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我們來看一下卡莉-菲奧莉娜如何評論她的職業生涯

正如閱讀其他敗走麥城後的自傳一樣,讀者拿到《艱難的選擇》(Tough Choices)也是先迅速流覽一遍,以找到有關菲奧莉娜擔任惠普CEO最後的日子以及她去年被公司董事會隨便解聘的敍述。(點擊此處,閱讀沃頓線上對卡莉·菲奧莉娜的專訪


 


簡簡一閱,滿眼都是卡莉·菲奧莉娜對惠普高級管理人員挖苦性的描述,如董事喬治·傑·肯沃斯(Jay Keyworth)的情緒化、康柏CEO邁克爾·坎培拉斯(Michael Capellas)的無禮和髒話連篇、惠普董事瓦爾特·休伊特(Walter Hewlett)缺乏主見等,同時她本人堅信自己在惠普的CEO生涯是成功的。


 


儘管如此,《艱難的選擇》並不僅僅是揭露內幕、讀者看過就扔到一邊的書。撥開所有與新聞有關的重大事件後,讀者們應當靜下心來,就當他們從未聽說過卡莉·菲奧莉娜其人其事一樣,重新翻開這本書。認真閱讀,一定會發現這本自傳包含了菲奧莉娜對大公司內部運作頗為敏銳的觀察。更重要的是,讀者們會發現,該書同樣體現了卡莉·菲奧莉娜對團隊協作的一腔熱忱、她的遠見卓識以及在職業生涯中百分之百的努力和投入。但是,遺憾的是,在自傳中,菲奧莉娜卻沒有利用自己優秀的洞察力將有關她本人在惠普富有爭議的但幾近成功的任職同外界所傳說的災難性後果進行心平氣和的論述。


 


就菲奧莉娜的家庭背景而言,並沒有任何跡象表明她日後會成為大公司頂級管理者。她的母親是位藝術家,父親是學者。在斯坦福大學,她主修哲學,接著從法學院輟學,後來申請馬里蘭大學的MBA課程,卻被拒絕。


 


從最低層的職位——辦公室臨時職員作起,菲奧莉娜全心投入她的第一份工作。她當時的職責是在距離惠普總部一個街區的股票經紀公司做經紀人,整天忙著接打電話。如菲奧莉娜所述,她覺得這份工作充滿樂趣,“我十分喜歡這份工作注重功效的本質,”她寫到,“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喜歡和商業界的人打交道”。


 


對工作的激情和奉獻使得菲奧莉娜在從商學院畢業,進入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後,一路平步青雲。這本自傳提供了好幾個精彩的商業案例。其中最引人入勝的是描述她本人在30歲時,升任經理,領導一個工程師團隊的故事。在此過程中,本著根除管理弊病的目的,菲奧莉娜發現公司運作中存在開支過大的問題。通過仔細察看相關開支記錄,菲奧莉娜向總部提出解決問題的有效辦法,為公司節約了好幾億美元的資金。這件事充分說明,大公司的中層管理人員如何能夠成功地影響變革。


 


AT&T以及隨後的朗訊公司(Lucent)任職的經歷,使菲奧莉娜獲得了更多的管理經驗。在自傳中,她對自己管理理念的講述有時很平淡(“信任對企業至關重要”),但在大多數情形下,她能夠將每個故事巧妙串聯起來,使得原本平淡無味的敍述變得栩栩如生。


 


菲奧莉娜許多精闢的管理理念都是圍繞著“商業與人息息相關”這一主題而展開。在麻省理工學院(MIT)的斯隆商學院(Sloan school)(在那裏她獲得AT&T公司資助,並獲得理學碩士學位),她第一次有機會跟大公司的CEO有近距離的接觸。“就象其他地方的人一樣,有些CEO確實很能幹,有些不過爾爾”,菲奧莉娜在書中寫到,“有些人通過一生的努力終於到達事業的頂峰,其他人則對自己竟然能坐在那個位子上感到驚奇。有些人依靠脅迫他人來保住自己的職位,有些人則非常努力。在與CEO們打交道的過程中,許多有關他們的神秘光環一一褪去”。


 


這一清晰的洞察對於菲奧莉娜認識自我非常關鍵——她意識到自己將來也有可能成為一個CEO 此外,把一個龐大錯綜的商業機構視為個人的組合的觀點,使她有能力將大問題化解為一個個小問題逐一加以解決。當AT&T的網路系統國際有限公司的高層自以為是地對菲奧莉娜的團隊和公司的錯誤大喊大叫時,她以自己苛刻豐富的語言作出回應,並且正如她在書中寫的一樣,把他爭取過來。


 


菲奧莉娜對於人的關注發展成為心理學和商業實踐在實際中的緊密結合。在任職AT&T戰略和事業發展部主管時,菲奧莉娜及其團隊就以特定國際市場為核心的運營框架達成共識。“就理解上而言,大家都知道一個決定資源配置的框架是有意義的。大家甚至也理解這樣做的話,我們的成功率將會提高。但是,在實際中,這樣的方案在激勵員工熱情方面顯得極為有限”,菲奧莉娜寫到。緊緊圍繞這一問題,菲奧莉娜可以作出這樣的決策:在每一個市場佔據領導地位,讓競爭所帶來的興奮感超越對自身局限的擔憂。她也確實是這樣決策的。


 


同樣地,菲奧莉娜的情商在AT&T與朗訊公司的談判代表就後者的商業計畫所進行的討論陷入僵局並且反復無常的時候,發揮了重要作用,圓滿地解決了雙方分歧。朗訊的審計員向菲奧莉娜尋求幫助,後者將問題分解成若干組成部分:雙方仔細閱讀計畫的每一頁,有些問題當場解決;另有些問題提請高層做進一步決策。當計畫的每一頁被討論之後,就不要再重新審視了。“計畫書每翻過一頁,就意味著又成功一步,是一次值得慶賀的勝利”,菲奧莉娜寫到。


 


菲奧莉娜自傳中的高潮部分當屬她本人親自參與成功創立朗訊公司的章節。她的多次經驗使她認為,創立一家新的公司比讓一家公司起死回生更為容易。而朗訊的分離也正好符合她一貫所追求的快速變革、緊密協作和雄心勃勃的遠大理想。在朗訊上市之前,她曾經同其他高管一道,連續三周展開每天八場陳述、令人神經緊繃的的路演以便吸引有意向的投資者。“但是,我喜歡這個過程中的每一分鐘——團隊成員間緊密合作帶來的快樂和享受、討論你深信不疑的理念以及眼看著自己創立的公司成長起來”,菲奧莉娜寫到。1996年,當印有朗訊公司標識的熱氣球緩緩升空,宣佈其從AT&T獨立的那一刻,菲奧莉娜深情地寫到,“我愛朗訊”。


 


聲色之娛


 


如此一腔熱血的菲奧莉娜對於性別話題顯得尤不耐煩。在解釋自己在1998年被《福布斯》雜誌評為“最有影響力的商界女性”後的不滿時,她寫到,“我不想談論商界中的女性如何如何。我只想探討與商業有關的話題。”


 


沒有人可以指責菲奧莉娜對於男性至上主義的過敏反應。她的自傳中不僅記述了自己參加華盛頓某脫衣舞俱樂部的商業會議的經歷(“我表現得很興奮並努力讓自己看上去很放鬆”),而且還講述了一些令人咋舌的故事。比如,有一次,一位韓國公司的總裁在一個傳統的通宵酒席歌舞宴會上派了一名女伴來款待她(“我終於知道為什麼男人都非常喜歡這樣的招待了”)。 還有一次, 在擔任朗訊公司高管時,菲奧莉娜為了讓那個傲慢的男性銷售團隊刮目相看,甚至走上舞臺,將自己的絲襪塞進大腿根說到,“我們跟在座的各位一樣厲害”。


 


在其早期職業生涯中,菲奧莉娜曾被人騷擾、侮辱或提出性暗示。這些經歷使她有了新的領悟——你有20分鐘來證明你知道你在說些什麼——甚至獲得了一種智慧:“生活並不總是公平的。對於男人和女人而言,生活是不一樣的”。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後來使她絆倒的並非性別歧視,而更多的是由於她本人作為女性名氣太大的緣故。對菲奧莉娜而言,克服性別歧視只不過是再多一項挑戰而已,她有能力解決的這個複雜的心理問題。然而,對於困擾她的名聲問題,她卻無能為力。在成為《財富》雜誌的封面人物後,菲奧莉娜寫到,“有些人認為,我現在是個名人了,和別人不一樣了。大多數人看到的已經不再是我自己,而僅僅是‘卡莉·菲奧莉娜,最有影響力的商界女性’而已。”


 


儘管有著在情商方面的優勢,菲奧莉娜卻無法擺脫盛名的牢籠:她已成為眾矢之的(《紐約時報》的亞莉珊德拉·斯坦利(Alessandra Stanley)將菲奧莉娜與希拉蕊·克林頓(Hillary Clinton)和瑪莎·斯圖爾特(Martha Stewart)聯繫在一起)。漸漸地,以前那個為自己能夠在決策過程中不斷提出疑問並引起激烈辯論而自豪的菲奧莉娜,被人們貼上冷酷無情、高高在上的標籤。“企業領袖既要贏得人心,又要應對心智的較量”,菲奧莉娜在書中寫到。但是,遺憾的是,在她的書中,菲奧莉娜並沒有就她本人如何未能在惠普內外獲得足夠的人心這一話題展開討論。


 


策略失誤?


 


在自傳的下半部分,即加入惠普以後,菲奧莉娜在寫作中的那種活力似乎有所減弱。雖然她不時提到她熱愛惠普的員工,但我們卻在書中很少見到他們的影子。與前半部分她在AT&T和朗訊的那些活躍、有性格的故事相比,在後半部分,我們看到的則是對惠普毫不留情的評價:固步自封的心態、規避風險的企業文化、混亂到底的組織結構等等。在書中,菲奧莉娜試圖通過生物進化和鬥牛等的類比,提倡變革的必要性,從而打消聽眾心中的疑慮。讀者們可以清楚地感覺到在菲奧莉娜的心中,變革的呼聲如鯁在喉,使得她不吐不快。


 


最令人疑惑的是為何當初惠普董事會向菲奧莉娜發出邀請,而後者又為何會決定接受聘約。惠普董事會希望有人來促成大的公司變革。但是找了個精於銷售的人掌管一個具有深厚技術背景的公司,讓一個說話直來直去的女性來領導一個有著避免衝突的企業文化的大公司,這種策略是否可行?若正如菲奧莉娜所言,惠普董事會已經面臨“功能障礙”,那麼,也許惠普對菲奧莉娜的任命就是董事會無序的表現之一。


 


對菲奧莉娜來說,在簽約成為惠普CEO之前,她已經對董事會的某些棘手問題有所耳聞。 在正式任命前與惠普董事會成員迪克·漢可博恩(Dick Hackborn)的會面中,菲奧莉娜對董事會在一次重組中同時任命四位CEO的舉動提出批評。漢可博恩對此表示非常認同,但卻使菲奧莉娜產生了疑問“究竟是什麼原因使一位持相反觀點的董事如此被動的首肯了一項如此重大的動議?”


 


不過,菲奧莉娜並沒有把這一插曲看作是某種警示,而是繼續與惠普董事會繼續進行商談。難道她是被對權力地位的欲望所蒙蔽?在書中,她講述了一個怪誕的有關自己宿命的故事:在她的母親去世前(在惠普任職一事正式提出幾個月前),她母親帶著恍惚的眼神對她說:“誰知道呢,也許將來你會當上惠普的CEO。” 這樣的話讓菲奧莉娜感覺腦後一陣發涼。


 


至於菲奧莉娜後來接受邀請,積極主張對康柏的收購,也許都與她本人對於決策過程的熱衷有一定的關係。她與惠普簽約的討論持續了6個多月,包括了許多對細枝末節的探討。菲奧莉娜告訴父親說她不想草率與董事會達成協定:“惠普董事會不可能在事情進行到半路時改變想法。他們一直希望能夠由我來出任CEO。而這一切都需要他們全面深入地瞭解,選擇我究竟意味著怎樣的爭議和風險”。菲奧莉娜也許

如何引用沃顿知识在线文章

Close


用于个人/用於個人:

请使用以下引文

MLA

"讓我們來看一下卡莉-菲奧莉娜如何評論她的職業生涯." China Knowledge@Wharton. The Wharton School,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24 十月, 2006]. Web. [20 April, 2024] <http://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zh-hant/article/998/>

APA

讓我們來看一下卡莉-菲奧莉娜如何評論她的職業生涯. China Knowledge@Wharton (2006, 十月 24). Retrieved from http://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zh-hant/article/998/

Chicago

"讓我們來看一下卡莉-菲奧莉娜如何評論她的職業生涯" China Knowledge@Wharton, [十月 24, 2006].
Accessed [April 20, 2024]. [http://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zh-hant/article/998/]


教育/商业用途 教育:

如果您需要重复利用我们的文章、播客或是视频,请填写内容授权申请表.

 

Join The Discussion

No Comments So F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