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給全球稀土供應敲響警鐘

稀土是對元素週期表上17種元素的總稱,例如讀起來極為拗口的鈧、釔和鏑。稀土實際上並不是指極其稀少,而是指對於很多高科技產業,稀土具有至關重要的戰略意義,也是中國為數不多的、儲量相對豐富的幾種自然資源之一。由於中國已經成為實際意義上的主要稀有金屬供應國,稀土產量已經占到全球市場的97%,因此,北京方面嚴格控制出口供應的決定,將對全球經濟產生深遠影響。

這是顯而易見的:9月份,媒體上赫然出現一條消息:中國政府要求貿易公司停止稀土出口運輸,並正在減少稀土出口配額。一時間,世界各國政府紛紛採取行動,確保稀土供應,因為這是一種廣泛用於各類產品生產的原料——從催化轉換器和智慧手機,到風力渦輪機和電動車,甚至包括導彈和鐳射制導炸彈上控制導流片的微型電動機。“這個消息讓每個人猛然意識到,中短期內過於依賴中國作為其唯一的稀土供應國是多麼脆弱。從長期來看,人們則看到了其他領域的薄弱環節。”位於北京的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教授派力克·切瓦尼(Patrick Chovanec)這樣說道。儘管中國隨後又放寬了管制,但“稀土問題令每個人警惕了起來。”

沒有任何中國政府官員明確表示過,中國曾最先針對日本、後又針對美國和歐盟停止稀土出口貿易。但觀察家們普遍認為,中國的對日稀土出口受到了兩國外交緊張的影響。在那之前,一艘中國捕魚船和兩艘日本巡邏艇曾在中國東海發生撞船事件,地點位於兩國的爭議島嶼附近(中國稱“釣魚島”,日本稱“尖閣群島”)。而對於美國和歐盟的禁運,則反映出北京方面對於正被收監的不同政見者——劉曉波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極為不滿。

雖然對美歐的禁運在持續了10天之後已於10月28日取消,但對日禁運卻持續了兩個多月之久。不過,北京方面實際意義上的暫停出口在11月29日應該已經告一段落,因為日本最大的稀土進口商雙日株式會社(Sojitz)業已證實,四艘裝載著66噸中國稀土的貨船即將抵達,這是自9月末以來他們接到的第一批貨物。

愛國主義熱情

9月26日,中國商務部長陳德銘在接受電視臺採訪時堅稱,中國政府從未對日本稀土出口施加任何限制。他一再表示,中國企業很可能是出於對日本的消極情緒而自行做出了這樣的決定。然而,在中國經營稀土出口貿易的32家企業中,有10家是外資企業。如果不是因為政府的施壓,很難想像他們會抱有這樣尖銳的情緒。

日本和美國曾在不同場合的國際會議上向中方提出過這個問題,最近的一次是在日本橫濱召開的亞太經合組織論壇上,但均未取得明顯進展。由於中國決策層缺乏透明度,人們只能猜測他們下一步會採取什麼行動。但分析人士普遍認為,即使禁運事件最開始只是低級別海關官員的自發行為,但後來也成為了一條沒有言明的國家政策。“我懷疑中國政府很可能是借此機會給日本釋放一個信號。就算政府將稀土問題作為討價還價的籌碼,我也不會感到驚訝。”對外經貿大學(UIBE)的經濟學教授龔炯(John Gong)說道。

在從事稀土貿易的日本商人、日本稀有金屬企業UMC上海子公司的總裁中村(Soichiro Nakamura)看來,北京方面的意圖再明顯不過了。他肯定地說:“9月份的尖閣群島事件之後,中國政府希望讓日本難堪。”9月9日發生撞船事件後,日本又拘押了中方船長,兩國的對立情緒陡然提升,北京方面竭力表示抗議。9月24日,中方船長被釋放,但怒火仍未平息。日本首相菅直人在11月14日的新聞發佈會上說:“中方表示,沒有試圖用這種(稀土)作為討價還價的工具。我會在確定中國方面的回應之後,冷靜地處理這個問題。”

目前,中國似乎占了上風,畢竟該國控制著全球最大的稀土儲備。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發佈的《2010年礦產品綜述》,中國的稀土儲量為3600萬噸,獨聯體為1900萬噸,美國為1300萬噸,澳大利亞540萬噸。其中備受關注的是鏑的供應,這種磁性金屬越來越普遍地用於混合動力車發動機和個人電腦的磁片驅動領域。

成為眾矢之的

中國如何成為最主要的稀土供應商,很多其他領域的企業或許並不會感到陌生。中國能夠以極低的成本開採稀土,也接受了採礦方式造成的嚴重污染。因此,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超過了美國,成為了最主要的稀土供應國。到了2002年,美國最大的稀土礦——位於南加州的帕斯山稀土礦(Colorado Molycorp礦業公司所有)也停止了開採。

由於難以找到替代性材料,很多製造企業不得不面臨可能出現的供應短缺問題,特別是日本的汽車和電子產品製造商。日本稀土消耗量的90%都要從中國進口。

實際上,早在爭議出現之前的2007年,中國就開始逐步減少稀土出口配額,以此加強對這一產業的控制。今年7月,政府突然宣佈,將下半年的稀土出口總量減少72%,從去年同期的28417噸減至7976噸。結果,2010年的總出口量僅為30258噸,比前一年的50145噸下降了40%。中國的稀土年產量約為12萬噸,其中大部份都供應國內使用。

很多業內人士認為,北京這是在用出口配額對其他一些領域施加杠杆作用,與歐佩克控制原油供應的做法如出一轍。“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這是中國經濟改革的已故決策者鄧小平在1992年說過的話。

“中國在向歐佩克看齊,希望通過減少供應量、引入出口配額制來提高稀土價格。”對外經貿大學(UIBE)的經濟學教授龔炯認為,“中國政府希望全球稀土價格能夠上漲。”

東京大學工業科學研究所的一名教授岡部徹(Toru Okabe)表示:中國的國有企業正在全球各地尋找石油、天然氣和其他資源,北京顯然清楚自己能夠發揮怎樣的影響力。岡部徹教授是稀土金屬領域的專家,他說:“中國政府的長期策略就是在沒有事先告知的情況下,突然加強對稀土出口的控制。我曾經多次指出,中國很可能會採取高壓手段控制稀土價格,或者利用稀土充當外交工具。”

中國政府則堅稱,自己沒有這樣做。出口配額收緊是為了保護環境,實現行業地有序管理。官方媒體發佈報告稱,中國政府可能會在2011年再減少30%的出口,但商務部隨後否認了這一消息。商務部認為,如果中國繼續保持目前每年12萬噸的產量,稀土資源將在20年內消耗殆盡。但另外一些業內人士則對這種推測表示質疑,稱稀土供應量充足,完全可以再開採100年,甚至200年。岡部徹說:“我認為,稀土儲量足以支持很長一段時間,不會那麼快用完。我不明白他們為什麼要這麼說。”中國的稀土需求量約為7.2萬噸,占世界總需求量的54%——澳大利亞稀土公司Lynas透露。該公司擁有世界上儲量最為豐富的稀土礦之一。日本的需求量為3.2萬噸,美國1.1萬噸,歐盟1.3萬噸。

如果中國出口政策的突然轉變是長期戰略需求的結果,那麼“他們在為此進行的溝通方面是拙劣的。如果你的供應量占全球的97%,那麼當你要調整產量的時候,無論是為了保護稀土資源還是出於環保原因,都有責任與客戶進行協調。”切瓦尼教授說,“你應該提前告訴他們這些計畫,避免猝不及防。”

由於供應量銳減,稀土價格出現了大幅上漲。位於倫敦的英國金屬網(Metal-Pages)稱,截止11月18日的六個月裡,用來做半導體拋光劑的氧化鈰粉的價格漲了七倍,其他稀土金屬的價格也翻了兩倍以上。價格的飆升對於中國而言是一個意外的成果。“中國擁有稀土,就像中東擁有石油、澳大利亞擁有鐵礦一樣。但是中國卻沒有從中獲得巨大的收益,另外那些國家卻通過控制稀有資源而獲利頗豐。”中國廣州的報紙媒體《21世紀經濟報導》在最近刊載的一篇社論中這樣評價道。

儘管政府拒不承認有任何操縱市場的企圖,但中國的業內人士卻坦白地說,推高市場價格是中國的既定戰略。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的研究員郭朝先,在官方報紙《中國日報》英文版上的一篇評論文章中寫到:“中國是最大的稀土開採國和出口國,但卻沒有享受到應得的國際市場定價權。”

儲備戰略

雖然日本製造企業面臨一定程度的供應量下降問題,但削減出口並沒有對他們造成嚴重影響,因為日本一直在進行稀土儲備。日方企業估計,他們的應急儲備應該能夠滿足一個月到數年的需求量。據日本主要的稀土進口企業——雙日株式會社預計,即使中國保持目前3萬噸的出口配額,並重新開放運輸,日本還是會在2011年面臨1.02萬噸的稀土缺口。

北京方面執行政策的方式令稀土進口國幾乎沒有應對之策,也難以向世貿組織(WTO)進行投訴。“中國政府的運作方式不像美國等國那麼透明,”切瓦尼說,“美國如果要針對其他國家展開貿易行動,需要履行一系列相對透明的手續,包括聽證、彙報和結論。但這些在中國根本不存在。很難證實他們是在實行禁運,也很難確定是否應該訴諸於WTO。”

但是,中國政府的做法仍可能為其帶來不可預見、也不希望發生的後果。岡部徹指出,最重要的是,這種做法動搖了交易夥伴之間的信任,令外界不禁懷疑,對於這種極具戰略意義的材料或產品,中國是否是一個值得信任的供應夥伴。他說:“我沒有想到會採取禁運這麼激烈的行為。長此以往,中國會失去國際社會的信任。”切瓦尼則表示,鑒於中國也依賴於自然資源的進口,比如石油、銅和鐵礦,這種行為似乎不太明智。

在短期內稀土價格抬升的同時,一些有稀土儲量的國家也加大馬力,重新投入稀土開採。龔炯說:“美國、澳大利亞等國的供應量將初步顯現,這對中國來說並不算好消息。”

鑒於中國造成的麻煩,日本也迫切需要找到更多的稀土供應國。最近,日本與越南、蒙古簽訂合約,聯合開採稀土礦。日本政府為2011年3月31日截止的財年追加了1000億日元(12億美元)的預算,以加大稀土供應。這筆資金將用於海外採礦、研發替代性材料,以及從廢舊電腦、汽車和手機中回收稀土原料。

11月24日,日本雙日株式會社和Lynas公司簽訂了一項長期供應合約,後者在澳大利亞西部拉弗頓附近的威爾德山上,擁有一座價值5.5億澳元(約合5.41億美元)的稀土礦。未來十年,Lynas每年將向日本供應8000至9000噸稀土。合作初期,雙方的目標是在2011年第三季度運送1000至3000噸。Lynas將在2011年第三季度開始開採,並將在2012年底將最初的1.1萬噸產量翻一倍,達到2.2萬噸。

中國有色礦業集團有限公司(CNMC)曾在2009年試圖收購Lynas,但澳大利亞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以“國家安全”為由阻止了此次並購。這家中國國有企業放棄了競標,並稱投資委員會制定了苛刻的條件,要求CNMC將股權降至50%以下,並只能在Lynas的董事會中佔據少數席位。

美國的Molycorp公司同樣宣佈,將重新開採位於加州帕斯山的稀土礦,並希望2012年年底,產量能夠達到2萬噸。與此同時,日本貿易企業住友(Sumitomo)正在哈薩克斯坦開採稀土礦,並計畫自2013年起,從越南進口稀土。日本的其它貿易企業,例如豐田通商(Toyota Tsusho)同樣正在籌備在越南開發稀土資源。“日本將從可靠的國家獲得有保障的穩定供應。世界到處都有稀土。”日本UMC公司的中村這樣說道。

他還說,日本在替代性資源方面的研究很可能令中國失去一部分、甚至全部日本市場。而日本是中國最大的稀土進口國。“一旦日本從別處獲得稀土資源,中國將蒙受最大的損失。由於這次的高風險經歷,即使價格降了下來,日本公司也根本不會使用中國的稀土。”中村斷言,“最終,中國不會贏得這場戰爭。”

總而言之,稀土問題令外界警覺,中國越來越高的自信心和越來越強大的經濟影響力對於其他一些領域而言,也可能具有戰略上的意義。這導致很多人愈發擔心,今後要如何應對北京。“中國不斷展現自己的實力。果真如此,你當然希望盡可能少地暴露於這種壓力之下。”切瓦尼表示。

龔炯也表示,北京方面開了一個“危險的先例”。

如何引用沃顿知识在线文章

Close


用于个人/用於個人:

请使用以下引文

MLA

"中國給全球稀土供應敲響警鐘." China Knowledge@Wharton. The Wharton School,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08 十二月, 2010]. Web. [19 April, 2024] <http://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zh-hant/article/2634/>

APA

中國給全球稀土供應敲響警鐘. China Knowledge@Wharton (2010, 十二月 08). Retrieved from http://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zh-hant/article/2634/

Chicago

"中國給全球稀土供應敲響警鐘" China Knowledge@Wharton, [十二月 08, 2010].
Accessed [April 19, 2024]. [http://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zh-hant/article/2634/]


教育/商业用途 教育:

如果您需要重复利用我们的文章、播客或是视频,请填写内容授权申请表.

 

Join The Discussion

No Comments So F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