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油价上涨的全球影响力

 

四月初的原油价格窜升至每桶58美元,创下历史新高——这使经济学家和金融分析师为之震动。


 


高油价是否会引发石油恐慌?中国等经济快速增长的国家对原油的需求巨大,在这种情况下油价又是否会回落至每桶3040美元的合理价格?为此,沃顿知识在线的英文版、中文版与西班牙语版的记者分别采访了美国、中国、西班牙和巴西的专家,请他们谈谈高油价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大车情结


 


油价预测的波动幅度很大,多数分析师不得不承认未来形势不容乐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来表示,它预计2005年油价将上涨23%,到2006年将下降6%。自44日创下新高后,油价于四月中旬回落至每桶约50美元的水平。


 


尽管油市动荡不安,但有两件事非常清楚:市场上许多力量正在采取行动防止油价暴跌,虽然油价曾创下新高,但实际局势并没有如此糟糕。沃顿金融学教授马歇尔·布卢姆(Marshall E. Blume)说,“油价上涨对全球经济不利。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阿拉伯]产油国实行石油禁运曾引发油价大幅上涨,此后实施的价格管制使全球经济遭到了极大的破坏。”油价飙升确实损害了消费者和各行各业的利益,但日子尤为艰难的是运输公司、航空公司和塑胶制品企业等耗油大户。他还补充说,“以汽车行业为例。今后消费者更不乐意购买油耗大的车,但我们的经济趋势肯定会继续生产这种耗油大车。”


 


然而,沃顿金融学教授杰里米·西格尔(Jeremy Siegel)认为,近来屡创新高的油价造成的影响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巨大。他说,“主要原因是我们在能源使用上的效率大为提高。”现在生产价值1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所耗费的化石燃料不及70年代的一半。此外,与30年前相比,美国的经济结构越来越多样化,对能源需求大的制造业的依赖有所减少,服务业所占比重越来越高。服务业每1美元产出所耗费的能源要少于制造业。


 


西格尔说,近来屡创新高的以美元标价的石油价格,如果去除通货膨胀的因素后,远低于70年代的高油价。如果要达到当时的记录,目前的石油价格就必须上升至每桶90美元。“现在的情况距离这个价格还远着呢……如果每桶达到90美元……那会真得引起各方关注。”最近,据高盛投资银行的某位分析师预测,未来一两年内油价可能保持在每桶50美元,但到2007年将升至每桶105美元,这个分析引起了注意。但也有分析师表示,油价很快会再次降至40美元以下。无人能对此有定论。


 


西格尔和布卢姆认为,没有太多迹象表明油价将很快回落。譬如,石油供应近期内不会迅速增加。虽然油价抬高可以促进石油开采活动,并提高从已探明油田中提炼石油的利润空间,因为石油开采困难很多且成本高昂,但许多已探明油田都已接近最大产能。西格尔指出,“迅速提高老油田的产能开始变得很有限。”一些新油田,譬如加拿大的大型焦油油田,还需要在未来数年中投入几十亿美元开发,才能开始大量产油。


 


他还指出,另一方面,石油需求也不会下降。“我们知道美国人喜欢尺寸大的汽车。”


 


中国因素
 


与此同时,全球市场还必须面对来自中国的重大影响。布卢姆说,“中国等国家的石油需求将上升,这当然会增加价格压力。”在西格尔看来,中国的[石油]消耗非常大……而且可以花费几十亿购买石油。”中国的劳动力成本非常低,即使油价继续攀升,各个行业也仍可以获得盈利,所以石油需求不会趋向稳定。“我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会停止,因为,最起码不存在抑制增长的瓶颈因素。”


 


西格尔指出,中国的国有企业效率低下,这些企业的上千万名工人正在流向欣欣向荣的私营企业。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使得工资保持在低位水平,而且中国还尚未完全利用欧洲潜在的巨大市场。他说,中国可以“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与巨大的财力来累积资本和购买原材料,为全球其他地区生产商品。没有任何因素可以阻挡中国的增长步伐。”


 


西格尔预言,由于石油供应有限,但全球需求持续增加,因此美国的经济将会受损,至少短期内会受到影响。多数经济学家都调低了对2005年美国经济增长速度的预测,高油价是其中的关键因素之一。“油价上涨是不利因素。所有的不利因素都会降低经济增长率和就业增长率……美国的经济会继续增长,但不如预测的迅速,”布卢姆补充道。


 


西格尔说,多数经济学家认为美国第一季度会达到4.5%5%的高增长率,但所有人都认为其他三个季度的增长率将降至3.5%。他还指出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消费者心理——以及消费者持续消费的意愿。“迄今为止,油价对经济的影响甚微,我想这出乎经济学家的意料之外。直到现在我们才开始看到消费者的反应……我们可能已经到达临界点,油价从这一刻起将会阻碍经济发展。”


 


布卢姆说,其中的关键因素或许是今夏的汽油价格,许多专家预测该价格将创下新高。美国的炼油厂已经在尽可能多地生产汽油及其他石油制品。“但出于监管与环境因素的考虑,并没有大兴土木修建新炼油厂或者改造旧炼油厂。”所以即使石油供应增加,石油产品的供应也不会激增。因此,汽油及其他提炼油产品价格很可能居高不下。油价上涨会引发通货膨胀,促使联邦储备局调高利率,转而再增加信用卡、汽车贷款与抵押的成本。


 


所有这些因素都在金融市场上荡起了阵阵涟漪。 


   西格尔指出,通货膨胀率上升不仅影响到债券价格,也抑止了经济增长,从而可能促使利率调低——这有利于债券发行。“由于经济增长放缓,债券价格将随油价的上涨而升高。”但股票不同。“油价上升显然对股市不利。”油价上涨会抬高产品成本,削弱消费者购买力。而这两者都会减少企业盈利。企业盈利是影响股价的关键因素。 


希格尔还指出,油价于四月初创下新高后的确曾经轻微回落。但不确定到今年年底油价是否会高于目前的水平。“威胁总是存在,但是我很乐观。假如油价能保持在目前的水平,或者比现在有所下降,我们就能实现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


 


“另外,我也比较看好(2005年)的股价。我认为股市将出现5%10%的涨幅。”


 


来自中国的观点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技术经济专家吕薇表示,油价的上涨对于促进节约能源有一定作用。如果油价长期持续走高,将会对国内的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 


    从供求角度看,国际石油价格不应长期过高,因为目前世界的石油储量是能够满足需要的。某一段时间,局部地区的需求增加加快,可能导致油价增长。从长期来看,国际油价将会在某个价位保持稳定。但是,决定油价涨落的因素不仅仅是供求关系。 


国际石油价格的高企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不会太大。因为中国的能源结构和美国等国不一样,有自己的特点。中国的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煤炭消耗占65%以上,对石油的依赖没有那么严重。而且中国也是一个石油生产大国,石油自给率约65%。


 


石油价格的高企也可以推动中国积极推进能源结构多样化,增加替代能源供应。如,最近中国出台了《可再生能源法》,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发电能源结构也在变化,开始推进核电发展。


 


中国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表示,当前石油危机的本质是货币市场价格变化的反应,是由于目前美元的贬值在客观上造成了以美元标价的世界石油价格的上涨。


 


目前世界石油供求基本处于平衡。不存在石油短缺问题,俄罗斯的石油还没卖掉呢。中国石油需求上升也远没有到能够影响世界石油供需平衡的地步。有些观点将石油价格上涨归诸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需求上升,这样的解释是不符合事实的。


 


至于今后石油价格的发展,将取决于诸多因素,包括诸如伊拉克问题、俄罗斯石油出口以及欧美的微妙关系等等。


 


中国石油大学研究石油经济的董秀成教授认为,目前油价很高包含了美元贬值的因素。因此石油的名义价格看上去很高,但是对世界经济造成的影响不象7080年代的石油危机那么大。他认为至少目前还没有看到因高油价而爆发世界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和迹象。


 


但是,由于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发展迅猛,因此石油价格上升对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GDP的发展)有一定抑制作用。中国国内的石油价格和国际联动,而石油作为燃料和化工原料,其产业链非常之广,下游产品包括一些化工产品的价格都在上涨,因此油价上升将会给中国带来一定通胀压力。


 


但是,从正面的影响来看,高油价会有利于国家调整产业结构政策,引导中国产业结构从重工业型向轻型工业转变。同时老百姓和政府也会对能源更加珍惜,更注意应用节能措施。


 


目前中国的能源弹性系数很大,所谓弹性系数即GDP每上升1%,石油需求增长0.65%。这个数字太大。中国可以通过经济结构转型、加速能源结构调整、开发新型能源(例如液化煤、天然气、乙醇汽油)等举措把这个数字降下来。


<P cl

如何引用沃顿知识在线文章

Close


用于个人/用於個人:

请使用以下引文

MLA

"油价上涨的全球影响力." China Knowledge@Wharton. The Wharton School,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09 五月, 2005]. Web. [29 March, 2024] <http://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article/283/>

APA

油价上涨的全球影响力. China Knowledge@Wharton (2005, 五月 09). Retrieved from http://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article/283/

Chicago

"油价上涨的全球影响力" China Knowledge@Wharton, [五月 09, 2005].
Accessed [March 29, 2024]. [http://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article/283/]


教育/商业用途 教育:

如果您需要重复利用我们的文章、播客或是视频,请填写内容授权申请表.

 

Join The Discussion

No Comments So F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