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为何在中国能火起来?——沃顿教授看中国系列之三 

乍一看,中国目前涌现的大量科技创新都是复制西方类似系统。例如,单车共享在欧洲发起,随后传到世界各地包括中国。然而在过去一年中,单车共享在中国出现了爆发式增长,至少2家公司试图把中式单车共享模式引入美国,这是反向创新的一例,非常有趣,沃顿商学院创业与创新副院长卡尔乌尔里希(Karl Ulrich在本篇评论中写道。本文节选自其近期发表在网站Medium的一篇评论:共享单车中国模式有何特别之处,在美国又会发展得如何呢?

飞鸽自行车是中国史上最受欢迎的交通工具,在中国保有量为5亿辆以上。然而自上世纪90年代起,单车在中国的使用呈稳定下滑趋势。事实上,多数中国城市居民想要的是汽车,这也加剧了一线城市的街道拥堵和空气污染。然而,最近的单车共享风潮使得单车在中国又火起来了。

半年前,路上的共享单车很少,接受率亦不太乐观。现在北京约有50万辆可用共享单车,普及率和其他一线城市相近。目前至少有5家不同公司在争夺市场。用户对单车共享非常着迷;交通和地铁线路出现了显著改善。我从未见过基于硬件的服务这么快就被市场接受。中国单车共享模式获得如此重大、快速成功的原因是什么?而中国的经验对其他国家有何借鉴意义? 

背景介绍

和巴黎、纽约及其他主要国际城市一样,北京(和其他一线城市)也安装过自动服务机(kiosk)式单车共享系统,并在固定停靠站存储系统信息。智能自助服务机系统是2017年全球最常见的。用户认证身份后可借车,单车解锁后可驶离停靠点。使用完毕后,用户在目的地附近的自动服务机归还单车。在美国,每辆单车的系统安装费为5千美元,还要通过市级政府批准,周期很长,通常为3年及以上。

我投资的社会单车(Social Bicycle)用的是另一种模式,在单车中内置智能部件和车锁。这样一来,单车可以锁在任何固定物上,虽然在多数地点,系统设置了“非智能”强制单车返还点(主要为指定单车桩)。这种模式将成本大幅降低至1500美元每辆。

初创公司摩拜(Mobike)单车深化了智能单车和非智能车桩的运用,于2016年以无桩单车共享系统进入中国市场(摩拜获得了3亿多美元的风投融资)。摩拜单车第一代采用了多处独特设计,包括封闭轴驱动、压铸铝车轮、单摆臂;这些设计都不是普通单车必备的,但让摩拜单车在路上非常显眼,可降低被盗风险。

摩拜系统于2016年进入中国,采用了无桩技术。摩拜单车只锁后轮,用户通过智能手机操作即可找、借、还、锁单车并进行付款。 

中国单车共享2.0

摩拜单车刚推出的时候,我问过一些人,大多数觉得这些单车很难撑下去。去年我在上海首次看到摩拜时也这么认为。尽管这些单车数量庞大、成本为200美元一辆,但我估计这种模式会因严重亏损而失败。然而摩拜独特的橙色车身非常显眼,无人偷车。此外,每辆单车日均使用量为7次,超过预期使用量。我们都估计错了。

竞争随之而来。主要竞争对手包括Ofo和小蓝单车(Bluegog),Ofo是明黄色、小蓝单车为蓝色。(竞争对手快速采用了标志性的颜色,我估计很快会有粉色、白色和黑色单车)。

在单车共享模式上,Ofo更进一步;Ofo单车成本非常低,我敢说每辆造价成本不到30美元。Ofo单车没有什么智能部件。用户只需打开Of0应用、扫瞄挡泥板上的二维码、即可获得解锁密码。用户通过密码可打开后轮的老式密码锁。(写篇文章时,我还是不太明白系统如何判断单车何时用完。可能系统里有智能部件,在车锁上后会发送信号,但我想不出会装在哪。也可能Ofo就是每次固定收1元)。

中国共享单车几乎是免费的,每小时收费1元(固定费用不等,加上按各类服务的定价模式),也就是0.15美元每小时。大部分用户每趟都不到1小时,所以每趟花15美分。相比之下,北京地铁单程最低价为3元(0.5美元),已是国际较低水平。

我在北京问过一些人,包括投资共享单车的风投人,都坚称政府没有提供资助(政府支持只包括:批准单车停靠在人行道、主要干道上设置自行车道并负责维护)。但我觉得从数据上看,Ofo是可行的。每辆单车日均收入7元(1美元),收回生产成本需要使用30天。

当然还有其他成本,包括夜间重排及修理,不过北京的人力成本不高(每小时3美元),这些成本Ofo都能承担得了。单车成本低,就没有必要投大量资金在GPS定位、高端车锁及车桩上了。

摩拜单车更赞,但目前的版本比第一代更传统、成本应该也更低。目前版本采用了实心聚氨酯轮胎、轮胎上有两排圆孔、可增强减震效果。这样的设计解决了最常见的维护问题:爆胎。我试骑了一段,发现新轮胎的体验不错。

我们看到很多竞争公司的探索几乎是同期的。“绿色”公司(我不知道该公司具体名称,但根据下图挡泥板上的“好骑”字样,可能就是好骑)。好骑的设计更接近社会单车,具有太阳能充电功能、内置移动计算机。中国市场可能很快就会出现主流设计,只有二到三家公司能够存活下来。

接受率为何这么高?

我认为单车共享在中国爆发式增长的原因主要如下:

  1. 单车共享解决了一大紧急、深切痛点。北京引入单车共享前,下午5点排队进站的人群一直排到站外人行道,至少排30分钟才能进站。用“优步”(Uber)打车(在中国用“滴滴”)会堵在路上。两点之间最便捷、便宜的方式是单车;出行距离为3至5公里(2至3英里)时,单车价格是地铁的1/3,可以节省5/6以上的时间。单车共享是“雪中送碳”而非“锦上添花”。
  1. 中国城市人口密度高、单车使用率及可得率高。每个城市街区约有10万人。每个街角都可作为共享单车枢纽,约有20-50辆单车可供使用。这种模式在堪萨斯州(Kan.)托皮卡(Topeka)不可行,估计在俄勒冈州(Ore.)波特兰也不可行,但在纽约也许可行。

3.政府虽然没有提供直接补助单车共享,但给予了批准。很难想象纽约市会允许共享单车随意停放在街道和人行道上。可能人们会以为共产主义国家管控更严,但单车共享很受欢迎、解决了关键问题(交通、地铁拥堵、空气质量),中国政府允许各公司自由竞争公共空间。

4.人力低廉,夜间重排及维护成本低。我没有模拟测算低人力成本的重要性,但直觉上认为低廉的维护运营成本对财务数据确实重要。

5.中国的犯罪率,包括小偷小摸,比大部分国家低。部分得益于文化、及执法和治安成果。共享单车无处不在、外观独特、合法使用成本低,哪有偷车的动机?在美国应该也无需担心单车被盗问题。 

不愿骑车的常见原因?

我骑车多年。多数人不愿骑车出行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天气、出汗及安全。北京是个北方城市,冬天冷,但路上积雪大多不厚;情况和纽约差不多。北京人骑摩托几十年了,穿着保暖、单程不超过15分钟即可。

若骑车好处很大,人们是可以忍受天气的。(有时候我会这么劝人:人们宁愿花1万美元度假滑雪来享受冷风扑面的感觉,其实冬天骑车也可以,还不花钱。)在中国,慢骑可以少出汗。在美国,大家跟参加单车赛似的!我在学着骑慢点。安全是个大问题。我认为中国自行车事故数据不完善。我估计自行车受伤率应该很高,但没有任何证据。 

中国面临的挑战

个人认为单车共享给中国的三大挑战是安全、空气质量及街景美观。安全问题很明显,而我不知道该如何解决。以后也许会看到时尚的头盔系在背包上,便于存放或其他用途。影响中国空气质量的主因是工业排放而非机动车(如燃煤发电厂),而主要顾虑是骑行运动时吸入污染空气。长期来看,我认为中国的空气质量会大大改善,但估计需要20年。

中国很多人戴口罩,但我没有研究过口罩的防护作用。未来内置空气过滤面罩的头盔可能会有市场。我个人认为共享单车有碍街景美观。我觉得市政府可划出单车停靠区来解决这一问题。中国的基建非常出色,所以个人觉得这个问题很容易解决。picture1b

除非手机上装了微信支付或支付宝应用,多数外国游客在中国无法使用单车共享系统,而某些应用要有中国身份证号才能用。这对外国人来说当然不容易。如果你是外国人,想试下共享单车,找个中国朋友帮你开下,反正一次才一元,小事一桩。大部分系统禁止用户同时开两辆单车,但大部分用户会注册多个应用;举个例子,如果你们想一起骑车,就可以你开辆摩拜我开辆Ofo。

在中国骑车看着很危险。(大家都不戴头盔-下次我要戴上自己的)。主要的危险是摩托车和自行车共用车道、甚至人行道(下图是成都的自行车道),人们还经常逆行。北京和上海的摩托车都是电动的,所以开起来静悄悄的,这让人很难心安。我的方法就是和多数中国人一样,尽量骑慢点、和大家成群结队,不要和汽车、摩托车抢道。路上小心!

bike

在美国的前景

无桩式单车共享在中国的蓬勃发展引起了美国的关注。小蓝单车已直接进入旧金山。事实上,我几天前头一回在旧金山看到小蓝单车, 和中国的略微不同,主要是增加了多档变速器,可能是旧金山(San Francisco)多山,为了方便爬坡。

Lime Bike最近获得了1200万美元的风投融资,并将中国共享单车模式引入美国。小蓝单车最初的策略是在街上投放单车,不与市政府进行协调。旧金山市交通局(SFMTA)很快注意到这些单车,询问小蓝单车具体目的。随后旧金山为无桩式共享单车系统颁布了新规。新规看着很合理,旧金山市政交通局对优化单车共享方案很感兴趣,所以我预计美国各大城市很快也会批准无桩式共享单车系统。

不确定性因素较大,影响新进入者的前景。美国城市人口密集比中国低,单车的可用性是否够高?美国的犯罪率比中国高,是否会导致损失过高而无法承担?美国的人力成本是否能让单车使用和中国一样低廉?各市政府是否会支持有效、吸引人的单车停靠方案?未来才见分晓。

如何引用沃顿知识在线文章

Close


用于个人/用於個人:

请使用以下引文

MLA

"共享单车为何在中国能火起来?——沃顿教授看中国系列之三 ." China Knowledge@Wharton. The Wharton School,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04 五月, 2017]. Web. [09 October, 2024] <https://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article/9126/>

APA

共享单车为何在中国能火起来?——沃顿教授看中国系列之三 . China Knowledge@Wharton (2017, 五月 04). Retrieved from https://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article/9126/

Chicago

"共享单车为何在中国能火起来?——沃顿教授看中国系列之三 " China Knowledge@Wharton, [五月 04, 2017].
Accessed [October 09, 2024]. [https://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article/9126/]


教育/商业用途 教育:

如果您需要重复利用我们的文章、播客或是视频,请填写内容授权申请表.

 

Join The Discussion

No Comments So F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