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國廠商面對的新挑戰:“中國製造業的競爭力正面臨危機”

最近,中國的通貨膨脹率急劇上升,這引起國內製造業的新一輪關注,而在此之前,在中國運營工廠所需的成本已經穩步上升。2月份的消費價格指數同比增長了8.7%,達到12年來最大增幅。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上周閉幕的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記者招待會上指出,排在第一位的是物價問題……並承認要把2008年消費物價上漲指數控制在4.8%左右並不容易。


 


對於廠家而言,通貨膨脹使工廠的運營成本增加,因為原材料、交通運輸、能源、勞動力和土地的價格越來越高。同時,通貨膨脹率攀高的時機對於企業主來說也很不妙。春節結束後,返廠工人強烈要求加薪。在中國,工人通常在農曆新年之後與廠方簽訂新的雇傭合同。主要商品的價格上漲使他們的加薪要求更為迫切:2月份食品價格上漲了23%,其中漲幅最大的是豬肉價格,上漲了63%之多。


 


工人過年回家時會互相交換想法,談論新的工作機會。位於浦東的一位要求匿名的美國工廠的廠主說道。這家工廠擁有的35名員工多數來自安徽省。他們返回工廠後,對工資情況表示了強烈不滿。有兩名[工人]回來就說,你必須給我們漲工資,否則我們就不幹了。他們的行為對其他所有工人都產生了影響,他們對我們[下達了]要求加工資的最後通牒,而我最後也不得不照辦。以他的工廠為例,從2004中開廠到現在,技術工人的工資上漲了30%-40%,非技術工人的工資漲幅在50%左右。由於國內對低水準工人的需求相當旺盛,因此非技術工人的工資漲幅較大。


 


很明顯,中國作為低成本製造國的光環正在淡去,因為生產成本的增加、通貨膨脹和人民幣的穩步升值,使得工廠的運營成本逐漸攀升。許多勞動密集型企業已經離開中國轉向印度和越南,尤其是一些台企和港企。還有更多的企業在考慮遷廠問題。


 


上海美國商會(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Shanghai)聯合博思艾倫諮詢(Booz Allen Hamilton)公司,最近發佈了一份名為《2007-2008年中國製造業競爭力》(China Manufacturing Competitiveness 2007–2008)的報告。該報告在對66家製造企業(多數為外企)進行調查後發現,近乎20%的企業計畫將其工廠移師別國。按照排名先後,這些國家分別是印度、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和巴西,離開中國的原因是成本上升及人民幣升值。當然,83%的企業,也就是絕大多數企業沒有任何要離開中國的計畫,博思艾倫諮詢公司大中華區副總裁何德高(Ron Haddock)說道,這些企業依然看好中國,但是讓人感到憂心的是,有17%的公司已經制訂了關於將工廠遷移至其他鄰近國家的具體計畫。


 


接受調查的企業表示,員工的工資在以每年9%-10%的幅度增長,而原材料成本的每年增幅則為7%以上。何德高認為,中國的製造業競爭地位岌岌可危。這份雙語報告於3月上旬發表,調查物件多數位於長三角地區。


 


齊齊上揚的成本


 


20057月匯率解除以來,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已達15%,輿論普遍認為該幅度還將繼續提高。人民幣的進一步升值也反映出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在工業化過程中的類似趨勢,包括日本、韓國、臺灣,以及程度較低的泰國及馬來西亞。數十年前,上述國家從低成本、面向出口的經濟體開始發展,逐漸發展成為高價值商品的製造國,並在多年內積累了巨大的年貿易順差,使得這些國家和地區的貨幣逐步升值。


 


對參與此次調查的66家公司而言,人民幣升值是最嚴重的憂慮,但這不是他們唯一擔心的問題,何德高表示,在對中國逐漸失去其競爭優勢表示擔心的公司看來,首要問題就是人民幣升值,其次是通貨膨脹引起的商品漲價以及物業和設備成本的增加,第三個問題就是工資上漲。


 


這位來自美國的廠主在浦東的土地租金在四年內幾乎翻了一倍。不但工資要漲,而且還要為外地工人安排食宿,這方面的費用也增加了許多,他說道,在工廠附近找一間廉租房作為員工宿舍已經不太可能了。剛開始的時候,浦東的行情是每天每平方4毛錢(0.4元)不是在主要公路附近,而是在小馬路附近。現如今則是每天每平方米8毛到1塊,是當年的兩倍。還有就是伙食費。以前是每人每天6-7塊錢,現在要10塊錢。這些對我們的影響都很大。


 


受影響最深的是那些勞動密集型以及依賴出口市場的企業,正是這些企業準備離開中國。瑞科(中國)公司(Richco China)是一家生產電子設備用塑膠注模部件和其他工業產品的廠家,該廠的亞太區董事總經理特德·霍賓(Ted Hornbein)指出,那些針對勞動力充足、低附加值市場的公司受到的價格壓力日益增大。根據我們最近從本地媒體瞭解的情況,實際上這些公司正在關閉並離開中國。


 


準備離開中國的公司有許多來自臺灣和香港,它們也是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最早到中國開廠的。許多臺灣和香港公司是引領潮流者,同時也是低附加值的出口型企業。上海美國商會的製造商商會主席陳天宗說道,他們引領著離開中國或進入內地的趨勢。這些公司的大批離去意味著中國經濟週期的加速,使得在臺灣和韓國需要四十年的經濟週期,在中國只持續了不到20年。


 


調查顯示,吸引公司遷移的國家反映出遍佈全球的商機。印度和越南是遷廠首選,其次是泰國、馬來西亞和巴西,參與調查的公司還提到了墨西哥、菲律賓、新加坡、印尼、羅馬尼亞、韓國、俄羅斯及波蘭等頗具潛力的國家。


 


這些可選的國家通常可以提供較好的收益,但是它們在市場潛力以及基礎設施方面不及中國。何德高表示,印度和越南與中國相比具有一些優勢,諸如勞動力成本、部分稅收優惠、競爭不太激烈、更好的知識產權保護及更優惠的公共事業費用。


 


另一個選擇就是把工廠遷移到運營成本較低的國內其他地區。有一種趨勢是把工廠從這個地區遷移到工人的家鄉,美國工廠主說道,我的工人都來自安徽,我聽說有些廠家準備在安徽開廠,在上海設立一個營業門市,然後將產品用卡車運來上海,或者從安徽直接出口。


 


這些在國內的遷址舉動對上海附近的工人成本的上升產生了一些作用,這是人們始料未及的,因為多數工人願意在靠近家鄉的工廠工作,上海地區的廠主不得不提高他們的工資來競爭。此外,愈來愈多的證據顯示,內地成本不如以前低廉,因為某種趨勢已經遍及中國。去年,安徽和上海的工資差距急速減小,廠主說道,安徽工人的工資也在上漲。


 


中國的優勢


 


中國的競爭力正在減弱,但是我們不應當將減弱的程度過分誇大。這裏仍然是製造業的天堂,而且國內市場也十分巨大。此外,專家們認為將低成本工廠震盪出局未必是一件壞事。隨著人民幣逐漸升值,這些利潤薄、勞動密集型的、污染嚴重的以及附加值低的行業將被迫離開中國,而企業將進行自我提升,發展成為高附加值的企業,同時儘量提高效益。先鋒投資的中國戰略與業務發展負責人朱順表示,主流企業仍然有利潤增長空間。


 


朱順舉了一個上海振華港口機械公司的例子,這是一家在滬市上市的公司,以出口重型港口設備為主。該公司正在努力應用更好的技術來生產高附加值的產品,從而提高產品利潤,同時,公司的報價以人民幣為單位,以此來促進出口。他說道,</SP

如何引用沃顿知识在线文章

Close


用于个人/用於個人:

请使用以下引文

MLA

"外國廠商面對的新挑戰:“中國製造業的競爭力正面臨危機”." China Knowledge@Wharton. The Wharton School,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26 三月, 2008]. Web. [25 April, 2024] <http://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zh-hant/article/1604/>

APA

外國廠商面對的新挑戰:“中國製造業的競爭力正面臨危機”. China Knowledge@Wharton (2008, 三月 26). Retrieved from http://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zh-hant/article/1604/

Chicago

"外國廠商面對的新挑戰:“中國製造業的競爭力正面臨危機”" China Knowledge@Wharton, [三月 26, 2008].
Accessed [April 25, 2024]. [http://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zh-hant/article/1604/]


教育/商业用途 教育:

如果您需要重复利用我们的文章、播客或是视频,请填写内容授权申请表.

 

Join The Discussion

No Comments So F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