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顿校友专栏:美联航的溃败与资本主义道德观

近期,一段由于客机座位超售而导致一名美联航乘客一边尖叫一边被人从座位上拖拽走的视频在全世界广泛传播。这也引发了外界关于航空公司的超售做法是否合法的激烈讨论。在詹姆士·马丁神父(Father James Martin)看来,美利坚公司理应给道德观留出位置。他是一位耶稣会牧师,《America》杂志总编,多本基督教书籍(《Jesus: A Pilgrimage》、《The Jesuit Guide to Almost Everything: A Spirituality for Real Life》等书)作者,梵蒂冈通信办公室秘书处顾问。他毕业于沃顿商学院。 

在这篇专栏评论文章中,马丁提出资本主义制度会导致人类的堕落,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不道德的制度。公司想要改变这种状况,就不能把成功的衡量标准全部放在盈利上,而应当照顾到公利和他人的福祉。只有那样,改变才会真正到来。(原文刊载于America》杂志)。

美联航是这件事情的始作俑者,并且放任对一位已购票乘客的攻击。这件事之所以闹得沸沸扬扬,原因在于:此事揭露了“美利坚公司”将规则置于人之上、资本主义将盈利置于人类尊严之上的现实。(我这样说不仅因为我是一名牧师。我也是沃顿商学院的毕业生,我自认为是一名资本主义者,也曾在美国的企业界工作多年。)

机票超售是绝大部分航空公司都会使用的一种利润最大化手段。座位空余意味着收入损失。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某些人被航班请出去。但是航空公司的经济账算得很精明,他们觉得这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交易。乘客的不便在利润面前不值一提。

你可以看到内在的问题出在哪里。

这位乘客名叫戴维·陶(David Dao),是一名医生。20世纪70年代,他携家带口从越南移民美国。他是购买了美联航的机票的。因此作为乘客,陶戴维有正当理由认为自己可以使用这张机票。任何沃顿商学院的毕业生都知道,这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精髓:用金钱换取商品或服务的公平交易。然而航空公司却因为有几名公司雇员在最后时刻要搭乘飞机而宣称航班座位“超售”。于是,他们询问这些已经购票的乘客,谁愿意让出座位。通过不断提高补偿金额,航空公司希望有人主动让座。有几位乘客接受了补偿。

陶戴维不想离开飞机。这并没有什么奇怪的。为什么非要他走?他付了钱,并且着急抵达目的地。我的商业法教授可能会这样说,航空公司与他也签订了合同。在我看来,航空公司声称自己有权利驱逐他的理由根本站不住脚。他们并没有遇到紧急情况。无论合同限制条款怎么写,陶戴维都有权在当天乘坐飞机。

同理,超售令机票价格更低、因此结果还是乘客受益的说法也是诡辩。因为公司的目的并不是降低票价、为乘客省钱,而是为了让股东利润最大化。航空公司通过降低票价来提高机票的售出量,从而增加收入。航空公司又不是慈善机构。

陶戴维不愿放弃他已经购买的座位,于是就被乘警强行带走。乘警不仅殴打了他,还把他从机舱走廊上拖走。在那周晚些时候的新闻发布会上,《纽约时报》报导称陶戴维的律师“列出了客户的多处受伤:鼻梁骨折、脑震荡、掉了两颗牙,而且受伤的鼻子可能需要再造手术。”

当我们目睹事件视频的时候,我们的内心有一个声音在说:“这是不对的。”请关注这种感受。这是我们的良知在发声。也正是这种情绪促使网民愤怒的大爆发。这不仅仅在于那些曾被赶下飞机的人对这位男士的遭遇感同身受,还在于一种制度的不道德导致人类尊严的丧失。如果是公司规则和资本主义法律导致了这些,那么它们就是不公正的规则与法律。

其结果证明其手段并不正当。

掌握权力的人,包括机长、乘务员、地勤,可能也意识到这会伤害一个人的尊严。然而却没有人出面制止。为什么会这样?并不是因为他们本质坏:目睹这种事情可能也会令他们不安,但他们的训练要求他们必须遵守规则。

这些规则说:第一,我们有时会超售,因为我们希望实现利润最大化。第二,我们可以驱逐任何人,可能是因为超售,可能只是因为我们想要收回座位,无论乘客有什么合理期待,也无论这会对乘客造成怎样的不便。第三,也是最令人感到悲哀的,人类尊严并不能阻挡规则的执行。资本主义和公司文化酿成的有毒鸡尾酒,最终导致一个人被硬生生拖下了飞机。

这也是为何,一句不咸不淡的“这里没什么可看的”可以用来粉饰“美国企业文化”的各种顽疾,以及掩盖资本主义制度对此制度和所有企业员工产生了如此大的困扰。他们看不到这种制度的受害者。

这是否是“第一世界的问题”?当然,是的。绝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人还买不起机票。但在很大程度上这也是“一个全世界的问题”。因为一种将利润置于所有人之上的制度导致的受害者比比皆是。同样的经济学运算认为,利润是决策时最重要的衡量标准。这导致有人被拖下飞机,也有人在内罗毕的贫民窟挣扎求生。利润相对于人的无上特权导致了不公平的薪酬、恶劣的工作条件、环境的恶化以及对人类尊严的侵犯。

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天,美联航CEO奥斯卡·穆诺兹(Oscar Munoz)对乘客的遭遇表示道歉,说“没有人应该遭到那样的对待”。赞同。但他还说,员工是在“遵循既定流程”,他“坚决”予以支持。

对于一个引发乘客遭受如此对待的制度,该如何解决?首先要认识到利润并不是公司决策的唯一评判标准。应该认识到,人比钱重要得多,无论自由市场经济学家如何反对这一点。做事要有道德,要尊重人的尊严。

公司应该如何做?如果公司希望鼓励员工在充满压力的情况下仍能做到恪守职业道德,比如在美联航员工面临的状况下,那么应该如何圈定规则,才能鼓励员工表达恻隐而非压抑自己的感受?我认为,最关键的一点在于承认:利润不是公司成功的唯一评判标准。这与我在Econ 101课堂上学习到的或许不一样。如果只把利润视为成功的唯一标准,那么员工就会为了达成目的而甘愿牺牲其它任何东西,包括自己的怜悯之心。

而一旦将公利(the common good)与个人尊严纳入对成功的评判公式,那么诸如同情、善良、关心穷人以及重视环境等等质量也都会被人所接纳,获得与效率、咄咄逼人、辛勤工作同等的重视。换而言之,如果你在评判公式中引入其它目标,那么公司及其员工的优先要务就会不一样。而员工乃至整个公司的氛围也会捎带着变得更加愉悦。毕竟,谁愿意为一家没有感情的公司服务?

当然,这种做法并不一定适用于每种情况。一些公司和管理者可能因为追求利润而昏了头,在做事时毫无同情心可言。对于这种情况,政府是否应该发挥作用,要求公司在管理中鼓励员工保有一份同情心?换句话说,监管能否确保公司的行为更有道义?

我认为他们是可以做到的。究其根本,政府在工作时间、探亲假、同工同酬等方面的规定就是为了让公司的行为更有人情味,将人的尊严置于公司经营之上。限制工作时间,提供更长的探亲假福利,以及要求男女同酬,都是对人抱有同情心,尊重人的尊严和基本需求。其实,也可以通过政府监管,确保公司不仅能够考虑到自家员工的需求,也能够考虑到公司的经营可能对“公利”、也就是广大的小区产生的影响。

因此,通过监管手段关心环境很重要。教皇方济各(Pope Francis)曾把环境称为我们“共同的家园”。不过就公司内部的努力以及判断工作者是否受到了善待而言,我认为改变仍然需要自上而下的推行。如果CEO是善良的、富有同情心的,真正关心员工的福祉,不只是经济福祉,而是耶稣所说的“照拂全身心”,那么这些目标自然就能传达到各级别管理层。

对于如何管理,大家会自然而然地向尊长上级看齐。如果从管理人员身上看见了同情,下级自然心领神会。我认为,这有助于企业更加健康向上,鼓励员工对待顾客、客户时抱有一份同情心。最重要的是有助于实现道德目标:公共利益(the common good)。

如何引用沃顿知识在线文章

Close


用于个人/用於個人:

请使用以下引文

MLA

"沃顿校友专栏:美联航的溃败与资本主义道德观." China Knowledge@Wharton. The Wharton School,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17 五月, 2017]. Web. [20 April, 2024] <http://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article/9143/>

APA

沃顿校友专栏:美联航的溃败与资本主义道德观. China Knowledge@Wharton (2017, 五月 17). Retrieved from http://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article/9143/

Chicago

"沃顿校友专栏:美联航的溃败与资本主义道德观" China Knowledge@Wharton, [五月 17, 2017].
Accessed [April 20, 2024]. [http://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article/9143/]


教育/商业用途 教育:

如果您需要重复利用我们的文章、播客或是视频,请填写内容授权申请表.

 

Join The Discussion

No Comments So F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