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经济学家没能预测到金融危机?

在金融危机酝酿时没能察觉的行业名单有一长串。高居榜首的是华尔街银行家和交易商,当然少不了银行业监管机构和美联储(the Federal Reserve),政客和记者也有责任,此外抵押贷款机构甚至房地产经纪人都脱不了干系。


 


那么经济学家有责任吗?所有的专业人士中就属他们的相关知识最完备,可他们为什么没能预测到未来并警告即将来临的灾难呢?


 


事实上,很多经济学家对此进行了自省。虽然有些经济学家的确警告了房价正在形成泡沫,其他大部分则承认自己没能预计到泡沫的破裂会造成如此大的危害。有些经济学家则更加一针见血地指出,由于这个职业普遍存在的自由市场偏见,再加上过时的、过于简单化的分析工具,使得很多经济学家没能觉察到危险迹象。


 


沃顿商学院金融系教授富兰克林·艾伦(Franklin Allen)说:问题是他们不仅没能发觉危机的来临,而且明确地否认危机会发生。他认为,许多经济学家使用的数学模型并未考虑到银行等金融机构在经济中发挥的关键作用。艾伦说:甚至连很多国家的中央银行也使用这些模型,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经济学家们根本不信银行在经济体系中是重要的。


 


艾伦说,过去30年来,经济学一直被正统学院派academic orthodoxy)所占据,该学说认为经济周期是被实体经济real economy)的成员(即商品、服务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所驱动,而银行等金融机构并不重要。他说:很多一流大学经济系的研究生所学的课程中没有任何银行业的内容。


 


艾伦说,正是金融机构引发了当前的危机。金融机构创造有风险的金融产品,鼓励消费者过度借贷,此外这些机构还进行高风险的交易,比如说积累庞大的抵押贷款证券头寸。


 


随着电脑功能的日趋强大,学者们越来越依赖于数学模型,用它们推测各种经济力量如何相互作用。可是沃顿商学院管理系的西德尼·温特(Sidney G. Winter)教授认为,仅仅因为某些变量阻碍人们得到明确的结论,很多模型就摒弃了这些变量。他指出,模型中常被摒弃的变量一般是难以衡量的因素,比如人类心理以及人们对未来的期望。


温特说,这种现象不幸地导致了思维盲点,一个例子是许多经济学家和商界人士没有认识到一个常识:房价的上涨速度无法永远保持比家庭收入增长速度更高。


 


温特说:最让人惊奇的是,不管是从理性上还是财务角度,许多严谨的人竟然愿意相信房价会不断上涨这种荒谬的想法。


 


沃顿商学院国际银行系的理查德·赫林(Richard J. Herring)教授说,虽然许多经济学家的确注意到了房地产泡沫,但他们并没能充分理解它的间接影响,比如说回购市场(repo market)风险的加剧。在回购市场由抵押贷款或其他资产支持的证券被用作贷款的抵押品,这种担保让人觉得贷款是安全的,但结果这些证券要比借款人和贷款人想象的更危险。


 


达勒姆报告(Dahlem Report


 


在题名为《金融危机和学院派经济学家的系统性失败》(The Financial Crisis and the Systemic Failure of Academic Economists)的重要论文中,八位欧美经济学家认为,学院派经济学家与现实世界过分脱节以至于没能觉察到酝酿中的危机。这篇论文的作者是米德尔伯里学院(Middlebury College)的大卫·科兰德(David Colander)、柏林洪堡大学(Humboldt University)的汉斯·福尔默(Hans Follmer)、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Potsdam Institute for Climate Impact Research)的阿尔明·哈斯(Armin Haas)、新罕布什尔大学(University of New Hampshire)的迈克尔·戈德堡(Michael Goldberg)、哥本哈根大学(University of Copenhagen)的卡塔琳·贾斯列斯(Katarina Juselius)、艾克斯马赛大学(University d’Aix-Marseille)的艾伦·科尔曼(Alan Kirman)、基尔大学(University of Kiel)的托马斯·卢克斯(Thomas Lux)和南丹麦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Denmark)的布里吉特·史罗斯(Brigitte Sloth)。


 


作者们写道:经济学专业人士似乎在目前全球金融危机的酝酿期浑然不觉,而在危机显山露水后又过分低估了其规模,这种理解力的缺乏是由经济学学科的研究资源分配不当所造成的。我们寻根究底,发现失败的根源在于本专业创建的模型会在设计阶段摒弃某些关键因素,而这些因素在现实世界的市场中会对结果产生影响。


 


该篇论文常被称为达勒姆报告,它谴责了经济学家在过去30年中日益依赖数学模型,而这些模型不仅错误地假设市场和经济在本质上是稳定的,而且还无视某些影响因素,比如经济主体做决策、修改预测方法及受社会因素影响的各种不同方式。作者们认为,标准分析之所以失败,一方面经济学家对目前广泛使用的新型金融产品了解甚少,另一方面,全球金融体系日趋相互关联,而经济学家却没能牢牢把握住其中的工作机理。


 


温特并非这篇论文的作者,但他同意作者们的大部分观点。他认为,经济学家在构建模型时假设所有市场参与者(银行、贷款机构、借款者和消费者)在任何时候都能作出理性的决定,就像他们是总能作出最有利的财政选择的经济学家一样。他说,这种认为人们总会作出理性决策的假设并不那么可靠,否则人们就不会做出那种自我毁灭的事,比如申请他们还不起的抵押贷款(这是引发金融危机的关键因素)。同理,如果假设金融公司的高管是完全理性的,他们应该不会投资于那些由危险的抵押贷款所支持的证券,而事实上他们的确那么做了。


 


作者们认为,由于经济学家过多依赖人类是理性的观点,他们忽视了其他学科(如心理学和社会学)提供的关于人类非理性行为的证据。即使个人行为是理性的,经济学家也不能就此假设人们作为整体对特定情况的反应也是如此,因为事实证明他们往往不能做到保持理性。作者们写道:经济学模型必须兼容其他研究人类行为的学科的见解,如果坚持与其他学科的证据不相容的观点,那会是个大问题。


 


作者们说,经济学家严重低估了新型金融衍生物的风险,这些金融工具的价值会因为证券价值的变化而波动,而且往往会走极端。作者们认为,经济学家对传统的衍生工具(如股票期权和商品期货)理解颇深,但对近年来出现的新型衍生物(如基于抵押贷款的证券)知之甚少。信用违约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s)这种衍生工具本意是用来防范借款人无法还贷的风险,结果却在美国国际集团(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的垮台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作者们写道,许多经济学家并未正确地分析新型衍生产品所带来的风险,而是盲目地轻信新型金融产品的出现总是有益处的。这种由前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所倡导的观念认为,金融产品的不断多样化会使市场参与者的下注更理性,市场作为整体能更好地反映参与者的集体智慧。但作者们认为,由于人们并未将足够的历史数据输入新型衍生工具的定价模型,风险和回报评估最终出了错,如今这些证券成为有毒资产<SPAN style="FONT-SIZE: 10pt; FONT-FAMILY: 宋体; mso-font-kerning: 0pt; mso-bidi-font-fami

如何引用沃顿知识在线文章

Close


用于个人/用於個人:

请使用以下引文

MLA

"为何经济学家没能预测到金融危机?." China Knowledge@Wharton. The Wharton School,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27 五月, 2009]. Web. [26 April, 2024] <http://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article/2051/>

APA

为何经济学家没能预测到金融危机?. China Knowledge@Wharton (2009, 五月 27). Retrieved from http://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article/2051/

Chicago

"为何经济学家没能预测到金融危机?" China Knowledge@Wharton, [五月 27, 2009].
Accessed [April 26, 2024]. [http://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article/2051/]


教育/商业用途 教育:

如果您需要重复利用我们的文章、播客或是视频,请填写内容授权申请表.

 

Join The Discussion

No Comments So Far