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吃點肉,可以拯救地球

源自聯合國的一項新報告敲響了關於氣候變化的可怕警鐘:如果世界各大國不立即採取行動減少碳排放,那麼全球溫度的上升幅度將超過1.5攝氏度(2.7華氏度)。

這項由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科學家們研究得出的報告指出,如果全球變暖趨勢繼續以當前速度持續加劇,則最早到2040年世界即可出現野火蔓延、海平面上升、極端天氣、珊瑚礁消失以及大規模食物短缺等世界末日般的災難景象。但報告同時也指出,在科技的幫助下(其中一些科技手段還並未問世),世界可以實現“碳中和”的平衡狀態,升溫幅度可以控制在1.5攝氏度。

“如果要將全球升溫幅度控制在1.5攝氏度,需要全社會方方面面都進行快速的、廣泛的、史無前例的變革”,該委員會在一份聲明中如是坦言。聲明還稱:“將全球升溫幅度控制在1.5攝氏度,而不是2攝氏度,無論對人類還是自然生態系統都益處鮮明,同時也有助於確保始終維護一個更可持續發展的、更公平合理的社會。”

報告還敦促人類必須改變現有的膳食結構,即減少肉食,轉而食用更可持續的食物,以此挽救地球——因為長期以來,甲烷排放、農業污染、水資源緊缺等等問題都與家畜養殖相關。

繼這份聯合國報告公佈後,牛津大學的一項新研究號召人們採取“彈性素食”方案,即:將牛肉食用量減少75%;將豬肉食用量減少90%;將雞蛋食用量減少一半;同時將豆類的食用量增加兩倍;且將堅果及種子類食用量增加三倍。

“養活100億世界人口是有可能的,但前提是我們改變膳食結構以及製造食物的方式,”該牛津團隊的科學家羅克斯托(Johan Rockström)向英國《衛報》如此坦言。他還稱:“是讓膳食結構更綠色,還是吃光我們的地球:這是今天擺在我們眼前的‘功能表’。”

然而,要改變沿襲一生的膳食習慣談何容易——往往面臨個人口味以及文化衝突方面的挑戰。沃頓知識線上廣播節目曾邀請過兩位教授討論更素食的結構所面臨的種種挑戰。其中一位是賓夕法尼亞大學流行病學及護理學教授格蘭茲(Karen Glanz)。另一位則是沃頓教授伯基(Brian Berkey),他同時也是哈佛大學薩福拉倫理研究中心(Safra Center for Ethics)常駐研究員。以下是兩位元教授對話的要點。

改變,絕非朝夕之功

改變膳食結構當然不是易事,但不是不可能。變化的驅動力往往是健康趨勢。例如,在經過多年關於癌症及其他健康風險的公眾宣廣教育後,美國的煙草消耗量已大幅下降。格蘭茲教授表示,豬肉和牛肉的消費量也因對於心臟疾病的關注而多少呈一定的緩和趨勢。

“某些變化已逐漸顯現,這意義重大”,她表示。“我的直覺是:試圖勸說人們改變現有膳食結構只是完成了一塊拼圖。還需要多方、長久的點滴努力。比如說,不可能讓每一個人都放棄吃肉。”

格蘭茲教授還以近年來牛肉生產領域的合併為例說明行業巨頭參與變革的必要性。如今美國的小型牛肉生產企業所剩無幾,家畜養殖方基本都是大型集團。“如果肉類行業是這場變革的主要合作夥伴,而不僅僅是改變生產方式,那麼有一點必須考慮到:素食何以替代肉類生產?畢竟沒有人願意自己的企業倒閉。” 

吃肉有罪?

伯基教授認為,減少全球肉類食用量的一種方法是要反復灌輸這樣一種訊息:無論何種生產方式,對於動物而言都“很殘忍”。同時,家畜養殖對環境有害,道德上也讓人無法認同。

大多數肉類企業在生產方式上都做不到透明公開。“他們不允許任何人瞭解生產設施,不想讓公眾認識到動物們被如何對待以及肉類的生產過程,”伯基教授說道。“如果有方法讓公眾更加瞭解內幕,將會對人們的食肉觀產生相當大的影響。”

他表示,科學也有助於推動替代生產方式的誕生:不再把動物關在籠子裡;也減少廢水和廢氣的產生。

格蘭茲同意伯基的觀點,但是,她認為雖然通過強調道德觀念來促使人們改變膳食結構是“比較容易的做法”,但是這對於“鐵石心腸”的肉食癡迷者而言毫無共鳴——他們可不關心手中的培根乳酪漢堡是如何生產出來的。

“對此,我認為系統性變革至關重要,”她表示。“不過,我對於通過美國政府制定政策來減少食肉量甚至是改變牛肉的生產方式不持樂觀態度。我並非特指當前政府,因為長久以來牛肉行業一直是膳食指南制定過程中的一股政治力量。”

人人都應該成為嚴格的素食主義者嗎? 

伯基援引牛津大學的研究稱:成為嚴格的素食主義者能夠使富裕國家的人均碳排放量減少大約73%。根據該研究:素食是人們能夠實施的、可以為地球帶來改變的最大一個變化。而另一項單獨研究發現:如果每一個人都堅持素食,那麼全球的耕地佔用面積將減少75%。

“這都是相當可觀的數字,尤其是如果這涉及到某種重大的、文化觀念的轉變,”他如是說道。

然而,兩位教授同時都承認:要人們意識到個人所為可以成就大不同,這並不容易。“如果我今晚在餐廳點一份牛排,氣候變化真得會更加惡劣嗎?在全球變化這樣一個大圖景下,我的晚餐不過是小事一樁嘛!”

政策推動與文化變革雙管齊下?

格蘭茲注意到,從全球視角看待肉類消耗會更加複雜。在新興經濟體中,肉類消耗逐漸增多。在這些國家,肉類曾是富人專屬的奢侈品。比如全球最大的豬肉消費體中國就是這樣一個典型。“中國人認為肉食者更富有,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又該如何干預呢?”

截然相反的是,在美國自認富裕且更有教養的人群中,純素食主義越來越成為一種潮流。伯基認為,在新興經濟體中,如果富裕最終變成“少吃肉”的代名詞,那麼那裡的飲食文化觀念也可以徹底轉向。

格蘭茲基於自身的工作經驗認為:文化變革需要幾代人才能實現。“我想到了資源迴圈再利用這個例子。40年前,它還處於邊緣化的地位,而如今這已完全成為主流。”

如何引用沃顿知识在线文章

Close


用于个人/用於個人:

请使用以下引文

MLA

"少吃點肉,可以拯救地球." China Knowledge@Wharton. The Wharton School,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13 十一月, 2018]. Web. [18 April, 2024] <http://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zh-hant/article/9644/>

APA

少吃點肉,可以拯救地球. China Knowledge@Wharton (2018, 十一月 13). Retrieved from http://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zh-hant/article/9644/

Chicago

"少吃點肉,可以拯救地球" China Knowledge@Wharton, [十一月 13, 2018].
Accessed [April 18, 2024]. [http://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zh-hant/article/9644/]


教育/商业用途 教育:

如果您需要重复利用我们的文章、播客或是视频,请填写内容授权申请表.

 

Join The Discussion

No Comments So F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