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幸福如何让整个国家被焦虑情绪压垮

当下美国社会的焦虑水平和紧张程度(Worry, anxiety and nervousness可谓前所未有。经济、恐怖主义、政局、就业以及抚育子女等等一长串的焦虑诱因似乎无穷无尽。不过在知名作家露特·惠普曼(Ruth Whippman)看来,焦虑之所以成为美国人的新常态,还有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这根源于人们普遍将追求幸福(Pursuit of Happiness)视作最重要的事。这种观念甚至可以追溯回《独立宣言》发表之初。 

日前在接受沃顿知识在线”(Knowledge@Wharton) 天狼星卫星广播公司111频道沃顿商业电台(Wharton Business Radio on SiriusXM channel 111)访问时,露特介绍了她的新书《焦虑的美国人:追求幸福如何让整个国家被焦虑压垮》(America the Anxious: How Our Pursuit of Happiness Is Creating a Nation of Nervous Wrecks) america-the-anxious

以下是对话内容编辑版: 

沃顿知识在线: 对当下绝大多数美国人来说,无时不刻的焦虑似乎真的是常态。 

露特惠普曼: 绝对是。世界卫生组织称,美国是世界上焦虑水平最高的国家,而且是普遍现象。排在第二位的国家焦虑水平也远远落后于美国。生活在这个国家的人比其他任何地方的人都更可能出现焦虑症的临床表现。

沃顿知识在线: 你是从英国移居过来的。在写这本书期间,你是否曾以美国人自己没有意识到的视角来看待这个问题?

惠普曼:作为旁观者,如果你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或许就会以不同的方式来看待事情。这就是文化冲击。我丈夫在硅谷找到工作后我们就搬到现在这个地方。从有点灰蒙蒙的伦敦,来到阳光充沛的美丽加州,我想象中的生活一定特别完美,完全无需焦虑。海滩、气候,所有东西一定都是特别棒的。然而我很快就发现,这里的焦虑氛围是真切存在的。和社交网站上展现的完美之地相去甚远:人们对生活充满忧虑,比我们在伦敦时候接触到的人也开心不到哪里去。伦敦人可能更悲观、更愤世嫉俗一点吧!

沃顿知识在线:那么你认为是什么原因让现在的美国人如此焦虑?

惠普曼:生活有很多不如意之处确实会导致我们焦虑。对钱、不公正、经济状况、健康等等因素的担忧,这都是重大问题。但我从挺早的时候就发现了其中一个因素,人们似乎从文化上先入为主地认为必须要追求幸福才是幸福的。我和人们对话,总会一次次重复同样的话题。而且大家似乎真的为此困扰不已。我是否幸福?我是否像邻居一样幸福?我是否像朋友们那样幸福?我是否和社交媒体上的所有人都一样幸福?如果我再努力努力,是否会更加幸福?似乎我们都急切地希望自己尽可能的幸福。

于是我就开始研究这个问题。在美国,幸福产业价值百十亿。这个产业深信的理念是:只要我们再努力一点,再做一件事,再读一本书,再上一节课,我们就会更加幸福。而我认为这就是导致美国社会焦虑水平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沃顿知识在线: 这个价值百十亿的产业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惠普曼:你能想到的传统自我救助类产业,包括图书、app等等。总值大概是110亿美元,和好莱坞创造的价值相当。最近又出现了一种新的次级产业:因为没有更好的名词,我们姑且称之为“准精神”行为:(包括)冥想、正念、瑜伽。虽说这些都被认为是精神层面的修炼,但这个产业的规模几乎同整个自我救助类产业相当。

这是一个巨大的新生事物。这种理念认为,只要我们再购买一种app或者再读一本书,或再尝试什么别的事情,那么全新的、更高层次的自我就会到来,我们就会得到幸福。我认为这种理念本身就会带来焦虑。

沃顿知识在线: 这种理念对经济、文化和其他领域有什么影响?

惠普曼:这种“美国梦”的理念,就是只要你足够努力,就能拥有你想要的东西,根本不切实际:我们一直在苦苦追求这种幸福感。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这样做很难,因为我们的情感并不是这样运作的。就算再努力,我们也无法掌控自己的情感,让自己更快乐。

这对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在书里,我审视了生活的各个层面,探究工作场所、宗教、社交媒体、养育子女等问题。这种竭尽全力让自己更加幸福的想法可谓是深深渗透到了美国人生活的各个角落。

沃顿知识在线:单说工作这方面,很多人的焦虑糅合了个人生活和职业生涯两方面,这成为了他们的痛苦之源。想想看,还有很多人的个人生活已经很焦虑了,工作反而成为了他们宣泄的出口。

惠普曼:工作之于不同的人,有着不一样的意义。这取决于你做什么工作、你对工作的感受,以及你受雇于谁。不过我觉得现在有一种趋势,至少在从事专门职业的人中间,美国的工作时间越来越长,比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的人工作时间都要长。个人生活和工作的界限愈发模糊。我们根本无暇转换,一直在打电话;每五分钟查看一次邮件。有个笑话说的就是这种新魔咒:别跟我聊工作生活平衡,咱们聊一聊工作生活融合吧!这对老板来说特别好,对员工来说可就不是太舒服了。

我在书中谈到了工作场所这种对幸福的整体观感。曾经,工作就是工作,家庭才是我们寻求幸福、建立社交以及其它所有关系的地方。而现在两者的界限被刻意模糊了。你会看到,工作场所会提供牙医、保健、视频游戏和免费食品,等等诸如此类的东西都是为了把人留下来工作更长时间。(公司)甚至会派遣员工参加幸福培训和正念培训。 

沃顿知识在线:我有两个孩子,一个10岁一个7岁。他们学校会组织孩子参加正念培训(mindfulness training)。我比较支持,因为确实对孩子有帮助。我的孩子觉得现在的压力比以前大了。

惠普曼:我觉得你说的很对。正念培训已经被引入校园、军队和工作场所,变成了体制内价值数百亿的产业。我认为正念就好比一块极小的创可贴,却贴在了一个大得多的问题上。你说你的孩子面对极大的压力,我也觉得我的孩子、整个国家的孩子都是这样的。工作场所的成年人亦是如此。我们现在都认为工作时间太长了,压力很大,为了提高产出我们要比从前面对更大的压力。“那么,每周就来参加一个小时的正念培训好了。”但是这并不能解决本质问题啊!你没钱付房租,没有健康保险,但是你可以尝试正念。你深陷麻烦,这只是杯水车薪。要努力摆脱这种印象。

正念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名过其实。我并不否认对特定人群来说正念是有帮助的。但是关于其作用的证据并不如所宣传的那么明显。一两年之前,曾有一个大规模的元分析项目显示,接受正念培训和其它任何放松舒缓行为的效果并无太大差别。无论你做什么,无论是修个脚还是和朋友聊聊天,亦或听听音乐,正念的效果也不过如此。

沃顿知识在线: 你所对话的公司中有没有哪家真正体现出一种幸福的氛围?还是说基本上每家公司内部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不安?

惠普曼:一些公司比其它公司更适合工作,这一点毋庸置疑。我曾参观过Zappos,他们积极推动幸福议程。公司首席执行官Tony Hsieh对正向心理学特别感兴趣。他的公司一直积极传达幸福的理念。你进到这家公司会发现,他们有动物气球、游行甚至烟火表演。他们会组织休息日社交活动,还会提供免费小吃。公司大力倡导员工在工作场所以外的地方交往。我认为,这种公司文化会变得越来越普遍。正如我之前所说,这样做会搞混什么是你的老板要你做的工作、什么是他关心的东西,什么不是。对一些人来说,这样的工作很棒。一些人希望在工作的同时有游行队伍在他们的办公桌前面晃来晃去,再来跳跳舞什么的。但作为我这种很怕尴尬的英国人来说,我觉得这种局面简直是灾难。

沃顿知识在线:一些公司会在每周五举办例行的公司庆祝会。我有一个朋友曾在一家大型零售公司工作,说他们办公室每个月有一次啤酒狂欢节,大家在一起边喝酒边划拳。

惠普曼:这在硅谷尤为普遍,是加州文化。那里认为工作伙伴也应该成为朋友。他们称之为“文化契合”。这是公司文化,你应该参与其中。但我觉得这种看法很有问题。对我来说,我是一个妈妈,我要工作,但我有小孩。我不希望在办公室和同事喝得醚酊大醉。我想要回家。这就是压力,办公室不得不介入我的社交生活。我不只需要在这里工作、从这里拿薪水,我还要投入情感,成为集体的一部分。我可不想这样。我认为这种社会化文化对有家庭的女性来说尤为残酷。

沃顿知识在线: 千禧一代是促成这种文化形成的一个因素。你认为这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吗?还是说下一代人对此会有不同看法?

惠普曼:很难说,可能会出现反弹。人们可能会说:“给我一些空间,我想要回家。我可不想在公司干洗衣服。”近期新闻也有所报道。Facebook甚至出钱鼓励女性雇员冷冻卵子,以便其推迟生育。我觉得这有点过分了,侵犯了个人自由权、个人空间以及私生活。他们并没有强迫任何人这样做,但这是一点点累积的。

沃顿知识在线: 有些公司觉得像干洗这种福利还是可以接受的,是在建立公司内部文化。这对一些人来说特别适用。

惠普曼:关键问题在于选择。当我们谈论要让公司成为一个吸引优秀人才来工作的地方时,并没有任何问题。只是我认为文化契合往往成为烟雾弹。“我们只想要某种类型的人来我们公司共事。”这对多样性来说,无论出于任何原因都是不恰当的。文化契合变成了你要会耍宝,每晚都要和一群大男孩喝酒。这对一个24岁的软件工程师来说或许很不错,他们没有别的地方去。但是对有家庭的人或者来自不同文化的人来说却很难。但这与你能否把工作做好并没有关系。

沃顿知识在线:说了这么多追求幸福的问题,些微不幸福是不是有时反而是好事?

惠普曼:并不是说非要不幸福。但我觉得如果大家停止费力地追求幸福,反而有可能体验到更多的幸福。当我刚刚搬到这里时,我注意到了一件事:人们谈论幸福就好像谈论减肥一样,话语间感觉不到愉悦,只是觉得如果能再努力一点,就能成为一个好人,或者一个得到提升的人。我觉得不妨退一步,停止无谓的担心,停止对幸福永不停歇的追逐,心怀希望,相信幸福自会伴随着真正的幸福而来。也有很多研究支持这一观点。

沃顿知识在线: 我们是不是也在引领下一代人走上这条路?

惠普曼:这确实是当下养育孩子的一大趋势。我们对孩子的幸福与否是如此的介意。当我小时候,我妈妈会说:“你去一边玩儿去吧,做你自己的事情。”她没有对我的幸福指手画脚,不会干涉我每时每刻做什么,最大限度的让我自己体验。

然后,我们这一代父母变成了直升机父母,不停地在孩子耳边嗡嗡打转。现在的大学生表现出比前辈更多的焦虑情绪。有一项近期的研究显示,普通高中生或大学生的焦虑水平相当于20世纪60年代同龄人中的精神病患者。因此我认为,是我们亲手打造了焦虑的年青一代。

另外我觉得,这一代人与社交媒体相伴成长。他们的幸福相当于社交媒体的流通钱币。你一定要把最好的美食发布出来,在Facebook上展示开心的照片。在这些照片上,所有人都乐在其中,每个人都在参加很棒的聚会,你要发在Instagram上,这样才叫完美。每个人都在谈论真实。但显然这种真实毫无价值。我觉得这对现代人构成了极大的压力。

不只是社交媒体。人们有各种途径利用社交媒体互动。但重要的是,一定要让我们的生活尽可能看上去美好。这很容易,只需要和别人比一比就行了。我自己也会这样做。前一段时间我带着孩子参加苹果采摘活动。坦率地说,那天挺难受的,天气特别热,孩子们一直在抱怨。我们没水喝,也没有厕所。但我还是在Facebook上发了一张孩子们捧着苹果开怀大笑的照片。他们看上去很高兴。每个人看到照片都会认为,他们今天过的真不错。我也会这样。我看到邻居朋友的照片也会说:“天啊,我的生活为什么不能像那样?”在和别人对比时发现自己的劣势其实并不容易。

如何引用沃顿知识在线文章

Close


用于个人/用於個人:

请使用以下引文

MLA

"追求幸福如何让整个国家被焦虑情绪压垮." China Knowledge@Wharton. The Wharton School,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19 一月, 2017]. Web. [25 April, 2024] <http://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article/9031/>

APA

追求幸福如何让整个国家被焦虑情绪压垮. China Knowledge@Wharton (2017, 一月 19). Retrieved from http://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article/9031/

Chicago

"追求幸福如何让整个国家被焦虑情绪压垮" China Knowledge@Wharton, [一月 19, 2017].
Accessed [April 25, 2024]. [http://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article/9031/]


教育/商业用途 教育:

如果您需要重复利用我们的文章、播客或是视频,请填写内容授权申请表.

 

Join The Discussion

No Comments So F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