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現金化:對銀行有利,但未必是你的最佳選擇

有些開銷你只能付現金——或者說至少過去曾經是這樣。

忘了帶用來投入停車記時器的25美分硬幣?不用擔心——現在,已有越來越多的城市提供能用信用卡,或者允許消費者利用其智慧手機付費的自動計時器了。

需要幾美元交高速公路費或者過橋費?如果裝有“公路通行電子收費器”(E-Z Pass)(也譯為“快易通”)或者類似的電子收費系統,你就不需要帶零錢了,這類收費系統能在你駕車通過收費站的那一刻從你的預付費帳戶中扣款。甚至連很多街頭攤販現在也在其智慧手機或平板電腦中安裝了信用卡刷卡機。

這些手段以及其他技術創新,讓消費者以前總要帶上幾美元零錢的理由似乎消失了。事實上,很多銀行、經濟學家和普通人都想證明這樣一個觀點——他們可以好幾天不帶現金。但是,就總體而言,美國做好成為無現金社會的準備了嗎?

大部分觀察人士似乎都認為,雖然技術手段已經為無現金的生活做好了準備,但整個社會全面實現無現金付款還需要很長的時間。沃頓商學院運營和資訊管理學教授桑德拉·希爾(Shawndra Hill)談到:“這個遠景的實現不是不可能的。雖然不會明天就實現,不過我確實認為,這個國家正在向無現金付款的方向進發。”

希爾指出,對銀行或零售商獲取個人支付資訊或個人資訊的隱私顧慮,是消費者抵抗無現金支付的主要理由之一。艾特集團(Aite Group)高級分析師羅恩·謝富林(Ron Shevlin)談到,“很多人……不想讓自己的每個行為都被人記錄在案。”她還補充說,人口統計學特徵是現金將長期保留下去的另一個理由。“數量眾多的老年居民是不會放棄使用現金的,同時,嬰兒潮(baby boomers)一代人中也有很大一部分人不會放棄使用現金。”

確實,實際上,各個年齡段的消費者都比過去幾年更多地使用現金了。來自聯邦儲備委員會(Federal Reserve)關於自動取款機(ATM)的最新資料顯示,2009年,消費者通過ATM提取了6,290億美元的現金,比2006年增長了近3%。聯邦儲備委員會還報告稱,信用卡的使用率也在下降:2011年,消費者“迴圈貸款”(revolving credit)的支出為8,038億美元,其中的大部分都是通過信用卡完成的,這一水準比2007年降低了近15%。但是,有些統計結果表明,作為這場經濟衰退的一個後果,消費者勒緊褲腰帶並減少負債,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雖然完全無現金的社會可能還很遙遠,不過專家們預測,現金的使用在未來幾年中會逐漸減少。確切地說,2010年,艾特集團在其名為《現金更少的社會:美國現金使用預測》(The Less-Cash Society: Forecasting Cash Usage in the United States.)的報告中指出,到2015年,現金的使用預計將減少3%。

消費者的難題

可以證明的是,對消費者來說,無現金化的最大好處是便利。在外出購物之前,他們不必再找銀行或者自動取款機提取現金了。事實上,移動支付應用已經能讓身上沒帶信用卡的消費者完成購買活動了。使用信用卡或智慧手機支付時,消費者還享有獲得交易電子記錄的便利。

但是,消費者往往會為這樣的好處付出代價。其中之一是,因為所有的購買行為都是“現在買,以後付款”,所以,消費者使用信用卡時會面臨超支的更大誘惑。此外,竊取信用卡和借記卡資訊也比偷取一個人的現金容易得多。“你每月收到結算單的時候,都必須仔細檢查,因為始終存在著信用卡丟失或者某人獲得你信用卡密碼的風險。”沃頓商學院國際銀行學榮譽退休教授傑克·古登泰格(Jack Guttentag)談到。

此外,無現金化還存在著其他一些不那麼顯見的財務責任(financial liabilities)。舉例來說,幾乎所有的預付費借記卡都有啟動費用和帳戶月維持費。即便你每月按時清償信用卡以避免財務費用,但你很可能還要繳付年費,尤其當你參與“點數”促銷計畫或其他獎勵計畫的時候。借記卡則存在著透支罰款的風險。“而使用現金則是免費的,”沃頓商學院商業與公共政策教授傑瑞米·托巴科曼(Jeremy Tobacman)談到,“正是這一點很容易被人忘記,但是,這可不是個微不足道的差異。在大部分電子交易中,消費者都要付出某些代價。”

說服消費者轉向無現金化,銀行和信用卡公司可以從中獲得固有的利益。信用卡顧問機構R.K.哈默公司(R.K. Hammer)的資料顯示,2011年,信用卡發行商報告的年收入為1,549億美元。該機構進行的另外一項研究顯示,2011年,所有髮卡商(包括信用卡、借記卡和預付費卡)的費用收入都超過了利息收入。研究機構Moeb Services報告稱,雖然因為幾項新出臺的聯邦法規使透支費比之前的幾年有所降低,但2011年,這項費用的總額依然達到了316億美元。

對銀行來說,依賴現鈔和硬幣的消費者越少,意味著他們獲取費用收入的潛力越大,親自去實體銀行的人可能也就越少,從而,對處理較密集的現金交易的人員需求也就越低。“對金融機構而言,這些形式各異的支付創新是個利潤的源泉。”古登泰格談到。“現金(支付)帶來的利潤最少,而且操作頗為繁瑣。”

接受電子支付的銀行和零售企業獲得一個額外好處是,每筆交易都會給它們帶來無價的消費者資料。謝富林認為,擁有消費者所有花費習慣記錄的企業,可以把這些資料用於對自己有利的事情。“瞭解你如何花錢對市場行銷者很有幫助。”他談到。

如何走向無現金化

無現金化社會的設想遠不僅限於美國。事實上,很多國家在移動支付技術和抑制紙鈔使用等方面已經遠遠領先於美國。在這些方面表現最為突出的是瑞典,國際清算銀行(Bank of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的資料顯示,瑞典經濟中使用紙幣和硬幣的交易只有3%。(相比之下,美國經濟則有7%的交易使用現金。)確實,斯德哥爾摩的很多企業已不再接受紙幣,有幾間教堂也安裝了信用卡刷卡設備,以替代傳遞心意籃(collection basket)(也稱為“募捐籃”),有些小鎮甚至已完全實現無現金化。

使用最新技術以及人口相對較少對瑞典趨近無現金化大有幫助,不過希爾談到,說服美國人放棄使用鈔票則需要更大的推動力。“要向讓使用現金的成本更高,需要推出某些稅種,或者實施某些激勵措施。”她談到。截止到目前,政府還沒有鼓勵消費者使用電子支付手段的直接改革措施,儘管去年年底實施的借記卡支付交易費的強制性上限可能會鼓勵企業促使人們使用這種支付形式(2011年6月30日,美聯儲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以4∶1的投票結果通過了最新的借記卡刷卡費新規,將刷卡費標準的上限從44美分下調至21美分。——譯者注)。

希爾還補充談到,預付費卡也是走向無現金化社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常而言,這種卡不會與某個銀行帳戶聯通,也沒有詳細的個人資訊,從而,在因為將隱私顧慮當作首要理由而使用現金的消費者群體中,會得到更廣泛的接受。其實,預付費卡最初是為了贏得低收入消費者而推出的,現在則已在所有年齡層的消費者中紮根。麥凱德國際諮詢集團(Mercator Advisory Group)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2011年,人們存入預付費卡的資金為570億美元,2014年,這一數字有望大幅增長到1,670億美元。“(預付費卡)已經不再是面向貧窮消費者和低收入消費者的產品,”謝富林談到,“它現在已經成了一款主流金融產品。”

現金都去哪兒了?

與此同時,美國的造幣廠還會繼續印製美鈔、鑄造硬幣,美國人還會把它們用於各種支付。舉例來說,使用現金量最多的領域之一,也是官方資料很少的領域之一,就是黑市交易和毒品交易,交易雙方都不想留下任何交易記錄。“我想,更有趣的問題是,現在使用現金的都是什麼地方。”古登泰格談到。“毒品行業就是使用現金的大戶之一。”

古登泰格還補充談到,正在流通的美國貨幣有很大一部分被轉移到了辛巴威等國家,在這些國家,當通貨膨脹導致本土貨幣崩潰時,人們會將手裡的貨幣兌換成美元。美國財政部報告稱,2011年的美元流通量是1.03萬億美元,比前一年增長了9.8%,但據估算,其中的一半被外國持有。2011年印製的貨幣總額為1,650億美元,比前一年減少了22%。

至於說一般美國人(不參與非法活動或國際金融活動的美國人)使用現鈔的情況,個人對個人的支付在堅持使用現金的交易中數額最大。艾特集團《現金更少的社會:美國現金使用預測》的報告稱,在所有個人對個人的支付中,53%的支付是以現金完成的(另有27%的交易以支票完成)。正如謝富林談到的,“(除了現金)你怎麼用其他方式向給你割草坪的孩子付錢呢?”

如何引用沃顿知识在线文章

Close


用于个人/用於個人:

请使用以下引文

MLA

"無現金化:對銀行有利,但未必是你的最佳選擇." China Knowledge@Wharton. The Wharton School,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20 六月, 2012]. Web. [19 April, 2024] <https://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zh-hant/article/3140/>

APA

無現金化:對銀行有利,但未必是你的最佳選擇. China Knowledge@Wharton (2012, 六月 20). Retrieved from https://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zh-hant/article/3140/

Chicago

"無現金化:對銀行有利,但未必是你的最佳選擇" China Knowledge@Wharton, [六月 20, 2012].
Accessed [April 19, 2024]. [https://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zh-hant/article/3140/]


教育/商业用途 教育:

如果您需要重复利用我们的文章、播客或是视频,请填写内容授权申请表.

 

Join The Discussion

No Comments So F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