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企業在中國:小投入,大野心

        “15年前,這裏還是個小漁村。”


在如今的中國,這樣的感歎隨處都可以聽到。在中國東部沿海城市寧波,寧波經濟技術開發區副主任王德賢(音)談到了最近幾年的經濟發展情況。他希望能夠招攬到不同國家的企業進駐開發區。他是否能得到晉升,和他能吸引到多少外商直接投資有很大的關係。因此,他始終都扮演著一個“殷勤推銷者”的角色。


從寧波飛機出發,兩個小時後便可到達遼寧省營口市。在那裏,營口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一名負責人馬薇(音)也有著同樣的感受。她介紹說:“13年前,這裏還只是一個漁村。現在,共有超過28個國家的企業在這裏投資。”


來自印度的奧利安耐火材料有限公司(Orind Refractoreis, Ltd.)就是其中之一。公司10多年前開始進入中國市場,專產一些用於建造鋼鐵廠鍋爐的耐火材料。“當初我們決定去中國時,人們都以為我們瘋了。這家銷售額達8,000萬美元的公司主席拉文·加加瓦拉(Ravin Jhunjhunwala)說。10年後的今天,印度最大的耐火材料生產商——塔塔耐火材料公司(Tata Refractories)也跟隨他的腳步,進入了中國。塔塔公司剛剛在奧利安所在的營口市租下了一塊土地。與此同時,奧利安已經成為了中國最大的耐火材料產品出口商。


奧利安耐火材料有限公司是印度企業在中國成功的一個範例。公司能取得良好業績,得益于此前精心制定的企業戰略。他們從來都不會草率地做出任何一個決定。早在1988年,加加瓦拉就和集團執行董事傑什瓦•米什拉(Rajeshwar Mishra)首次探訪中國。7年之後的1995年,他們才最終做出進入中國市場的決定。


奧利安當初是抱著辦合資企業的設想來到中國的。大多數印度企業進入中國也都是採取與中方合作的模式。原因就是:初來乍到者對當地情況所知甚少,需要找一個幫手。其實,很多南亞甚至西方的跨國公司都會選擇這一模式。例如,聯合利華就曾經和幾家中國公司合作過。(聯合利華是一家英國荷蘭大型跨國公司,主營食品和個人護理用品等。)


當然,西方跨國公司和印度跨國公司採取的戰略完全不同。基本差別在於:大多數跨國公司希望征服中國國內市場;而印度公司則對中國的外包業務更感興趣,它們進入中國要麼是其全球化戰略的補充,要麼是為了滿足印度市場的需求。


小投入


財力的大小也是一個問題。跨國公司經常給人這樣的印象:它們的荷包很鼓,一碰到難題就通過砸錢來解決。總部位於上海、專門從事亞洲市場研究和長期戰略分析的研究公司Research-Works的創辦人兼總裁休·培曼(Hugh Peyman)說,“跨國公司就是有錢。而印度公司則更講究戰略。”


這並不表示大投資本身對企業有什麼壞處——事實上是有好處的。舉例來說,巨額的投資可以消除競爭。聯合利華在中國的投入已經超過10億美元。唯一能夠撼動其地位的只有寶潔公司。寶潔於1988年進入中國市場,在廣州建起了一家合資企業。如今,寶潔在中國已經擁有了幾家獨資公司和一些合資企業。


其它一些大型跨國公司也都忙得不亦樂乎。1979年至今,可口可樂公司已在中國累計投入了12億美元,並且表示還會投入更多的資金。百事可樂的投資也已經超過了10億美元。百事公司今年早些時候宣佈,未來的23年裏還將向中國市場注資8.5億美元。


將這些大公司的大手筆與印度企業的投入相比,兩者的差異便顯而易見了。在中國投資最大的印度企業可能是阿拉賓度制藥公司(Aurobindo Pharma),投資額約7,500萬美元,而且還是分期投入的。起初,公司只投入了500萬美元。奧利安在1995年的投資也是500萬美元。塔塔耐火材料公司目前正準備投入600萬美元,在遼寧省建一座廠房。


大野心


儘管“下注”不大,但是這些玩家們的野心並不小。“比起那些大的跨國公司來,印度企業更瞭解中國市場。”印度高德瑞治集團(Godrej)主席阿迪·高德瑞治(Adi Godrej)說。該企業總部設在孟買,銷售額約13億美元,主營個人護理產品等業務。最近,高德瑞治本人帶領著16人組成的集團高層隊伍來到中國尋覓合資夥伴和收購對象。他說:“印度市場和中國市場有許多類似之處。”


印度人知道他們的財力有限。因此,印度企業,特別是那些試圖進入國內市場的企業——需要和中國本土企業聯手。在制藥行業,大多數印度企業都遵循這種投資模式。例如,有史以來的首家中印合資企業就是由總部位於德裏、銷售額達11.7億美元的蘭伯西制藥公司(Ranbaxy)合資創立的廣州南新制藥有限公司。該公司成立於1993年,是由蘭伯西公司、廣州僑光制藥有限公司(白雲山制藥的下屬企業)及企寧集團(New Chemic,總部設在香港,並在美國和日本設有辦事處)共同出資創辦的,總投資額約為1,700萬美元。


該公司主攻中國國內市場。中國區經理內溫·布拉福德(Nevin Bradford)坦言,他們無法和那些大的跨國公司角力,那些大公司在中國可能擁有1,500個銷售辦事處,而他們只能和另外幾家公司聯手進行部分省市的銷售工作。公司目前的銷售戰略很奏效,因為中國的藥物市場是醫院主導的,很少有消費者以個人的身份去買藥(上海等城市除外,在那裏,人們的保健意識已經促使私人藥品市場的成熟發展)。由於醫院是提供藥物的主體,銷售人員的推銷對象也就定得更加精准了。此外,由中國人出面和中國人打交道也更為容易。當然,廣州南新制藥也有一些外銷業務(主要是出口到拉丁美洲),但海外市場顯然不是主要的目標市場。


<P class=Ms

如何引用沃顿知识在线文章

Close


用于个人/用於個人:

请使用以下引文

MLA

"印度企業在中國:小投入,大野心." China Knowledge@Wharton. The Wharton School,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30 八月, 2006]. Web. [29 March, 2024] <http://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zh-hant/article/926/>

APA

印度企業在中國:小投入,大野心. China Knowledge@Wharton (2006, 八月 30). Retrieved from http://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zh-hant/article/926/

Chicago

"印度企業在中國:小投入,大野心" China Knowledge@Wharton, [八月 30, 2006].
Accessed [March 29, 2024]. [http://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zh-hant/article/926/]


教育/商业用途 教育:

如果您需要重复利用我们的文章、播客或是视频,请填写内容授权申请表.

 

Join The Discussion

No Comments So F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