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資本主義角度看美國歷史

一直以來美國都是企業家的希望燈塔和全球經濟的引擎。但美國到底是怎麼走到這一步的呢?巴·施尼瓦(Bhu Srinivasan)的新書通過追溯美國資本主義的歷史,展現了歷史對這個國家發展軌跡的影響。《美國史:400年的美國資本主義歷史》(Americana: A 400-Year History of American Capitalism)研究了資本主義從第一批歐洲移民到互聯網時代的演變。近日施尼瓦來到沃頓知識線上節目,探討為什麼他並沒有把資本主義看作一種意識形態,而是一種更加務實的體系。 

以下為編輯後的訪談記錄。 

沃頓知識線上:當你在思考這個問題時,你必須從歷史的角度來審視資本主義,因為早在美國獨立戰爭以前就已經有資本主義的跡象了。

·施尼瓦:我覺得我們應該從經濟動因的視角來看待美國的資本主義發展,這一點至關重要。我也是這樣做的。我的家庭是以印度移民的身份來到美國。如果你來自另外一個民主國家,那麼你來到美國就不一定是為了尋找自由。這些因素固然是非常寶貴的財富,但是你來到這裡是為了尋找經濟動因。我們可以回溯到五月花號和佛吉尼亞公司(Virginia Company)時期,佛吉尼亞公司在英國國王詹姆士一世的支持下建立,專門負責在北美建立殖民地。它畢竟是一個公司,這也意味著其中有利益動因。抽絲剝繭,你會發現他們有股東、比例分配,以及等等其他東西。 

沃頓知識線上:當我們在學校裡學習美國歷史的時候,商業部分並不是重點。 

施尼瓦:沒錯。你必須要問自己一個非常基本的問題:為什麼一群受迫害的宗教異見者有能力駕駛一艘大船橫渡大西洋?如果我告訴你中美洲有100個計畫逃亡的人決定乘坐一架波音737,你肯定會想知道他們從哪兒籌的錢?他們到了美國後想做什麼?你可以看看所有的主要教科書,裡面詳細地記載了他們與資本家做了哪些交易。這些人其實是商業冒險家。

沃頓知識線上:在這本書中,你探討了一些幫助美國經濟增長的因素,特別是煙草行業。我發現你是通過這些產品把歷史串聯起來,我覺得非常有趣。 

施尼瓦:我用這種方法是為了把美國歷史當成一系列大事件來探索。我是偶然發現這種方法的。1995年的時候,大一新生的我上了一堂著名歷史學家理查·懷特(Richard White)的歷史課,他現在在斯坦福大學。當時他給我們佈置的課堂作業就是追溯我們的家族歷史,然後把它與美國歷史聯繫起來。我的家人是1984年來到美國的,所以能產生聯繫的只有經濟因素。

我們先來到紐約布法羅市,最後我的媽媽進了西雅圖一家生物科技公司,我們一家人去了西部。從1995年開始,我們見證了互聯網在西雅圖和矽谷的蓬勃發展。我的個人歷史影響著我看待美國歷史的視角,通過這些視角我尋找著我們一家人來到這個國家的經濟動因。我身處於這樣一種環境,我看到了一些變革帶來的巨大轉變以及它們發生的速度。 

沃頓知識線上:在過去二十年中,創業這個詞兒在美國本土語言中用得更加普遍,但是創業的概念卻可以回溯到1600年代的美國。它也是美國建立和發展的核心宗旨,你同意嗎? 

施尼瓦:絕對同意。我一直認為民主和資本主義就像美國這個國家的雙重作業系統。我覺得少了任何一個系統,另外一個都無法運轉,至少在今天的美國是這樣的。我覺得黃金年代的創業活動是非常了不起的,現在也是一樣的,這是美國DNA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沃頓知識線上:內戰也是美國歷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你在書中探討了奴隸制對美國的影響。如果當時南方贏了那場戰爭,你覺得美國會走向哪個方向呢?

施尼瓦:沒錯,還有加利福尼亞州會發生什麼變化?當時的加州就像夏威夷或阿拉斯加。沒有公共交通或通訊設施將它跟美國其他州真正“聯繫”起來。洛磯山脈在那裡。內戰開始的時候,沒有電報服務可以把加州跟東海岸聯繫起來。那裡也沒有洲際鐵路。你要麼得走陸地,要麼得通過巴拿馬或者尼加拉瓜或繞過南美洲。所以這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另外一個影響我對內戰爆發看法的因素是奴隸價格的飆升。從1857年的崩潰到最後的南北戰爭的爆發,奴隸價格一直在上漲。在1857年斯科特訴桑福德案後,最高法院判決祖先為奴隸的非洲人不能成為美國公民,然後奴隸價格開始上漲。這種市場規則完全合理有效,但我是帶著一種質疑的眼光來看待這件事情,因為我也看到了90年代末的互聯網股市泡沫。市場對每件商品的定價並非完全準確。它們定的是一段時間的價格,並非此時此刻。也就是說在那一時期,奴隸價格的上升完全是泡沫經濟。奴隸的價格與棉花價格脫節,所以南方才會認為奴隸制帶來的財富要比它最終的價值多得多。

沃頓知識線上:如果南方贏了內戰,奴隸制和棉花是否將繼續成為美國經濟中的關鍵部分? 

施尼瓦:毫無疑問。在內戰之前,美國出口最多的就是棉花。在北美殖民地時期,煙草是出口最多的商品。雖然北方也在工業化,但它的工業化並不像英國。美國仍然需要進口鐵礦來製造鐵軌,在鐵礦方面它並不能自給自足。

哈佛歷史學家斯文·貝克特(Sven Beckert)寫過一本很出色的書叫做《棉花帝國:一部全球史》(Empire of Cotton: A Global History)。他談到了美國內戰對埃及歷史的巨大影響,因為1860年正是埃及棉花生產達到頂峰的時期。印度也是一樣的。你可以看到聯邦封鎖南方港口,棉花運不出去,與埃及和印度新供應的棉花之間有著非常重要的聯繫。 

沃頓知識線上:你在書中也探討了一戰和二戰是如何促進美國製造業發展的。戰爭事實上也推動了美國經濟的發展,我們必須意識到這一點。 

施尼瓦:在1915年和1916年美國參戰之前,美國的出口增長就已經非常強勁了。1940年和1941年也是這樣的,因為在之前的戰爭中,美國是主要的石油出口國。石油、鋼鐵,任何現代戰爭需要的物資都在美國生產。鑒於美國在兩次戰爭中的參與都比較晚,所以美國才有新的資源、材料和軍隊。工業成了軍事機器的一部分。 

沃頓知識線上:有些老牌企業與戰爭並沒有直接聯繫,你覺得戰爭對它們產生了哪些影響?你在書中提到了布希(Busch)家族,百威啤酒(Budweiser)繼承人的趣事。在一戰之前,他們每年都會為德皇舉辦生日派對。 

施尼瓦:對它們的影響來自一系列因素。首先,當時反德情緒高漲,因為德國炸沉了英國豪華游輪盧西塔尼亞號(Lusitania)。除此之外,還有美國憲法第16條修正案允許聯邦政府徵收所得稅。在一戰期間,聯邦政府可以依靠這條新的憲法威權來為戰爭籌集資金。在徵收所得稅之前,關稅和以及酒類煙草稅是聯邦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源。但是在一戰期間,這種情形顯然發生了變化,因為聯邦政府發現所得稅是一種更加優越的收入機制。這也是為什麼禁酒令會出現,因為聯邦政府不再依賴酒精收入。 

沃頓知識線上:為什麼在比較近的朝鮮和越南戰爭中美國沒有實現經濟增長? 

施尼瓦:在艾森豪總統(Dwight Eisenhower)對這個國家的告別演說中,他提到了軍工聯合企業並列出了案例。之前你可以把一個工業企業在六個月或一年內變成軍工生產商。但是隨著電腦和科技的崛起,以及冷戰期間的研發,那樣的事情不會再發生了。你必須擁有一個非常明確的軍事行業。這是脫節的地方之一。工業並不需要通過一個催化劑來轉變成軍事用途,因為你已經有了一個始終做好準備的專門行業。 

沃頓知識線上:美國聯邦和各州層面的經濟增長之間也有聯繫,你能說說嗎?

施尼瓦: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就是,每次一有戰爭時,聯邦政府的開支就會大大增加,而且不會回退到較早的水準。你可以看到在南北戰爭時期,政府開支的程度和規模也出現了較大的變化。同樣的在一戰和二戰期間也是這樣,而且開支的水準不會回退。謝爾比·富特(Shelby Foote)在肯·伯恩斯(Ken Burns)的PBS紀錄片《美國內戰》(The Civil War)中提出了這一觀點。我們從一個集合體變成了一個整體。就像美國是一系列州的集合,我們會用複數來形容美國,而非單數。這些不同州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也源於聯邦政府的崛起。 

沃頓知識線上:現在我們處在數字時代,感覺我們將在未來實現更大的經濟增長。 

施尼瓦:可以這麼說,但是這種經濟增長會出現在哪些領域呢?矽谷的增長從未停止,但是你看看2016年總統大選的結果,就會發現鐵銹地帶的幾個州之所以會搖擺並非巧合。我覺得這個問題並沒有明確的答案。

我覺得在之前的美國歷史上,每逢大事件必能創造許多工作。郊區化運動就創造了許多房屋建造工作。工人們也可以作為消費者來參與,因為在建造這些房屋的時候他們獲得了更高的工資。而在過去35年中發生了大事件則解構了這一等式。我覺得美國工人並沒有對iPhone或互聯網的誕生做出多大貢獻,你所看到的令人不安的因素可以通過很多不同的方式展現出來。 

沃頓知識線上:很多人相信美國製造業將出現另一個繁榮時期,讓人們都能回去工作。但是這再也不可能了。 

施尼瓦:是的,我們已經經歷了長達45年的嚴重貿易赤字,而且赤字似乎並沒有收緊,反而在逐漸擴大。貿易赤字一般不會發生在第一世界國家。但這並不是一條通用法則。德國和日本的貿易赤字肯定不會很高,而它們甚至都沒有石油。美國不僅有矽谷,而且還有豐富的石油儲備,而且美國的石油產量總是排在世界前三位。但是美國的貿易赤字還是這麼高,所以我不知道是不是製造業真的無法在這個國家興起。德國的工資水準也比較高,但他們的製造業就能發展。

沃頓知識線上:在你為這本書做調研的過程中,有沒有哪些故事讓你感到意外? 

施尼瓦:很多很多,比如看《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的時候。這部電影是在1939年末上映的,當時在南方可謂盛況空前。成百上千的人上街遊行慶祝。這部電影的上映在喬治亞州變成了一個全州的節日。當時的亞特蘭大市市長在協調這部電影的市場宣傳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電影中扮演奶媽的非裔美國演員海蒂·麥克尼(Hattie McDaniel)卻在一切活動中遭到了排斥。與此同時,美國人正在討論希特勒和德國的情況。這些鮮明而強烈的相似和對比就擺在你的面前。美國歷史既是複雜的,也是迷人的,你總會碰到這樣的故事。 

沃頓知識線上:有沒有哪些故事讓你對美國經濟的增長有了更好的瞭解? 

施尼瓦:在整個發現和研究的過程中我的好奇心起了很大的作用,我得到的核心啟示就是你不能把美國經濟的發展看作一種意識形態。你必須剝除美國資本主義中的意識形態元素,把它真正地當作一個非常實用主義的體制來思考。

有時候需要對經濟進行調控,去掉多餘的部分,而有時候,它則以我們無法預見的方式利用企業家的創意能量在往前發展。我覺得它就是一個複雜的系統,你必須從非常實際的角度來看待它,然後以非常實際的方法來利用這些力量。這就是我所看到的,它不是一種意識形態。它的民主和資本主義是相互結合、相互碰撞和相互調和的結果,它們共存於這一偉大的體系中。

如何引用沃顿知识在线文章

Close


用于个人/用於個人:

请使用以下引文

MLA

"從資本主義角度看美國歷史." China Knowledge@Wharton. The Wharton School,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26 十二月, 2017]. Web. [19 April, 2024] <https://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zh-hant/article/9349/>

APA

從資本主義角度看美國歷史. China Knowledge@Wharton (2017, 十二月 26). Retrieved from https://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zh-hant/article/9349/

Chicago

"從資本主義角度看美國歷史" China Knowledge@Wharton, [十二月 26, 2017].
Accessed [April 19, 2024]. [https://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zh-hant/article/9349/]


教育/商业用途 教育:

如果您需要重复利用我们的文章、播客或是视频,请填写内容授权申请表.

 

Join The Discussion

No Comments So F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