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東盟經濟關係的三大誤解

在本篇個人專欄中,新加坡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ISEAS-Yusof Ishak Institute)高級研究員瑪律科姆·庫克(Malcolm Cook)探究並顛覆了有關東盟各國與中國、美國以及中美關係的三大謬見。

2005年,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發表了關於中國共產黨崛起和未來發展的“三個代表”思想。而在吉隆玻(Kuala Lumpur)剛剛舉行的主題為“我們的人民,我們的共同體,我們的願景” “our people, our community, our vision”的東南亞國家聯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ASEAN,簡稱“東盟”)峰會上,10個成員國的領導人一致認為,東盟共同體的形成基於三大支柱:東盟經濟共同體、東盟政治安全共同體以及東盟社會文化共同體。

針對中國和東盟關係的這三大點,我想指出理解目前中國和東盟經濟關係的三個普遍誤區。一是中國在東南亞的經濟影響力;二是把東盟(寬鬆的政府間組織)與東南亞(由10個多元化多民族國家組成的區域)等同起來;三是在區域貿易協定方面的中美競爭性質。這三大誤區中的每一個都將影響我們對目前和未來中國與東盟經濟關係走向的理解能力。雖然它們聽起來像傳統智慧,但事實上這些認識既不明智也沒有傳統根據。

誤區1:中國佔據主導地位

基於有形貿易的匯總統計,中國通常被視為東南亞最重要的經濟合作夥伴。相比之下,美國和日本的影響力在迅速下降,而歐盟、韓國和臺灣則很少被提及。除了汶萊達魯薩蘭國(Brunei Darussalam),無論是把東南亞經濟體作為一個整體還是對於單個的國家,中國都是最大的交易夥伴。就進口來看,中國甚至佔據了更大的主導地位。根據東盟總貿易統計, 2014年, 東南亞每5美元的進口中,就有1美元多來自中國。而每8美元中有1美元來自歐盟28國,每10美元中有1美元來自日本。

但是,草率地使用有形貿易匯總統計作為比較經濟影響力的標準,或是作為考慮到外交因素的必然結果,存在著兩個問題。首先是深度問題。因為,對於東南亞最大的6個經濟體,即印尼、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和越南(也被稱為“東南亞6國”)來說,對中國進出口的顯著份額來源於位於中國與這六大經濟體內的區域性和全球生產鏈之中的連結位置。

然而,大多數的生產鏈都不是由中國企業控制,而是由擁有智慧財產權並從中獲益的日本、韓國、歐盟和美國等國家的企業控制。三星是越南最大的外國直接投資商。因此,把中國和東南亞或者是中國與六大經濟體之間的有形貿易匯總統計作為衡量對中國經濟依賴的標準,或是作為中國對這些經濟體和國家潛在的經濟杠杆作用都是錯誤的。

其次,更嚴重的是廣度問題。有形貿易匯總統計只是衡量經濟一體化以及經濟體之間重要性或相互依存程度的標準之一,而且可能不是最佳標準。另一方面,國外直接投資一直都是東南亞經濟體與世界進行貿易的驅動力。如果大家看聯合國貿易暨發展會議(UNCTAD)發佈的流向東南亞的國外直接投資資料,那麼會看到與有形貿易匯總統計全然不同的結果。除柬埔寨、老撾和緬甸之外,在對東南亞的經濟發展方面,無論是在股票還是在其他投資上,中國都不是主要的外國直接投資來源。

2012年底,日本在該地區的直接投資股票比中國多了5倍多,而歐盟更是多了近9倍。臺灣的股票投資則是海峽對岸龐大大陸的一半。美國在新加坡這個小島上投資的股票超過了中國在該地區總投資規模的3倍多。雖然中國是柬埔寨、老撾和緬甸最大的外國直接投資商,但在東南亞六大經濟體中的任何一個都沒在前5位當中。東南亞經濟的發展水準與開放程度和它們對於中國直接投資的依賴不成正比。越南最近的經濟成功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雖然它毗鄰中國,與中國有著類似的政治體制。

其他關鍵的經濟資料也將挑戰認為中國佔據主導地位的傳統看法。例如,匯款是更直接的個人跨境經濟交流形式,也可以說對減輕貧困有最直接的貢獻。在東南亞,菲律賓接收了最多的匯款流入,而其中央銀行也對這一經濟命脈保持密切而可靠的關注。據菲律賓中央銀行的資料顯示,2014年,來自美國的匯款占全國243億美元匯款總量的42.6%。新加坡是最重要的東亞來源,占4.8%。日本緊隨其後,占4%。

而中國在菲律賓的匯款總額中只佔據微不足道的0.1%,比東南亞人口最少的國家汶萊達魯薩蘭國匯款還低兩倍。銀行貸款和證券投資等其他資料也無法認同以有形貿易匯總統計為基礎,認為中國在東盟處於快速增長並為主導地位的觀點。

誤區2:把東盟等同於東南亞

對於東南亞各國和社會的研究越來越傾向于把東南亞作為一個地區而不是單獨的國家。更糟糕的是把東盟和東南亞混為一談。這種混淆在學術界和有關該地區的外交和商業語言中如此廣泛而很可能變成一種錯覺。鑒於更高水準的經濟一體化和歐盟成員國之間的相互依賴和出入自由程度,還有比較相似的經濟發展水準及產業結構、歐盟法律的適用範圍和執行程度以及歐盟是關稅同盟的事實等,把歐盟作為一個經濟區域更為合理。

東南亞國家在經濟上比歐洲更加多樣化。以當前美元計算,新加坡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比東南亞最貧窮的緬甸高接近60倍。而作為人均第三富有的馬來西亞的富裕程度只是新加坡的1/5,同時卻比東南亞富裕程度排名第五同時也是最大經濟體的印尼富裕3倍。在經濟自由程度上,該地區的相似性和統一性又讓位於多樣性和差別性。

根據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最新的經濟自由排名,新加坡僅次於香港,位居世界第二。緬甸是東南亞10個經濟體中最不自由的國家,在178個國家中排名158位。印尼位列第99位。除了一些例外(汶萊更糟,而菲律賓好點),區域內經濟自由排名與人均富裕程度成正比。經濟越自由,人民越富裕。

還有一個把東盟作為一個區域或經濟體的固有假設是把區域集團的成員身份作為東南亞經濟體彼此之間以及與更廣泛的世界一體化的根本特徵。而這也很難站住腳。雖然成員國受制于東盟自由貿易協定,但其爭端解決機制從未開啟。雖然有明顯違反協定的行為,但情況就是如此。其原因是害怕機制可能阻礙所謂的“東盟方式”。

東南亞各國把東盟作為與其他六個經濟體以及未來更多合作夥伴進行優惠貿易協商的平臺。然而,這些協議的利用率相當低。該區域更富裕也更發達的經濟體都與東盟這個平臺之外的主要交易夥伴進行了更深層次也更廣泛的貿易磋商。事實上,新加坡、汶萊、馬來西亞和越南是跨太平洋夥伴關係(Trans-Pacific Partnership,TPP)簽署國就是最好的明證。泰國、印尼和菲律賓也表達了在第二輪加入的意向。這將只留下柬埔寨、老撾和緬甸依然把東盟作為它們最重要的貿易協定。

最後,雖然有新加坡的轉口功能,東南亞各經濟體之間的貿易和投資聯繫依然相對較弱。除了一些例外,聯繫都沒有迅速加強。新加坡在東南亞內部貿易和投資中的主導地位及其相應的對於該地區成員國的偏向都無法與歐盟相提並論。東南亞是10個無法很好融合在一起的非常多樣化的經濟體。雖然東盟很重要,但它還無法成為促進這些經濟體一體化以及它們與世界進行融合的決定性力量。

誤區3:中美冷戰

把在亞太地區正在努力進行的區域性優惠貿易協定談判當做中美爭奪區域主導地位的摩尼教式鬥爭是意料之中的事。美國總統奧巴馬(Barack Obama)提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TPP)這一機制為便於美國(而非中國)譜寫區域經濟秩序規則的做法加強了這一傳統看法。然而,中國的官員和媒體在最初痛斥美國利用TPP謀篇佈局遏制中國經濟發展之後,現在正公開考慮中國在第二輪或之後加入TPP的可能性。如果TPP主要是美國與中國進行戰略競爭的武器,那麼中國的加入就是一種讓步。如果不是,認為TPP主要是種武器的想法就是錯誤的。

這種視貿易協定為中美競爭武器的傾向在涉及到中國時就更難成立。例如,很多專家和評論員認為“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過程包括中國卻不包括美國是中國對TPP的回應。但是,在東盟成員國拒絕中國早先提出的東亞自由貿易區的倡議後,RCEP就不再是以中國為首,而是以東盟為首。事實上,RCEP的主席國是印尼。此外,美國不在這些談判之中並不是因為中國的阻撓,而是進入RCEP要求非東盟國要有一個預先與東盟簽訂的優惠貿易協定。美國沒有這樣的協定,也沒有計劃開始這樣的協議磋商。歐盟、俄羅斯和臺灣也是如此。

2014年,作為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東道主,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借鑒美國前總統喬治·布希(George H.W. Bush)的做法,支持利用包括美國和中國在內的亞太經合組織這一貿易論壇,慢慢建立包括並超越21個亞太經合組織經濟體的亞太自由貿易區(Free Trade Area of the Asia-Pacific,FTAAP)這一由來已久的想法。與會的領導人都已經意識到,無論是以美國為首的TPP,還是以東盟為首的RCEP,都是在為這一更大的協議開闢“道路”。如果說9個亞太經合組織經濟體目前不在TPP成員之列,那麼TPP和APEC的重合將會完成。

普遍認為,習近平主席利用FTAAP作為在中國亞太經合組織年的主要焦點是在對抗TPP。美國出擊,中國對抗。然而,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的領導都一致認為,FTAAP是一個長期的宏偉目標。從某種意義上說,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是通往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最為先進的途徑。考慮到加入FTAAP的成員國,美國是最大也是最為發達的經濟體,而且現有的TPP成員佔據了亞太經合組織累積生產總值的2/3,因此很難把FTAAP視為是對TPP的對抗。除非是,不管有多麼不合適,有人想要為某種假設填充事實。該假設認為中美競爭是目前亞太國家轉向超大區域貿易協定的主要驅動力。而實際上,克服全球貿易談判僵局和低效過時的亞太雙邊貿易協定是TPP 和RCEP更強大也更積極的驅動力,同時也可能是自由貿易區(FTAAP)的願景。

中國與東盟關係走向

理解這三種普遍的“誤區”有助於澄清現狀,看清中國和東盟關係的可能走向。首先,東南亞害怕中國在東亞佔據經濟主導地位只是一種恐懼。即使中國想稱霸(北京強烈地駁斥了這一點),除了柬埔寨、老撾和緬甸,它沒有成功的影響力。第二,未來的區域貿易和貿易協定不是中美競爭的焦點。而目前的超大區域自由貿易協定談判努力加強了而不是削弱了東盟的中心地位。最後,特別是對那些從事商業的人一個提醒,那就是東南亞不是統一的一體化經濟區域,東盟也不是能加強統一和一體化的強大組織。相反,東南亞是由10個截然不同經濟體組成的多樣化區域。在東南亞,一直以來的情形都是多樣性大於統一性。

如何引用沃顿知识在线文章

Close


用于个人/用於個人:

请使用以下引文

MLA

"中國與東盟經濟關係的三大誤解." China Knowledge@Wharton. The Wharton School,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01 四月, 2016]. Web. [29 March, 2024] <https://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zh-hant/article/8756/>

APA

中國與東盟經濟關係的三大誤解. China Knowledge@Wharton (2016, 四月 01). Retrieved from https://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zh-hant/article/8756/

Chicago

"中國與東盟經濟關係的三大誤解" China Knowledge@Wharton, [四月 01, 2016].
Accessed [March 29, 2024]. [https://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zh-hant/article/8756/]


教育/商业用途 教育:

如果您需要重复利用我们的文章、播客或是视频,请填写内容授权申请表.

 

Join The Discussion

No Comments So F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