政策去拜訪市議會、市場、城市管理者,幫助他們達成一致意見。”比特納說:“絕大多數時候,他們甚至都沒有意識到這些政策可以培育更加健康、更加快樂的市民。我們所做的就是向他們展示,取得他們的一致認可,幫他們找到對這個社區來說可行的辦法和有效的手段。就這些問題達成一致只需要4個小時就能搞定。”

我們想辦法讓決策層瞭解什麼是最好的解決辦法,然後派一名團隊成員隨時待命,幫助政府落實。

“簡單的回答就是這些改變完全可以實現。”比特納說:“我們只需轉換努力方向,從試圖改變個人行為(長期來看從未奏效)轉向塑造人們生活的大環境。”

如何引用沃顿知识在线文章

Close


用于个人/用於個人:

请使用以下引文

MLA

"如何生活地更快樂?哪些國家是最幸福國度? ." China Knowledge@Wharton. The Wharton School,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11 三月, 2018]. Web. [29 March, 2024] <https://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zh-hant/article/9387/>

APA

如何生活地更快樂?哪些國家是最幸福國度? . China Knowledge@Wharton (2018, 三月 11). Retrieved from https://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zh-hant/article/9387/

Chicago

"如何生活地更快樂?哪些國家是最幸福國度? " China Knowledge@Wharton, [三月 11, 2018].
Accessed [March 29, 2024]. [https://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zh-hant/article/9387/]


教育/商业用途 教育:

如果您需要重复利用我们的文章、播客或是视频,请填写内容授权申请表.

 

Join The Discussion

No Comments So F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