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用單車為何在中國能火起來?——沃頓教授看中國系列之三 

乍一看,中國目前湧現的大量科技創新都是複製西方類似系統。例如,單車共用在歐洲發起,隨後傳到世界各地包括中國。然而在過去一年中,單車共用在中國出現了爆發式增長,至少2家公司試圖把中式單車共用模式引入美國,這是反向創新的一例,非常有趣,沃頓商學院創業與創新副院長卡爾烏爾裏希(Karl Ulrich)在本篇評論中寫道。本文節選自其近期發表在網站Medium的一篇評論:共用單車中國模式有何特別之處,在美國又會發展得如何呢?

飛鴿自行車是中國史上最受歡迎的交通工具,在中國保有量為5億輛以上。然而自上世紀90年代起,單車在中國的使用呈穩定下滑趨勢。事實上,多數中國城市居民想要的是汽車,這也加劇了一線城市的街道擁堵和空氣污染。然而,最近的單車共用風潮使得單車在中國又火起來了。

半年前,路上的共用單車很少,接受率亦不太樂觀。現在北京約有50萬輛可用共用單車,普及率和其他一線城市相近。目前至少有5家不同公司在爭奪市場。用戶對單車共用非常著迷;交通和地鐵線路出現了顯著改善。我從未見過基於硬體的服務這麼快就被市場接受。中國單車共用模式獲得如此重大、快速成功的原因是什麼?而中國的經驗對其他國家有何借鑒意義? 

背景介紹

和巴黎、紐約及其他主要國際城市一樣,北京(和其他一線城市)也安裝過自動服務機(kiosk)式單車共用系統,並在固定停靠站存儲系統資訊。智慧自助服務機系統是2017年全球最常見的。用戶認證身份後可借車,單車解鎖後可駛離停靠點。使用完畢後,用戶在目的地附近的自動服務機歸還單車。在美國,每輛單車的系統安裝費為5千美元,還要通過市級政府批准,週期很長,通常為3年及以上。

我投資的社會單車(Social Bicycle)用的是另一種模式,在單車中內置智慧部件和車鎖。這樣一來,單車可以鎖在任何固定物上,雖然在多數地點,系統設置了“非智慧”強制單車返還點(主要為指定單車樁)。這種模式將成本大幅降低至1500美元每輛。

初創公司摩拜(Mobike)單車深化了智慧單車和非智慧車樁的運用,於2016年以無樁單車共用系統進入中國市場(摩拜獲得了3億多美元的風投融資)。摩拜單車第一代採用了多處獨特設計,包括封閉軸驅動、壓鑄鋁車輪、單擺臂;這些設計都不是普通單車必備的,但讓摩拜單車在路上非常顯眼,可降低被盜風險。

摩拜系統於2016年進入中國,採用了無樁技術。摩拜單車只鎖後輪,用戶通過智慧手機操作即可找、借、還、鎖單車並進行付款。 

中國單車共用2.0

摩拜單車剛推出的時候,我問過一些人,大多數覺得這些單車很難撐下去。去年我在上海首次看到摩拜時也這麼認為。儘管這些單車數量龐大、成本為200美元一輛,但我估計這種模式會因嚴重虧損而失敗。然而摩拜獨特的橙色車身非常顯眼,無人偷車。此外,每輛單車日均使用量為7次,超過預期使用量。我們都估計錯了。

競爭隨之而來。主要競爭對手包括Ofo和小藍單車(Bluegog),Ofo是明黃色、小藍單車為藍色。(競爭對手快速採用了標誌性的顏色,我估計很快會有粉色、白色和黑色單車)。

在單車共用模式上,Ofo更進一步;Ofo單車成本非常低,我敢說每輛造價成本不到30美元。Ofo單車沒有什麼智慧部件。用戶只需打開Of0應用、掃瞄擋泥板上的二維碼、即可獲得解鎖密碼。用戶通過密碼可打開後輪的老式密碼鎖。(寫篇文章時,我還是不太明白系統如何判斷單車何時用完。可能系統裏有智慧部件,在車鎖上後會發送信號,但我想不出會裝在哪。也可能Ofo就是每次固定收1元)。

中國共用單車幾乎是免費的,每小時收費1元(固定費用不等,加上按各類服務的定價模式),也就是0.15美元每小時。大部分用戶每趟都不到1小時,所以每趟花15美分。相比之下,北京地鐵單程最低價為3元(0.5美元),已是國際較低水準。

我在北京問過一些人,包括投資共用單車的風投人,都堅稱政府沒有提供資助(政府支持只包括:批准單車停靠在人行道、主要幹道上設置自行車道並負責維護)。但我覺得從數據上看,Ofo是可行的。每輛單車日均收入7元(1美元),收回生產成本需要使用30天。

當然還有其他成本,包括夜間重排及修理,不過北京的人力成本不高(每小時3美元),這些成本Ofo都能承擔得了。單車成本低,就沒有必要投大量資金在GPS定位、高端車鎖及車樁上了。

摩拜單車更贊,但目前的版本比第一代更傳統、成本應該也更低。目前版本採用了實心聚氨酯輪胎、輪胎上有兩排圓孔、可增強減震效果。這樣的設計解決了最常見的維護問題:爆胎。我試騎了一段,發現新輪胎的體驗不錯。

我們看到很多競爭公司的探索幾乎是同期的。“綠色”公司(我不知道該公司具體名稱,但根據下圖擋泥板上的“好騎”字樣,可能就是好騎)。好騎的設計更接近社會單車,具有太陽能充電功能、內置移動電腦。中國市場可能很快就會出現主流設計,只有二到三家公司能夠存活下來。

接受率為何這麼高?

我認為單車共用在中國爆發式增長的原因主要如下:

  1. 單車共用解決了一大緊急、深切痛點。北京引入單車共用前,下午5點排隊進站的人群一直排到站外人行道,至少排30分鐘才能進站。用“優步”(Uber)打車(在中國用“滴滴”)會堵在路上。兩點之間最便捷、便宜的方式是單車;出行距離為3至5公里(2至3英里)時,單車價格是地鐵的1/3,可以節省5/6以上的時間。單車共用是“雪中送碳”而非“錦上添花”。
  2. 中國城市人口密度高、單車使用率及可得率高。每個城市街區約有10萬人。每個街角都可作為共用單車樞紐,約有20-50輛單車可供使用。這種模式在堪薩斯州()托皮卡(Topeka)不可行,估計在俄勒岡州(Ore.)波特蘭也不可行,但在紐約也許可行。

3.政府雖然沒有提供直接補助單車共用,但給予了批准。很難想像紐約市會允許共用單車隨意停放在街道和人行道上。可能人們會以為共產主義國家管控更嚴,但單車共用很受歡迎、解決了關鍵問題(交通、地鐵擁堵、空氣品質),中國政府允許各公司自由競爭公共空間。

4.人力低廉,夜間重排及維護成本低。我沒有模擬測算低人力成本的重要性,但直覺上認為低廉的維護運營成本對財務資料確實重要。

5.中國的犯罪率,包括小偷小摸,比大部分國家低。部分得益于文化、及執法和治安成果。共用單車無處不在、外觀獨特、合法使用成本低,哪有偷車的動機?在美國應該也無需擔心單車被盜問題。 

不願騎車的常見原因?

我騎車多年。多數人不願騎車出行的原因主要有三個:天氣、出汗及安全。北京是個北方城市,冬天冷,但路上積雪大多不厚;情況和紐約差不多。北京人騎摩托幾十年了,穿著保暖、單程不超過15分鐘即可。

若騎車好處很大,人們是可以忍受天氣的。(有時候我會這麼勸人:人們寧願花1萬美元度假滑雪來享受冷風撲面的感覺,其實冬天騎車也可以,還不花錢。)在中國,慢騎可以少出汗。在美國,大家跟參加單車賽似的!我在學著騎慢點。安全是個大問題。我認為中國自行車事故資料不完善。我估計自行車受傷率應該很高,但沒有任何證據。 

中國面臨的挑戰

個人認為單車共用給中國的三大挑戰是安全、空氣品質及街景美觀。安全問題很明顯,而我不知道該如何解決。以後也許會看到時尚的頭盔系在背包上,便於存放或其他用途。影響中國空氣品質的主因是工業排放而非機動車(如燃煤發電廠),而主要顧慮是騎行運動時吸入污染空氣。長期來看,我認為中國的空氣品質會大大改善,但估計需要20年。

中國很多人戴口罩,但我沒有研究過口罩的防護作用。未來內置空氣過濾面罩的頭盔可能會有市場。我個人認為共用單車有礙街景美觀。【看頁面最上端的街角照】。我覺得市政府可劃出單車停靠區來解決這一問題。中國的基建非常出色,所以個人覺得這個問題很容易解決。picture1b

除非手機上裝了微信支付或支付寶應用,多數外國遊客在中國無法使用單車共用系統,而某些應用要有中國身份證號才能用。這對外國人來說當然不容易。如果你是外國人,想試下共用單車,找個中國朋友幫你開下,反正一次才一元,小事一樁。大部分系統禁止用戶同時開兩輛單車,但大部分用戶會註冊多個應用;舉個例子,如果你們想一起騎車,就可以你開輛摩拜我開輛Ofo。

在中國騎車看著很危險。(大家都不戴頭盔-下次我要戴上自己的)。主要的危險是摩托車和自行車共用車道、甚至人行道(下圖是成都的自行車道),人們還經常逆行。北京和上海的摩托車都是電動的,所以開起來靜悄悄的,這讓人很難心安。我的方法就是和多數中國人一樣,儘量騎慢點、和大家成群結隊,不要和汽車、摩托車搶道。路上小心!bike

在美國的前景

無樁式單車共用在中國的蓬勃發展引起了美國的關注。小藍單車已直接進入三藩市。事實上,我幾天前頭一回在三藩市看到小藍單車, 和中國的略微不同,主要是增加了多檔變速器,可能是三藩市(San Francisco)多山,為了方便爬坡。

Lime Bike最近獲得了1200萬美元的風投融資,並將中國共用單車模式引入美國。小藍單車最初的策略是在街上投放單車,不與市政府進行協調。三藩市市交通局(SFMTA)很快注意到這些單車,詢問小藍單車具體目的。隨後三藩市為無樁式共用單車系統頒佈了新規。新規看著很合理,三藩市市政交通局對優化單車共用方案很感興趣,所以我預計美國各大城市很快也會批准無樁式共用單車系統。

不確定性因素較大,影響新進入者的前景。美國城市人口密集比中國低,單車的可用性是否夠高?美國的犯罪率比中國高,是否會導致損失過高而無法承擔?美國的人力成本是否能讓單車使用和中國一樣低廉?各市政府是否會支持有效、吸引人的單車停靠方案?未來才見分曉。

如何引用沃顿知识在线文章

Close


用于个人/用於個人:

请使用以下引文

MLA

"共用單車為何在中國能火起來?——沃頓教授看中國系列之三 ." China Knowledge@Wharton. The Wharton School,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04 五月, 2017]. Web. [19 April, 2024] <https://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zh-hant/article/9130/>

APA

共用單車為何在中國能火起來?——沃頓教授看中國系列之三 . China Knowledge@Wharton (2017, 五月 04). Retrieved from https://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zh-hant/article/9130/

Chicago

"共用單車為何在中國能火起來?——沃頓教授看中國系列之三 " China Knowledge@Wharton, [五月 04, 2017].
Accessed [April 19, 2024]. [https://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zh-hant/article/9130/]


教育/商业用途 教育:

如果您需要重复利用我们的文章、播客或是视频,请填写内容授权申请表.

 

Join The Discussion

No Comments So F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