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的三大误解

在本篇个人专栏中,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ISEAS-Yusof Ishak Institute)高级研究员马尔科姆·库克(Malcolm Cook)探究并颠覆了有关东盟各国与中国、美国以及中美关系的三大谬见。

2005年,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发表了关于中国共产党崛起和未来发展的“三个代表”思想。而在吉隆坡(Kuala Lumpur)刚刚举行的主题为“我们的人民,我们的共同体,我们的愿景” “our people, our community, our vision”的东南亚国家联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ASEAN,简称“东盟”)峰会上,10个成员国的领导人一致认为,东盟共同体的形成基于三大支柱:东盟经济共同体、东盟政治安全共同体以及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

针对中国和东盟关系的这三大点,我想指出理解目前中国和东盟经济关系的三个普遍误区。一是中国在东南亚的经济影响力;二是把东盟(宽松的政府间组织)与东南亚(由10个多元化多民族国家组成的区域)等同起来;三是在区域贸易协定方面的中美竞争性质。这三大误区中的每一个都将影响我们对目前和未来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走向的理解能力。虽然它们听起来像传统智慧,但事实上这些认识既不明智也没有传统根据。 

误区1:中国占据主导地位

基于有形贸易的汇总统计,中国通常被视为东南亚最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相比之下,美国和日本的影响力在迅速下降,而欧盟、韩国和台湾则很少被提及。除了文莱达鲁萨兰国(Brunei Darussalam),无论是把东南亚经济体作为一个整体还是对于单个的国家,中国都是最大的贸易伙伴。就进口来看,中国甚至占据了更大的主导地位。根据东盟总贸易统计, 2014年, 东南亚每5美元的进口中,就有1美元多来自中国。而每8美元中有1美元来自欧盟28国,每10美元中有1美元来自日本。

但是,草率地使用有形贸易汇总统计作为比较经济影响力的标准,或是作为考虑到外交因素的必然结果,存在着两个问题。首先是深度问题。因为,对于东南亚最大的6个经济体,即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和越南(也被称为“东南亚6国”)来说,对中国进出口的显著份额来源于位于中国与这六大经济体内的区域性和全球生产链之中的链接位置。

然而,大多数的生产链都不是由中国企业控制,而是由拥有知识产权并从中获益的日本、韩国、欧盟和美国等国家的企业控制。三星是越南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商。因此,把中国和东南亚或者是中国与六大经济体之间的有形贸易汇总统计作为衡量对中国经济依赖的标准,或是作为中国对这些经济体和国家潜在的经济杠杆作用都是错误的。

其次,更严重的是广度问题。有形贸易汇总统计只是衡量经济一体化以及经济体之间重要性或相互依存程度的标准之一,而且可能不是最佳标准。另一方面,国外直接投资一直都是东南亚经济体与世界进行贸易的驱动力。如果大家看联合国贸易暨发展会议(UNCTAD)发布的流向东南亚的国外直接投资数据,那么会看到与有形贸易汇总统计全然不同的结果。除柬埔寨、老挝和缅甸之外,在对东南亚的经济发展方面,无论是在股票还是在其他投资上,中国都不是主要的外国直接投资来源。

2012年底,日本在该地区的直接投资股票比中国多了5倍多,而欧盟更是多了近9倍。台湾的股票投资则是海峡对岸庞大大陆的一半。美国在新加坡这个小岛上投资的股票超过了中国在该地区总投资规模的3倍多。虽然中国是柬埔寨、老挝和缅甸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商,但在东南亚六大经济体中的任何一个都没在前5位当中。东南亚经济的发展水平与开放程度和它们对于中国直接投资的依赖不成正比。越南最近的经济成功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虽然它毗邻中国,与中国有着类似的政治体制。

其他关键的经济数据也将挑战认为中国占据主导地位的传统看法。例如,汇款是更直接的个人跨境经济交流形式,也可以说对减轻贫困有最直接的贡献。在东南亚,菲律宾接收了最多的汇款流入,而其中央银行也对这一经济命脉保持密切而可靠的关注。据菲律宾中央银行的数据显示,2014年,来自美国的汇款占全国243亿美元汇款总量的42.6%。新加坡是最重要的东亚来源,占4.8%。日本紧随其后,占4%。

而中国在菲律宾的汇款总额中只占据微不足道的0.1%,比东南亚人口最少的国家文莱达鲁萨兰国汇款还低两倍。银行贷款和证券投资等其他数据也无法认同以有形贸易汇总统计为基础,认为中国在东盟处于快速增长并为主导地位的观点。 

误区2:把东盟等同于东南亚

对于东南亚各国和社会的研究越来越倾向于把东南亚作为一个地区而不是单独的国家。更糟糕的是把东盟和东南亚混为一谈。这种混淆在学术界和有关该地区的外交和商业语言中如此广泛而很可能变成一种错觉。鉴于更高水平的经济一体化和欧盟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出入自由程度,还有比较相似的经济发展水平及产业结构、欧盟法律的适用范围和执行程度以及欧盟是关税同盟的事实等,把欧盟作为一个经济区域更为合理。

东南亚国家在经济上比欧洲更加多样化。以当前美元计算,新加坡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东南亚最贫穷的缅甸高接近60倍。而作为人均第三富有的马来西亚的富裕程度只是新加坡的1/5,同时却比东南亚富裕程度排名第五同时也是最大经济体的印度尼西亚富裕3倍。在经济自由程度上,该地区的相似性和统一性又让位于多样性和差别性。

根据传统基金会(Heritage Foundation)最新的经济自由排名,新加坡仅次于香港,位居世界第二。缅甸是东南亚10个经济体中最不自由的国家,在178个国家中排名158位。印度尼西亚位列第99位。除了一些例外(文莱更糟,而菲律宾好点),区域内经济自由排名与人均富裕程度成正比。经济越自由,人民越富裕。

还有一个把东盟作为一个区域或经济体的固有假设是把区域集团的成员身份作为东南亚经济体彼此之间以及与更广泛的世界一体化的根本特征。而这也很难站住脚。虽然成员国受制于东盟自由贸易协定,但其争端解决机制从未开启。虽然有明显违反协议的行为,但情况就是如此。其原因是害怕机制可能阻碍所谓的“东盟方式”。

东南亚各国把东盟作为与其他六个经济体以及未来更多合作伙伴进行优惠贸易协商的平台。然而,这些协议的利用率相当低。该区域更富裕也更发达的经济体都与东盟这个平台之外的主要贸易伙伴进行了更深层次也更广泛的贸易磋商。事实上,新加坡、文莱、马来西亚和越南是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rans-Pacific Partnership,TPP)签署国就是最好的明证。泰国、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也表达了在第二轮加入的意向。这将只留下柬埔寨、老挝和缅甸依然把东盟作为它们最重要的贸易协定。

最后,虽然有新加坡的转口功能,东南亚各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和投资联系依然相对较弱。除了一些例外,联系都没有迅速加强。新加坡在东南亚内部贸易和投资中的主导地位及其相应的对于该地区成员国的偏向都无法与欧盟相提并论。东南亚是10个无法很好融合在一起的非常多样化的经济体。虽然东盟很重要,但它还无法成为促进这些经济体一体化以及它们与世界进行融合的决定性力量。

误区3:中美冷战

把在亚太地区正在努力进行的区域性优惠贸易协定谈判当做中美争夺区域主导地位的摩尼教式斗争是意料之中的事。美国总统奥巴马(Barack Obama)提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这一机制为便于美国(而非中国)谱写区域经济秩序规则的做法加强了这一传统看法。然而,中国的官员和媒体在最初痛斥美国利用TPP谋篇布局遏制中国经济发展之后,现在正公开考虑中国在第二轮或之后加入TPP的可能性。如果TPP主要是美国与中国进行战略竞争的武器,那么中国的加入就是一种让步。如果不是,认为TPP主要是种武器的想法就是错误的。

这种视贸易协定为中美竞争武器的倾向在涉及到中国时就更难成立。例如,很多专家和评论员认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过程包括中国却不包括美国是中国对TPP的回应。但是,在东盟成员国拒绝中国早先提出的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倡议后,RCEP就不再是以中国为首,而是以东盟为首。事实上,RCEP的主席国是印度尼西亚。此外,美国不在这些谈判之中并不是因为中国的阻挠,而是进入RCEP要求非东盟国要有一个预先与东盟签订的优惠贸易协定。美国没有这样的协定,也没有计划开始这样的协议磋商。欧盟、俄罗斯和台湾也是如此。

2014年,作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东道主,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借鉴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George H.W. Bush)的做法,支持利用包括美国和中国在内的亚太经合组织这一贸易论坛,慢慢建立包括并超越21个亚太经合组织经济体的亚太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 of the Asia-Pacific,FTAAP)这一由来已久的想法。与会的领导人都已经意识到,无论是以美国为首的TPP,还是以东盟为首的RCEP,都是在为这一更大的协议开辟“道路”。如果说9个亚太经合组织经济体目前不在TPP成员之列,那么TPP和APEC的重合将会完成。

普遍认为,习近平主席利用FTAAP作为在中国亚太经合组织年的主要焦点是在对抗TPP。美国出击,中国对抗。然而,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的领导都一致认为,FTAAP是一个长期的宏伟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说,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是通往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最为先进的途径。考虑到加入FTAAP的成员国,美国是最大也是最为发达的经济体,而且现有的TPP成员占据了亚太经合组织累积生产总值的2/3,因此很难把FTAAP视为是对TPP的对抗。除非是,不管有多么不合适,有人想要为某种假设填充事实。该假设认为中美竞争是目前亚太国家转向超大区域贸易协定的主要驱动力。而实际上,克服全球贸易谈判僵局和低效过时的亚太双边贸易协定是TPP 和RCEP更强大也更积极的驱动力,同时也可能是自由贸易区(FTAAP)的愿景。

中国与东盟关系走向

理解这三种普遍的“误区”有助于澄清现状,看清中国和东盟关系的可能走向。首先,东南亚害怕中国在东亚占据经济主导地位只是一种恐惧。即使中国想称霸(北京强烈地驳斥了这一点),除了柬埔寨、老挝和缅甸,它没有成功的影响力。第二,未来的区域贸易和贸易协定不是中美竞争的焦点。而目前的超大区域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努力加强了而不是削弱了东盟的中心地位。最后,特别是对那些从事商业的人一个提醒,那就是东南亚不是统一的一体化经济区域,东盟也不是能加强统一和一体化的强大组织。相反,东南亚是由10个截然不同经济体组成的多样化区域。在东南亚,一直以来的情形都是多样性大于统一性。

如何引用沃顿知识在线文章

Close


用于个人/用於個人:

请使用以下引文

MLA

"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的三大误解." China Knowledge@Wharton. The Wharton School,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31 三月, 2016]. Web. [29 March, 2024] <https://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article/8752/>

APA

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的三大误解. China Knowledge@Wharton (2016, 三月 31). Retrieved from https://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article/8752/

Chicago

"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的三大误解" China Knowledge@Wharton, [三月 31, 2016].
Accessed [March 29, 2024]. [https://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article/8752/]


教育/商业用途 教育:

如果您需要重复利用我们的文章、播客或是视频,请填写内容授权申请表.

 

Join The Discussion

No Comments So F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