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巫術謊言》的作者亨利克斯評論伯納德•麥道夫的龐氏騙局

麥道夫巨大的“龐氏騙局”已給無數受害者帶來滅頂之災,政府最近也相應出臺了一些舉措。這些措施包括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集中管理的TCR資料庫,專門用於建議、投訴和推薦,以及負責幫助恢復的美國證券投資人保護公司。但是,《紐約時報》記者、《巫術謊言:伯尼·麥道夫以及信任的死亡》一書的作者戴安娜·貝·亨利克斯在對沃頓知識線上顧問委員會進行宣講時指出,“這個驚世駭俗的罪行仍給我們留下更多的教訓”。

最近,沃頓知識線上召開了年度顧問委員會會議,亨利克斯與會討論了她的書作、麥道夫及其受害者,以及這則醜聞帶來的各種教訓。點擊這裡閱讀答疑部分以及她的評注。

以下是經過編輯的演講摘要。

戴安娜 · · 亨利克斯 :在過去兩年半的時間裡,我一直在竭盡全力研究麥道夫及其巨大的欺詐行為。我瞭解到,麥道夫在年輕時經歷過父親經商失敗、家庭動盪、創傷和窮困等境況。我瞭解到,麥道夫獨闢蹊徑,發明了古老的罪行“龐氏騙局”,以及他和他的死忠弗蘭克•迪帕斯凱利(Frank DiPascali)[創建]的臭名昭著的偽裝來掩蓋這個簡單的騙局。我所瞭解到的,遠遠超出了這場影響到近300萬民眾的騙局所帶來的災難性後果……

[受害方包括]被迫關門的慈善機構,因為[他們]無法獲取重置基金。受害者包括工人、鐵匠、木匠及養老金受益者,這些人因為跟著麥道夫投資而徹底地失去了他們的養老金。還有數不勝數的中產階級家庭。在麥道夫的公司的5000個直接客戶中,50萬美元左右的客戶數量超過1000個。這些都是中等收入家庭在出售公司或住宅的所得,並將他們所有的流動資產託付給麥道夫,然後這些資產在一夜之間全部蒸發。

和我曾經見過的任何龐氏騙局不同的是,麥道夫在行騙方面是有天賦的,而在我這個年紀,已經見識過了許多龐氏騙局。我見到過的“行騙高手”總是會把自己偽裝成人群中最聰明和富有魅力的人士,和他們不同的是,麥道夫會讓你覺得自己才是人群中最出類拔萃的。這確實是一種非凡的天賦。當他朝著你舉起這面“魔鏡”,你在鏡中看到了這位充滿智慧和精明的人物,你就會毫不猶豫地選擇信任他。如果我是聰明人,那我跟著麥道夫投資必定是正確的。

我第一次在獄中採訪麥道夫的時候,就曾經領教過他的這種“忽悠”本領。我對麥道夫做過兩次單獨採訪,當時他在北卡羅來納州巴特納聯邦監獄服刑。第一次是在2010年8月,第二次是在2011年2月。期間我們偶爾互發EMAIL和信件。在第一次採訪中,發生了一件小插曲,從中可以瞭解到他是如何利用他的魅力的。麥道夫在講述他的投資策略,在早年職業生涯中,他涉嫌採用這種投資策略來幫客戶賺錢,其中包括“以保險箱為抵押的賣空”(shorting the box)。他停頓了下來,準備跟我解釋什麼是“以保險箱為抵押的賣空”。但是我更關注採訪時間。我申請了4個小時的採訪時間,而現在只剩下2個小時,所以我不需要“被掃盲”。我說道,“我知道的。”他停了下來。他瞄了律師一眼,然後說,“能和清楚自己在做什麼的人聊天,真是一件很美妙的事。”這樣的小奉承不就很讓人受用嗎?很顯然,他面對的是他遇到過的最聰明的記者。

他擁有這樣的本領,可以讓人們放鬆警惕,因為他並不試圖打動他們,甚至不想要他們的錢,他寧可不要錢,錢會給他帶來很多麻煩。他讓最精明的投資者徹底解除了思想警惕。他說服了這些人,因為他真的不想從他們這裡得到任何東西,而且他們本身就已經十分卓越和富有魅力了,也許他們應當將所擁有的一切全部交付給他。

在參加完紐約市律師協會的一次會議之後,有一位律師來找我,他說現在和一位華爾街退休的投資大師很熟,這位投資大師已經為好幾個富裕家族提供了投資建議。有一天,這位大師接到其中一個族長的電話,對方說,“聽著,我有機會跟著麥道夫投資了,我和他是在會所碰到的。不過,你最好先去摸摸他的底。“投資大師就去查看了麥道夫的基本情況。他發現,麥道夫對自己的所有交易都親自處理,並且對從你這裡購得的所有股票和債券進行維護和保管,而不是將它們交付給協力廠商託管。那時,他並不是持牌基金經理。他採用的是很不透明的“黑盒子投資策略”。投資大師召回調查人員並說道,“這不適合你。”他說道,“你確定嗎?再去調查一下,我讓你再去深入調查,因為我覺得我們可以把所有投資項目都轉去他那裡。”

隨後,這位投資大師叫上了華爾街的名人、奧德賽合夥人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傑克·納什,以及對沖基金行業中的一位名人。納什說道,“離他遠一點。我在麥道夫那裡投了一些錢,他的結果是無法複製的。我不清楚他是如何做的,但是我表示懷疑。我不會跟他有任何瓜葛。”投資大師想了想,認為很有道理。他知道應當把族長喊回來並告訴他,“傑克·納什說‘不行’。”於是他就這麼做了。經過長時間的沉默之後,對方說道,“要不我們只在麥道夫那裡投資一半的錢。只是一半資產。”他這麼做了,於是全都虧了。

我環顧周圍,想要知道我們作為社會,是否已從麥道夫及其騙局中吸取教訓。《紐約客》最近刊登了一則很有趣的漫畫,這則漫畫給了我關於我們身處何處的一些提示。一家人深陷在茂密的叢林中。父親手持地圖說道,“好吧,我承認我們迷路了。但是最要緊的是,我們必須繼續關注究竟是誰造成這個錯誤的。”我們在集中精神關注是誰的錯誤的同時,我認為,我們忽略了這場巨大騙局帶來的經驗教訓。我在想,在麥道夫事件之後,我們是否思考過關於放寬管制的局限性問題?

雖然沒有什麼外交技巧,但是內部舉報人哈裡·馬科波羅斯(Harry Markopolos)仍然執著地告訴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關於他對麥道夫的質疑,當時,機構的換手率極高,美國政府問責署(GAO)已有不少於三份警示報告對此進行了彙報。這是金融監管體系中最高的。一份GAO報告大篇幅指出,換手率是如此之高,以至於有可能會削弱機構的能力,使其無法履行保護投資者的職責。但是並沒有採取任何相應的措施。如今,在麥道夫事件之後,已經承諾增加預算。但是,這些承諾會得到遵循嗎?當美國政府一談到削減赤字和削減預算,他們真正關注的又會是什麼呢?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承諾的增加預算。好吧,至少我們知道應當去指責誰。

將極具吸引力的投資放入中等收入投資者的可及範圍內,但是幾乎不再監管機構的可控範圍內,關於此等風險,我們學到了什麼?我研究了所有這些類似對沖基金的聯接型基金,正是這些基金,自願地或粗心地,成為麥道夫騙局的資金來源。思考一下:即便麥道夫是誠實守信的,他當時在做什麼?他在經營什麼樣的公司?他經營的是秘密的、臨時創建的投資顧問公司,而且是利用股票批發交易公司的後門來操縱的。這家公司不提供招股書、沒有協力廠商託管、也沒有獨立結算公司。

我曾經與很多的麥道夫騙局受害者交談過,其風險容忍度本應能夠讓他們做出選擇,在監管嚴格的大眾信託基金和銀行定期存款之間做出選擇。為什麼?因為他們正在把資金投入他們虧不起的地方。讓我們回憶一下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的黃金年代,當時,就連德高望重的學術權威(但願沒有沃頓商學院的)都在力推對沖基金,並且作為學術精英對一些建議橫加指責,因為這些建議稱,這些監管寬鬆的投資專案不適合我們當中的一些人。我們從中汲取了什麼教訓了嗎?

關於華爾街脆弱的安全機制的局限性,我們得到了哪些經驗教訓?在與證券投資人保護公司(SIPC)打交道過程中,麥道夫騙局受害者們所遭受的打擊,幾乎和他們在麥道夫騙局中所受的損失一樣嚴重,這家公司是由華爾街資助的非盈利性組織,其職責是券商清算處理。此類案件已堆積如山。在曼哈頓聯邦上訴法院第二巡迴審判庭,有一例未決的重大案件,這起案例是與華爾街安全機制如何對龐氏騙局受害人的虧損進行核算的方式有關的。

兩年以來,發生了一場羽翼未豐的改革運動,對國會和機構本身都是一場改革。但是,這項改革是由資助證券投資人保護公司的華爾街引導的嗎?還是由該公司應當保護的人們所引導的?大家可以猜測一下,你們的答案是正確的。

我們是否學到了這樣的經驗教訓,信任華爾街的某些行為準則、一些非書面的承諾是愚蠢的,比如不得說謊、欺騙,不得偷竊、並對有此類行為的人絕不容忍?想像一下,如果這些優秀的對沖基金經理、私人銀行家、投資顧問和行業諮詢師,這些曾經私下對麥道夫表示過質疑的人,他們不斷向麥道夫的監管機構以及聯邦調查局強調和重申他們的質疑的話,整個事件將會變成怎樣?相信我,這樣的人是很多的,因為有很多人告訴我,他們一直都在質疑麥道夫的做法。但是,他們沒這麼做。他們只是默默地保護著自己的客戶走出這間搖搖欲墜的空中樓閣,然後坐下來靜靜地等待整個可怕的騙局降臨到別人的客戶的頭上。

沒有人因為這麼做而違法。在極少數情況下,發現但不報告罪行並不構成犯罪。否則的話,我們早就在華爾街的很多不當行為之前就將麥道夫拿下了。但是,事實不是這樣的,那我們為什麼還要堅持假裝如此呢?

最後,我們通過麥道夫事件學到了人性的問題嗎?我當然學到了。我瞭解到,關於是什麼引誘人們陷入這個超級龐氏騙局的問題,我們是錯誤的。在很多方面,這個騙局與傳統的龐氏騙局是有差別的,但主要是利用投資者的貪婪。所以他們很快就出現現金短缺,被監管機構頻頻問話。他們曾經許諾能夠讓你的資金在六個月內翻倍,每月回報率高達10%。他們承諾你可以一夜暴富。這就是傳統的龐氏騙局。但是麥道夫並沒有利用受害者的貪婪,他利用了這些人的恐懼。

利用麥道夫騙局,他的投資者原本能夠投資[其他地方]來獲得更多回報。在對沖基金的大市場中,每只有競爭力的對沖基金均表現不佳。麥道夫提供的並非極高的利潤。吸引人們進入他的圈套的,並不是對金錢的貪婪,而是他提供的是安全性和簡易性。他利用的是人們對市場的恐懼和焦慮,這個市場已經變得十分複雜,這是一個充斥著各種衍生品、結構複雜的證券及冗長無比的招股書的瘋狂市場,再也沒有人能夠懂得這個市場。與此同時,這個市場已經開始像過山車那樣大起大落了。

我還認為,不再有成熟的投資者一說。從對沖基金天才到退休教師,他們的投資理念就是碰運氣。他們對某種人盲目信任,而信任的理由卻和公司經營和財務狀況披露及保留條款完全無關,這些恰恰是我們的監管機構認為可以讓我們免遭麥道夫之流欺詐的安全措施。我瞭解到,我們顯然天生就會相互信任,在我們組建狩獵小組去追捕猛獸的時候,這種特性毫無疑問能夠助我們一臂之力,同時,如果有人企圖利用這種信任來竊取我們的東西的話,我們會變得容易受到傷害。唯一能夠對龐氏騙局免疫的是偏執狂,是完全缺失信任的世界。我可以為你創建一種社會,龐氏騙局在這種社會裡是無法存在的,但是我可以保證,你不會想生活在這樣的社會裡,因為現代商業是不可能脫離信任而存在的,那些直接存款、線上零售及相互信任都是如此,而且,還有很多寶貴的東西也是無法缺少信任而存在的,比如婚姻、忠誠及領導力。

我們所處的“後麥道夫”困境,儘管我們還沒有提出問題,但是很多已經得到了答案,而且似乎可以通過伯特蘭·羅素(Bertrand Russell)的精彩語錄加以概括,他說道,“這個世界的問題在於聰明人充滿疑惑,而傻子們堅信不疑。”因此,我作為聰明人而心懷疑惑,關於麥道夫及其教訓,我們是否學到了應當學到的教訓。我希望《巫術謊言》一書能夠有助於帶來一點點改變。

如何引用沃顿知识在线文章

Close


用于个人/用於個人:

请使用以下引文

MLA

"《巫術謊言》的作者亨利克斯評論伯納德•麥道夫的龐氏騙局." China Knowledge@Wharton. The Wharton School,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14 九月, 2011]. Web. [29 March, 2024] <https://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zh-hant/article/2842/>

APA

《巫術謊言》的作者亨利克斯評論伯納德•麥道夫的龐氏騙局. China Knowledge@Wharton (2011, 九月 14). Retrieved from https://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zh-hant/article/2842/

Chicago

"《巫術謊言》的作者亨利克斯評論伯納德•麥道夫的龐氏騙局" China Knowledge@Wharton, [九月 14, 2011].
Accessed [March 29, 2024]. [https://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zh-hant/article/2842/]


教育/商业用途 教育:

如果您需要重复利用我们的文章、播客或是视频,请填写内容授权申请表.

 

Join The Discussion

No Comments So F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