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大经济体的自我重铸:中国能否顺利度过?

刚刚迈入2016年的中国就爆出大动静。遗憾的是,这声巨响并非来自传统新年的庆祝鞭炮。经济数据显示,中国国内制造业连续第十个月增长缓慢。而中国股市新年开盘就进入了向下的螺旋。1月4日和紧接着的1月7日,股市跌幅两次触发新近才刚刚确立的熔断阈值,导致两日关闭交易。1月4日,上证综指跌6.9%,引发全球范围内的股市暴跌,令全球股市遭遇低迷开场。1月7日,股市开盘仅仅29分钟后,沪深300指数跌幅就再次超过7%。

沃顿商学院管理学荣誉教授马歇尔•梅耶尔(Marshall Meyer)指出,除了国内经济令人心惊肉跳,“中东地区长期持续的低程度冲突”也让中国难以安心。“中国能源资源受到干扰对他们而言是真正的难题,这才是巨人的阿喀琉斯之踵。”

令人瞠目的开局,让中国在2016年的经济前景变得或许没有那么难以预测。各方都认为经济发展将继续放缓:中国中央政府很可能会宣布新一年的官方GDP目标设定在6.5%左右,低于2015年的7.5%。根据专家判断,去年GDP增幅或许为6.8%。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2016年的预测则为6.3%。

尽管整体发展轨迹不尽如人意,但在其他很多方面,中国2016年的经济前景仍然是完全不可预测的:甚至比近几年我们所能记住的任何时间点都更加难以预测。来自沃顿及其他机构的专家表示,“不确定性是2016年所有投资者、开发商或任何在中国从事经营的人都会提到的关键词。”沃顿商学院管理学教授赵明远(Minyuan Zhao,音译)这样说。“当然,放缓将是主旋律。毕竟经过30年的快速增长,没有人会对此感到惊讶。特别是考虑到中国 (向老龄化人口发展)的人口变迁和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过度投资。”

“X”变量

这其中的变量“X”就是对政府政策的展望。赵教授说道:“我们会看到政策走向趋于明朗,整体经营环境也会越来越清晰。投资者盼望多时的改革举步维艰,尚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包括国有企业改革和金融市场改革能否真正实现。如果是,将走向何处。对于中国经济在2016年的走势,市场还没有达成一致意见……包括政策层面、管理者和投资者对未来经营的蓝图。”

中国过去三十年的高速增长是以制造业、投资和出口神话为基础的。如今已转向增长放缓阶段,以国内消费、私营企业、创新与服务为新的依托。明确把握新的发展规则有助于更加顺畅地完成转型。专家认为,“从管理者视角出发,最主要的问题是行业政策,怎样做可以,怎样做不行,谁能进入,谁不能。”赵教授解释道。“对绝大多数管理者来说,能够看到清晰的界线更好。比如在金融界,很多IPO被延期,再提出后又被延期。有明确说法是好的,这样才能看到未来三到五年的前景,知道自己的工作方向。明确和肯定有助于管理者和投资者制定长期计划。”

不过目前尚不清楚,政府会在多大程度上、以怎样的节奏推行官方所承诺的改革,帮助中国经济完成从国家指导体系向市场推动体系的转变。如果过渡太快,有可能导致盈利能力欠缺的国有背景企业和泡沫行业企业倒闭,造成大规模失业和社会不稳定。

中国无序而急速的经济放缓也可能将世界其他经济体拖入向下的螺旋。“相对于从制造业向服务业的结构性转变,更重要的是保持一定程度的增长水平,以维持劳动力市场的合理紧密性,”彼得•博特利耶(Pieter Bottelier)教授这样指出。他是美国华盛顿特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学院(SAIS)从事中国问题研究的兼职教授。

戴维•多勒教授是华盛顿特区布鲁金斯学会参与“外国政策与全球经济与发展项目”的高级研究员。他认为,目前来说中国官员“拿捏得还算到位,做得比较不错。但是,一旦工业发展减速的情况愈演愈烈,并累及其他行业,那么就可能造成麻烦。全球市场的担忧在于更加严重的放缓。这不仅对中国不利,对全球经济也不利。”

沃顿商学院市场营销学教授、宾大沃顿中国中心执行主任张忠(Z. John Zhang)也说:“说到底,我们无法确定中国面临的经济挑战和政府解决挑战的决心最后会有怎样的结果。”

市场一瞥

实际上,允许市场力量的进一步摆动意味着中国经济的掌舵者可能会失去一部分对局面的掌控力。而一直以来,他们在实现中国经济有序软着陆方面做得还算基本到位。从2015年夏季就可见一斑:2014年年末开始,中国政府逐步向外国投资者开放主要的中国股票市场,并鼓励国内投资者进入。中国股市在2015年6月13日达到最高点,市值在过去12个月中翻了一倍多。但随后的6月12日到7月2日之间,上证综指下跌28%;深证综指则缩水三分之一。

尽管央行随即下调利率,政府也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救市措施,包括暂缓IPO、要求券商和保险公司加大入市资金投入,证监会等部门启动市场操纵调查等,但市场波动仍然不见停止。8月24日,上证综指遭遇近十年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市值相对于6月中旬的高点重跌约40%。

而就在8月11日,出乎全球股市意料的人民币贬值则令这一情况雪上加霜。当天,中国央行将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下调1.9%,是自1994年以来的最大单日下调幅度。贬值立即引发全球股市动荡,投资者将此举解读为新一轮全球货币战争爆发。路透社报道,1月7日,中国央行再次令市场措手不及,将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定为1美元对人民币6.5646元,是2011年3月以来的最低点。

现实一点说,贬值是为了让市场在汇率确定的问题上拥有更大话语权,以促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接纳人民币作为特别提款权(SDR)一篮子货币。实际上,IMF已经于12月将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这是中国长期以来都想实现的目标。中国央行也采用了新的人民币汇率制度,不再紧盯美元,而是与更多货币挂钩。

中国雄心勃勃实现金融自由令我们意识到:政府管理者不能再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可以控制市场的反应。博特利耶说道:“(8月11日)关于汇率的决定令市场对中国官方把控经济的能力陡然担心起来,因为在6月和7月的股市中政府表现得很糟糕。”匹兹堡PNC Financial副总裁、国际经济学家威廉•亚当斯(William Adams) 说:“随着中国大力实现金融系统的自由化,并向国际资本流敞开大门,这些举动本来就有可能成为新的波动来源,给中国经济带来不确定性。另一方面,资本的自由流动意味着中国金融动荡可能会引发持续一段时间的全球金融动荡。”

亚当斯预计2016年人民币仍会继续贬值。2014年年中以来,绝大多数货币兑美元贬值超过20%,而人民币的贬值幅度还不到5%。他指出:“市场力量都期待人民币走弱。”他还补充说,特别是鉴于中国经济正在放缓,人民币对日元、欧元和其它非美元货币仍然相对强势。人民币贬值有利于中国出口,并能够拉动生产者价格长期走低。

2016年是危机之年吗?

尽管中国经济转型面临的压力多多,但多数专家认为无论是金融市场还是实体经济在2016年爆发危机的可能性都比较低。“我们谈论潜在危机的时间已经有很多年了,”亚当斯说道。“但这些危机根本没有发生,包括房地产市场崩溃、工业产能过剩、公司债及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等等。尽管我们不能全盘否定危机的存在,但目前很难说2016年和2015年会有多大不同。”

房地产是值得密切关注的一个行业,这是决定GDP跌幅的关键。博特利耶说:“2008年到2010年的刺激政策下,中国很多城市都出现了房地产供应倒挂,发放了过多的房地产开发信贷。自那之后,大量开发商大幅削减新项目开工投资,对原材料、门窗生产厂家以及家具等相关企业产生抑制。不过,房地产行业供需正常化应该在未来12到18个月之间到来。”

与之类似,制造业产能过剩的老大难问题会逐步得到缓解。不过博特利耶说:“目前还是一个正常的市场,没有达到企业破产的程度。绝大多数破产都得以避免,特别是在地方层面,这是因为贷款展期的存在。信贷展期不好,会成为新的不良贷款来源,长期难以解决。但这样做至少不像公司倒闭或裁员那么糟糕。”沃顿的赵教授也认同这种观点,指出:“这是一颗定时炸弹,但难道有人想要承受街头抗议的结果吗?如果政策制定者一再回避问题,结果和美国是一样的。”

向好消息

尽管中国的制造业和房地产行业正在经历痛苦的结构重组,但“好消息是服务业和消费水平增长喜人,劳动力市场相对紧俏,工资和家庭收入不断增加。”布鲁金斯学会的多勒教授说道。“收入和消费这两个大头发展态势很好。虽然工业部门有麻烦,但这并不值得大惊小怪。2016年的一个风险是,工业面临的问题可能会更加严重,导致企业关门,员工下岗,并对工资和消费增长产生负面影响。但如果消费和服务业水平保持目前的健康发展态势,那么对中国而言增长前景还是比较好的。”

沃顿的赵教授也这样认为:“中国仍有巨大能量没有爆发出来。消费者市场和服务业都会越来越兴旺,大家都在议论由‘中国制造’向‘为中国制造’转变,以利用这里巨大的市场。尽管部分行业受到产能过剩的困扰,但是在医疗、教育等很多行业还有大量缺口。方向一旦明确,中国就会有大量资源和能量集中过来。”

来自PNC的亚当斯指出,中国在去年11月的零售额增幅为全年之最。在线零售业巨头阿里巴巴公布11月11日当天的销售额同比增加60%。这一天是“双十一”,中国网络零售行业最盛大的活动之一。“消费部门可自由支配开支应该不是大问题,”他说。“很多迹象显示,中国经济正在向消费者驱动转型。迟早有一天会影响收入增加。”实际上,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字,2015年前三季度经过通胀调整后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加7.7%。

SAIS的博特利耶同样认为:“尽管遭遇严重的经济下滑,但劳动力市场绝大部分工种的工资都在继续增加,无论是非技术型还是半技术型。”这对消费支出和中产阶级的涌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形成当前局面的原因部分是因为制造业向服务业的转型支持了进一步就业;同时,虽然需求不减,但农民工供应却有所放缓。此外,中国国内的增值高端制造业发展强劲,也支撑了比较高的工资。

虽然存在中国经济前景不确定、美国提高利率的大环境,但很多富有的中国人及其子女仍然喜欢到海外花钱。沃顿的赵教授说:“目前,不确定因素推动人才和资金流向安全港。”但她也补充道:“这种趋势并不一定能够持续下去。也许中国会实行明确的投资和改革政策。我知道很多人将自己的钱放在海外,购买纽约和加州的房地产,并将孩子送到美国读大学。然而他们并没有将其视为最佳投资,因为他们更知道如何在中国投资。”

实际上,博特利耶说:“经济重新达到平衡是一个重大课题,。需要很多年才会逐渐看到成效。这是一个艰苦卓绝的长期过程,短期内必然会被很多人误解和误读。如果中国能够撑过接下来的12到18个月,确保劳动力市场和房地产行业不发生重大问题,那么重新平衡的好处才会越来越为人们所看见。”

归根结底,沃顿的张教授说:“你不能只盯着GDP。它能够说明一些问题,但并不是所有问题。GDP可以是不良的,无效的,但也可以是好的。”可以预见的是,如果中国政策制定者和中国国民可以为消费者推动型增长奠定良好的基础,GDP一定能够反映好的一面。

如何引用沃顿知识在线文章

Close


用于个人/用於個人:

请使用以下引文

MLA

"庞大经济体的自我重铸:中国能否顺利度过?." China Knowledge@Wharton. The Wharton School,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20 一月, 2016]. Web. [23 April, 2024] <http://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article/8690/>

APA

庞大经济体的自我重铸:中国能否顺利度过?. China Knowledge@Wharton (2016, 一月 20). Retrieved from http://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article/8690/

Chicago

"庞大经济体的自我重铸:中国能否顺利度过?" China Knowledge@Wharton, [一月 20, 2016].
Accessed [April 23, 2024]. [http://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article/8690/]


教育/商业用途 教育:

如果您需要重复利用我们的文章、播客或是视频,请填写内容授权申请表.

 

Join The Discussion

No Comments So F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