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海油收購優尼科是否對美國構成威脅?

 

中海油董事長傅成玉精明能幹,他通過收購擴大公司規模,爭取增加收入、利潤和股東價值。這是多數執行總裁處在他的立場都會做的事。但不同之處在於,中海油的絕大多數股份都由中國政府持有,而他看中的兼併目標是家美國石油公司。美國立法當局對重要的自然資源落入軍事實力日益增長的國家非常緊張。


 


623日爆出一則驚人的消息,中海油以185億美元的全現金模式競購加州埃爾塞貢多(El Segundo)的優尼科石油公司。而優尼科已於44日同意以165億美元的現金加股票方式將公司出售給加州聖拉蒙(San Ramon)的雪佛龍公司(Chevron),這也是該競購消息如此令人震撼的主要原因。中國海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海油)是中國第三大石油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旗下的子公司,其股票在香港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沃頓等地的中國專家認為,中海油以誘人的高價競購優尼科引起美國國會的憂慮可以理解,因為中海油是中國政府控股的公司。但有人指出,假如優尼科的股東最終認為收購行動符合其最大利益,美國政府則無法找到令人信服的理由阻止這樁交易。觀察人士指出,中國已購買了價值數十億美元的美國政府債券,在美國擁有重大金融利益。這不僅有助於為美國政府的運營融資,同時也彌補了美國較低的儲蓄率。


 


但這並不表示中海油競購優尼科的消息是波瀾不驚。事實上,美國普通民眾和負責外交政策的政府官員對中海油的競購行動緊張不安,態度也含糊不清。中國到底是冷戰時期威脅美國利益的敵人?還是隨著商業往來加強雙邊紐帶,兩國關係也日益緩和的推動自由市場規則的貿易夥伴?


 


沃頓金融學教授夏宜虹(音譯)表示,“我不明白美國對中海油的收購為何反應如此強烈。這是完全合法的商業交易,我也不認為這樁交易會對美國的國家利益造成嚴重威脅,這又不是中國企業要接管生產F16戰鬥機。自由開放的資本市場不是單向的,它應該是雙向的。資本可以自由流進流出,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可以吸引外國直接投資,反之也應亦然。”


 


中海油的競購在華盛頓引起軒然大波除開交易本身的因素外,還因為它是加劇中美緊張局勢的系列事件中最近的一件。中美貿易關係多年來一直爭議不斷,有美國政界人士批評是中國造成美國失業率上升,並人為降低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來推動對美國的貿易出口。此外,在中海油競購優尼科之前,嶄露頭角的中國跨國企業海爾集團也提出收購美國依阿華州(Iowa)的家電巨頭美泰公司(Maytag)。這兩樁競購交易使美國人回想起上世紀八十年代,日本公司收購紐約洛克菲勒中心(Rockefeller Center)、好萊塢哥倫比亞電影公司(Columbia Pictures)等知名美國資產,以及積極從惶恐不安的美國汽車廠商手中攫取市場份額的情景。


 


沃頓管理學教授馬歇爾·邁爾(Marshall Meyer)認為,中海油雄心勃勃的競購行動引起爭議的主要原因是石油對於經濟健康和國家安全至關重要。


 


他說,“有人認為這樁交易應該按照市場規律運作,但也有人指出,買方中海油在中國從事的是支柱產業,說到底它是由政府控制,並且可以在某些情況下動用政府權利。當一家戴著商業企業和政府兩頂帽子,並且可以獲得無限制貸款的實體提出購買一家大型公司,而這家公司對美國又有著重要戰略意義時,很難說這是樁公平交易。真正的問題在於:誰是交易的雙方?這與海爾競購美泰不同。海爾與北京政府沒有瓜葛,但中海油卻無法與政府撇清關係。這些都是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


 


中海油提出支付溢價購買優尼科的做法也令人關注,因為它揭示出中國企業的一個重要特徵。邁爾解釋說:“中國喜歡抓住供應資源,所以如果看中同樣的資源,他們願意出比西方公司更高的價格。”


 


美國政界人士試圖阻撓中海油的收購行動可能導致後院起火。夏教授說,“出價更高、經濟效益更佳的競購方案居然在華盛頓引起軒然大波,中海油似乎對此感到非常意外。許多中國管理人員都在積極學習西方資本主義的企業管理模式,但對於美國這種政治動機與商業行為不分的情況,他們卻難以苟同。這甚至給了中國政府一個很好的藉口,對將來美國企業在中國開展業務加以干涉。”

“一枚政治炸彈”


中海油如果要成功收購優尼科,就必須剷除幾大障礙。諮詢公司信號集團(Signal Group)董事長馬可利(Christopher T. Mark Sr.)指出,首先,優尼科股東必須決定拒絕雪佛龍、接受中海油的競價。信號集團總部設在美國普林斯頓和上海,為在中國等新興市場經營業務的客戶提供經濟評估服務。其次,即使優尼科股東投票通過中海油的競價,名為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的中間機構可能對提出的競購交易進行審查,以確定它是否對美國利益造成威脅。該委員會由聯邦專家小組成員組成。中海油其實已於71日向外國投資委員會提交了通知書,要求它對提出的收購要約進行審查。但該委員會是否同意審查,何時開始審查尚不清楚,其中部分原因是迄今為止,還未有跡象表明優尼科會拒絕雪佛龍、接受中海油的競價。


 


馬可利說,“中海油出手優尼科是枚政治炸彈,它恰好發生在中國貿易關係特別不理想的時刻。”但他也指出,令中海油更感興趣的似乎是優尼科在亞洲的資產,而不是從優尼科的美國油田中採掘石油。


 


優尼科對中海油的吸引力是,它目前已探明的油氣儲量中有70%位於亞洲和里海地區。中海油董事長傅成玉認為,優尼科的市場價值偏低部分是由於其天然氣市場尚未得到充分開發。他說,“優尼科的資源加上中海油的市場潛力將創造出巨大的經濟價值,這就是我們競購優尼科最重要的原因。”


 


有分析師指出,優尼科的“上游資源”僅是誘使中海油出手的原因之一。中海油對優尼科的天然氣、尤其是液化天然氣的分銷渠道垂涎已久。多年來,中海油一直面臨著油氣資源有限的禁錮。作為僅次於中石油和中石化的中國第三大石油公司,中海油只能通過收購來擴大規模。與此同時,中海油是大型國有企業,肩負著保持中國能源安全的部分使命。中國經濟快速增長,需要的石油量超過了歷史水平,因此油氣資源對中國至關重要。


 


假如收購交易能夠達成,中海油的油氣產量將翻番,儲備也將增加80%,達到相當於40億桶石油當量。以油氣儲量而言,它將取代中石化躍升為國內市場的老二。而在國際市場上,中海油也將擴展成為中型石油企業。中海油總裁周守為說,“如果競價成功,中海油的業務將拓展至12個國家,並由一家中國公司變身為全球企業。”


 


 此外,由於亞洲對於優尼科和中海油而言都是核心市場,合併後的公司將成為亞洲石油市場的領軍人物。在傅成玉看來,此次並購將使中海油一下子走過了幾十年才能走完的路。

融資來源


 


  中海油的資金來源包括國內貸款和國際貸款兩部分,其中它的母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提供了70億美元貸款 ;其中25億美元享受免息﹐而且這部分貸款中海石油可在兩年甚至更短的時間裏用發行股票來置換﹔另外的45億美元貸款期限是30年,3.5%的利率遠低於商業貸款。(但對中國政府近年來幫助許多國有企業融資持批評態度的人士指出,借方通常將這種貸款視為營運資金,而非實際需要償還的貸款。)此外,中海油還將向高盛集團、摩根大通借款30億美元,並向中國工商銀行(ICBC)借款60億美元,這些貸款的利率都為商業利率。

       倫敦《金融時報》線上中文版有分析文章指出,中國眼下

如何引用沃顿知识在线文章

Close


用于个人/用於個人:

请使用以下引文

MLA

"中海油收購優尼科是否對美國構成威脅?." China Knowledge@Wharton. The Wharton School,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26 七月, 2005]. Web. [29 March, 2024] <http://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zh-hant/article/398/>

APA

中海油收購優尼科是否對美國構成威脅?. China Knowledge@Wharton (2005, 七月 26). Retrieved from http://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zh-hant/article/398/

Chicago

"中海油收購優尼科是否對美國構成威脅?" China Knowledge@Wharton, [七月 26, 2005].
Accessed [March 29, 2024]. [http://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zh-hant/article/398/]


教育/商业用途 教育:

如果您需要重复利用我们的文章、播客或是视频,请填写内容授权申请表.

 

Join The Discussion

No Comments So F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