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源詛咒’:石油財富緣何沒有惠及非洲人民

富饒的非洲大陸似乎註定與財富無緣。約翰·加茲維尼安是《未開發的寶藏:非洲石油之爭》(Untapped: The Scramble for Africas Oil)的作者,他指出由於全球原油價格飛漲,許多跨國公司正在把目光投向非洲石油資源。他說,這些公司認為非洲大陸是未來新興的世界石油寶庫。非洲的石油儲量雖然不及中東和俄羅斯,但這裏的石油資源具備開採條件且基本還處於未開發狀態。另外非洲石油的品質很高,這就使得提煉石油的成本相對而言比較低。


加茲維尼安也是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客座研究員,他在最近由沃頓非洲學生協會(Wharton African Students Association)主辦的活動中發言。他在書中寫道:“單1990年一年石油行業在非洲投資石油開採和生產的資金就超過200億美元,今後十年還將繼續投資500億美元,這是迄今為止石油行業在單一大洲進行的最大的投資手筆。”


然而絕大多數非洲人並沒有從這場轟轟烈烈的石油開採與投資行動中獲得多少利益。其實由於所謂的“資源詛咒”(Resource Curse),非洲人反而經常因為自己國家的資源豐富而遭到傷害。他說:“1970年至1993年期間,石油資源匱乏的國家經濟增長速度是石油資源國家的四倍。”他還指出石油出口會讓一個國家的貨幣增值,從而讓其他的出口失去競爭力。與此同時,蓬勃發展的石油行業吸引了眾多的勞動力,導致其他行業勞動力匱乏。“這樣一個國家就會越來越依賴進口,從而扼殺國內的農業等傳統行業。”


以加蓬為例,這個國家日產原油量在30萬桶左右。“加蓬有著鬱鬱蔥蔥的熱帶雨林,但這裏卻鮮有香蕉的身影。香蕉多數都是從喀麥隆進口的。加蓬曾經一度還是全球最大的人均香檳進口國。”石油(還有香檳)資源總有一天會枯竭。石油資源相對較少的加蓬已經做好接受這種可能性的準備了。到資源消耗殆盡的那天這個國家的許多其他行業可能也會相繼萎縮。經濟學家也將這種現象稱為“荷蘭病”,因為這種現象首先是在荷蘭發現的,上世紀六十年代在荷蘭的北海地區發現了豐富的天然氣儲量。隨著天然氣行業的繁榮發展,荷蘭的製造業開始逐步萎縮。


另外政客們似乎也抵擋不住石油賄賂的誘惑。他們爭先恐後地在有限的石油收入中為自己分得一杯羹,而不是想方設法地推動國家長期繁榮發展。加茲維尼安說:“所得稅並不是政府的唯一收入來源,所以他們不去滿足民眾的期望。政府非但不是推動經濟增長的引擎,反而卻成為肥得流油的美差。老百姓沒有享受到石油資源帶來的任何福利。”


他說,部分西方人將非洲所有的問題都歸咎於腐敗,並以此來逃避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但實際情況要比腐敗複雜得多。有些非洲的地方領導人確實攜帶贓款潛逃,但他們隨後就將贓款藏匿在某個西方國家的銀行裏,而銀行可不關心這些收入是否合法。只要輸油管道裏源源不斷地輸出石油,西方國家對不合法的行為也是睜隻眼閉只眼。“不論是腐敗的非洲領導人還是西方政府,全都在豐厚的利益驅使下行事,而富有石油資源的國家卻沒有任何動力去做正確的事。”


生活在石器時代


作為一名歷史學家和記者,加茲維尼安既不是反腐敗鬥士,也不是石油行業的辯護人,他不過是在勾勒出這樣一幅非洲大陸的畫面:由於石油資源豐富和令人觸目驚心的貧困,非洲大陸正在越來越多地成為發達國家政治經濟討論的焦點。


非洲的石油資源主要分佈在西海岸毗鄰幾內亞灣的國家。加茲維尼安說:“2000年後全球新探明的石油儲量有三分之一都分佈在非洲。”


美國和中國是全球能源需求最大的兩個國家,他們都爭相在非洲國家擴大自己的影響力。中國的石油公司通常沒有西方公司所要面臨的季度盈利數字的壓力,他們砸下數十億美元在非洲大陸的各個地方興建基礎設施。與此同時,各界知名人士,包括英國前首相托尼·布雷爾(Tony Blair)、搖滾樂隊U2歌手博諾(Bono)、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家傑佛瑞·薩克斯(Jeffrey Sachs)等人,都在呼籲國際社會幫助非洲扶貧和促進非洲大陸的經濟發展。 


有些評論人士認為非洲的產油國或許可以借鑒挪威的做法。挪威是世界第三大石油進口國,僅次於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這個國家將大部分財富用於建立全國性的養老金體系,目前養老金總額已經超過3000億美元,未來十年有望增長至9000億美元左右,而且這筆養老金只能用做消極型投資,購買國外的股票和債券,這樣就可以限制政客從養老金裏撥錢作為籠絡民心的政治撥款。所以挪威的養老金也被戲稱為“未來基金”。


但加茲維尼安說他對同樣的投資方式能否在非洲生效表示懷疑。挪威是一個國土面積不大,人口在500萬左右的單一民族國家,而且發現石油資源的時候相對來說挪威也比較發達,並且已經建立起公共機構來對新發現的財富進行穩健的管理。“未來基金的模式未必可以空降到乍得。因為在用這種模式操作之前必須建立起許多運轉順利且卓有成效的國家機構。乍得是全球最貧困的國家之一,”有80%的人民仍然生活在貧困線以下。


即使是石油行業已有幾十年歷史的尼日利亞,恐怕也無法照搬挪威的模式。雖然尼日利亞石油資源豐富,擁有世界第十大石油儲量,但這個國家面臨的問題也很多。尼日利亞有1.35億人口,數百個民族,所以這個國家不僅人口眾多,而且呈現出極大的民族多樣性。它的石油資源也主要位於貧窮落後的尼日爾三角洲盆地。加茲維尼安說:“當地居民就象生活在石器時代。他們就在紅樹林中的小島上用枯樹枝搭建茅屋居住。許多村莊通往外界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小船。而在離村莊附近就矗立著大公司耗鉅資興建的石油開採設施,這些公司的高管們都是乘坐直升飛機出入。”


幾乎很少有石油收入是用來投資開發三角洲盆地的,而且也鮮有公司聘用當地居民。這也部分造成了當地的騷動與違法案件層出不窮。他說:“三角洲盆地每年有1000人在零星的遊擊隊交火中喪生。男人們晚上偷偷地在輸油管上挖洞偷竊石油,有時每天會偷掉10萬至20萬桶原油。然後再利用這些石油賣得的錢款購買遊擊隊的武裝。”


其他非洲產油國的現狀也和尼日利亞一樣糟糕。加茲維尼安諷刺說,“赤道幾內亞整個國家就好比一場家族企業的假面舞會。這裏是地球上最封閉的國家之一。”


每月1.5萬美元租金的公寓


加茲維尼安在為寫書調研的時候曾經前往所有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產油國參觀,結果發現多數國家的情況都是如出一轍,即汩汩流出的石油收入讓部分擁有政治背景的人腰包變得鼓脹,同時冒出一些因為產油而紅火的新興城鎮,但百姓通常得不到任何實惠,而且這些石油公司也很少大量雇傭當地員工。“石油是個資本密集型行業,而不是勞動力密集型。所以他們無需雇傭很多員工,而他們真正需要的卻是石油工程師。他們可能雇傭當地人當保安,但不會是其他。”


最重要的是,巨額的石油財富可能會使一些城市呈現出鮮明的對比,安哥拉的首都也是安格拉主要的石油城市盧安達就是這樣。在盧安達,奢華的摩天大樓和破爛的貧民區夾雜在一起,石油公司每月支付1.5萬美元為員工租住公寓。外籍員工認為盧安達是“全球消費最高的城市之一。那裏貧富不均的程度世界上沒有其他國家可以企及。”石油公司蜂擁來到盧安達是因為這裏的石油資源位於海底,開採的時候比尼日爾三角洲等地更加安全。


這些公司通常都會爭辯說他們在非洲只是開採石油,最大限度增加收益並且支付稅收。他們認為把稅收用於投資教育和基礎設施建設應該是政治家的責任。

        
加茲維尼安指出,“石油公司老生常談的論調是,他們想要投資建設基礎設施或者學校,但他們缺乏相關的專業技能。這只是他們的狡辯而已。美孚石油的財源滾滾,他們可以聘用諮詢人員,也可以想出其他的解決辦法。他們無需扮演政府的角色也能在經營的國家做些有益的事。”最起碼石油公司可以攜手資助成立一些石油工程大學,這樣非洲人可以有更多的機會加入石油行業工作。

如何引用沃顿知识在线文章

Close


用于个人/用於個人:

请使用以下引文

MLA

"‘資源詛咒’:石油財富緣何沒有惠及非洲人民." China Knowledge@Wharton. The Wharton School,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02 一月, 2008]. Web. [28 March, 2024] <https://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zh-hant/article/1510/>

APA

‘資源詛咒’:石油財富緣何沒有惠及非洲人民. China Knowledge@Wharton (2008, 一月 02). Retrieved from https://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zh-hant/article/1510/

Chicago

"‘資源詛咒’:石油財富緣何沒有惠及非洲人民" China Knowledge@Wharton, [一月 02, 2008].
Accessed [March 28, 2024]. [https://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zh-hant/article/1510/]


教育/商业用途 教育:

如果您需要重复利用我们的文章、播客或是视频,请填写内容授权申请表.

 

Join The Discussion

No Comments So F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