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路釣魚、賄賂和弄虛作假:與錯綜複雜的碳欺詐展開鬥爭

今年早些時候,一組流氓交易員利用互聯網安全上的漏洞和歐洲發展迅速的碳交易系統,竊取了高達400萬美元的資金。這群騙子以監管者的姿態,建立了一個看起來很像官方網站的假冒網站,並利用這個網站獲得了自以為在遵守政府要求的公司和交易者的碳交易帳戶資訊。這個陰謀迫使德國排放交易當局(German Emissions Trading Authority)關閉了交易系統,但此前,騙子已經竊取了25萬份排放許可(Permits, 每個排放許可允許排放一噸二氧化碳)。


這是經典的互聯網騙局“網路釣魚”(phishing)的一個變種,碳排放是他們採用的新工具,不過,很難說這是個孤立的事件。63日,倫敦警方逮捕了碳吸存公司(Carbon Harvesting Corp.)的經理邁克·福斯特(Mike Foster),指控他與賄賂非洲利比理亞官員的陰謀有關。據稱,福斯特準備支付2.5萬美元資金,用以“租賃”利比理亞五分之一的森林,並通過將從碳吸存樹木中獲得的“碳信用”(carbon credits)賣出獲利。


雖然網路釣魚和對第三世界國家官員的賄賂並不是新犯罪,但是,人們尚不清楚個中原委的碳交易市場,卻往往會被偷竊者視為處女地。據歐洲執法機構歐洲員警組織(Europol)稱,去年實施打擊之前,在18個月的時間裏,與碳交易有關的稅收欺詐給稅收造成了65億美元的損失,在某些國家,有高達90%的交易量是欺騙性的交易行為。逃稅是通過購買碳信用但不向歐洲繳付增值稅(value-added taxes,簡稱VAT)來實現的,增值稅是與銷售稅類似的稅種,隨後,他們將碳信用加稅之後銷售給第三方。這些罪犯拿到錢之後,並沒有向介入其中的政府機構繳付稅金,隨後便消失得無影無蹤了。騙取增值稅非常普遍,不過,當局稱,碳排放許可是個頗有誘惑力的目標,因為在這個過程中,沒有發生實物的轉移。


“限制和交易”(cap and trade)體系,為允許公司排放二氧化碳的數量設定了一個上限。排放量超過配額上限的企業,可以從排放較少的企業那裏購買排放許可證書,這種方式為污染者通過採用綠色技術以及其他方法減少排放量提供了財務上的刺激。但是,如果“限制和交易”體系管理不善,便會引發大量的喧嘩和騷動——其中就包括詐騙的潛在可能性——但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行動卻不能從中受益。


“我們面臨的一個問題是,就應對氣候變化問題而言,總量控制和交易體系以及碳交易市場解決方案是否真的很有意義。”沃頓商學院法學與商業倫理學教授埃裏克•奧茲(Eric W. Orts)談到。“我們有足夠的能力控制住這種仍在繼續的欺詐行為,從而讓這種市場獲得人們的信任嗎?”


在美國發生的詐騙案


自碳交易系統2005年在歐洲啟動之後,“燃煤公用事業企業從這個系統中已經獲得了大量意外之財,而與此同時,碳信用的價格卻一直沒有高到迫使公用事業企業和公司,以數量可觀的再生能源和其他清潔能源,來替代傳統發電燃料的程度。”《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網站2月刊出的一篇博文指出。美國雖然還沒有全國性的碳交易體系,不過,有些地區性的計畫已經淪為了欺詐陰謀的受害者。2005年,一個名叫安妮·馬斯特斯·舒爾茨(Anne Masters Sholtz)的企業家被控在南加利福尼亞州的排放交易中犯有電信欺詐(wire fraud)罪,2008年,舒爾茨被判監禁一年,並對其下發了交易禁令。對舒爾茨的指控涉及到一樁案值達數百萬美元的交易,據稱,在這樁交易中,舒爾茨不但偽造銷售檔和銷售發票,而且還與某石油公司的一位元高管通過電子郵件進行交易。


歐盟的“排放貿易體系”(Emission Trading System)已經運行了5年,這個異常複雜的計畫,旨在減少歐洲大陸碳排放的負擔,但該計畫卻遭到了大量欺詐和腐敗的重創。如果目前在國會等待核准的法規最後獲准通過,那麼,美國也將啟動類似的計畫。但是,聯邦執法機構、致力於環境保護的團體以及學術界的專家們擔心,類似的欺詐行為可能也會損害美國的排放交易體系。


這種擔心在一個名為“碳交易市場中的欺詐和腐敗”(Fraud and Corruption in the Carbon Trading Market)的工作組會議上顯露無遺,這個於430日在華盛頓特區世界銀行學院(World Bank Institute)舉辦的會議,是由聯邦調查局(Federal Bureau of Investigation簡稱FBI)、沃頓商學院卡羅爾和勞倫斯·金克林企業倫理研究中心(Carol and Lawrence Zicklin Center for Business Ethics Research)、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簡稱CSIS)的希爾斯治理計畫(Hills Program on Governance)、世界銀行(World Bank)以及法律服務機構巴拉德·斯帕爾律師事務所(Ballard Spahr)聯合組織的。這個工作組將提出一套公共政策建議(沒有設定提出建議的期限),用以引導國會和其他利益相關者在準備碳交易立法期間的思路,目前,作為氣候總體法案的一部分,碳交易法規正在眾議院和參議院等待通過。


“我們正在努力弄清這個問題到底有多大。” 沃頓商學院卡羅爾和勞倫斯·金克林企業倫理研究中心的主任、沃頓商學院法學與商業倫理學教授威廉•勞弗(William S. Laufer)談到。“從很多方面來說,這個會議既引人注目,也取得了成功。首先,這個臨時組建的盡心盡力的工作組,就碳交易的特點以及與其相伴的風險大小交換了意見,這個工作組的成員包括立法者、執法機構、非政府組織(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簡稱NGO)、院外活動集團成員、學者、來自國際組織和發展銀行的代表以及來自多個私營部門的與會者。其次,會議發起人同意,隨後將在發展中國家就開發碳交易市場問題,舉辦系列工作組會議。”


勞弗談到,發展中國家將來建立的某些碳交易體系將缺乏執行法規的專業能力,這就意味著,市場出現的任何紕漏,都可能會由非政府組織這類非政府監管機構來處理。雖然比讓市場不受任何監管地運行要好,不過,非營利團體卻缺乏執法權力,他補充談到。這次工作小組會議也分析了非政府組織從中扮演的角色問題。


巴拉德·斯帕爾律師事務所的合夥人、沃頓商學院倫理課程客座教授羅恩·薩拉辰(Ron Sarachan)談到,“我們的目的是減少交易體系受到欺詐和腐敗侵蝕的漏洞,我認為,我們可以發揮重要的影響。有人估計,歐洲的很多碳排放交易都存在著稅收欺詐問題,同時,這個體系並沒有將因為自身利益而對“抵消計畫”(offset projects)擁有監督動機的人納入進來。所以說,美國市場引入這種監督機制是很重要的。”


歐洲的警示故事


聯邦調查局一直在期待著華盛頓這次會議的召開,該局以及司法部、環境保護署(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的很多執法官員都出席了本次會議。聯邦調查局負責犯罪、網路、回應和服務的分支機搆的總助理湯瑪斯·哈林頓(Thomas Harrington)談到,“我們應該明白,要想取得成功,需要用以事實為根據的策略來應對威脅和風險。未來的巨大成功可以通過執法機構和學術界的協作來實現。”勞弗談到,這個工作小組每年都將再度聚首,“以便跟蹤隨著市場的成長和成熟而出現的欺詐風險和腐敗風險。”


世界銀行私人部門發展高級專家德約迪加·派特考斯基(Djordjija Petkoski)認為,歐洲的經歷是個“警示故事”。他談到,從實踐經驗來看,“我們要認識到,欺詐和腐敗的問題必須要解決。雖然這些問題並不是碳交易體系獨有的,不過,我們不要讓有些人對在這個體系中賭博存有幻想。我們擁有晚啟動碳交易體系的優勢。教訓就擺在那裏,我們可以汲取他們的經驗教訓,從而,避免重犯錯誤。”


派特考斯基談到,這次工作小組會議要解決的,是他稱之為“這些議題的知識缺口”問題。他指出,在碳交易體系中,很容易發生不同形式的欺詐行為,但會計師事務所還沒有訓練有素的人員能全面核查和報告這些問題。在某些情況下,欺詐行為是被交易體系外的監督機構發現的。舉例來說,在英國發生的福斯特賄賂案,就是被一個名為“全球目擊者組織”(Global Witness<SPAN lang=ZH-TW style="FONT-SIZE: 10pt; FONT-FAMILY: PMingLiU; mso-font-kerning: 0pt; mso-bidi-font-family: Arial; mso-fareast-language: ZH-T

如何引用沃顿知识在线文章

Close


用于个人/用於個人:

请使用以下引文

MLA

"網路釣魚、賄賂和弄虛作假:與錯綜複雜的碳欺詐展開鬥爭." China Knowledge@Wharton. The Wharton School,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23 六月, 2010]. Web. [14 January, 2025] <https://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zh-hant/article/2448/>

APA

網路釣魚、賄賂和弄虛作假:與錯綜複雜的碳欺詐展開鬥爭. China Knowledge@Wharton (2010, 六月 23). Retrieved from https://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zh-hant/article/2448/

Chicago

"網路釣魚、賄賂和弄虛作假:與錯綜複雜的碳欺詐展開鬥爭" China Knowledge@Wharton, [六月 23, 2010].
Accessed [January 14, 2025]. [https://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zh-hant/article/2448/]


教育/商业用途 教育:

如果您需要重复利用我们的文章、播客或是视频,请填写内容授权申请表.

 

Join The Discussion

No Comments So F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