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企業在印度:顛簸中前行

         如果說在中國的印度企業各自有不同的戰略,那麼在印度的中國公司則面臨著一個共同的困境。首先,從數量上比較,進入印度的中國企業要少很多。在中國的印度企業共有150餘家,而在印度的中國企業總數不過20家左右。2006年初,新德里的中國駐印度大使館曾試圖促成一個印度中國企業商會,但只有21家企業響應,商會至今仍未成立。


面對印度市場,擺在中國大軍面前的有兩大問題。首先是歷史問題的影響:1962年中印兩國在邊境阿克賽欽地區發生了一場衝突,中國認為這塊土地是中國的領土,而印度則認為其屬於印度北部查謨克什米爾省的一部分。後來中國收回了這塊土地,並宣佈停戰,衝突最終結束。阿克賽欽依然是中國的領土,但歷史的烙印令多數印度公司對於中國對手顧慮重重。


這場戰爭成為印度獨立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時刻。總部位於紹興的紡織品企業——永通集團的印度公司董事羅·薩格尼克(Roy Sagnik)說:“印度人認為這場戰爭是背叛。”印度人認為,當時中國領導人強調“印度和中國是兄弟國家”,卻在印方毫無準備的情況下開戰。他還說:“儘管半個世紀過去了,這段記憶仍然留在印度人心中。”印度對中國的一切依舊持有某種程度的抵制態度。


而從中國這一方面講,1962年的這場衝突並沒有給中國人留下太深的印象。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趙幹誠說:“中國的學生被告知,這是一場小規模的邊境衝突。”同時他補充說,在中國人對待印度的態度方面,並沒有民族衝突的敵對情緒。


安全障礙


因此儘管印度公司在中國受到普遍歡迎在印度的華企則遭遇到安全審查的尷尬問題。深圳中集天達空港設備公司是世界最大的集裝箱和拖車製造商中集集團(CIMC)的子公司,核心業務是機場設備和現代物流設備。該公司在印度承擔了許多橋樑建設項目。但是,由於安全方面的原因,這家公司最終沒能拿到為印度幾家機場安裝登機橋的合同。


另外一家登陸印度的中國企業是總部位於深圳的中興通訊,該公司是目前中國最大的上市電信製造商。中興通訊已在印度投資1,000萬美元,擁有新德里附近的一家工廠,並在班加羅爾設有研發中心。中興通訊計劃在印度追加一筆總數為2,250萬美元的投資,此舉將使中興通訊得以進入印度電信設備市場的售後服務和批發領域,從而擴大其在印度的電信業務份額。但是,印度外國投資促進會(India’s Foreign Investment Promotion Board,簡稱FIPB)推遲了對該項擴展計劃的批准,理由是印度政府的安全部門要求進行更多的審查。


總部位於深圳市龍崗區的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是中國一家知名的電信設備製造商和解決商,它也遇到了類似的阻撓。2001年以來,華為在印度已斥資近1億美元,並計劃再投資1.5億美元在印度建立一個軟件園區和製造基地。但目前華為仍在等待印度政府下發的貿易許可證,以便推進其發展計劃。


華為在外交斡旋方面頗為老練。“從項目實施之初,華為就與FIPB的官員們進行了數次深入的溝通。”華為的印度市場總監桑傑·庫瑪(Sanjay Kumar)稱,“外國投資項目需要經過印度政府的評估,這是審批的常規手續,我們對結果充滿信心。”


華為在印度市場表現不俗,儘管公司日益拒絕透露營收的確切數字,但是無疑公司在印度的營業額是在穩步上升的。庫瑪說:“華為電信印度分公司的銷售額比上一年度增長了186%。過去3年,華為贏得了總值達3億美元左右的訂單。”該公司的印度基地位於新德里附近的古加昂地區(Gurgaon),擁有超過350位專業銷售人員和技術支持工程師;同時,華為在孟買和班加羅爾設立了地區營銷和技術支持部門。


華為還在班加羅爾設立了另一家公司——華為技術印度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India),專門從事軟件產品的開發。它在當地雇傭了1,200名印度工程師,即將增加至2,000名。


“安全問題不可能在短期內得到解決,”一位印度安全分析人士稱,“新德里的某些強大的政治勢力仍在宣揚中國威脅論,前任印度國防部長費爾南德斯(George Fernandes)曾視中國為印度的頭號敵人。要想根除這些成見,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顛簸中前行


印度駐中國大使蘇理甯(Nalin Surie)認為,中國企業正在不斷湧入印度,但由於多數以合資的方式低調進入,因此給予公眾的印象並不深刻。還有的企業採取與印度合作方共同競標的方式。比如在冶金工業,中國的寶鋼、鞍鋼以及本溪鋼鐵集團都開始與印度公司就合資及技術合作事宜開展了談判。還有一些中國公司——例如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China State Construction)正在積極參與印度高速公路建設項目。中印企業在其它領域也有很多合作。他說:“兩國的經濟聯繫正日益緊密。”


印度對於安全方面的憂慮主要集中在高科技領域,但是在其它領域的印度公司也感受到了威脅。廉價的中國產品影響了印度的一些行業,結構鬆散的印度玩具工業正瀕臨被中國同行打垮的威脅。


以日常使用的乾電池為例。印度的乾電池製造商切實感受到了來自中國同類產品的壓力——中國產乾電池的價格只有印度產品的1/5。不過中國的乾電池壽命往往較短。在某些領域,低質似乎成了中國產品的標誌。現在如果消費者想淘便宜貨,他們可以光顧一元店,那裏出售的商品全部產自中國。


在印度出售的中國產品往往和銷往美國或者其它西方市場的產品不一樣。“中國貨可以分為三類,”天津商業網絡公司(BusinessLinks)總經理普裏(Harpreet Singh Puri)說。通常,質量上乘的一類產品出口到美國等發達國家,二類產品主要供應國內市場,而第三類產品則出口到諸如印度這樣的只關心價格的國家和市場。(商業網絡公司的業務是幫助國際公司和中國公司進行商品和服務的直接貿易,同時為有意在中國投資、合資、建立代表處或者戰略關係的外國企業提供咨詢服務。)


信實工業有限公司(Reliance Industries Limited)駐上海代表處的首席代表納伊克(S.S. Naik)認為:“我們不應該責備中國人。印度商人把對中國供應商的開價壓得很低,而中國人從來不會拒絕你,為了保住利潤,他們只能削減生產成本。問題出在你自己身上。”(總部設在孟買的信實工業是印度規模最大的私營公司,總資產達226億美元。)


不過經過數年的磨合,現在大家都開始滿意了。製造商有了利潤,貿易商不再苛刻,印度消費者則得到了實惠的產品,同時逐漸接受現實――以這麼低的價格,你不可能期望產品的質量有多高。


破除廉價魔咒


但是,這種看上去可帶來雙贏效益的局面現在已經成為了幾家中國企業(甚至一些印度企業)的惡夢。在印度人的思想裏,中國一直和廉價與低質量聯繫在一起的,這種成見很難被打破。


某家知名印度家電廠商生產的高檔洗衣機中,95%的零部件都是從中國採購的。“在印度進行的工序僅僅是組裝而已。”該公司的有關人士透露說,“我們的銷量很好。但是如果消費者知道洗衣機有中國生產的零件,我們的銷售額就會一落千丈。沒人願意用這麼高的價格買中國產品。”


中國家電巨頭海爾集團在印度設立的全資分公司——海爾電器(印度)公司的總裁兼CEO班那吉(T. K. Banerjee)表示:“海爾在印度市場上的戰略,就是要把高端產品帶入印度,並在印度高端零售市場上佔據一席之地。”他補充道:“這一戰略目前還算順利。”不過,海爾也正在開拓其它實際的增長點。“在大眾市場上,公司的重點是生產滿足印度需求的產品。”班那吉說,“這些創新的、與眾不同的產品將開拓我們的消費者基礎。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會對戰略重點做出一些調整,從偏重價格的戰略佈局轉向偏重價值的佈局。”他覺得,處於消費金字塔底部的市場還有非常巨大的上升空間。


今年晚些時候,海爾將建造一座工廠。該公司去年的營業額大約在6,500萬美元左右(海爾自己並未確認這個數字,只是表示已經達到了預期目標)。班那吉說:“到2010年,海爾計劃躋身印度市場前三名的行列。”他還稱,海爾已經做出了一個明確的決定:不刻意強調其原產國。


在印度,最為知名的中國品牌是通過收購IBM個人電腦業務而打入印度市場的聯想。有趣的是,印度聯想的網站並沒有特別指出它是一家中國企業。事實上,該網站聲稱,“聯想的行政總部位於美國紐約州的帕切斯市。”這的確是事實,同樣,一名不願提及其姓名的聯想管理人員說:“一直以來,我們都不宣揚自己的中國背景。我們不能肯定中國企業的身份是否會傷害我們,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一身份對我們並沒有幫助。”


可以看到,從短期來看,目前階段進入印度消費市場的中國企業的戰略,都是刻意隱瞞自己的華企身份。與此同時,韓國企業在印度市場的表現卻相當優異。銷售額達17億美元的LG印度公司是銷售額870億美元,涉足電子、化學、電信和服務業的韓國LG集團旗下的子公司,它是印度市場上多個門類的領頭羊。銷售額10億美元的三星印度公司(母公司為韓國三星集團,銷售額<SPAN lang=EN-US styl

如何引用沃顿知识在线文章

Close


用于个人/用於個人:

请使用以下引文

MLA

"中國企業在印度:顛簸中前行." China Knowledge@Wharton. The Wharton School,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30 八月, 2006]. Web. [29 March, 2024] <http://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zh-hant/article/928/>

APA

中國企業在印度:顛簸中前行. China Knowledge@Wharton (2006, 八月 30). Retrieved from http://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zh-hant/article/928/

Chicago

"中國企業在印度:顛簸中前行" China Knowledge@Wharton, [八月 30, 2006].
Accessed [March 29, 2024]. [http://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zh-hant/article/928/]


教育/商业用途 教育:

如果您需要重复利用我们的文章、播客或是视频,请填写内容授权申请表.

 

Join The Discussion

No Comments So F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