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地危机:我们该走向哪里?

上个月发生在海地的地震给当地带来的死亡人数和破坏程度超乎人们想象,这场地震提醒人们,灾难通常是不可预见的,因而防不胜防。但是,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差不多就在两年前,科学家们提出警告,海地将遭遇一场严重的地震灾害。但是海地政府缺乏跟进报告所需的资源,由此引发了一个问题: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无论贫穷或是富裕,能否采取有意义的措施来防范各种灾难造成的破坏,从地震和飓风乃至恐怖袭击以及大范围传播的传染性疾病?为此,沃顿知识在线特别邀请了新书《从灾难中学习:响应和应对战略》(Learning from Catastrophes: Strategies for Reaction and Response)的作者霍华德·昆路德(Howard Kunreuther)教授及迈克尔·尤西姆(Michael Useem)教授,还有莫里斯·柯恩(Morris A. Cohen)教授来共同讨论海地局势以及应对此类危机时存在的挑战。


以下是经过编辑的访谈内容:


沃顿知识在线:谢谢各位参加这次讨论。


霍华德教授,请您先谈谈吧。正如我所说的,早在两年前,科学家们就预测这个地区将发生地震,但是海地政府未能对此警告采取行动。假如他们能够应对,他们会采取哪些措施?


昆路德:这个问题问的好。我认为,正如你所说的,海地目前的局势主要就是贫穷。因此,这次海地大地震带来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如果当初要准备,应当作何准备?那里的房屋设计简陋。要想设计质量好的房屋,就需要大量资金和资源。在没有其它国家提供大量援助的情况下,海地要想做好抗灾准备难如登天。


沃顿知识在线:麦克,您认为呢?


尤西姆:我想要补充的是,有些重大问题并未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占据重要位置,比如各种灾难、飓风、地震、海啸、以及有时被称为“百年一遇”的罕见事件。这些事件亦未被立法机构列入本年度的预算之内。我们知道,这类事件是存在的,我们有预测为证。但是,最大的一个挑战在于,如何能够更好地将我们对那些后果严重、但是发生机率较低的事件转变成我们现在的实际行动。[]海地[而言],这个国家资源短缺,即使他们更加清楚地知道[地震预警],即使他们拥有额外的资源,干预的时间点却是不可行的。  但是,即便是在考虑了资源分配以便采取改善住房、加固学校建筑等措施之前,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寻求方法来帮助立法机构和行政部门的人员来更好地进行准备和计划,让他们知道如何去思考这些发生机率低、但是后果极为严重的事件。


沃顿知识在线:莫里斯,在这种形势下,救灾工作面对的供应链挑战是什么?在以前的海啸灾难中,我们有没有汲取什么经验教训是可以用来帮助海地的?


柯恩:不幸的是,在惨剧发生之后,我们发现最大的瓶颈问题甚至根本不是资源短缺的问题,而是物流问题。饮用水和食物都很充足。但就是无法运送到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供应链问题,这同海啸灾难时的情况如出一辙。我们在自然灾害中也见过类似情况。这是全球公认的问题,人们也在想方设法地去制订更好的应对办法、更好的资源部署 优先部署。这是具有讽刺性的。这些都是百年一遇的事件,有的甚至是两百年一遇,因此我们事先无法预测。但是这些事件肯定会发生,我们必须做到未雨绸缪。


我们不知道这些事件会在何时何地发生,但是我们必须提前部署资源。我认为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将适当的资源和程序落实到位 即使在更加先进或发达的环境下 也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海地的情况十分复杂,因为在这一点上,这个环境已经受到了破坏。所以,遗憾的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要及时地把资源运送到最需要的地方,这些挑战将变得愈加困难。


沃顿知识在线:在揭示灾难的严重程度,以及鼓励人们使用Twitter和其它社会媒体来进行救灾捐款方面,媒体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昆路德:我认为媒体在此总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海地事件而言,所有的人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同情其它国家怎样我不能说,美国毫无疑问就是这样的。在影响人们思考方面,奥巴马政府起到了很有创造性及非常重要的领导角色。根据麦克和莫里斯的评论,我们必须应当对这种短视进行反思。人们现在都愿意出钱出力。私营部门和政府更是有机会提供大额捐款。现在他们已经有所行动了。


但是,如果在未来数周内,此种情形并未[在很大程度上]发生的话,那就会出现另一个危机,我们就会象淡忘海啸和其它问题那样将海地遗忘。问题就是,如何先度过当前的难关,但同时也要尽量获得大笔捐款来进行长期规划,以便让海地能够真正地进行变革。我认为这是一个挑战,但也是一个巨大的机遇。


关于贫穷问题以及应对方法,戴维·布鲁克斯曾经写过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我们所做的必须能够真正地立足长远。媒体在此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三、四个星期之后,要想让媒体仍然关注此事将是极为困难的至少从以往的经验得知是如此。


沃顿知识在线:下一个问题。公众注意力的持续时间很短,莫里斯和麦克对此有何见解?很显然,海地这样的国家需要长期关注和思考。既然全世界都在关注这些挑战,那么海地人民的生活是否真的会好起来?又或者,这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


柯恩:上周末的《华尔街日报》刊登过一篇有趣的文章,讲的是过去三百年间发生在里斯本、旧金山等城市的重大灾难,灾难使这些城市获得新生并[涌入了]大量投资。但是这种情况似乎不太会在海地发生。长期以来,海地一直是全世界的老大难问题。这种态度会因这场灾难而发生重大改变吗?即便有了Twitter,与其它灾难相比,给海地的捐款也远没有那么多。跟所需要的相比,现在的捐款数额实在是微不足道。媒体正在引起我们的关注,但是所需要的响应要比实际多得多,差距非常之大。


尤西姆:这场灾难规模巨大。我们必须提醒自己,数百万人直接受到地震影响,死亡人数将上升到至少10多万人。话虽如此,但在近年来,我们也经历了一些类似规模的灾难事件。例如2008年发生在中国的地震,估计大约有7万人在地震中丧生。回顾200412月的海啸,死亡人数估计有28万人左右或更多。卡特里娜飓风夺走了1,300人的生命,但是150万人得以疏散,我们知道,巨大灾难带来的严重后果更是一直延续至今。我们对媒体记者和随同人员采取的行动非常感激,因为他们现在都在冒着极大的危险 人身危险,他们是为了尽量让我们了解太子港目前的真实情况,在一堆碎石瓦砾之下,仍然有一些生命需要救援。不断涌入的救灾资金以及媒体带来的各方支持都是相当可观的。

但正如我的两位同事所暗示的,我们往往是过眼就忘。这不是媒体的问题。这是组织领导者的一个普遍问题 那些在竞选部门工作的人员、美国国际开发署的负责人、世界银行、联合国机构等。在度过眼前的危机之后,至少在应急服务方面,我们可以退一步并自问,作为记者、老师、组织领导者,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在国际范围针对切实存在的各类灾难作好准备,这将是很有帮助的。刚才莫里斯说得很好: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生这样的地震,但是我们知道这是早晚的事。关于这类发生机率低、后果极为严重的事件,我们有一长串清单,我认为我们都应当更好地进行思考和作好准备。


沃顿知识在线:如果我们对媒体进行深入了解,包括TwitterFacebook在内的社会媒体,我们现在会发现一件令人感到震惊的事,在以前的灾难中,红十字会通过社会媒体募集的捐款为300万美元左右,而这次,在地震发生后几天内就募集到了2,000万美元 多数是通过官方消息发布的。我们都听说过“群体智慧”的概念,现在让我们来谈谈“群体利他主义”,以及从中体现出来的媒体发生的变化。


昆路德:让我重申一下莫里斯刚才提到的部分问题,他指出,[捐款]数额比以往捐款要多,但是离真正需要的还相去甚远。还有,你可以将TwitterFacebook看作是一种信号,表示人们必须使用这些[方法]来获得更多的资金。目前在这方面有一个例子,世界经济论坛将把海地问题作为下周达沃斯大会的重要议题。他们提出这个问题来让大家思考,希望能通过这次机会来向私营部门及有能力承担[此种级别]捐款的团体筹募数十亿美元,而不只是数百万美元。“利他主义”可以利用这次机会来进行更广层面的表现。所以我认为,如果我们可以利用TwitterFacebook来说,“看,我们需要更广层面的东西来进行必要的灾后重建,”那么,我认为这就是机会。这将是一场攻坚战,假如我们都知道海地重建所需的一切的话。


让我举例来说明,这个例子能给我们带来启发,那就是在1923年摧毁了整座城市的东京大地震。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设计的东京帝国饭店尽管劫后余生,但也是严重受损。政府对此十分关注。他们曾试图制定一份计划,却从未真正附诸实施。不过他们确实做了一件实事,我们也知道,如今的日本与19世纪20年代的日本已经大为不同。他们制定了重建标准,并确保重新设计和重建的建筑物都符合这些标准。


我们面临的挑战在于,一个赤贫的国家是否有足够的资金,能让国际组织前来[采取措施],就象当年的日本那样。日本是一个富国,能在[重新规划]城市方面采取各种措施,而[这些措施]在海地[是无法实施的]。但这也正是人们所寻求的。正如我们所说的,这是短期的挑战。[如果你]有足够的资金,你能否制定出可以实施的策略和计划?TwitterFacebook无法成为这类资金的[来源]

如何引用沃顿知识在线文章

Close


用于个人/用於個人:

请使用以下引文

MLA

"海地危机:我们该走向哪里?." China Knowledge@Wharton. The Wharton School,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03 二月, 2010]. Web. [29 March, 2024] <http://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article/2305/>

APA

海地危机:我们该走向哪里?. China Knowledge@Wharton (2010, 二月 03). Retrieved from http://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article/2305/

Chicago

"海地危机:我们该走向哪里?" China Knowledge@Wharton, [二月 03, 2010].
Accessed [March 29, 2024]. [http://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article/2305/]


教育/商业用途 教育:

如果您需要重复利用我们的文章、播客或是视频,请填写内容授权申请表.

 

Join The Discussion

No Comments So F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