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给全球稀土供应敲响警钟

稀土是对元素周期表上17种元素的总称,例如读起来极为拗口的钪、钇和镝。稀土实际上并不是指极其稀少,而是指对于很多高科技产业,稀土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也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储量相对丰富的几种自然资源之一。由于中国已经成为实际意义上的主要稀有金属供应国,稀土产量已经占到全球市场的97%,因此,北京方面严格控制出口供应的决定,将对全球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这是显而易见的:9月份,媒体上赫然出现一条消息:中国政府要求贸易公司停止稀土出口运输,并正在减少稀土出口配额。一时间,世界各国政府纷纷采取行动,确保稀土供应,因为这是一种广泛用于各类产品生产的原料——从催化转换器和智能手机,到风力涡轮机和电动车,甚至包括导弹和激光制导炸弹上控制导流片的微型电动机。“这个消息让每个人猛然意识到,中短期内过于依赖中国作为其唯一的稀土供应国是多么脆弱。从长期来看,人们则看到了其他领域的薄弱环节。”位于北京的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派力克·切瓦尼(Patrick Chovanec)这样说道。尽管中国随后又放宽了管制,但“稀土问题令每个人警惕了起来。”

没有任何中国政府官员明确表示过,中国曾最先针对日本、后又针对美国和欧盟停止稀土出口贸易。但观察家们普遍认为,中国的对日稀土出口受到了两国外交紧张的影响。在那之前,一艘中国捕鱼船和两艘日本巡逻艇曾在中国东海发生撞船事件,地点位于两国的争议岛屿附近(中国称“钓鱼岛”,日本称“尖阁群岛”)。而对于美国和欧盟的禁运,则反映出北京方面对于正被收监的不同政见者——刘晓波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极为不满。

虽然对美欧的禁运在持续了10天之后已于10月28日取消,但对日禁运却持续了两个多月之久。不过,北京方面实际意义上的暂停出口在11月29日应该已经告一段落,因为日本最大的稀土进口商双日株式会社(Sojitz)业已证实,四艘装载着66吨中国稀土的货船即将抵达,这是自9月末以来他们接到的第一批货物。

爱国主义热情

9月26日,中国商务部长陈德铭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坚称,中国政府从未对日本稀土出口施加任何限制。他一再表示,中国企业很可能是出于对日本的消极情绪而自行做出了这样的决定。然而,在中国经营稀土出口贸易的32家企业中,有10家是外资企业。如果不是因为政府的施压,很难想象他们会抱有这样尖锐的情绪。

日本和美国曾在不同场合的国际会议上向中方提出过这个问题,最近的一次是在日本横滨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论坛上,但均未取得明显进展。由于中国决策层缺乏透明度,人们只能猜测他们下一步会采取什么行动。但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即使禁运事件最开始只是低级别海关官员的自发行为,但后来也成为了一条没有言明的国家政策。“我怀疑中国政府很可能是借此机会给日本释放一个信号。就算政府将稀土问题作为讨价还价的筹码,我也不会感到惊讶。”对外经贸大学(UIBE)的经济学教授龚炯(John Gong)说道。

在从事稀土贸易的日本商人、日本稀有金属企业UMC上海子公司的总裁中村(Soichiro Nakamura)看来,北京方面的意图再明显不过了。他肯定地说:“9月份的尖阁群岛事件之后,中国政府希望让日本难堪。”9月9日发生撞船事件后,日本又拘押了中方船长,两国的对立情绪陡然提升,北京方面竭力表示抗议。9月24日,中方船长被释放,但怒火仍未平息。日本首相菅直人在11月14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中方表示,没有试图用这种(稀土)作为讨价还价的工具。我会在确定中国方面的回应之后,冷静地处理这个问题。”

目前,中国似乎占了上风,毕竟该国控制着全球最大的稀土储备。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发布的《2010年矿产品综述》,中国的稀土储量为3600万吨,独联体为1900万吨,美国为1300万吨,澳大利亚540万吨。其中备受关注的是镝的供应,这种磁性金属越来越普遍地用于混合动力车发动机和个人电脑的磁盘驱动领域。

成为众矢之的

中国如何成为最主要的稀土供应商,很多其他领域的企业或许并不会感到陌生。中国能够以极低的成本开采稀土,也接受了采矿方式造成的严重污染。因此,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超过了美国,成为了最主要的稀土供应国。到了2002年,美国最大的稀土矿——位于南加州的帕斯山稀土矿(Colorado Molycorp矿业公司所有)也停止了开采。

由于难以找到替代性材料,很多制造企业不得不面临可能出现的供应短缺问题,特别是日本的汽车和电子产品制造商。日本稀土消耗量的90%都要从中国进口。

实际上,早在争议出现之前的2007年,中国就开始逐步减少稀土出口配额,以此加强对这一产业的控制。今年7月,政府突然宣布,将下半年的稀土出口总量减少72%,从去年同期的28417吨减至7976吨。结果,2010年的总出口量仅为30258吨,比前一年的50145吨下降了40%。中国的稀土年产量约为12万吨,其中大部份都供应国内使用。

很多业内人士认为,北京这是在用出口配额对其他一些领域施加杠杆作用,与欧佩克控制原油供应的做法如出一辙。“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这是中国经济改革的已故决策者邓小平在1992年说过的话。

“中国在向欧佩克看齐,希望通过减少供应量、引入出口配额制来提高稀土价格。” 对外经贸大学(UIBE)的经济学教授龚炯认为,“中国政府希望全球稀土价格能够上涨。”

东京大学工业科学研究所的一名教授冈部彻(Toru Okabe)表示:中国的国有企业正在全球各地寻找石油、天然气和其他资源,北京显然清楚自己能够发挥怎样的影响力。冈部彻教授是稀土金属领域的专家,他说:“中国政府的长期策略就是在没有事先告知的情况下,突然加强对稀土出口的控制。我曾经多次指出,中国很可能会采取高压手段控制稀土价格,或者利用稀土充当外交工具。”

中国政府则坚称,自己没有这样做。出口配额收紧是为了保护环境,实现行业地有序管理。官方媒体发布报告称,中国政府可能会在2011年再减少30%的出口,但商务部随后否认了这一消息。商务部认为,如果中国继续保持目前每年12万吨的产量,稀土资源将在20年内消耗殆尽。但另外一些业内人士则对这种推测表示质疑,称稀土供应量充足,完全可以再开采100年,甚至200年。冈部彻说:“我认为,稀土储量足以支持很长一段时间,不会那么快用完。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这么说。”中国的稀土需求量约为7.2万吨,占世界总需求量的54%——澳大利亚稀土公司Lynas透露。该公司拥有世界上储量最为丰富的稀土矿之一。日本的需求量为3.2万吨,美国1.1万吨,欧盟1.3万吨。

如果中国出口政策的突然转变是长期战略需求的结果,那么“他们在为此进行的沟通方面是拙劣的。如果你的供应量占全球的97%,那么当你要调整产量的时候,无论是为了保护稀土资源还是出于环保原因,都有责任与客户进行协调。”切瓦尼教授说,“你应该提前告诉他们这些计划,避免猝不及防。”

由于供应量锐减,稀土价格出现了大幅上涨。位于伦敦的英国金属网(Metal-Pages)称,截止11月18日的六个月里,用来做半导体抛光剂的氧化铈粉的价格涨了七倍,其他稀土金属的价格也翻了两倍以上。价格的飙升对于中国而言是一个意外的成果。“中国拥有稀土,就像中东拥有石油、澳大利亚拥有铁矿一样。但是中国却没有从中获得巨大的收益,另外那些国家却通过控制稀有资源而获利颇丰。”中国广州的报纸媒体《21世纪经济报道》在最近刊载的一篇社论中这样评价道。

尽管政府拒不承认有任何操纵市场的企图,但中国的业内人士却坦白地说,推高市场价格是中国的既定战略。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的研究员郭朝先,在官方报纸《中国日报》英文版上的一篇评论文章中写到:“中国是最大的稀土开采国和出口国,但却没有享受到应得的国际市场定价权。”

储备战略

虽然日本制造企业面临一定程度的供应量下降问题,但削减出口并没有对他们造成严重影响,因为日本一直在进行稀土储备。日方企业估计,他们的应急储备应该能够满足一个月到数年的需求量。据日本主要的稀土进口企业——双日株式会社预计,即使中国保持目前3万吨的出口配额,并重新开放运输,日本还是会在2011年面临1.02万吨的稀土缺口。

北京方面执行政策的方式令稀土进口国几乎没有应对之策,也难以向世贸组织(WTO)进行投诉。“中国政府的运作方式不像美国等国那么透明,”切瓦尼说,“美国如果要针对其他国家展开贸易行动,需要履行一系列相对透明的手续,包括听证、汇报和结论。但这些在中国根本不存在。很难证实他们是在实行禁运,也很难确定是否应该诉诸于WTO。”

但是,中国政府的做法仍可能为其带来不可预见、也不希望发生的后果。冈部彻指出,最重要的是,这种做法动摇了贸易伙伴之间的信任,令外界不禁怀疑,对于这种极具战略意义的材料或产品,中国是否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供应伙伴。他说:“我没有想到会采取禁运这么激烈的行为。长此以往,中国会失去国际社会的信任。”切瓦尼则表示,鉴于中国也依赖于自然资源的进口,比如石油、铜和铁矿,这种行为似乎不太明智。

在短期内稀土价格抬升的同时,一些有稀土储量的国家也加大马力,重新投入稀土开采。龚炯说:“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供应量将初步显现,这对中国来说并不算好消息。”

鉴于中国造成的麻烦,日本也迫切需要找到更多的稀土供应国。最近,日本与越南、蒙古签订合约,联合开采稀土矿。日本政府为2011年3月31日截止的财年追加了1000亿日元(12亿美元)的预算,以加大稀土供应。这笔资金将用于海外采矿、研发替代性材料,以及从废旧电脑、汽车和手机中回收稀土原料。

11月24日,日本双日株式会社和Lynas公司签订了一项长期供应合约,后者在澳大利亚西部拉弗顿附近的威尔德山上,拥有一座价值5.5亿澳元(约合5.41亿美元)的稀土矿。未来十年,Lynas每年将向日本供应8000至9000吨稀土。合作初期,双方的目标是在2011年第三季度运送1000至3000吨。Lynas将在2011年第三季度开始开采,并将在2012年底将最初的1.1万吨产量翻一倍,达到2.2万吨。

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CNMC)曾在2009年试图收购Lynas,但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以“国家安全”为由阻止了此次并购。这家中国国有企业放弃了竞标,并称投资委员会制定了苛刻的条件,要求CNMC将股权降至50%以下,并只能在Lynas的董事会中占据少数席位。

美国的Molycorp公司同样宣布,将重新开采位于加州帕斯山的稀土矿,并希望2012年年底,产量能够达到2万吨。与此同时,日本贸易企业住友(Sumitomo)正在哈萨克斯坦开采稀土矿,并计划自2013年起,从越南进口稀土。日本的其它贸易企业,例如丰田通商(Toyota Tsusho)同样正在筹备在越南开发稀土资源。“日本将从可靠的国家获得有保障的稳定供应。世界到处都有稀土。” 日本UMC公司的中村这样说道。

他还说,日本在替代性资源方面的研究很可能令中国失去一部分、甚至全部日本市场。而日本是中国最大的稀土进口国。“一旦日本从别处获得稀土资源,中国将蒙受最大的损失。由于这次的高风险经历,即使价格降了下来,日本公司也根本不会使用中国的稀土。”中村断言,“最终,中国不会赢得这场战争。”

总而言之,稀土问题令外界警觉,中国越来越高的自信心和越来越强大的经济影响力对于其他一些领域而言,也可能具有战略上的意义。这导致很多人愈发担心,今后要如何应对北京。“中国不断展现自己的实力。果真如此,你当然希望尽可能少地暴露于这种压力之下。” 切瓦尼表示。

龚炯也表示,北京方面开了一个“危险的先例”。

如何引用沃顿知识在线文章

Close


用于个人/用於個人:

请使用以下引文

MLA

"中国给全球稀土供应敲响警钟." China Knowledge@Wharton. The Wharton School,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08 十二月, 2010]. Web. [26 April, 2024] <http://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article/2633/>

APA

中国给全球稀土供应敲响警钟. China Knowledge@Wharton (2010, 十二月 08). Retrieved from http://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article/2633/

Chicago

"中国给全球稀土供应敲响警钟" China Knowledge@Wharton, [十二月 08, 2010].
Accessed [April 26, 2024]. [http://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article/2633/]


教育/商业用途 教育:

如果您需要重复利用我们的文章、播客或是视频,请填写内容授权申请表.

 

Join The Discussion

No Comments So F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