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鮮花的力量:臺灣計畫成為亞洲的荷蘭

上世紀90年代起,臺灣就以電腦、晶片和其他電子設備而成為聞名的高科技生產地。與此同時,很少有人注意到擁有2300萬人口的臺灣正在另外一個領域蛻變羽化—花卉業。將高科技技術與悠久的農業有機結合起來,臺灣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花卉出口地,並穩坐蘭花出口頭把交椅。

受益的不僅有臺灣。臺灣的花卉公司也在逐步進入大陸開創大規模的花卉種植業。隨著海峽兩岸經濟交往日趨密切,將臺灣知識與大陸廣袤的種植空間結合起來締造大中華花卉帝國的時機成熟了。但這一進程可能會推遲一些—為了能提升盈利水準並保持對競爭對手的優勢,臺灣正通過研發、育種和註冊品種專利提升在產業鏈的位置。簡言之,臺灣希望象荷蘭成為鬱金香之都那樣變身蘭花王國。

海峽兩岸間的貿易壁壘和迥然不同的營商環境,在花卉種植業中顯現得頗為突出。為了更深入瞭解這一過程,需要簡單回顧一下臺灣花卉業的發展史。

萌芽階段

臺灣花卉種植的中心位於北回歸線以南的肥沃台西南平原和丘陵地區,當地氣候適宜花卉種植。上世紀初,日本殖民者在那裡建立了大型農業,主要是甘蔗和水果種植業。二戰結束後,日本投降,國民黨接手臺灣,國營企業開始運營日本留下來的這些大型農場。臺灣糖業公司(Taisugar)便是其中最大的國營企業之一。

上世紀80年代,臺灣擺脫對農業的倚重,轉軌出口加工業。工資和成本隨即上漲,很快臺灣便開始從境外進口蔗糖。尋找出路的過程中,台糖發現了一個機會:種植花卉並出口日本市場。大型的私人企業也加入到這個行業中,隨即臺灣的新農業誕生了。

上世紀90年代,在大陸廉價的地價和勞動力成本的吸引下,臺灣的花卉公司開始西進。一大批花卉公司來到大陸西南省份雲南省,在昆明附近紮營布點。同其他一系列大陸新興行業一樣,臺灣的花卉公司開闢了大陸大規模種植花卉的先河。大西南地區常年花草豐盛。臺灣商人引進了大規模種植的技術,提升了當地基礎建設,並充當起聯繫荷蘭、日本和美國品種培育公司與大陸種植者的中間人角色。

“臺灣的公司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臺灣農委會(Taiwan's Council of Agriculture)國際處處長張淑賢(Chang Su-san)表示,“他們有資金,還帶來技術和新品種。”

但是,大陸的繁文縟節、對培育者權利保護不力、合作夥伴不可靠以及找麻煩的地方官員等問題,讓一些臺灣花卉公司—還有荷蘭和其他外資企業—滿懷失望地離去了。

千禧年後的黃金歲月

 

在後來的十年,即過去十年間,臺灣的花卉業蓬勃發展,主要靠的是兩種完全不同但又同樣成功的商業模式。一是在臺灣島內種植並出口日本、美國和歐盟市場的模式,另一個是在大陸生產並滿足大陸消費者需求的模式。

在臺灣,花卉公司越來越看重品質,而非數量。在支持出口的政策支撐下,個體花卉種植戶開始大批種植高品質花卉品種,例如蝴蝶蘭(phalaenopsis)和國蘭(cymbidium)。

臺灣花卉種植業的業績驕人。根據臺灣區花卉輸出業同業公會(Taiwan Floriculture Exports Association (TFEA))統計,過去十年間,臺灣花卉和花種出口翻了三番,從1999年的4800萬美元躍升至2009年的1.11億美元。根據臺灣海關總署統計,蘭花在臺灣花卉產品出口中佔據大頭,去年臺灣花卉產品出口中8700萬美元是蘭花,而2004年這個數字只有4000萬美元。臺灣蘭花產銷發展協會(Taiwan Orchid Growers Association (TOGA))指出儘管蘭花出口量只占臺灣花卉出口量的20%,卻創造了80%的出口利潤。2005年至今,臺灣已經超越泰國,登上全球蘭花第一出口地的寶座。

最成功的例子當屬蝴蝶蘭。去年,蝴蝶蘭出口為臺灣賺回6200萬美元—蘭花出口總額的70%和臺灣花卉及花種出口總額的56%。“在蝴蝶蘭方面,無人敢和臺灣叫板,”臺灣區花卉輸出業同業公會總幹事陳厚佑(Chen Hou-yu)說道。

日本是臺灣蘭花的最初目標市場。但過去幾年間,對美國的出口趕了上來。據臺灣蘭花產銷發展協會統計,2008年美國超越日本成為了臺灣蘭花第一大海外市場。憑藉嚴格遵守美國政府嚴苛的進口標準,臺灣蘭花種植業抓住了美國的市場。美國農業部官員定期檢查臺灣種植溫室,確保其產品符合美國標準。

但是,臺灣蘭花對大陸出口並不多。究其原因,價格方面很難同大陸本地種植的蘭花競爭。“我們對大陸出口並不多,因為我們的蘭花太貴了,”陳厚佑說道。“臺灣花卉業者已經深入大陸並在當地種植培育了。”

由於兩岸貿易壁壘,對大陸出口也不現實。別名“跳舞女郎”的文心蘭卻屬例外,近期被允許進入大陸,預計很快將在上海等經濟發達地區找到市場。其他品種的蘭花仍然要面對出口禁令或高昂的稅負。

一些臺灣的花卉種植商卻樂見這一局面。因為海峽兩岸關稅降低通常是互惠性的,目前高關稅同樣可以讓臺灣蘭花免受廉價大陸蘭花的衝擊。“我們害怕大陸蘭花擠進臺灣,”陳厚佑說道。“他們的價錢太低了。我們根本競爭不過他們。到那時,花農該怎麼辦?”

關注大陸

大漢集團(DahanGroup)便是臺灣花卉公司幫助大陸建起花卉種植業的一個例證。1990年這家公司是第一批登陸的台資企業。“大陸閉關鎖國很多年,我們是第一批試水並投資大陸花卉種植業的公司,”董事長劉邦賢(Liu Bang-shein)回憶道。他表示,公司幾乎引進了花卉種植的全套東西,並扮演起外國供應商和品種培育商的中間人角色。

大陸有關部門頒發給他公司進口許可證,用作進口從溫室到肥料和盆栽土的全套設備。大漢集團為大陸花卉種植戶舉辦講座。公司第一筆生意是從大陸向歐洲出口盆栽植物。但隨著上世紀90年代的培育者權利保護機制在全球推廣開來,中國的花卉出口生意開始萎縮。現在,大漢集團專注大陸內部市場,利潤率保持在35%到50%之間—某些高端品種的利潤率高達70%。在大陸市場銷售的花卉都是本地種植的。

劉邦賢認為大陸市場需求蓬勃。時下,政府組織、酒店、會議中心和酒店是其公司花卉產品的最大買家。但是,劉邦賢希望更多的個人消費者開始購買鮮花。“一步接著一步,人們會用鮮花裝點家居,”劉邦賢說道。“市場不斷擴張,如果家庭消費也能增長起來,前景將不可限量。”

國營中央電視臺近期所作的一期節目中統計,大陸的花卉市場總規模達100億美元。劉邦賢指出,大陸花卉消費量每年增長20%到30%,與此相比其他市場,如日本,消費水準基本不變或略有萎縮。

台商在打開大陸市場方面擁有優勢。“很多外國人想在中國經營,”劉邦賢說道。“我們是臺灣人,與大陸擁有相同的語言和背景,還有在大陸三十多年的經驗,一批種植戶和遍佈全國的分銷網路—這可不是一朝一夕得來的。”

大漢集團是亞洲培植聖誕花(poinsettias)最大的企業,每年生產400萬支鮮切花—相當於中國總產量的20%和“合法”產量的65%—所謂合法,就是在授權情況下種植的,並且向培育者繳納使用費。他估計中國種植的聖誕花70%是非法的。

由於手續繁瑣和對培育者權利保護不力,大陸的花卉出口並不多。“很多人認為臺灣商人把大陸當做出口基地,”臺灣蘭花產銷發展協會秘書長林豐沛指出。“實際上,大陸卻是花卉的大市場。”

臺灣公司傾向在大陸銷售可大面積栽種的低端花卉品種,林豐沛說道。“他們害怕新品種輸出到大陸後,便失去了控制。”這種權利—又稱作“品種權”—也是他的公司需要考慮的問題。大漢集團在大陸的種植園和辦公室人員流動性很大,因為員工忠誠度較低,因此擔心離職人員會帶走高端的品種或與之配套花肥配方。

為此,大漢集團明年將在臺灣建立研發中心和花肥生茶基地,這樣可以更好保護培育者權利,劉邦賢說道。“如果我們想開發自己的產品,我們就需要更好的保護。”另外,隨著兩岸開通直航,臺灣員工更容易往來兩岸接受培訓。

大漢集團目前主要和日本、歐洲和美國的培育人員合作共同推廣新品種。最終,公司希望更多推廣自己的品種。劉邦賢指出:“現在各方還是合作,但是未來10年,將會合作競爭。”

蘭花國王

考察臺灣花卉企業在大陸的發展歷程,當選吳明坤(Parker Wu)作為參考。早年癡迷花草的他在1989年便來到雲南,充分利用當地廉價的土地和勞動力成本,以及宜人的氣候。他剛到雲南的時候,當地只種少量一些本土花卉品種,僅供本地市場銷售。他幫助建成了必要的基礎設施,在昆明城外組建了一個花卉拍賣場,並一度是中國最大蘭花種植園的共同經理。他還協助當地政府組織多年的昆明花卉展。“我引進新品種並帶來新技術,並建立的大型克隆和栽培實驗室,” 他說道。但是,2002年,他因手續繁瑣及其他“政府政策”問題,而撤出大陸。

吳明坤原本計畫種植供出口的花卉。但是,從中國出口花卉需要辦理許可證。他指出,只有到位於北京的中央政府才能辦理這樣的許可證,費時費力逼的一些大陸公司用假證件投機取巧。“在臺灣,辦理相關手續及運出花卉只消三天時間,” 他說道。“在大陸則需要三個星期。”

吳指出,在大陸種植花卉還有其他劣勢。雖然大陸種植成本要低於臺灣,但是臺灣培植的花卉擁有良好的品質聲譽,自然價格也高了許多。“臺灣種植的花卉在美國,賣5美元一株,大陸來的只能賣到3美元,” 他說道。他指出大陸的經營環境經常會出人意料,但緘口不提具體例子。“從播種到收穫,培育蘭花要五年時間,這段時間裡,我們會碰見各種各樣的問題,”他說道。“這是一個高風險行業。”

吳現在在臺灣台南縣經營著一家國際行銷和開發公司。他為本地蘭花種植戶提供種源,並定期參加國際花卉展,與250多家種植戶並肩推廣臺灣蘭花。他只接一些小單生意。

他還經營著一家休閒農場,接待遊客觀賞蘭花、品蘭花茶、嘗蘭花餅、銷售蘭花或禮品,如帶有塑封蘭花的餐盤或杯墊。事實上,他在考慮重返大陸,開一家休閒農場,地點可能選在上海或海南。他承認自離開之後,大陸的營商環境改善了不少,並將隨著中國逐漸接近全球商業標準而越變越好。

發展前景

臺灣正靠著花卉出口大賺特賺,但是有關官員還是時刻保持警惕。新公司不斷湧入市場,大陸正在成為一支不可小覷的力量。這就是為什麼臺灣公司希望提升自己在價值鏈中的位置,尋找更好的利潤空間,並保證自己領先大陸同行。

目前,臺灣是美國市場的“代工”商。臺灣向美國出口小型花卉或鮮切花,美國公司完成最後的工序並以美國品牌銷售。吳指出,如果海峽兩岸能共同搭建一個零關稅的增值出口區,臺灣公司將可以搭建出一套跨海峽的生產線。公司將研發和公司總部留在臺灣,並在低成本大陸地區完成第一階段的培育(開始的18到36個月),然後運回臺灣進入末期培育、品牌、包裝和出口。吳指出,荷蘭的花卉出口商也是採取同樣的模式。但是目前海峽間的貿易壁壘讓這種模式很難成真。大陸花卉絕大部分都禁止來台,要麼就徵收35%的進口稅。

他認為臺灣當局應該比照雲南或荷蘭的例子,建立花卉拍賣市場,加強臺灣廠商與國際買家的聯繫。“臺灣可能成為亞洲的荷蘭,但是需要政府同我們一起改變政策。”這個問題上,臺灣蘭花產銷發展協會對外表示正在積極建立拍賣市場。

“我們要快速行動起來,否則會被大陸取而代之,” 吳明坤說道。“終有一天,大陸會象臺灣一樣—培育並出口自己的品種。我擔心如果我們不改善政策,臺灣的蘭花種植業終有一天會被摧毀。”但眼下,臺灣蘭花公司仍在臺灣本地和大陸肥沃的新興市場的滋養下,枝繁葉茂。

如何引用沃顿知识在线文章

Close


用于个人/用於個人:

请使用以下引文

MLA

"鮮花的力量:臺灣計畫成為亞洲的荷蘭." China Knowledge@Wharton. The Wharton School,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08 十二月, 2010]. Web. [29 March, 2024] <http://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zh-hant/article/2632/>

APA

鮮花的力量:臺灣計畫成為亞洲的荷蘭. China Knowledge@Wharton (2010, 十二月 08). Retrieved from http://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zh-hant/article/2632/

Chicago

"鮮花的力量:臺灣計畫成為亞洲的荷蘭" China Knowledge@Wharton, [十二月 08, 2010].
Accessed [March 29, 2024]. [http://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zh-hant/article/2632/]


教育/商业用途 教育:

如果您需要重复利用我们的文章、播客或是视频,请填写内容授权申请表.

 

Join The Discussion

No Comments So F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