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上的可乐: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净水运动

长江,亚洲最长的河流,也是哺育了数百万中国人的生命之河。她曾经是如此地清澈见底,据说一支笔沉至河底都能够看见。而今, 由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对环境造成的破坏, 长江在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评定的全球十大最受威胁河流的名单上高居榜首。


 


为了改变现状, 世界自然基金会与在中国设有39个灌装工厂的可口可乐公司携手, 致力于改善长江上游水质。比如, 帮助农民将猪粪便转化为可用来做饭和发热的生物燃料, 从而减少动物粪便流入长江。其他举措还包括寻求让这家跨国公司在使用水资源方面更有有效的途径。


 


非盈利机构世界自然基金会与可口可乐公司的合作反映出企业逐渐意识到水资源受到威胁的现状, 这个问题不仅发生在长江, 也是全球性的。那些在生产中需要大量用水的企业需要对自己(以及消费者)在供水第一线所面临的风险进行评估, 并开始采取行动以降低这种风险。


 


为了在中国持续发展, 可口可乐认识到必须增加投入, 加强其所谓的“水安全”。可口可乐中国公司副总裁李小筠(Brenda Lee)就该项目评论说, “这不是搞慈善, 甚至无关企业社会责任。这是我们商业承诺的一部分。我们只有在可持续发展的社区中才能繁荣壮大。”


 


可口可乐公司目前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合作, 对“十大最受威胁”名单上的六条河流进行清洁整治。但它并不是唯一一个与环保组织合作, 与产业团体携手, 针对水源问题作出努力的跨国公司。事实上, 可口可乐的主要对手百事可乐, 早已携手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China Women’s Development Foundation), 参与后者发起的“母亲水窖”项目, 为中国极端缺水地区的居民提供更好的水源。


 


对于环保组织来说, 这样的同盟给他们的事业提供了有力帮助,对于吸引公众和其他机构的资质和支持增加了影响力。“可口可乐的农村项目在长江地区颇见成效”, 世界自然基金会淡水保护项目总监克里斯·威廉姆斯(Chris Williams)说, 如果我们可以从长江地区更多的私营机构得到这样的支持的话, 结果会更不一样。


 


对于这些公司来说,这样的项目提升了公司品牌和形象。华盛顿智库世界资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资深研究员皮艾特·凯乐普(Piet Klop)认为,“一个品牌公司最不愿看到的是,有媒体报道说他们在当地居民甚至没有清洁饮用水的情况下, 还在该地区开设灌装工厂。”


 


可口可乐目前在中国的处境尤其微妙,它渴望将业务拓展到快速增长的果汁、牛奶,和速饮茶市场上。沃顿商学院教授、全球环保领导力项目(Initiative for Global Environmental Leadership)的总监埃力克·奥茨(Eric Orts)认为,该公司与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合作部分意在建立一种可能有助于赢得更多中国消费者的信任关系。中国市场对于可口可乐来说正越来越重要:其销售额去年在美国减少了1%, 在中国增加了19%


 


像可口可乐世界自然基金会这样的合作关系并非没有挑战。对于环保组织与这些本身就可能是导致污染问题的公司合作,一些环保主义者持批判态度。在中国,这些项目还面临着特殊的挑战:中国政府通常不允许公民自发组织非盈利机构,并通过政府核准建立的非政府组织来监督项目进程。“公司对于现实情况所造成的限制应有所认识”,奥茨表示,“在中国,他们需要与政府和政府资助的非盈利机构合作。但同时,与受到切身影响的群众直接合作也是很重要的。”


 


长江怎么了


 


世界自然基金会与可口可乐公司合作帮助长江沿岸居民的项目开展已有三年。前者同时也和汇丰银行及其他跨国公司合作,开展针对长江的保护和清理工程。


 


中国35%的淡水需求是由长江供给的,但同时,中国将近一半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被排入这条自西部而起至上海汇入东海,绵延3900英里(6280公里)的河道。全球最大的水电项目三峡大坝也给长江造成了影响,减弱了其冲刷污染的能力。


 


而所谓的“非点源污染”,包括动物粪便和化肥溢流,是与工业污染相当甚至更严重的污染,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威廉姆斯说道。世界自然基金会可口可乐合作已开展了一些试点项目,帮助长江上游的岷江和嘉陵江地区的农民制造生物燃料。合作的另外一个亮点是可口可乐公司在长江流域社区开展有关环境问题的教育项目。这项合作也和中国政府有关机构保持联络,以期影响环保策略。“中国目前将极大量的资源用于流域管理和水资源管理”,威廉姆斯说,“如果他们将其中的一部分资源用于复制开展我们的试点项目,这对于长江水质将产生巨大影响。”


 


世界自然基金会副主席兼工商业项目总监苏珊·艾普(Suzanne Apple)帮助促成了与可口可乐的合作,后者承诺出资2400万美金,在七年的时间内支持全球淡水项目。可口可乐作为全球最大的饮料公司,其运营遍布200多个国家,每年需消耗2900亿升的水。而与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合作希望帮助其在全球的所有工厂最终达到“水中立”,指的是尽量通过水循环或其他举措来降低用水量。作为家装零售商家得宝公司(Home Depot)的前“公司社会责任”主管,艾普称像这样的合作对经营也是有益的,因为它帮助确保了水和其他基本资源的可持续供给。


 


可口可乐在中国雄心勃勃。它已经占据了中国碳酸饮料的大半市场,而竞争对手百事可乐只以33%的市场份额遥居第二。并且可口可乐认为市场增长的空间还很大,尤其是在推出针对中国消费者量身定做的产品以后。目前,一个中国顾客平均每年消费32罐可口可乐产品,不到全球平均水平85罐的一半。


 


可口可乐同时也看好中国的果蔬汁饮料市场。根据欧睿国际(Euromonitor)的报告,这一市场去年增长了20%,是碳酸饮料消费增长率的两倍。去年可口可乐试图以23亿美金收购汇源果汁被监管层否决,而这本来会是中国最大的外资兼并项目,使可口可乐在中国的果汁市场份额增加20%。但这一失败并未终结可口可乐在该市场上的雄心壮志,它已经启动了一个投资20亿美元的三年项目,用来扩张在中国的果汁和其他产品市场。而其竞争对手百事可乐同样渴求扩大其食品饮料市场,计划在接下来的三年中投入25亿美金。


向过去学习



可口可乐的环保记录并非一路高分。沃顿的奥茨教授表示,“对于忽略消费者社会和环境信任而造成的代价,可口可乐在印度就地下水问题有过一次不愉快的经验。”2004年,在印度南部喀拉拉州的当地社区指责其造成水源短缺以后,可口可乐被迫关闭在当地的全球最大灌装工厂之一。在此一年之前,由于当地官员担心供水受到影响,百事可乐在喀拉拉州的工厂也失去了营业执照。


 


印度的一个州陪审团最近提出建议,声称可口可乐公司在1999年至2004年耗尽地下水以及排放有毒废料,应该为其造成的损失支付4700万美金的赔偿。可口可乐则否认此种责任。在最近一份引用“科学评估”的声明中,它宣称其工厂“从未被显示是引起当地水源问题的原因。很不幸喀拉拉州的陪审团采信了未经证明的假设,由此认定损害存在并且是由可口可乐印度斯坦公司引起的。”


 


可持续性问题


 


在这些环保合作的背后,存在着大公司由于水资源未来不确定性而越来越脆弱的担忧。水源稀缺、洪灾,以及污染给跨国公司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尤其是对于那些依赖于稳定淡水供应而运作的公司来说更是如此,百事可乐(PepsiCo)可持续发展部总监丹·贝纳(Dan Bena)如是说。“这些问题促使投资者向上市公司发问,要求了解水资源短缺如何会损害其经营,以及公司为此在采取什么行动”,他说,“事实上,围绕水帐这个概念及其风险所造成的压力在近几年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风险评估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公司往往只关注自身的用水”,世界资源研究所的凯乐普(Klop)谈道,“很多公司对周遭环境茫然不觉。如果不清楚特定地区有哪些要素在争夺资源,就很难评估公司在水危机面前的风险到底有多大。”但他认为可口可乐是个例外。“环境背景是关键,而可口可乐对此了解甚多。在为水危机管理建模的考虑中,他们有一个很好的非但优于竞争对手而且超过很多政府和国际组织的全球模型。”


 


凯乐普和他的团队目前正与高盛集团和通用电气合作建立一个水资源索引表,采用已有的关于水质和稀缺性的公共数据,来创造出一个包括合并和比较不同风险的地图。比如,在中国第二长河黄河沿岸,索引表能帮助识别水“热点区”,这样政府机构和公司就能避免建造凯乐普所谓的“又一个凤凰城”,即一个至少从水资源角度来看建错地方的城市。“除了索引表本身,对于公司来说,如果想要取得长远的成功,能够识别,理解,和管理水风险是至关重要的。”百事可乐的贝纳说。


 


可口可乐的参与使得世界自然基金会在两年一度的齐集关键利益相关者的长江论坛(Yangtze River Forum)上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克里斯·威廉姆斯称。可口可乐邀请了同行参与论坛中针对私营企业开设的一个特殊会议。会议的一项成果是这些公司同意一致向中国政府传达反污染条例应该得到贯彻这样一个信息。“在中国,针对污染者的法规很不均衡”,威廉姆斯说,“这方面的规章条例还处在初级形式,对于新法律该如何实施也有一些担忧。”他还补充说论坛是公司合作寻找共同解决方案的理想平台。“项目的跟进情况还不很理想,但我们正努力使这些承诺变为现实。”


 


百事可乐的贝纳同意合作是关键。“政府、非政府组织、学术界,以及公司即使是竞争对手都已经意识到我们面临的水资源、气候,和食品安全危机事关重大,只有通过合作我们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多年以来,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以及啤酒公司、净水公司等其他饮料企业)在一个叫做“饮料工业环保圆桌会议”( Beverage Industry Environmental Roundtable,以下简称BIER)的组织中合作共事。该组织旨在定义什么是水产业以及探寻如何运用行业集体意见来影响水政策和教育。每年,这些公司匿名分享节水数据,用以比较和改善运作。


 


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还赞助参与了“CEO之水使命”( CEO Water Mandate)项目。该项目是联合国全球盟约(United Nations Global Compact)的一支。据在其指导委员会工作的贝纳说,自三年前该项目创建以来,他们在敦促八国峰会领导人严肃对待本国水政策方面,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展望未来


 


还有很多使命尚待实现。比如,可口可乐目前正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合作通过“更棒的甘蔗”方案(Better Sugar Cane Initiative)来减少其供应链中的用水量。可口可乐消耗全世界4%的糖,而目前此项目的目标之一是研究如何开始与中国的制糖业合作。世界自然基金会甘蔗项目的全球协调人凯文·奥格萨(Kevin Ogorzalek)指出,这并不是说要告诉农民或作坊主应该怎样经营,而是持续地改善他们的生产手段并减少用水量。


 


总地来说,凯乐普持乐观态度,认为改善用水效率的努力刚刚开始。他说,现有科技可大有作为,但经济驱动力尚未显现,因为向市政当局、灌溉部门,以及其他使用者供水的费用远低于根据稀缺性等因素而应有的定价。“经常有人问我水资源是否就是下一个石油资源”,凯乐普说道,“但愿如此,因为石油的价格至少是与其稀缺性相当的。”


 


奥茨相信如果人们看到公司与政府以及其他合作伙伴一起以一种公开合法的方式在处理这些问题,这些公司就不仅仅会帮助寻找解决方案,而且会更好地管理他们的声誉风险。他还补充说:“当可口可乐这样跨国公司决定着力解决用水稀缺这样的问题时,他们手头有更多的资源能使他们比很多政府和国际组织更快地了解情况。”


 


而对环保组织来说,与一些被公众(正确地或错误地)视为污染源的公司合作有时会对他们自身的名誉造成影响。奥格萨承认说,与可口可乐这样的大型跨国公司合作并不一定被看好。“和我一样的环保主义者有时会向我们发难。但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不通过这样的合作关系是难以实现的。”

如何引用沃顿知识在线文章

Close


用于个人/用於個人:

请使用以下引文

MLA

"长江上的可乐: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净水运动." China Knowledge@Wharton. The Wharton School,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18 八月, 2010]. Web. [25 April, 2024] <https://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article/2511/>

APA

长江上的可乐: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净水运动. China Knowledge@Wharton (2010, 八月 18). Retrieved from https://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article/2511/

Chicago

"长江上的可乐: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净水运动" China Knowledge@Wharton, [八月 18, 2010].
Accessed [April 25, 2024]. [https://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article/2511/]


教育/商业用途 教育:

如果您需要重复利用我们的文章、播客或是视频,请填写内容授权申请表.

 

Join The Discussion

No Comments So F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